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5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方受益人则是朝廷,像是爵金这类开销,就着落在官员身上,而其他一些慈善和文教医卫事业,是朝廷正项开支之外难以照顾到的死角。

李肆一脸早已觉悟的淡然:“告诉大家实情,说是从龙老人,朝廷和朕的后园在揽钱,跟朕无关,大家怎么看?大家不会看其他就会看朝廷。股票市场是朝廷开的,不是朕开的朝廷没了信誉,股票市场还怎么开下去?所以,朕不得不背这黑锅。”

汤杨二人听出来了,这是皇帝要保朝廷信誉,将自己跟朝廷摘作两处为此牺牲一些自己的名声都在所不惜。

汤右曾叩首道:“陛下所图深远,一番苦心臣等未能明白通遮……”

杨冲斗也跟着叩首,却有了另一番哀怨:“臣等弩钝,陛下此谋,何苦瞒住臣等,徒让君臣相疑!?”

李肆笑了:“不瞒住你们,消息满天飞,那股市还会有鱼儿上钩?”

他扶起两人,再道:“这也非自污,不要将朕想得如圣人一般,朕让后园和青田老人一并揽利,这的确是私心,朕又无意否认。朕更是要让国人看到朕的私心,由此帮着朕一同来拼合这一国的新根基。”

新根基?

汤杨二人不解,有股市事件的教训在,他们不敢再疏忽,赶紧追问。

李肆自不会隐瞒这事,这也不是什么谋算,粗粗一说,两个老时代的官僚还不是很明白,李肆再道:“不少上市公司也要开股东大会了,你们可以多留意一下其中的道理和具体章程。”

应天府衙外的酒家里,程桂瑟严肃地对郑垫道:“此事官家是不会认的,谁公开说,谁可要吃挂落,你且吞在心里就好。”

郑樊此刻才缓了过来,长叹道:“官家真是用心良苦啊。”

隔壁之前已消沉了,可这时又起了高声,倒不是吵嚷,而是混合着喜悦和不解的谈论。

“南洋公司要开股东大会了!”

“不仅是南洋,勃泥、佛山冶铁等等上市的公司都要开了,只要有一股在手,都有票权。”

“股东大会呢…,是什么东西?”

“其实就是公局,推选什么董事局,订立管事的章程,公司的总司就是主薄或者知县老爷。”

“那可有差别!上市公司都是咱们股东的产业!一家股本几百万两,公司的总司占不了多数。”

“《工商快报》出的《股东手册》说得明白,董事局能撤换总司,能订立公司营运范围,能决定怎么分派红利,就是实实在在的东主,总司就只是个掌柜而已。”

“喔唷,我可有南洋公司的股票,那是不是说,我也有机会选进董事局?”

“做梦吧你!董事局推选和定策都是看股数,简单说,占多少份子,有多大话事权。

你才一股,那也就是去凑数的。”

“你也有南洋公司的股票啊,咱们合在一起,就是两股了,再找些人,总能进场去长长见识,看看这推选是怎么回事。”

“这倒是说对了,咱们散户是能聚起来的,走走,先去摸摸场地,南洋公司的推选地在青浦码头的货仓里。”

听着这一番议论,程桂玉和郑樊没怎么在意,商事而已。

可他们却没意识到,这商事的精神,很快就要入到国事。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十卷陆海化鼎炉,华夏初登堂第五百六十五章你们这是谋逆啊!

更新时间:2012112811:33:51本章字数:5803

紫禁城养心殿,张廷玉和徐元梦分立左右,正低垂着头,等候雍正的反应。

“今年的冬估比去年多了一成,西北军事也平了,奏销也另外具册报备了,为何山西、河南会多出这些?”

哗啦啦的翻页声里,雍正的嗓门像是飞刀裁纸气一般冷厉。

“抚远大将军往返京城,仪仗随行者众,花费甚多。有些条目,地方跟大将军行辕争入奏销,至今未果,只好计入报拨。”

户部满尚书徐元梦赶紧回报,所谓“冬估”就是地方在冬季呈递下一年各项开支预算,包括文武官员和兵丁薪饷,驿递等费用。以前因为还需越年春天报实存银数,中央再定拨银,所以冬估都是官样文章,早在十月就过完。但雍正执政,锅铮必较,官样文章也要逐项核对,所以现在已晚到了十二月。

听到“抚远大将军”几字,雍正哼了一声,将账册丢到一边,目光在书案上四下游动,最后落在了之前刚批好的一叠奏折上。

“私心!朝廷落得今日,都是下面臣子私心作祟!”

雍正啪的一巴掌拍在奏折上,吓得张徐两人一个哆嗦。

“人心之私,亘古难除,须得细细教化,些许刁顽之民,不足为万岁所忧。”

张廷玉知道那叠奏折最上面一份的内容,是李卫报说在江南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新政,遭遇重重困难,现在更有风声,说南蛮即将北进,既然都是交钱,不如交给南蛮,总还能办实事。李卫认为,为江南安稳计,只能暂缓推行此政。

张廷玉也知道,李卫这多半也是托辞,民人谋投南蛮,这哪里都有,但江南官绅要去投就荒谬了。南蛮所行一套,离圣贤言越行越远,怎么也不可能抓住官绅人心。李卫是觉得这一政阻力太大,找借口而已。不独是他,除了江西田文镜敌境当面,兵权在手,下了狠功夫,有点起色,其他地方,全都是百般推诿。

这不怪他们,张廷玉自己就反对这一政,当然只是心底里。在他看来,这个朝廷虽是满人朝廷,可把住下面的,还是汉人官绅。这一策不动满人,只动汉人,就已是大大背离雍正经常挂在口上的“满汉一家”。更不用说,跟明时相比,官绅本就多担了钱粮,顺治朝时,为逼官绅清缴积欠钱粮,还逼出了“探花不值一文钱”的典故。而这一策的根底,其实就走向官绅增税,毕竟此时什么“听差”,都是交免役钱。

张廷玉认为,这一项新政完全就不具可行性,但他觉得,把这一项新政当作压底的秤砣,逼迫下面推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两项新政,效果却是不错,因此他也没怎么出声,甚至他觉得,雍正多半也是怀着这个心思。【1】

所以张廷玉明白,雍正并不是在恼这奏折,他是在恼年羹尧。年羹尧回西北后,渐渐有些跋扈出格了,雍正给了他在陕甘和四川极大的自主权,甚至地方官员的任免,无请不准。

结果让年羹尧渐渐习惯了自己安插人手,还公然时外称他这门路是“年选”。

这事还只是让雍正略生反感,今日他跟徐元梦报冬估,又扯出年羹尧之事,让雍正的情绪又坏了一步。

但雍正一直在朝堂大谈年羹尧的功绩,自是扯不下脸来给年羹尧一个重巴掌,只好转移话题。

这一转移,想到自己的难处,雍正当真恼了。

“今年国入才二千七百万两,施世骠欠了两年钱粮,还报称大战在即,请拨钱粮,当这个天下是他施家一己之私!”

李卫、田文镜、施世骠和鄂尔泰都在报称,南蛮伪帝李贼,开了什么股市,汇聚了数千万两银子,跟福建商人争庄对掐,自己从中揽了好几百万两,已是闹得一国人心崩裂。连年羹尧都幸灾乐祸地提起此事,可雍正从这事里得来的感受,却是满满的挫败和不甘。

区区五省之地,一国已有两千万国入,泥马还随随便便就另聚起几千万两银子,这银子是哪来的!?从地里种出来的么?皇帝亲自进市场坐庄,揽了好几百万,听说还逼得数千人跳海,数万人破家(这当然是奏折里报称的),他那一国,竟然还没人造反!?

李肆,咱们能换换位置么?

想及自己新政的难处,三年下来,国库里不过积下六七百万两银子,竟不如那李肆的私帑!雍正就那个恨啊。

至于那些心腹的幸灾乐祸,他根本就是嗤之以鼻,当场不造反,现在银子都落人家袋了,还以为别人国中能反,做梦呢!?

李肆硬生生打跑了西班牙人,收了吕宋,加上扶南、勃泥,和已经进了半个口袋的交趾,武功之盛,竟比过了蒙古人。就靠人家那军队,造反?来个十万人头落地,看那些商贾还敢反么?

那帮心腹不赶紧筹划军备,跟他一样,心怀如临深渊的恐惧,还在那笑话人,老子真是眼瞎了,居然重用你们这帮废物!

所以雍正在奏折上狠狠把这几个人骂了一通,骂完之后,又觉得这帮人怕是在以那李肆为榜样,讽刺他这个皇帝推行新政是自掘根基,心头更是不舒服。

雍正越想越气,咆哮道:“私心!这些人的私心,真真是当诛!”

“皇帝无私心,跟皇帝有私心,到底哪个更可怕?”

“当然是后者……等等……”

“你也算有所悟了,自然是前者可怕。你想想,前朝的皇帝,包括北面的鞑子皇帝,动不动就说帝王无私,为什么无私呢?因为这天下都是他的嘛。你口袋里的银子,甚至你的命,都是他的。他一句话,就能取走,可怕不可怕?”

“咱们这皇帝,其实不也一样么?他要拿咱们的银子,他要取咱们的命,照样能办到。”

“那怎么一样?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行不果。天下不再是皇帝私产,咱们口袋里的银子,他要来拿,得要更多的由头。皇帝不再是君父了,咱们的命,就离皇帝的嘴远了一步。”

青浦工商总会总部,再一次召开了全员大会,会议还没开始,大家交头接耳,嗡嗡声不断,沈复仰正跟新入会的梁博俦在交谈。梁博俦自然还是满脑子“皇帝富有四海,统领兆民之命”的观念,沈复仰则是在努力扭转他这观念,这想法可不合工商总会的“性格”。

“但是真要向皇帝逼宫!?要他退出股票市场?”

梁博俦觉得,工商总会这帮家伙,胆子也太大了些。

“你就不懂了,皇帝有私,把这私亮了出来,这就是在跟咱们划线。这就跟作生意一样,皇帝漫天开价,咱们坐地还钱,大家好好谈嘛。”

沈复仰已是看清了皇帝摆出一张无赖脸皮的用心,皇帝痛快地向各家报纸承认,联就是青田公司的大东主,朕就是在股票市场里揽利了,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