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10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廷玉先醒悟,魏廷珍和任兰枝两人也跟着明白了,赶紧附声道:“罪臣等也愿守旧朝陵寝!”

李肆脸上又浮起淡淡微笑。点头连连:“好、好,愿守的都去守……”

身后萧胜、贾昊、吴崖、张汉皖、于汉翼、罗堂远、王堂合等人怒目圆睁,什么!?不仅要保满清陵寝,还容这些大汉奸去守山陵,悠悠闲闲过完这辈子!?

连张廷玉这样的都没遭严治。午门前上千汉官一颗心终于是实实落地,当李肆领着文武大员步入午门,只留下一袭背影时,午门上再度响起如潮呼喝:“吾皇仁心旷世,罪臣感激涕零,万岁万岁万万岁——!”

行在午门的门洞里,萧贾吴等人眉来眼去了好一阵,最后是吴崖出头了:“陛下,难道……”

话音未落,就听李肆道:“对初,设立满清陵寝管护局,就如新会和崖山那般调治。”

陈万策应喏,再道:“陛下放心,定会在每座陵墓前标明该满君生平、于我华夏之罪,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更会历数败于我英华的诸项事迹……”

众人楞了一下,这才开始明白李肆要保留满人陵寝的用意,原来是为了当新会那样的纪念馆啊。

李肆再道:“那些守陵的汉臣,也是参观节目。”

想到新会那些在城头诵书的新会读书人,众人忍俊不禁,纷纷噗哧笑出声。新会人是早就幡然悔悟,自新入国了。当年那班城头诵书的书生,后代大多都成了红衣,新会营的营指挥就是当年领头固守忠义的新会县教谕之子。今日新会还保留着的十里长墙和城头诵书,已变作“爱国教育基地”和观光胜地。

皇帝真是阴损啊,当年的新会人被当作活展物,如今躺在陵墓中的满清皇帝,死了也要为皇帝打工,充当英华华夷之辩的教材。而张廷玉等守陵人,还以为能守着满君陵寝悠悠闲闲过完余生,却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就要成活展物,被人天天打望了。

步出幽深门洞,宏伟的紫禁城以旷阔的太和门上下广场为导,在众人眼前铺开,李肆是在另一个位面游历过,其他人则是心神摇曳,呼吸也在瞬间放轻了,即便是进过紫禁城的陈万策,因身份已变,也禁不住神魂飘忽。

紫禁城,我们终于以主人之姿,踏入了这处象征着天下龙脉的圣地。

让众人心生高高在上之心的,是太和门前大群跪拜在地的满臣,冬帽顶上花翎纷杂,几乎人人黄马褂,打头的两人更顶着三眼花翎,正是刚刚就任“善后事总理大臣”、“副总理大臣”的阿克敦和尹继善。

这才是李肆今日要见的正主,英华北伐,满清北逃,双方都知在这北方都是你死我活之势,相互间都以檄文征伐大义,就没谈的必要。如今英华入北京,北方大势已定,对满清来说,尤其是茹喜来说,似乎已到了可以一谈,也必须一谈的地步。

而对李肆来说,他只是想知道满人还存着什么心,茹喜还存着什么奢望。

披着午后日光,领着红紫蓝一片文武大员出现在眼前,满人们就觉眼中刺痛,不迭低头,心中更在隐隐抽搐,他们到底会迎来怎样的命运?不止是他们自己,满人一族到底会得怎样的宣判?

阿克敦两手高举,托起一卷文书,李肆也没出声,如今这形势,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没必要再过那等毫无意义的场面话。他招手示意,一位红衣侍从上前取过文书,军帽下那张面孔让不少人吃了一大惊,跪在前排的明瑞更是失声出口:“三叔!”

那二十出头,不比明瑞大多少的俊朗青年正是富察皇后的小弟,明瑞的从叔,陪同乾隆皇帝南投的傅恒。今日他一身红衣,肩扛两颗金星,居然是以英华陆军卫郎将的身份出现,自是让认识他的满人震惊不已。

傅恒微微点头,再扫视众人,眼中之色颇为复杂,回头时,帽下脖颈处光溜溜一片,显是剪了辫子。

尽管没悟透傅恒的眼色,可看傅恒这正牌满人,皇亲国戚,居然都能披上红衣,跪拜的满人也纷纷暗喜,看来圣道真无绝满人一族之意。

李肆展开文书,阿克敦等人用眼角偷偷瞄住他的脸色,却看不出一丝喜怒,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在场满人都觉漫长得难熬。

终于,李肆的目光离开了文书,在满人身上转了一圈,那一刻,所有人脖子上都是凉飕飕一片。

“茹喜……还想蹲在辽东?你们满人,还以为能重归百年前的旧势?”

啪的一声,李肆将文书扔在地上,脸上尽显怒色,让阿克敦尹继善等人一个哆嗦打到心底,凉意几乎冻僵全身。

哗啦一阵响,所有满人都将脑袋死死扎在地上,太和门前,偌大的广场上,李肆的怒斥四处回荡,久久未息。

“占了中原百年,走时还掀起腥风血雨,拍拍屁股就回了老家,屁事没有,当朕是三岁小儿!?”

刚才跟张廷玉对话时那个温和、文绉绉的李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粗鲁率性的李肆。胜利者面对失败者,自没必要再虚伪矫饰,李肆几乎是在咆哮。

茹喜开列的条件,以旧世看,那还真是奴颜婢膝至极,几乎到了引颈就戮的地步。

去大清国号,存满人一族……

求大英赐辽东之地存族,永为大英屏藩……

交出所有与镇乱、文字狱、团结拳等为祸华夏之罪有染的罪魁,其人已殁的话,也以后人顶罪,当然,宗室王公乃至她茹喜本人不在此列……

岁贡若干,多少可以商量……

满人献丁壮组满军,为英华作马前驱,征战四海……

林林种种,都是一个“献”字,甚至还有献女子的条款,却未能入了李肆的眼,就只前面部分,李肆就看透了茹喜的心思。

继续守着一块辽阔土地,继续保有完整的族群,华夏盛时蛰伏,还能附于华夏谋利,衰时就有翻盘的机会,这不就是茹喜当年从石禄城放出来,在无涯宫里陈述保全满人一族时的谋算么?

三十年如一日啊,就他与茹喜而言,似乎此时之势,依旧是不胜不败。

李肆在咆哮,阿克敦想说话,急得一口痰卡在咽喉,几乎翻了白眼,尹继善赶紧开口:“闻陛下所立大英以天人之伦为大义,灭区区数十万满州男女,亦不能再增陛下伟业一分光彩,而容满人存族,则是全陛下仁恕之名,今日陛下已定鼎中原,入主紫禁城,何苦相逼更甚……”

“紫禁城?”

李肆呵呵冷笑道:“辽东?便是北海雪原,西域荒漠,我英华都不惧舍命相搏,寸土一命也在所不惜,又怎能舍偌大一个辽东给尔等这般百年寇仇!?”

“再说尔等满人,百年寇仇还能得什么仁恕之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华夏古风复兴,就知以直报怨!”

李肆沉声道:“尔等以为……在辽东振作余勇,还能另成一番气象?紫禁城非朕大业终点,关内非大英界线!”

书迷楼最快更新,请收藏书迷楼。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九百五十六章金銮宝殿,金銮宝座硌

更新时间:20134814:36:12本章字数:6649

鄂尔泰起复,满州五虎将崛起,萨尔浒城之战,草河堡之战,年羹尧病死,满人再制朝鲜,辽东风云突变,李肆一清二楚。满人一头在辽东重开河山,一头在北京城叩头请降,不仅是满人一族求存的阴谋阳算,还有满人的内部分裂之势。

后者之势,李肆另有用处,允傅恒入红衣,随驾入北京就基于此势,而前者绝非李肆可容忍,这不仅是小视英华,还把他李肆当作了傻子来算。

“陛下,辽东不过是草莽之地,又怎值得大英入眼。再说满人已归服大英,辽东也属大英之土,其下纷杂人心,皆乱大英之义,有我满人代大英震慑,也无祸及大英之害。”

阿克敦总算喘口了气,继续称述利害。

“大英虽强,有云刚过易折,辽东之人也皆愚氓,隋时炀帝……”

阿克敦越说越乱,竟把隋炀帝也扯了出来,尹继善一声咳嗽打断了他,再沉沉道:“就不知陛下意欲如何?”

现在这架势,说什么都没用,还是等圣道亮出本意的好。

李肆摇头道:“问朕之前,先问问你们满人本心,你们还意欲如何?”

本心……本心当然是你李肆以下,英华亿万邪魔尽皆烟消云散,大清重回盛世,满汉一家,继续过着和和乐乐的好日子。

这念头闪过,上至阿克敦、尹继善,下至跪拜在此的数百满人,人人心中都闪过冰寒之念。圣道既有此问,自是知满人这般本心,换了他们。不斩草除根,更待如何?圣道这话就是在揭示他们的命运,满人一族的命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圣道真要将满人赶尽杀绝时。一阵脚步声响起,竟是数百清宫命妇自太和门穿出,个个盛装,低头笼袖,款款行来。

过了金水桥,来到红衣和侍卫亲军所列的警戒人墙前,妇人们跪拜在地,脆声汇成莺燕之溪:“罪妇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清的太皇太后,皇太后……

两个妇人被引到李肆身前,身份让李肆吃了一惊,一个是雍正妃子,一个是乾隆皇后,茹喜竟然把她们都丢下了?

“罪妇等留在紫禁城,任由万岁处置。只求偿满人罪孽,舒汉人之心。望万岁雷霆稍减,给满人一条活路……”

钮钴禄氏牵着富察氏盈盈下拜,这富察氏一脸凄苦,倒还别有一番风韵。李肆是真楞了一下。楞的不是富察氏的姿色,而是这些娘们跳出来的用意。

再见这些妃嫔命妇人人两眼发红,显是痛哭过一番,作了什么心理准备,而一旁那些满臣个个身上哆嗦不定,头排那个年轻满臣更是紧咬牙关,额头青筋毕露,李肆悟了。

一股荒谬至极的感觉涌上心头,靖康之耻……茹喜,甚至是整个满人,要给英华,给汉人还回一场靖康之耻。

对英华国人来说,满人不仅低头认降,连昔日皇帝的妃嫔都成了战利品,任人凌辱,这是何等快意啊。

当年金人施加给宋人的奇耻大辱,今日英华在金人后裔满人身上找回来了,有这一桩快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