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书-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承奉、儒林、文林等八郎,武骑、屯骑、骁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

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上阶为郎,下阶为尉。散官番直,

常出使监检。罢门下省员外散骑常侍、奉朝请、通事令史员,及左右卫、殿内将

军,司马督,武骑常侍等员。

十二年,复置光禄、卫尉、鸿胪等寺。诸州司以从事为名者,改为参军。

十三年,复置都水台。国子寺罢隶太常,又改寺为学。

十四年,诸省各置主事令史员。改九等州县为上、中、中下、下,凡四等。

十五年,罢州县、乡官。

十六年,内侍省加置内主事员二十人,以承门阁。

十八年,置备身府。

二十年,改将作寺为监,以大匠为大监。初加置副监。

仁寿元年,改都水台为监,更名使者为监。罢国子学,唯立太学一所,置博

士五人,从五品,学生七十二人。

三年,监门府又置门候一百二十人。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三年定令,品自第一至于第九,唯置正从,而除上下

阶。罢诸总管,废三师、特进官。分门下、太仆二司,取殿内监名,以为殿内省,

并尚书、门下、内史、秘书,以为五省。增置谒者、司隶二台,并御史为三台。

分太府寺为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学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并

都水监,总为五监,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为左右骑卫。左右武卫依旧

名。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加置左右御。改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是为十二卫。又

改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依旧名,凡十六府。其朝之班序,以品之高

卑为列。品同则以省府为前后,省府同则以局署为前后焉。

尚书省六曹,各侍郎一人,以贰尚书之职。又增左、右丞阶,与六侍郎并正

四品。诸曹侍郎并改为郎。又改吏部为选部郎,户部为人部郎,礼部为仪曹郎,

兵部为兵曹郎,刑部为宪部郎,工部为起部郎,以异六侍郎之名,废诸司员外郎,

而每增置一曹郎,各为二员。都司郎各一人,品同曹郎,掌都事之职,以都事为

正八品,分隶六尚书。诸司主事,并去令史之名。其令史随曹闲剧而置。每十令

史置一主事,不满十者亦置一人。其余四省三台,亦皆曰令史,九寺五监诸卫府,

则皆曰府史。后又改主客郎为司蕃郎。寻又每减一郎,置承务郎一人,同员外之

职。

旧都督已上,至上柱国,凡十一等,及八郎、八尉、四十三号将军官,皆罢

之。并省朝议大夫。自一品至九品,置光禄、(从一品。)左右光禄、(左正二

品,右从二品。)金紫、(正三品。)银青光禄、(从三品。)正议、(正四品。)

通议、(从四品。)朝请、(正五品。)朝散(从五品。)等九大夫,建节、

(正六品。)奋武、(从六品。)宣惠、(正七品。)绥德、(从七品。)怀仁、

(正八品。)守义、(从八品。)奉诚、(正九品。)立信(从九品。)等八尉,

以为散职。开皇中,以开府仪同三司为四品散实官,至是改为从一品,同汉、魏

之制,位次王公。门下省减给事黄门侍郎员,置二人,去给事之名,移吏部给事

郎名为门下之职,位次黄门下。置员四人,从五品,省读奉案。废散骑常侍、通

直散骑常侍、谏议大夫、散骑侍郎等常员。改符玺监为郎,置员二人,为从六品。

加录事阶为正八品。以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等五局隶殿内省。十二年,

又改纳言为侍内。

内史省减侍郎员为二人,减内史舍人员为四人。加置起居舍人员二人,(从

六品。)次舍人下。改通事舍人员为谒者台职。减主书员,置四人,加为正八品。

十二年,改内史为内书。

殿内省置监、(正四品。)少监、(从四品。)丞,(从五品。)各一人,

掌诸供奉。又有奉车都尉十二人,掌进御舆马。统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

乘、尚辇等六局,各置奉御二人,(正五品。)皆置直长,以贰之。(正七品。)

尚食直长六人,又有食医员。尚药直长四人,又有侍御医、司医、医佐员。尚衣

即旧御府也,改名之,有直长四人。尚舍即旧殿中局也,改名之,有直长八人。

尚乘局置左右六闲:一左右飞黄闲,二左右吉良闲,三左右龙媒闲,四左右騊

駼闲,五左右駃騠闲,六左右天苑闲。有直长十四人,又有奉乘十人。尚

辇有直长四人,又有掌辇六人。城门置校尉一人,降为正五品。后又改校尉为城

门郎,置员四人,(从六品。)自殿内省隶为门下省官。

秘书省降监为从三品,增置少监一人。(从四品。)增著作郎阶为正五品,

减校书郎为十人。改太史局为监,进令阶为从五品,又减丞为一人。置司辰师八

人,增置监候为十人。其后又改监、少监为令、少令。增秘书郎为从五品,加置

佐郎四人,(从六品。)以贰郎之职。降著作郎阶为从五品。又置儒林郎十人,

(正七品。)掌明经待问,唯诏所使。文林郎二十人,(从八品。)掌撰录文史,

检讨旧事。此二郎皆上在藩已来直司学士。增校书郎员四十人,加置楷书郎员二

十人,(从九品。)掌抄写御书。

御史台增治书侍御史为正五品。省殿内御史员,增监察御史员十六人,加阶

为从七品。开皇中,御史直宿禁中,至是罢其制。又置主簿、录事员各二人。五

年,又降大夫阶为正四品,减治书侍御史为从五品;增侍御史为正七品,唯掌侍

从纠察,其台中簿领,皆治书侍御史主之。后又增置御史,从九品,寻又省。

谒者台大夫一人,(从四品。五年,改为正四品。)掌受诏劳问,出使慰抚,

持节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之。驾出,对御史引驾。置司朝谒者二人以贰之。

(从五品。)属官有丞一人,主簿、录事各一人等员。又有通事谒者二十人,

(从六品。)即内史通事舍人之职也。次有议郎二十四人,通直三十六人,将事

谒者三十人,谒者七十人,皆掌出使。其后废议郎,通直、将事谒者,谒者等员,

而置员外郎八十员。寻诏门下、内史、御史、司隶、谒者五司,监受表,以为恒

式,不复专谒者矣。寻又置散骑郎,从五品,二十人,承议郎、(正六品。)通

直郎,(从六品。)各三十人,宣德郎、(正七品。)宣义郎,(从七品,)各

四十人,从事郎、(正八品。)将仕郎、(从八品。)常从郎、(正九品。)奉

信郎,(从九品。)各五十人,是为正员。并得禄当品。又各有散员郎,无员无

禄。寻改常从为登仕,奉信为散从。自散骑已下,皆主出使,量事大小,据品以

发之。

司隶台大夫一人,(正四品。)掌诸巡察。别驾二人,(从五品。)分察畿

内,一人案东都,一人案京师。刺史十四人,(正六品。)巡察畿外。诸郡从事

四十人,副刺史巡察。其所掌六条:一察品官以上理政能不。二察官人贪残害政。

三察豪强奸猾,侵害下人,及田宅逾制,官司不能禁止者。四察水旱虫灾,不以

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五察部内贼盗,不能穷逐,隐而不申者。六

察德行孝悌,茂才异行,隐不贡者。每年二月,乘轺巡郡县,十月入奏。置丞、

(从六品。)主簿、(从八品。)录事(从九品。)各一人,后又罢司隶台,而

留司隶从事之名,不为常员。临时选京官清明者,权摄以行。

光禄已下八寺卿,皆降为从三品。少卿各加置二人,为从四品。诸寺上署令,

并增为正六品,中署令为从六品,下置令为正七品。始开皇中,署司唯典掌受纳,

至是署令为判首,取二卿判。丞唯知勾检。令阙,丞判。五年,寺丞并增为从五

品。

太常寺罢太祝署,而留太祝员八人,属寺。后又增为十人。奉礼减置六人。

太庙署又置阴室丞,守视阴室。改乐师为乐正,置十人。太卜又省博士员,置太

卜卜正二十人,以掌其事。太医又置医监五人,正十人。罢衣冠、清商二署。

太仆减骅骝署入殿内尚乘局,改龙厩曰典厩署,有左、右驳皂二厩。加置主

乘、司库、司廪官。罢牛羊署。

大理寺丞改为勾检官,增正员为六人,分判狱事。置司直十六人,降为从六

品,后加至二十人。又置评事四十八人,掌颇同司直,正九品。

鸿胪寺改典客署为典蕃署。初炀帝置四方馆于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后

罢之,有事则置,名隶鸿胪寺,量事繁简,临时损益。东方曰东夷使者,南方曰

南蛮使者,西方曰西戎使者,北方曰北狄使者,各一人,掌其方国及互市事。每

使者署,典护录事、叙职、叙仪、监府、监置、互市监及副、参军各一人。录事

主纲纪。叙职掌其贵贱立功合叙者。叙仪掌小大次序。监府掌其贡献财货。监置

掌安置其驼马船车,并纠察非违。互市监及副掌互市。参军事出入交易。

司农但统上林、太仓、钩盾、导官四署,罢典农、华林二署,而以平准、京

市隶太府。

太府寺既分为少府监,而但管京都市五署及平准、左右藏等,凡八署。京师

东市曰都会,西市曰利人。东都东市曰丰都,南市曰大同,北市曰通远。及改诸

令为监,唯市署曰令。

国子监依旧置祭酒,加置司业一人,从四品,丞三人,加为从六品。并置主

簿、录事各一人。国子学置博士,正五品,助教,从七品,员各一人。学生无常

员,太学博士、助教各二人,学生五百人。先是仁寿元年,省国子祭酒、博士,

置太学博士员五人,为从五品,总知学事。至是太学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