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清-第9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只能想着怎么弥补这些缺失了,人心已起,民智初开,格局却未大成,操弄人心就是这般危险啊,但愿过了这一关,再不干这事了。

李肆正抒发着感慨。通政司送来了东京总警署的报告。他对汪瞎子遇刺案的追查一直很关注,要总警署三日一报进度,这事虽然越过了政事堂,可宰相薛雪也知现在是非常时期。要刑部全力配合。

看了报告,李肆瞳孔紧缩,挥手道:“急招东京知府陈举觐见!”

陈举干了多年的“天下第一典史”细致缜密,勤勤恳恳,颇得民心,前两年终于升到了“天下第一知府”。虽管东京大小事务。对治安这老本行从未放松过,而且只埋头办事,没什么明显的政治立场。李肆让此案循正常流程,由刑部所辖的东京总警署侦办,就是对陈举有充分信任,相信他能排除干扰。

应该是早知皇帝要进一步询问,陈举就侯在宫外,一刻钟不到就来了肆草堂。

“这案子怎么复杂成这样了?除了江南工商。〖日〗本人,朝鲜人,还包括朱一贵。都牵扯在内?”

李肆脸上怒意〖勃〗发,这案子他本觉得不难,就是江南工商干的,只是证实而已。现在他也迫切需要这证据来调和这股大势,能把工商牵扯上,狠狠敲打一番,本就是之前对朱一贵的期望。朱一贵投机了,丢开了这事,他这个皇帝就得出手补全。

可陈举递上来的初步调查结果却与他的预料大相径庭,看看都有什么人涉案?〖日〗本长州藩的人。朝鲜的人,还有朱一贵!

长州藩的背后是谁?不是北洋公司,就是北洋舰队!朝鲜的背后是谁,年羹尧!而年羹尧要真行此事,还得跟北洋舰队的白延鼎有关联。至于朱一贵……现在想想还真有这个可能,但这个关头。想搞朱一贵的人怕还真是满清。

总之李肆对这些证据都抱持极大怀疑,他甚至觉得,这是陈举没护好总警署,让总警署被各方面渗透了,正当作角力的战场。

陈举一额头汗:“陛下,这些证据都是东京和各地警署查办三合会,昼夜赶工得来的,外力即便有扰,也不太可能这般神速……”

李肆怒容稍缓,的确,刑部动作很快,各方势力都不太可能在这么短时间里添加佐料,除非陈举这个领头人有问题,可他有问题也总得有所偏向,现在这么杂乱,也说不上到底是为谁出力。

陈举再道:“臣以为,朝廷此次雷霆霹雳,将三合会一网打尽,跟汪公的恩怨怕都浮上了水面。臣不敢担保所有证据都千真万确,可那几方人都有所涉及,这该是没差的。”

见李肆若有所悟,陈举小心地试探道:“只论满清的话,朝鲜那条线能用上,甚至在江南游历的李继恩都能凑上。”

这是在看李肆对这案子到底是什么态度了,如果只是顺应大势,就没必要继续查了,直接在满清身上找。

李肆冷笑:“朕用你,就是为个说法?朕只是要说法的话,将此事列为军国案,禁卫署定论即可!真相!朕要知道到底是谁这么大胆,敢开国争杀人先河!”

陈举赶紧叩首请罪,就听李肆沉声下谕:“继续查下去!江南工商你领着办,朝鲜〖日〗本那边,你把卷宗转给总帅部军法司,要其协查,朱一贵那边,禁卫署协查,先别搅乱人心。总之,这案子还是你东京总警署的。”

听到皇帝真是要大办此案了,陈举反而安定了,皇帝这态度不正是自己办事的准则么。不过听到军法司和禁卫署还要协查,陈举也暗中忐忑,如果事情真涉军队或者朱一贵,自己这里不知能不能扛得下来。

李肆将陈举脸色看得一清二楚,他再和声道:“你又不是一个人,你是依法办案,在你背后有我皇英总宪和皇英刑律,一国总宪和国法是不是顶用,就看你胆子够不够了。”

陈举决然拜道:“为国效力,唯死而已,臣胆足矣!”(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

第八百七十九章朱一贵必须死

更新时间:2012121022:25:28本章字数:6176

十月江南,秋风萧瑟,讨伐满清的舆论喧嚣一时,便是县学少年们也都鼓噪起来,穿街游巷,高举反清标语,呼喝讨满口号。家家店铺都标明“本店无北货”,街上不仅绝了戴瓜皮帽穿马甲大褂的身影,两淮一带本很寻常的北人口音也快绝了。

尚幸英华这二十来年政风大开,岭南湖广都已惯了这般喧闹,甚至大多数人还只当是节日一般地掺和着。也就是短了近十年入国历史的江南闹得格外起劲,尤其是在东京。或许是自视为京城子民,更需要有京人觉悟,或许是因入国时间短而心怀自卑,要以行动自证心志,总之陈举不仅押着刑案局查案,还得押着各区警差维护秩序,忙得四脚朝天。

分踞天坛东西的两院劲头比民人还足,短短大半月时间,一口气通过了一大批谏议案,《禁辫令》要求更改之前对留辫者只征辫子税,而且还多年废弛,近于空文的法令,要英华境内“留辫不留头”。《满籍令》则要追溯英华国民前三代,但凡有满人旗人血统的,不能当官,不能入议院,甚至不能入学参军。更有激进派提《绝易案》,要对满清进行经济制裁,而最狠的还是《断漕案》,倡议阻绝跟满清的粮食贸易。

跟以往东西两院总是不对付的形势不同,这些谏议行动在两院都是同时发起,并且得到了不少票数,反对者少,弃权者多。东院固然是基于民意,西院除了不敢触逆这股声潮的心思外,也多是想着祸水外引,西院再要反对,声潮调过头来追责南北贩奴事就麻烦了。

尽管只是谏议案,宰相薛雪还压在手里,慢条斯理地走着文书流程。皇帝至今没表态,但这势头已足以让清醒人士忧心忡忡。

日本长崎港,暗红英楼下,陈兴华与陈大定如往常那般携手而出。朝英楼外的粤菜馆走去,已是午餐时间,街对面那家粤菜馆是他们的食堂。

两人红袍乌纱,一边走一边闲谈着,脸上都泛着忧色,两名红衣护卫跟在后面,却显得无比闲适。英华国中虽起风潮。一般的红衣官兵还没太大感觉,而在这长崎护卫国中通事官,更是毫不起波澜。别说两位通事官的红袍,靠他们小兵身上的红衣,就能在长崎通行无阻,日本人个个见了都要折腰,说是护卫,不过是托起两位陈官人的身份而已。

因此二陈走在前头。两个红衣跟在后面,足足隔了一两丈,却没人介意。

就在二陈刚过了街。要进到饭馆所在的巷子里时,蓬蓬两声枪响,两个红衣下意识地扑倒在地,接着才又反应过来,一跳而起,却只见到两个飞奔的人影钻入小巷,二陈已经倒在地上。

十月九日,英华通事馆北洋司知事陈兴华和驻日通事陈大定在长崎使馆外遭不明身份的凶犯枪击,陈兴华重伤,陈大定不治。

长崎港陷入一片恐慌。日本幕府和萨摩藩的官员动员起所有力量追查凶手,第三日在长崎港城郊一座神社里发现已自杀的数名男子,确认是长州藩的世木氏忍者。此时消息已传到琉球,北洋舰队总领白延鼎下令紧急戒备,并调兵遣将,准备兵压日本。

长崎惊变的同时。国中反清声潮却正鼓噪到最高处,两院激进派正再一次冲击《绝易案》和《断漕案》,休会时,杜君英却如仓皇的败家之犬,急急冲入朱一贵的办公室。

“总警署在查了,禁卫署不定也介入了,肯定是我们露了马脚,怎么办,怎么办!?”

朱一贵也该是听到风声了,正抱着脑袋呆坐,听得他这般惊慌,脱口就骂:“怎么办!?先好好问问你自己吧!是你指使人干的,又不是我!还不都怪你,就没长点脑子,当时我也只是随口一说,你就当真了!我让你去死,你也真去?你干了也就干了,可连屁股都擦不干净!我跟你怎么说的?得把人处理了,你听了吗?现在不就遗下了天大祸患?”

“我……我干的?”

听朱一贵满嘴都是过河拆桥的口气,杜君英整个人都快晕了过去。

朱一贵喘了一会,才咬牙道:“现在也不是没补救的办法,我已经在安排了。”

杜君英想跳脚,还怎么补救?他嗓子压到最低,可用的劲却比高喊还足:“赶紧跑!跑回台湾去!不,跑到南洋去,甚至一口气跑到天竺乃至欧罗巴,否则根本逃不过朝廷的法网!”

朱一贵呆了片刻,脸色缓了,语气也暖了:“君英……”

少有地这般唤他,杜君英呆住,就听朱一贵道:“这一跑不就露了形迹?再说咱们还能跑到哪去?朝廷跟欧罗巴人又不是没交情,咱们跑到罗刹人那,也能被罗刹人送回来。听我一言,莫自乱阵脚,禁卫署那帮人真要查到了我们,还能留给我们跑的时间?”

杜君英不太懂寰宇大势,这话让他更觉绝望,朱一贵又道:“不过你担心得对,现在虽还没查到我们,可难保三合会那边还留着咱们的痕迹,甚至三合会还可能主动攀咬我们,到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还能帮着我们脱身。”

杜君英一脸置疑,还能有什么办法?

朱一贵道:“绝对是好办法,妥当之后,我们就彻底洗干净了。”

他附耳一阵嘀咕,杜君英脸色不断变幻,最终凝为忐忑。

“这倒是好办法,只是得找可靠的人,要不还是我去找?”

杜君英看似上了心,态度转为积极。

朱一贵嗤笑:“你已经留下首尾了,真想让禁卫署注意到你?这次用我的人。”

杜君英一脸恍惚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透过窗帘向东院侧门看去,就紧紧盯住了门口的马车。肃穆的黑色车厢,车门上刷着金黄醒目的圈,将一个“禁”字圈住。这是禁卫署的马车,自汪士慎遇刺后,禁卫署也担负起了两院的保全任务,日日守在外面,可杜君英却觉得是针对他和朱一贵来的。

再回味朱一贵的谋划。杜君英眼中渐渐清灵:“只是演戏么?为什么非要拉上我,根本就是想假戏真做吧……”

目光沉住,再看禁卫署的马车,杜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