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大巴-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个高手,如果贴得太近,一不小心被它抓住或抱住,那基本就等于玩完了。试想,如果被它硬扯着来个“双人跳塔”,结果会怎样?它倒好,摔到那儿就在那儿爬起来就是,自已呢,这一摔就直接摔进地府去见阎王他老人家了。所以,这个办法也行不通。

看来,不可硬拼,只能智取,必要时,还要利用一下这里的建筑物。于仕无意中看到巨龙那个高耸的龙鼻,马上就计上心来。他假装不敌,飞跑到塔身与宝盖之间的空间,以此躲避无头大汉的攻击,那无头大汉自然不会放过于仕,马上就紧追过来。

前面说过,塔身与宝盖用六根柱子相连,它们之间有三尺多高的空间,于仕在这么低矮的空间中腾挪,仍然是身如灵猴。而那无头大汉身披着战甲,行动起来就笨拙得多了,根本追不上于仕。奇怪的是,它竟好象知道于仕在耍它似的,挥着刀乱砍,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

转了两圈,于仕觉得差不多了,就又跑到塔身和巨龙相连的地方,用口咬住竹剑,然后手脚并用,蹭蹭几下就爬上了巨龙的鼻子,这也是整座榙的最高点。他站好,就等着无头大汉冒头。

过了一会,那无头大汉就钻出了头(颈)来,这时于仕居高临下,与无头大汉的距离大约有一丈多,最重要的是,无头大汉颈部的断口完全暴露在于仕眼前。机会!于仕手握剑柄,剑尘对准无头大汉的断颈,用尽全力把竹剑飞出。

——如果这招不灵,那就下到地面再想办法收拾它。

扑!竹剑刺入断颈,有点象扎进豆腐的声音。

但无头大汉断颈一甩,就把竹剑甩到了宝盖上,然后又要爬上龙鼻来杀于仕。

没用?于仕稍感失望,但并不意外,毕竟“炭竹克莽尸”只是书中传说,何况那无头大汉也不太象莽尸。

于仕从龙鼻跳下宝盖,打算下到地面再寻找破敌之法。在这百尺高塔的顶上与对手纠缠太不划算,自已只有一副血肉之躯,经不起半点闪失。

但于仕这时发现,无头大汉的断颈处开始冒出丝丝的青气。等它扑到面前的时候,于仕感觉到,它的速度和力量,较之前已经明显减弱了不少。

那些青气是什么东西?难道是无头大汉身上的“邪元”?

果然,随着青气不停的从断颈泄出,无头大汉的攻击也越来越无力,后来甚至连刀都拿不住了,“咣”的掉到了宝盖上,但它仍旧还不依不饶的挥臂追打于仕。

见此情形,于仕也懒得跟它正面交锋,只一味的躲闪走避。最后,那无头大汉的动作慢得就跟老太太耍太极一样了,于仕见对手如此滑稽,几乎要笑了出来。

终于,无头大汉连站都站不住了,扑通倒地,倒下之后,它的手和脚还在不停的蠕动着,感觉很象那些垂死挣扎的低级昆虫。

于仕看到,这时无头大汉的断颈已经没有青气外泄,而是开始流出一种黑色的液体,闻着有一股很浓的腥味。看来,这回它真的是彻底完蛋了。

于仕捡起那把掉在宝盖上的长刀,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遍,此刀是精钢煅造,分量很沉,刀锋锐气迫人,算得上一把上乘的兵器。它的刀身还刻着一行隶体小字:羽林卫,一百二十八。

羽林军,这是古时很多朝代的皇帝禁军的称谓,也俗称御林军,即专门保卫皇帝皇城安全的近卫部队。难道,那无头大汉生前是羽林军的将士?而“一百二十八”,是它在羽林军中的编号?既然身为保护皇帝安全的卫士,它又为什么会惨遭砍头呢,甚至在死了之后,留下的一副残躯,还要被驱使利用作杀人的工具呢?

这些问题,暂时还是先放着吧,在这里应该不会找得到答案。难缠的无头怪物已经被gAn掉,现在就可以安心的去揭开龙口里的碧玉板了。

于仕爬进龙口,用手抓住碧玉板的把柄,轻轻左右摇了摇,不动,这块碧玉板和龙口的平面严丝密缝。

 第五十五章地下玄宫

于仕又用双手握住把柄;一点一点的加力往后上方揭(就象揭连盖电饭锅的样子吧;这样在揭的过程中;碧玉板始终都挡在身前;就算下面有暗器机关之类的东西;也没那么容易受伤

动了;动了;能揭得起来的;下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于仕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起来。

澎!谁知刚揭开了一条缝;便有一股青气猛然喷出;并在瞬间就充满了整个龙口;于仕一惊之下;竟不小心吸入了一小口。清清凉凉的,微带着点腥味儿。

不好;别中毒了!于仕急忙屏住呼吸;防止继续吸入那些青气;然后又感觉身体有没有什么不适。怪了;于仕非但没有任何的不适;反倒是感到神清体泰;十分舒畅。之前他奔波劳碌了半天;刚才又经过一轮激战;加上粒米滴水未进;人已经又累又饿;不想吸入了那一小口青气之后;饥疲之感竟消减了不少。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些青气只是爆发性的一次喷出;之后就没了动静;于仕小心的把整块碧玉板移开;发现下面有一个黑乎乎的洞口;因为太黑;所以深不可测。

于仕估计;那些青气就是通过这个洞从下面飘上来的;它有向上飘浮的特性。因为被碧玉板阻挡;又经过长年的累积;浓度就越来越大;所以;只要碧玉板被移开了一点;这些高浓度的青气就会喷发而出。

那这些青气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回想一下;它与无头大汉断颈冒出的青气十分相似;它们会是同一种气体吗?

还有;这些青气为什么会有解饥消疲的神奇功能呢;它不可能是毒气;反倒有点象〃仙气〃。

传说;在浩瀚茫茫的大海之中;存在着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仙岛〃。那是天上的神仙;留恋人间生活;故在大海中挑选了一些风景优美的岛屿;并从天上带来各种仙草灵芝;在岛上栽培种植;久而久之;在各种仙草的润泽之下;岛上原有的土壤和草木;也都沾上了仙气;变得不凡起来;这些岛屿,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仙岛。据说;仙岛上的一草一木皆可祛除百病;人若居于岛上;可以不食五谷而不饥;昼夜不眠而不倦;甚至可以长生不老。

当年;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就曾派了很多的术士,出海为他寻找长生不死药;结果有个别的人;去了从此就沓无音讯。而那些回来复命的;又全部是无功而返之人。

那些失去音讯的人到底去了那里了?众说纷云;有人说是遇到了海难;让海龙王收去当差了。有的则说;那些人找到了仙岛;得到长生之术;自然就不会再回来给秦始皇差遣了。

当然。这些都是毫无根据地地传说。极可能是人们为了寄托美好愿望而编造出来地神话。但是。谁又能完全肯定这些神话都是凭空捏造地呢?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地事物。并不等于它们就不会真实存在。正所谓:有无限地宇宙。就有无限地可能。我们对任何怪异地事物都可以抱怀疑态度。但是。也不能轻率地一概否定。对待神话传说也应当如此。

言归正传。于仕把那块碧玉板翻过来。借着月色。看到上面正中雕刻着一朵娇艳地莲花。而在莲花地左右。分别还刻着一个篆体字:黎。镇。

看到这个“黎”字。于仕就想起之前在海上看到地两次“彩船异象”。其中那艘最大地。曾出现过一名绝色女子地彩船。在它地诡杆之上。就有一面绣有“黎”字地大旗。不知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但仅凭眼前地这一个“黎”字。还不足以证明什么。

于仕拿出一颗“镇阳石”。扔入洞中。然后侧耳细听。这一招。便是“投石问路”。

啪!咕碌石子一直向下滚动。声音久久不止。可以听出。石子大概是顺着盘旋地龙身向下滚动。而且这个洞是很深很深地。

不出于仕所料。这条巨龙地龙身真是空心地。也就是说。龙身里很可能有一条通道。它通向那里呢?最有可能地就是地下玄宫。它就是通向地下玄宫地第二条通道。虽然大型地墓葬都是“陵无二道”。但对这个建在孤岛之中地神秘皇陵。也不能完全按常理来分析。

这条巨龙腾地而起,势欲冲天,明显是寓意帝王身后飞升的。可见皇陵的主人,并不认为自已一死万事空,他(她)觉得,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更加辉煌的起点。

于仕认为,龙口中的这个洞,就是特意留给陵主灵魂飞升的通道,所以,它不仅可以通向地宫,甚至还可能直通陵主的棺椁。想到这里,于仕就按捺不住的兴奋起来。

好了,现在摆在于仕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下去,还是不下去。就算是天底下最有好奇心,最不怕死的人(不是指于仕喔),这时都得静下心来,好生拈量一番。

下去,实在凶险难料,说是九死一生也毫不过份。这洞不仅很黑暗很狭窄,而且深不可测。下去了,要是半道遇上什么危险,根本就没有多少应变的余地,几乎只有无奈受死的份儿。就算在通道中没遇到危险,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万一到了下面才发现,通道已经被堵住,或有个石门什么的挡住了去路,那麻烦可就大了。这通道下去容易上来难,弄不好会被困死在里面。

那不下去?几乎可以肯定,除此就再没有任何进入地宫的法子了。那样,就永远不会知道这座神秘皇陵的最终秘密,也更别提救无忧岛的岛民了。于仕千辛万苦才走到了这一步,就这么灰溜溜的“全身而退”?他岂能甘心!

还是要下去!稍作考虑之后,于仕便下定了决心:不入虎穴,蔫得虎子?咱来这里可不是为了看风景的,那有一点险都不用冒的道理?老是瞻前顾后,就什么事都办不成。

在下去之前,于仕又去看了看倒伏在宝盖上的无头大汉,见它的断颈流出了一大滩黑水,弄得腥乎乎的。它的身体,已经基本不动了,但再仔细看,原来它的手指还在微微的皽动着,而且,当于仕靠近它之后,这种皽动又马上激烈了许多。毫无疑问,只要可以,它马上就会跳起来杀于仕。

见此情景,于仕不禁心头一澟:真是可怕,它都变成腐尸了,还念念不忘的要杀我,真是“邪元”未尽,杀心不死。

当然,更可怕的,是在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