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7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固然是扩了范围,满臣也没能逃脱。

康熙雍正两朝旧臣的图里琛,本是满人中少有的学士,jīng通俄罗斯事务,曾经跟俄罗斯人签订过不少勘界协议,却因上题本求见太上皇而全家遭难。至于领头的大学士逊柱,不仅他自己被杀,在京所有族人也尽数遭殃。

弘时和福彭等人也没想着这般大开杀戒,可他们难以调动正式的国家机器来行事,同时也不相信以允禵和张廷yù为首,还维持着大清国政基本运转的满汉官员,对西山大营、丰台大营和步军营护军营都不敢全心信任,怕他们放水,用的都是手底下的包衣奴才。

恶策加恶奴,破坏力猛增十倍。

内务府包衣、王府包衣,都是平日叩首打千练得jīng熟的奴才。给他们套上号褂,分发清单,许他们恣意妄为,这些奴才份外凶恶。这一路杀下去。杀名单上的人,变成了杀名单上的户,再变成抄家。当日死于非命的官员足有三四百,再算上家人,怕不止七八千人。

八月十八日,得知弘历和茹喜等人都跑了,“弘时集团”虽知是允禵干的,却又不好问责,恼羞成怒,急急推动了“满州新政”。

新政第一桩就是扩旗,弘时和福彭等人也发现了,没有汉人的配合,连这北京城都玩不转。但要用汉人,就得选能信得过的,比如吴襄这种汉人。

可“满州新政”的大旗就是讲满汉之分,这矛盾该怎么解决?

好办,扩旗,把汉人纳入汉军旗不就结了?

拥护弘时的汉军旗人不乐意了,原本是低自己一等的奴才,凭什么要跟自己平起平坐?

于是这扩旗的政策就变了样,将可用的汉人编给汉军旗下,充任包衣。原本自满州入关以来,汉人里就有所谓的“随旗人”,把这随旗人定为经制,搞扩大化就好。

汉人多数当然是不愿的,赤贫苦寒户给贵胄大室当包衣还是美事,可要小康饱暖户给状况差不多,甚至更差的汉军旗人当包衣,谁想得通?

可对弘时集团来说,汉人怎么想,有必要关心吗?为什么?问刀子去!

八月十九日始,京城表面上的宁静也被打破了。自皇城周边开始,包衣兵一条街一条街地清理汉人,更有人马奔出北京城,去京畿州县整理地方官府,推行此策。

连续数日,满城呼号,人相奔走,血漫于道。

有阻力不怕,上刀子就行,可有些阻力就不是能用刀子解决的了。吴襄这种积极配合,而且用处很大的汉人该怎么办?没有他们,北京城的汉人都整理不出来,更别说京畿州县,至于整个北方,即便是一脑子niào血的弘时也不敢作此想。

原本也简单,反正这种人少,直接抬旗。

抬着抬着,连福彭衍璜都不满了,几个十几个还能接受,几百个上千个,那不luàn了套?

“咱们……就另立一旗,以绿旗为号。有绿营,也可有绿民嘛。”

已被抬入镶黄旗的吴襄献策,让弘时君臣刮目相看,抹浆糊的事,果然还得靠汉人。

于是在雍正十年八月底,大清的八旗铁制变了样,变成了九旗……多了正绿旗。

可用的汉人被编入这一旗,比照汉军旗铁杆庄稼的七成给钱粮,京城和京畿的富户如鸟兽散,而赤寒无业的汉人汹涌而来,新设的正绿旗管领衙én的大én都被挤塌了好几次。

因为自己的名字,允禄担心起这一旗的钱粮来源,弘时道:“朕着内务府把户库银子全搬过来了,还有三千八百万两呢。”

福彭皱眉道:“可有不少是要备着西北、荆襄和江南战事奏销的。”

弘时脸上显出决然:“那几个地方还能保得住?既然地都没了,为什么还要huā银子?”

允禄、福彭和衍璜等人看向懂实务的吴襄,后者死死把脑袋缩在xiōng口,不敢说话,三人再对视一眼,都有一种连底kù都押上了赌桌的不安感。

徇亲王府,内务府总管海望泪眼婆娑地道:“十四爷,太荒唐了!再这么下去,家底都要败光,人心也全要散了啊!小人是不敢让内务府跟皇上闹生分,才硬着头皮跟皇上走在一起的,可……可再搞下去,小人怕夜里被谁捅死在chuáng上,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允禵满脸憔悴地道:“我跟你都是一路货sè,还能作什么?不是我拦着,皇上恐怕连康亲王那些人都要杀了……我也只能作这么多了,护着咱们满人的jīng血,不让动dàng散到上头来。”

海望几乎快哭出了声:“可昨日马齐都来找过我,试探着作点什么,小人不敢接腔。从龙那几大家,都已经坐不住了!”

允禵笑了,纠结地笑:“他们也知道之前的事办得太荒唐了吧……可没这事,我脱不出身,也护不住这么多人。说起来,也是老天爷垂怜,万幸中的不幸。”

海望长叹:“十四爷当初要答应坐那位子,哪还有今日?”

允禵冷笑不语,心中却道,我十年高墙岁月岂是白过的?现在这形势,那位子就铺着钉垫!谁坐谁倒霉!要坐稳那位子,还不由北面,不由满人自己决定。就看茹喜能不能帮着弘历搭上南面的线,南面那位圣道爷,愿不愿意伸手吧。

张府,张廷yù叹道:“光怪陆离啊,这些稀奇事,这位皇上居然还真干得出来!”

蒋廷锡道:“小儿持国器都不足以述……”

张廷yù摇头:“谁让他是皇上呢?”

蒋廷锡语含期待:“快了……快了……”

张廷yù闭眼,装作没听到:“我们臣子,要守大节!君臣大义,绝不可丢。”

蒋廷锡暗道,是啊,谁坐龙椅你忠谁……

黄埔无涯宫,李肆招呼着四娘:“检点shì卫亲军,咱们要去北面。”

四娘瞪眼:“干什么!?什么事还要官家御驾亲临?”

李肆笑笑:“江宁献城,杭州献城,江南已平,我这个皇帝,总得去转一圈,安抚江南人心嘛。”

四娘没想太多,就觉得李肆的笑容颇为诡异,她下意识地环顾四周,生怕有外人在场,这荒唐皇帝经常搞些让人羞愤难当的龌龊事,比如在置政厅的“龙椅”上……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十二卷一气贯经纬,东西引颈鸣第七百一十七章等待太久的终结

更新时间:2012112811:35:17本章字数:6556

全文字无广告第七百一十七章等待太久的终结

戈壁一望无际,澄蓝朗空,太阳似乎就压在头顶烤着,连沙砾都在生烟。一队人马缩在孤山背面的阴霾里,正纳凉闲聊。

“天为被,地为床,在此战上一番,还不知有多舒坦……别这么看我!达瓦央金都给你生了一儿一女,还满脑子龌龊!”

不是这嗓音,还真认不出这个髯须客就是王堂合,而他怒声讨伐的对象,虽还大致保持着整洁,但粗旷气息却跟王堂合差不了多少,再非当年在藏家姑娘面前缩手缩脚的腼腆青年,正是一直埋头西北,隐于长江大决战声潮之外的西路军统帅张汉皖。

张汉皖邪邪笑道:“离我远点,连我眼神都懂,你才龌龊!”

两人正笑闹时,清朗铜号声响起,远处烟尘大作,大群马队正急驰而来。

张汉皖放下望远镜:“是可汗的大旄,罗猫妖说到做到,噶尔丹策零来了。”

王堂合冷哼道:“你都亲自来了青海,他还不出面,那可是吃了雄心豹子胆!”

几骑人马自烟尘中奔出,先赶到了张王二人这边,领头的是一个不到三十的精悍青年。他滚鞍下马,朝两人恭敬行礼,脸上满是兴奋:“大帅、将军,我们大汗来了!是来这里跟大英携手共谋大业的!”

王堂合面带不豫:“再不来,就要去北京城见我们官家了……”

张汉皖朝王堂合摇摇头,扶起来人,亲切地道:“还多亏了你来回斡旋啊,小策凌。”

看向远处已经清晰入目的纯白大旄,张汉皖心头微微激动,西北这盘棋也终于活了。不是长江大决战,满清全面崩溃,这盘棋还难以作大。

自去年入川以来,总帅部和枢密院就专权独断,揽住这一路所有事务,朝堂很少过问,报纸很少谈论。加之绵延数千里的长江大决战太过恢弘醒目,张汉皖这一路人马没于国中视野。

收复四川,再入关中,与傅尔丹相持于西安一线,这表现跟西路汇聚了羽林、龙骧、龙骑三军的实力完全不相称,着实丢老红衣的面子,一些有心人是这么理解的。

还有一些人想得深,觉得西路军求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稳,还在给英华入政四川和陕甘铺地基。潮汕沈阀的沈复仰对此深有感受,他的基建公司接下了从广元到汉中和从达县到汉中这条路的“车道工程”。以前这些路不是栈道就是盘山小道,现在要拓成至少容两辆马车相向而行的车道,即便用上火药开山,工程也异常浩大。

如此扎实地修路,求的是长治久安,西路军自然没必要高歌猛进。

这些想法都是对的,西路军入关中后,对阵傅尔丹以马队为主的陕甘清军,确实有些不得力。傅尔丹稳重,绝不与红衣兵决战,就撒开马队大网,处处袭扰,打了就跑。以步兵为主的英华军只能步步为营,稳稳挺进。

而对西路军来说,保障和守护出川道路,也确实比夺取陕甘更为重要。为确保运输线,八万红衣兵最多只有两万在最前线,跟总数将近十万的陕甘清军顶牛,进展如龟行。

但这些想法也只是算了客观一面,没算到主观一面。

张汉皖这一路人马,并非只为陕甘而来,而是为了整个西北。

连通青海西疆,将准噶尔绑上英华战车,再回卷陕甘,之后借机处置准噶尔,这是皇帝和总帅部、枢密院早早就确定的长线战略。

王堂合的龙骑军入川,没有带一匹战马,甚至全军都没进汉中,而是走川西北方向入青海,正基于这样的战略。

罗堂远亲自带着军情司最精锐的干将,在西北经营了好几年,争取了一些小的蒙古部族支持,接应龙骑军。此外,还通过大小策凌的线,以宝音公主为名义桥梁,推动策妄阿拉布坦联英,结成“英准同盟”。

策妄阿拉布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