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10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肆微微一怔,又有人抢了台词啊,不过这话用在此时心境上,还真是贴切,没错,上天是不会给他〖答〗案的,唯有坚持本心,但求纯粹。

心念转回,怀中人儿已不再那么僵了,李肆嘿嘿笑着,伸手一抄,将美人儿拦腰横抱,转身向床榻走去“那么就让我品品,纯粹的知乐,还有多少我不知的美。”

即便是皓白月光,也掩不住许五妹俏脸上的红霞,她哆嗦着樱唇低吟道:“陛下……”

李肆凑到她耳边,轻声道:“叫大叔!”

同样的弯月,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色彩,枯帐中是冷月,**中是暖月,而自李肆那皇帝之心中推开的猩红之月,此时却在辽河口处洒喜下令人血脉贲张的光晕。

河口西处海面上,船帆结成连绵山影,像是拦住了大海的堤坝,马灯更如星辰点点,映亮了河海两岸。无数精赤上身的汉子正轮着大锤,拖着粗绳,呼喝着震天号子,岸头赫然是一座喧嚣热闹至极的大工地。

岸上一处大帐刚刚搭好,两路人马就自南北而来,会于帐中。

“韩大帅,你怎么亲自从海城跑过来了?”

“盘石头,你这是慌不择路么,竟在夜里上岸!是不是耳根子快烧掉了?北京那帮人怕日日都在诅咒你啊!”

北面而来的正是北伐第七军都统制韩再兴,而南面刚上陆的正是新任第七军副都统制盘石玉,他从南洋而来,本只是趁着领原鹰扬军的第一零四师回内地的功夫,也去北京沾沾复土荣光。可船团至台湾时起了风暴,不得不入港避风,耽搁了半个月,此时正好辽东形势大变,皇帝为补偿他,就委他为韩再兴的助手,领兵入辽东。

“那帮家伙,能有苗疆降头师一成本事么?什么诅咒,咱都接着!”

盘石玉先与韩再兴相对举臂行礼,再呵呵笑着双手相握,有力地上下摇着。

韩盘两人同为中将,论关系,盘石玉还是李肆早年亲随,之前更任南洋都护。可盘石玉对自己身居副手这事却没一分抱怨。毕竟韩再兴年纪大,独领一军的资历老,更是排位最靠前的中将之一,而且辽东方面本就是韩再兴为主。

除去资历主客问题,英华将领对领军位次问题可不像旧世那般看重,他们各有固定职守,这种大战都是临时凑起序列,只有职务之分,没有贵贱之分。倒不是说没矛盾,陆海军之间,以及陆军南洋西域之间的战略矛盾足以掩盖下面的派系矛盾。

韩再兴调侃盘石玉,盘石玉也随口回应,他这趟是平白赚来的,当初还跳脚大骂过台湾的风暴,现在则为那场风暴感激涕零。据说皇帝本在犹豫是选总帅部参谋长丁堂瑞为韩再兴副手,还是从回军内地的西域四个师统制里拔起一个,现在却是他捡了这便宜。

北伐未完,辽东还有一场大战,跟中原河北之地的进军不同,辽东这里将会是硬对硬的较量,总帅部认为韩再兴麾下兵力不足,将总预备队里的一零四师和一零八师调了过来,如果还不够,从西域回来的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五、一零六还在后面。

西域四师前身是羽林、龙骧两军,盘石玉带着的一零四师前身是鹰扬军右师,一零八师是虎贲军右师,算上韩再兴所领红衣里出自神武军左师的一零九师,英华红衣的老五军汇聚一堂。

这般阵仗,自是总帅部对满人武卫军骤然崛起的回应,尽管韩再兴和盘石玉都觉得有些反应过度了,可老五军能再相会,一场大战在即,心中〖兴〗奋也溢于言表。盘石玉冒险深夜上岸,韩再兴亲自从海城前线跑过来迎接,都是被这股昂扬之气推着。

韩再兴好奇地打探着北京的消息:“说到那帮家伙……真是没想到啊,佛都督竟然也好那口。”

佛魔二都督领头,带着文武大臣划拉了不少满人妃嫔,这事已广传一国,加上过千伤残军人也有份,国人是既艳羡又解气,而其他军人更是纯纯的眼冒绿光。

伤残军人带满人妃嫔宫女回家是当老婆待的,而佛魔都督等人则是当小妾甚至婢女使唤,近水楼台先得月,好的当然都被挑走了。北伐副帅,大功臣谢大将军晚了几天进北京,就只剩一堆歪瓜劣枣可挑,气得他大骂那帮人过河拆桥。

最让人诧异的是,一向立身很正,除了安雅秀和陇芝兰两位夫人,连妾室都没有的佛都督贾昊,竟然也出手了,一选就是二十多个,连皇帝都吃惊不已,委婉地劝贾昊少用点天竺神油,那可是折寿的东西。

盘石玉叹道:“佛都督可不是为他挑人,而是为他的部下挑人,去年马拉特人不得力,大败几场,咱们派去指导马拉特人的军官伤残不少。”

说到伤残,两人沉默,大战将起,尽管满人已是困兽,可战争已步入新世,一场大战下来,打得再轻松,也难免死伤枕籍,他们麾下的儿郎们,又有多少要长眠大地,多少终生伤残呢?

月光皎洁,两人透过帐口,远望夜幕,一轮弯月高挂苍穹,而下方则是繁星点点,在喧嚣的人潮中闪烁不定。

韩再兴道:“不管怎样,这都是最后一站了。”

盘石玉也沉沉点头,最后一战!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九百六十二章鞍山战起,火与汗谁背

更新时间:20134814:36:16本章字数:8137

鞍山驿堡,隔着鞍山河,骆驼山的起伏山头清晰入目。

武卫军副都统,前翼总统阿桂立在鞍山驿堡西南角楼,举着望远镜,正与一众军将观望南面敌情。

他脚下这座寨堡原为辽时所建,明时再建为砖城,明清辽东争战时废弃,满清入关,这里也因失去了军事价值被再度废弃。

可从圣道二十年开始,作为满人后路计划的一部分,盛京将军衙门重建鞍山驿堡,与辽阳、海城、牛庄城、耀州城、田庄台形成层层拒阻的堡垒线。满清朝廷即便再麻木,对此时代的军事战略变化也有所感觉,英华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极有可能避开辽西走廊一线,直接从田庄台登陆,由这条线直逼盛京,毕竟这条线最短最直。

英华北伐,韩再兴领第七军入辽东证实了这一点,田庄台、耀州城、牛庄城、海城被相继击破,以鞍山驿堡为核心的鞍山防线就成为辽阳城最后一道屏障,而辽阳北去百里就是盛京。

守盛京就必须守辽阳,守辽阳必须守鞍山,这已是阿桂等人所领武卫军的共识,鞍山东有千山,西有哈喇河,北有沙河,南有鞍山河,两河之间还有玉佛山等山峦,最宜阻击大军。

他们满州五虎不止有一腔血勇,在军事上也足够冷静,清楚英华红衣非正面硬撼之敌,必须用足天时地利。

“这是最后一战了,我们的目标是打出个和局,打出若干年安宁……”

阿桂在五虎将里不仅最年轻,还最冷静,听部下正热议着要怎么把红衣杀得血流成河,他淡淡地泼了众人一瓢冷水。

这话跟太后的腔调如出一辙,有部下忍不住问:“大人,难道你也认同太后的三十八条!?”

茹喜通过阿桂的父亲阿克敦交给圣道皇帝的议和条款已广传满人一族,武卫军之所以能聚起血战之气。也正是这些条款所描绘的前景太过恐怖,他们宁死也不愿接受,即便太后解释说这只是缓兵之计,他们也吞不下这口气。

现在阿桂也在谈“和局”。显然不看好后势,部下自然隐隐将他划入了“太后党”。

更有部下愤懑道:“鄂大人遇害,太后绝脱不了干系!我看那传言就是真的!”

鄂尔泰遭“暴民”杀害,这事颇有些伤武卫军士气,若不是太后全力支持武卫军,这几万人马怕还真要反了。即便如此,就如此人所说那般。大家都认为太后至少纵容了此事,连带另一桩传言也越来越在满人心中扇起股股寒风。

这传言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二十多年来起起落落,由来已久,归结为一句话:“太后是圣道皇帝置入满人族内的奸细”当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道光小皇帝永琪嘴里的“太后已经蛮毒攻心。成了傀儡妖魔”就是其中一例。

阿桂怒斥道:“鄂大人之前狠治汉军绿旗人,死硬分子趁鄂大人失势时下毒手,此事再明白不过!太后正下令严查到底。尔等怎能凭空臆测!?再胡言乱语乱军心,当我不敢行军法么!?”

连山关一战,阿桂立起了颇高威望,鄂尔泰一去,隐成武卫军新的领袖,他这一发怒,部下们赶紧收拾杂念,打千应嗻。''

压下了异论,阿桂自己心中却在翻腾不定,鄂尔泰多半真是被太后杀的。太后放手让武卫军一战,怕也是将武卫军当作必须清除的异己,以及与英华议和的牺牲品。

这自不是阿桂所愿,他对太后也是满腔怨恨,可他不得不承认,没了太后。不说传闻中在英华养老的雍正、乾隆两帝,以及刚投奔英华的嘉庆废帝,英华只需用足恂亲王,就能让满人的投降派和死硬派斗个你死我活,所以,保太后,就真是保满人。

而眼下之势,死硬派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在战场上证明自己,以自己的力量逼迫英华让步,也逼迫太后承认满人还有自立之力。

对阿桂来说,眼前这一战,就是最后一战。

正心绪翻滚,就听部下惊声道:“红衣!”

众人纷纷举起望远镜打量南面,寨堡两里外就是鞍山河,河宽四五十丈,零星红衣身影出现在河岸对面。

“终于来了,好慢……”

那赤红身影的压力太大,让众人瞬间就放轻了呼吸,甚至还有人这般故示豪迈。

这话本义倒是没错,今天是八月六日,自圣道皇帝下了《辽东兵事诏》,要尽复辽东之土起,到现在已经大半个月了,海城距鞍山驿堡不到五十里,一马平川,红衣一直没露面。

“韩再兴是在聚兵磨刀……”

阿桂脸色也颇为沉重,他并没有对部下细说,当初探子潜往田庄台查探时,几乎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一座宏大的港口和城镇替代了原本的小渔村,蒸汽机轰鸣震天,黑烟凝结成云,来往如潮的军民难以计数,海面上船帆遮天蔽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