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席卷天下-第10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官一开始。只以为是孙策告诉皇上的。现在看来,是皇上猜的。皇上有许多理论。都被证实是真的。然而这种地,可是实打实的。不是说句话就能增产的。华夏上下几千年,种了几千年地,亩产也就三四百斤。这突然就翻了一番……。

“不信……。”百官心里摇头,然而谁也不敢吭。

这个时候,荀彧站起来说道:“启奏皇上,若是真的能够七八百斤,那真是太好了。推广开来,国家的粮食产值能够提高一倍,就能够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百官一阵稀稀拉拉的附和。

秦峰一看,心里就明镜一样。心说这是不信了。不过这亩产翻了一番,的确很难相信。然而,秦峰却是拿起了红薯,笑道:“这红薯亩产量,能够达到三千斤!”

“哎呦……。”荀彧一屁股坐了回去。心说皇上疯了,顺嘴瞎胡咧,那里有亩产三千斤的作物。就是将神农氏从地里刨出来,那也种不出来。

吧嗒~,庞统嘴里的玉米棒落回了盘子里。此刻百官惊悚了,几乎看疯子一样看着弘武大帝,目光毫不掩饰不信。亩产三千斤,这不是胡逼咧吗。若是秦峰不说红薯三千斤,百官或许会相信玉米八百斤。然而当秦峰说出三千斤亩产的时候,连带着百官也不相信玉米了。

在百官心中,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亩产三千斤的农作物。从黄帝他老人家,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就没有过。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神农都种不出来!”大秦帝国的政治是开明的,百官毫不掩饰对弘武大帝的怀疑,连连摆手,摇头。

庞统重新啃起玉米棒子,道:“若说好吃,”他扬了扬玉米:“我信。若说亩产三千斤,打死本军师,本军师也不信。”

群臣不禁一起点头。

皇上有时候总是会夸大其词的,庞统一边想着,比那老鼠啃的还快,咔咔咔就将手中的玉米棒啃成了棒子轴。吧嗒,这边就扔进了碗里。

群臣也不容多让,不一会,百多个玉米,成了棒子轴。

秦峰面皮一阵乱颤,然而在这一千八百年前,有史以来亩产只能到四百斤的年代,说亩产三千斤,的确很难让人相信。秦峰眼皮一番,心说朕没说亩产5000斤,就不错了。等朕种出来,吓死你们!

弘武大帝就此有了自己先种,种出来后,再收拾百官的心思,也好借此教训教训思想“陈旧”的百官。并且,孙策带回来的并不多。如今六月天适合中,而大规模推广,只能等到下一年了。

然而,弘武大帝也不会轻易放过这些思想“守旧”的百官。于是,弘武大帝说道:“亩产三千斤,你们是不信喽?”

百官便向军师们看去。

贾诩等人稳重没说啥,年轻的庞统道:“皇上,不是不信,是实乃相信。亩产三千斤,一亩地顶十亩地,这……怎么……可能……。”庞统在秦峰的目光注视下。声音越来越小。

龙台上的秦峰,目视下面众臣一笑。“赌一年的俸禄,一赔五。敢不敢?”

一赔五!也就是一年发五年的俸禄。

然而群臣傻了眼,心说跟皇上赌,这谁敢出头。

大殿一时间沉静下来,文臣便对对面一阵挤眉弄眼,鼓动,眼神会说话,“一年等于五年哦,一定赢,发财了!”

对面是赵云、典韦、许褚这些武臣。此刻一个个抱着胸,端坐。无视对面文臣的鼓动,在大秦这些武将看来,别说皇上说三千斤了,皇上就算说三万斤,他们也会相信。只要是皇上说的,不管是啥,都信。

眼看是冷场了。

突然有了动静,就见上了岁数的老孔融。一手拿着红薯,一手指着嘴巴,“赌……赌……。”

群臣一看,心里乐开了花。心说圣人孙,“衍圣公”老大人领赌,这还怕啥。一个个纷纷往兜里摸钞票。然而一琢磨拿现钱不像话,便个个呼道:“赌了。赌了!”

秦峰心说好你个“衍圣公”,你这老小子倒是不怕。他便拿出一卷明黄圣旨。递给一旁伺候的德全,“去,让朕的这些爱卿签字画押!”

“遵旨!”

“赌,赌……。”老孔融指着自己的嘴。

有“衍圣公”在前面顶着。有圣人的子孙在前面顶着,还怕啥。文臣们一一签字画押,心里美滋滋的,心说年薪五倍,这一下,过个大肥年。

众人都签完了,德全这才走到老孔融面前,心说老大人哎,您老挑的头,您老就收尾吧。估摸着,您老是将皇上得罪了。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老孔融面色十分艰难,他喉咙一阵抖动,送下口中的红薯。这边拿起茶杯又顺了顺口,这才顺了气。急忙起身,望龙台拜道:“皇上,这红薯黏,臣刚才是想说堵住了嗓子眼,老臣可没说跟皇上赌的打算!”

“什么!”群臣立刻傻眼了。

老孔融在朝廷里,虽然不是权力最大的,但是资格最老的,又是“衍圣公”。此刻十分愤怒,对群臣道:“你们太不像话了,老夫这边都快噎死了,也没有一个人来救。”一甩袖子,“白读圣贤书……。”

“啊!”群臣肝胆俱裂,心说老大人哎,你拿我们这些后辈开涮呼!

弘武大帝哈哈大笑起来,一合签字画押的卷纸,起身道:“秋末就见分晓,诸位爱卿,这一段要省着点花。省得过年没有钱买年货,散了吧!”

弘武大帝甩袖子就走了。

群臣个个哭丧着脸,心说这下好了,被“老匹夫”给涮了,皇上也给得罪了。群臣刚刚迈步,又转身回去,拿起吃剩下的红薯和玉米。心说会去给老婆孩子尝尝鲜。

然而,出宫后,群臣又高兴了起来。虽然没有“衍圣公”顶着,但有军师们顶着。秋末收钱,过个大肥年!于是,群臣纷纷弹冠相庆,只待收钱的那一天来临。

另一方面,弘武大帝昭告天下,拔耀三等候孙策为一等侯,授予一级帝国贡献者勋章,以奖励他发现新大陆的功劳。同时,弘武大帝号召子民,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探索那些未知的地方。

弘武大帝在诏令中说道:“未知的大陆,拥有数不尽的财富,谁发现谁受益。帝国将会制定优厚的政策,比如金矿,谁在未知的大陆发现,那么,其收入的三分之一,便归个人所有。”

又明诏:“帝国子民在未知地域,只要建立一个三百人以上的聚集地,国家就会派出军队、成立府衙,维持秩序,保证帝国子民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可以安心探索。”

等等等等,有利于探索的政策被发布了出去。

这一下,一发不可收拾起来。许多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或是只是单纯想要发财的人,开始远征。有人渡海,沿着孙策的道路,继续发掘新大陆。而有人,向大陆更北的地方进发。竟然是穿越白令海峡,更容易就来到了北美。

探索者们,在新大陆各地建立了聚集地,而大秦立刻派出军队、官方前去。就此,这些只有原始人土著的地方,被划入到了大秦疆域之内。澳洲、拉丁、南北美、非洲,这些地方都是有的。

相信不久之后,探索者们在新大陆获得了财富,就会定居下来。渐渐的,这些地方,将属于华夏。

这得力于探索者们的探索精神。

然而,弘武大帝从上而下的思想解放,也是功不可没。

弘武大帝为这个时代的华夏子民注入了后世的活力,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加有探索、发现、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的扩展才是最重要的。

帝国的子民在探索。

弘武大帝也没闲着,他同样也在探索。他要好好地种下华夏第一批红薯、玉米,秋末丰收的时候,将群臣赢个底朝天。

第一千一百五十章龙骑士种地

邺都郊外,北侧五十里,大秦皇家山庄。

山庄已经被五千御林军戒严,拉上幔帐,围住了百亩地。不时,就有欢声笑语传了出来。

向里面看去,弘武大帝带着自己的爱妃,正在太阳底下种地。

莺莺燕燕,风华绝代,随便出去一个,那就要祸国殃民。

如今,全围着弘武大帝一个人。

就见弘武大帝卷着裤腿,成了泥腿子。爬在地上,小心翼翼用剪刀剪下一颗嫩芽。

“半尺高的时候剪下来,这叫分苗。然后插到做成垅的地里,施肥浇水……。到了秋末,拿着铁耙一鼓捣,你们猜怎么样?”弘武大帝望着爱妃们说道。

甄宓接口道:“怎么样?”

弘武大帝笑道:“当然就是好多红薯了,就跟生孩子一样!”

分苗,一鼓捣,就是孩子!

“皇上坏!”众妃顿时脸红,一哄而散。各自蹲在地上,翘着臀,学着秦峰的样子,去分苗去了。她们整日在皇宫,难得有这样接近大自然的机会。一个个也不怕脏,也不怕累,仔细分。

蔡琰只是笑了笑,拿出手绢,为秦峰擦了擦脸上的泥土。打趣道:“真成了农夫皇帝了……。”

而一旁,小尾巴宪英心里憋闷,尤其是看到弘武大帝跟他的妃子亲密样子的时候。她便有些怀念出征的时候,“我怎么会这么想!”宪英头上一堆问号闪动,便始终一丝不苟的模样,不停记录着。

秦峰就在一旁说道:“一定要详细记录每一个过程。作为种子的红薯,一定不能有任何破损的地方。皮都不能破一点。埋入三分之一尺,埋入前。要先施肥……。”

随后,秦峰又带爱妃们和小尾巴,来到一旁的玉米地。

邺都是北方,六月天正好种植玉米。如今一个月过去了,玉米全部生长了出来。

弘武大帝秦峰特别指示了几个要点:第一:保证全苗,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断苗,断垄要及时补种。

二:玉米长到3~4片叶时进行及时“间苗”。去掉弱、黄、病、劣、杂苗。5~6叶时,按计划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掉。

三:及时追肥玉米苗期追肥应在5叶展开时施用。

四:适时中耕,中耕就是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

等等等等。

“皇上,您这是从哪里学来的?”辛宪英十分疑惑。

秦峰心说,爷后世是农民的儿子,棒子都不会种,我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