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赫然是勃泥公司总司,原任枢密院海防司南曹主事的陈兴华,当然,前一个职务已成过去,现在他是海防司的老大。

范四海点头:“没错,琉球是咱们通向日本的跳板,但还只是前半段,后半段就是萨摩藩,如果握住了萨摩藩,不仅能搭起稳稳的桥梁,琉球事也一并解决了。”

再一人道:“先别看得那么远,咱们看住了萨摩藩就好。”

面色沉重,眼瞳中聚着雪耻的急切之光,这人正是塞防司的老大冯静尧。

白延鼎有听没有懂,摊手道:“我这个总领,就是给三位老大打下手的,你们说话,我动手……”

范四海呵呵笑道:“别当咱们说得多高深似的,其实很简单,咱们现在对日本的企图也就是通商缔约,同时割断他们跟琉球的宗主关系,未来怎样,还看皇帝对日本的处置方针。而不管远近,这三件事里,萨摩藩都是关键角色,必须把他们拉上咱们的船,而且也有这样的机会和可能。”

白延鼎隐隐有些领会,叹道:“还是范老大知日本事,真要我来领军,恐怕又得像总长……哦哦,不是说冯郎中你啊。”

说到琉球这几年的耽搁,罪魁祸首之一就在身边,白延鼎赶紧住嘴。

“我也就知皮毛,但我知道谁更清楚,瞧,该是他来了。”

范四海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船外,一艘小艇正靠过来。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十二卷一气贯经纬,东西引颈鸣第六百四十一章北洋舰队……备战!

更新时间:2012112811:34:38本章字数:6489

电子书下载功能暂停使用!预计需要到下周完成!

第六百四十一章北洋舰队……备战!

“振甫信平……吴松话味道挺正的,总觉得不是……”

远望向北驶去的船影,白延鼎皱眉嘀咕着,此次日本之行的最高负责人不是他,而是冯静尧。刚才那个日本人跟冯静尧、陈兴华以及范四海的谈话,他插不进嘴,就只在一边听着,就觉那个日本人来历古怪。

“你想的没错,他其实是中国人,本名张信平。他的曾祖叫张振甫,明末时逃来日本,在尾张藩定居,成了尾张藩主的医官,用振甫二字作了日本姓氏。张家世代都是藩主的医生,也在做药材生意,这个张信平一直在长崎照管着家族生意,跟范四海也有生意来往。”

冯静尧说着说着,眼睛就眯了起来。

“可这个张姓,也只是遮掩,很多日本人,甚至尾张藩的藩主,都说他们是前明宗室,淮王朱常清之后。”

白延鼎楞了一下,笑道:“淮王朱常清在绍兴降清,怎还会有后人跑日本来?”

当年十六明王祭天之前,朝野议论禅让的事,前明宗室谱系被报纸挖得门清,国人都有所了解,对降清的前明宗室更是印象深刻,白延鼎依旧没忘。

冯静尧点头:“是啊,所以又有传言,说这张家是朱三太子之后……”【1】

越说越悬了,不过……当年明末逃亡日本的可真有不少人呢,甚至还包括大儒朱舜水,这些人岂不是绝大助力!?

白延鼎转了念头,兴奋地道:“那个张信平用好了,可就是咱们谋取日本的马前驱!”

冯静尧长长叹了一声,“老白啊,今日在这种子岛前的你,就如昔日在琉球的我,之所以在琉球折腾了好几年,就是因为这样的念头老挥之不去。”

冯静尧说得委婉,白延鼎却已明白,这是在说,张信平可不是自己人。他皱眉问:“怎么会?咱们英华现在虽还没占江南,可满清都已跟我们英华讲和,华夏正朔之位天下人皆知。他不是明人后裔么,怎么甘心……”

话没说完,自己却已经想通了,怎么甘心为所居之国卖命,而不为英华卖命?这个疑问,几年前在琉球,就已由萧胜、冯静尧、郑永和冯一定等人问过了。即便是琉球的华人,都对英华抱有极大的抵触情绪。

再想得远了,散布在广南、吕宋、婆罗洲以及暹罗和爪哇等地的华人,也曾经跟英华有过抵触。跟英华抑不抑儒还没关系,很多人纯粹就是被异族之利熏得失了自己祖宗的败类。当年吕宋之战,忠于西班牙人的华商为争得活路,将一万多同样忠于西班牙的同胞出卖,例子可是血淋淋的。

听冯静尧这意思,此人只当自己是日本人振甫信平,而不是中国人张信平?

白延鼎愤愤地道:“出了华夏,就成了夷狄,汉奸!”

冯静尧又是一声幽幽长叹,渗得白延鼎起了半身鸡皮疙瘩,又怎么了?

“还是那句话,今日的你,就是昨日的我……”

冯静尧摇头,似乎更是感叹自己的心路历程。

“萧总长和我得了陆军援助,荡平琉球后,也是跟你一般的想法……琉球土人不论,琉球华人是背祖忘宗,面目格外可憎。可世事总不是非黑即白的,不愿为华夏效力,并不等于就是汉奸。”

冯静尧谈到了当年陆军来援后的琉球事,羽林军右师到了琉球,萧胜和冯静尧揣着火气,手段狠厉,将琉球土人和华人一并镇压,琉球就此大面平静。但琉球一国的人心也冷了下来,人人皆视英华为外敌,让英华军民在琉球行事艰难,步步为营。连懂琉球话的通事都不好找,更不用说经营琉球。

琉球被武力压住后,吕宋公司抱怨连连,说现在琉球人都不愿跟公司作生意了,宁愿驾着自己的船,冒着生命危险走私,那样他们可以跟以前一样拿大头,而不是跟吕宋公司合作,大家分利。

那时陈兴华也来了,带着萧胜和冯静尧用上了南洋的手段,以利笼络琉球华人,可英华跟琉球华人终究不是异族,恩难得利,利难得恩,见效依旧不明显。

“琉球一国的根底,是琉球人、华人、日本人几方一同建起来的独立之国,把各方之利都融在了里面。昔日岛津家攻下琉球,也不是没有民人反抗,住在琉球的日本人甚至都反抗过,但因为岛津家只取走了宗主权,终究没成反抗之潮。”

“最初我们以为,琉球心向华夏,结果我们错了。之后我们又以为,琉球其实心向日本,这还是错的。直到我们搞明白,琉球人之所以上到王室,下到小民,不管是土人、日本人还是华人,都厌恶我们英华,是因为我们要夺他们的共同利益,夺他们琉球连通南洋、华夏和日本这条贸易路线中转地的控制权。这时我们才醒悟,琉球之心,谁也不向,就向着自己的利而已,而这利又是他们琉球的宗主权兜着的,《那霸条约》又损了他们的大义,我们自然处处碰壁。”

冯静尧看向白延鼎:“再说到张信平,用这番道理重新想想,你就该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是啊,既不能将他看作为我英华效忠的马前卒,也不能将他看作一心只为日本之利谋算的汉奸。他们张家有华夏血脉的大义,但如果没有利托着,这大义也撑不起他们为我英华效力的脊梁。”

白延鼎点头,还真不能像训练营和学院里的热血小年轻那样,看事就用一只眼看,不过这张信平的用法,连带萨摩藩的掌握,乃至整个日本的缔约开商,都着落到利的话,事情岂不是也很简单?

听白延鼎这么说,冯静尧继续摇头:“直接砸银子买张家,买萨摩藩的忠心?买江户幕府的恭顺?你啊,把这‘利’字也看得太简单了,‘利’跟银子,有时候可不是一回事。”

他沉沉道:“这是日本,是异族之地,自古与我华夏纠葛不断。如官家所说,弱时尊华,强时藐华,这利不仅不能光算银钱,甚至还不能只算眼下,得往宽处算,往长远算。”

从琉球到日本,从黑到白,似乎就没什么可以一刀切的俐落事,白延鼎就觉脑子悬在虚空之中,上下左右毫无依凭,他总算明白了,为何萧胜和冯静尧在慑服琉球之后,一等就是三年,没有急于进入日本,这“利”到底要怎么算,还真得花时间想透了。

还好,终究只是为打仗而来,这些个伤神的事,没落在自己身上,真是庆幸啊。

白延鼎的庆幸,就是萨摩藩的不幸。陈兴华由振甫信平引领,来到鹿儿岛城,向萨摩藩道明了来意后,萨摩藩的藩主家臣们都觉正踩在万丈悬崖之上。

套上了通事馆副知事这层皮的陈兴华都懒得跟萨摩藩直接对话,而是通过振甫信平传话说,琉球是大明藩属,英华承大明法统,自然就继承了琉球的宗主权。但英华不会跟萨摩藩谈这个问题,萨摩藩只是日本地方而已。如果萨摩藩懂礼节懂法理,就该尽快陪同他陈兴华前去江户,跟幕府把这事谈清楚。

紧急评定会上,家老岛津盛常的意见代表了藩中稳健派的观点:“此事我们就该全力配合,躲在大英背后。不管公方如何应对,我们萨摩藩都能居中得利。因此不宜在大英重臣面前强调萨摩藩对琉球的宗主权。为表示诚意,我们还应该停止备战的动作,尽量不触怒大英。”

奉行玉里良的意见代表了藩中激进派的观点:“本藩对琉球的宗主权已有数百年历史!如果此时软弱相对,给大英落下口实,他日可是追悔莫及!我们打不过英人,可这名分却怎么也不能丢!”

岛津继丰很为难,他下意识地问亲侍高桥义廉,这个年轻武士嘀咕道:“只为琉球的名分,就让萨摩藩本土遭难,这怎么也不是划算的事……”

玉里良跳了起来,一声巴嘎,就要叱骂高桥,却又呆住了。

高桥义廉正说道:“可如果把事情全推给公方,公方说不定也要把所有祸患都压到我们萨摩藩身上……”

岛津继丰跟其他臣下都同声长叹,没错,真是左右为难啊!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岛津家历代藩主都不是寻常人物,特别是这几代藩主,那都是穷逼苦逼惯了,越逼脑子越灵,他猛然一拍大腿,有了!

“我们萨摩藩,既不能缩在后面,旁观大英跟公方交涉,也不能强硬出头,成了大英或者公方下手的目标!”

“必须向大英和公方两面都展现出我们萨摩藩的价值,独特的价值,让他们觉得,只要是谈琉球事,就不能将我们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