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昊强自压住一口唾沫上他脸的冲动,微微笑道:“此事……”。

这是在升龙府小紫禁城,此时枢密院塞防司郎中冯静尧已经到了,就在贾昊身边,看起来像是贾昊的幕僚口见到冯静尧朝自己摇头,贾昊顿时明白,这是要自己答应黎维禟。

他怎么可能答应?这可是违反军纪,再说他心中本有佳丽,已爱慕多年,只是一直怯于开口而已,绝没心思纳一个安南女子在身边。

脑子一转,贾昊笑了:“本都督安敢受此大礼,待得她伤好,自会送她入无涯宫,听候吾皇处置。”

冯静尧在一边竖起大拇指,好胆,不肯担下这女子,还把她推给了咱们官家,你就等着回去领鞭子吧。

无涯宫,李肆累了一天,摸到一处园子,昏昏沉沉地搂住一具香软,打了个哈欠就要睡觉,忽然觉得后脑勺一阵发凉,整个人也清醒了。

“奇怪,出了什么事?”

李肆不明所以,他自然不知道,一北一南,两个部下干了什么勾当。这一清醒,怀中佳人娇慵地哼哼着,顿时将他的欲火勾拉出来。

低低女声呢喃道:“你这坏官家,折腾完了一国,又来折腾小女子……别压坏了我的书啊”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草清第四百六十七章七人定国运

更新时间:2012112811:33:00本章字数:5609

第四百六十七章七人定国运

夜色茫茫”安都王郑桐带着儿子郑牡绷心腹亲信数百人朝南急奔,虽然后面没什么追兵,但他总觉得夜色里藏着无穷无尽的猛兽,随时会扑出来将自己连骨头带肉都吃掉。

虽然大越自前黎立国以来,天朝就再莫之奈何,而且那北面的英华也非昔日的天朝。但那个圣道皇帝只要不是来占国土,就为了收拾他郑家,郑稠感觉自己就如笼中之鼠,毫无反抗之力。对方还捏住了傀儡皇帝,让自己再难靠大义名分行事。想到这里,郑稠就无比后悔,早知那黎维裙心中怨恨如此强烈,就该先废掉他,把太冇子弄上去。

“父王,只要清化在我们手中,他日卷土重来也不迟!”

此时这支小队伍的主心骨反而成了郑杠,大变瞬至,这个少年几天之内就迅速成熟了,他冷静地指挥着大家向南行进,以他的年纪,自是觉得来日方长。

已近半夜,行到一条河边,对岸忽然火光四起,点点若繁星,竟像是一支大军开到。郑枉等人心中狂喜,难道是清化的子弟兵来接应了?

郑稠忽然发出了嘶哑的凄笑:“本王到底是触了圣道皇帝哪根逆鳞,竟然令他撤下这等天罗地网?”

郑扛等人大惊,难道如…

郑稠握住郑枉的手,远处的火光依稀映在脸上,昔日那肆意摆布黎皇,掌一国权柄的安都王,竟是涕泪交加:“清化优兵早就不看用了,连寻常戎守边关都不肯动弹。几十年前,连范公著那样的大儒都敢威吓,寻常大臣敢言抑优,更是径直打杀。指望他们来救我?怕是他们在指望我能赶紧回去,领着他们守家吧。”

郑枉明白了,所谓“优兵”的同乡子弟兵,必然是不会自己跑出来的,河对岸只能是英华大军。

郑扛咬牙切齿,热血沸腾,准备招呼部下死战,郑桐却道:“你赶紧逃,逃得越远越好……”

郑棚道:“相信你父王的话,如果圣道皇帝真有心扶起黎皇,他必定不会杀我。到时父王在明,你在暗,我们郑家还有一番作为。”

楞了片刻,郑杠也显了枭雄气概,朝父亲咚咚叩背后,带着一帮亲信潜入夜色,再没回过一下头。此时对岸士兵已经过河,两面抄夹而来,不多时,上千蓝衣士兵将他们团团围住。

“郑栅!?等你很久了!”

郑桐的面目,当地向导点头,伏波军左师统领冯一定长出了口气,可算把这家伙逮到了。

升龙府小紫禁城【1】,此时依旧处于英华军管治下,所以这仿造明时故宫修建的皇室殿堂,依旧被贾昊和冯静尧为首的英华侵略军占据着,就只把后院留给了黎家。

“父皇,听说安都王已经被抓住了,这天下真的要回了我们黎家手里?”

后殿里,黎维禟的儿子,九岁的黎维仿问。

身边的老太监低声道:“太冇子,若是在外,可千万不能再唤父皇,该称父王,太冇子也只是世子。”

黎维访丧气地道:“郑家在时,咱们还没这么大忌讳呢。”

老太监叹道:“现在郑家没了,可天朝上国来了。”

黎维裙一直没说话,白日郑家主府的场景一直在他脑子里转着,他苦涩地心想:“这天下,真的回到我黎家手里了?不,怕是要进了北面那位圣道皇帝的手里。”

跟罩着一层厚厚郁气的后殿相比,前殿却是喜气洋洋,笑声不断。

数百英华官兵在数十步外拱卫这座宫殿,心里都揣着好奇,不知道他们在议什么事,居然如此慎密。

“好了,大家还是话归正题吧“…”

贾昊开口,殿里静了下来,其实人也不多,总共就八个。

总帅部越南都督贾昊、枢密院塞防司郎中冯静尧、海防司南曹主事陈兴华,关系挂在总帅部的天地会安南总舵主黄尔,这四个人是武官体系。

通事馆越南通事小谢,通事文办汪由敦,工商总署外贸司郎中向怀良,这三人是文官体系。

还有一人是布衣身份,此人出现在升龙府,连贾昊都觉意外。

薛雪薛生白,虽然身无一职,却是段宏时“帝王术”亲传弟子,算起来还是李肆的师弟,地位超然。此人专行非常之事,民间传说,康熙皇帝就死在他的谋划之下。

“摆布一国运数,百万人心,这等快事,怎么能少得了我?”

薛雪是这么解说自己来意的,同时他强调,主事人依旧是冯静尧,自己就是来给冯静尧当师爷的。

天地会黄尔道:“事分轻重缓急,长远的不谈,郑扛还潜逃在外,安南王黎维禟正在四处联络地方大族和军中官员,忌惮我英朝之心,昭然若揭,这两事先得议了。”

薛雪摇头,摆出了一副在白城书院教书的先生模样:“议事有议事的章程,轻重缓急怎么分,得看生议熟议,黄头目,你这就是先走生议了。”

众人点头,黄尔也赶紧告罪,看来大家都明白议事的生熟之分。

冯静尧道:“官家对交趾另称越南,本就有远近所图。眼下大军踞国,安南王在手,局势全盘在握,这一议自然是熟议。”

所谓生熟两议,是英华文武官员都学过的议事原则,也是看问题的两个出发点。生议就如开荒,形势不由自己掌控,由此也就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眼前问题为重。

而熟议却不同,形势都操于一己,目标也已明确,就得从设定的目标往下看事情。轻重缓急,以及解决问题的方选择,那就是另一个角度,所以黄尔所提的眼前急事也就不是什么急事了。

这八个人聚在一起,议的是啥?自然就是交趾国的将来。

这一议由枢密院塞防司郎中冯静尧主持,他这个“塞防司”到底是干什么的,之前还不怎么明白的,现在也已经心里有数那就是国外之地为英华谋利。如果要名正言顺的话冯静尧所在的这个部门该叫“殖民司。”为掩人耳目,才另起了“塞防司”这个别扭名字。

冯静尧道:“鄙司就来分派议事之责,鄙司细解官家对交趾所图之意,之后大家畅所欲言,各献所思。再由鄙司定下大略,如何把持交趾国政,确保目标实现,由谢通事厘定细则。如何以武慑国稳定交趾,由都督厘定细则。如何暗中行事,清除异己,由黄头目厘定细则。如何调和工商,确保他们在交趾谋得大利,却又不坏交趾根基,这由向郎中厘定细则。”

“整个大略,如何权衡利害分清远谋近利,由薛先生居间评判。鄙司所定大略以及各位所厘定细则,有什么不合于交趾实情或疏漏之处,由熟悉交趾的陈主事负责评判。”,

冯静尧一番分派众人都点头称善,这也是英华官员已经渐渐习惯的议事规则那就是各司其职,再融为浑然一体。

小谢身边的文办刷刷奋笔疾书,他是此次密议的会议记录。将冯静尧所定的议事流程记下之后,再传给众人一一签字。看着此太的笔迹,众人都赞叹一声,说小谢找了一位好文办,这书真有大家之风。

议事规则定好了,就进入自冇由发言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确定英华在交趾的整体策略。

冯静尧道:“官家有言,交趾于我英华,一在于暂时充当银钱回旋之地,二在于煤及铜铁等矿物,三在于稻米。第一项只涉三五年,后两项则要求能稳三十年。朝堂虽也在议该如何行事,才能实现官家之愿,但那不过是表面文章,具体要怎么办,我们这一议才是关键。”

这三项是李肆对交趾的真冇实意图,要怎么确保这个目标实现,自然有各种办。

天地会黄尔径直说,那自然是将交趾并入国土,成了英华之地,要怎样就怎样,反正交趾本就是华夏之土,开疆拓土,也能为官家再添一桩名望。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个愿望,但要变作实际行动,在场其他人都是军政商各界的顶尖人物,却都下意识地摇头。

“越人乃百越之后,虽源出我华夏,可自宋之后,立国尊儒,自称京人,这‘京,就是‘中冇央”或者‘大,的意思,就如我们自称‘华夏,一样。他们以己为天下,以己论华夷,已自成一体,很难再返我华夏。”

“有人要问,既然是尊儒,既然奉我华夏为天朝上国,为何又不愿再返华夏?打个比方,越人就如分家立业的幼子,宁为鸡首,不为凤尾口你要强逼他拆家并业,他自然满心不甘。”

“昔日明国并安南,越人愤起,史书上说是明军暴戾妄为,实则是那些自诩为理儒正道之士,为抹黑成祖开疆之行的手笔。反正在他们看来,只要动兵,只要拓土,那就是暴君。”

“当日安南事变,源起不过是一些寻常纠纷。那些事放在明国本土,鸡毛蒜皮尔!可就是这些小事,却依旧被当地世族用作驱明自立的借口,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