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书-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历。拜仪同三司,累迁司调大夫,赐爵历城县伯,邑五百户。高祖受禅,拜太

子内舍人,转率更令,进爵为侯。太子以师道处之,恩礼甚厚。每有四方珍味,

辄以赐之。于时东宫盛征天下才学之士,至于博物洽闻,皆出其下。诏与太常牛

弘等修礼议乐,当朝典故多所裁正。开皇十四年,以疾去官,加通直散骑常侍。

卒,年七十。上甚伤惜焉,赙物五百段,米三百石。太子又赠绢布二千匹,钱十

万,朝服一具,给棺椁。著《孝经义疏》一部,《古今帝代记》一卷,《文类》

四卷,《续名僧记》一卷,集二十卷。

子馀庆,官至司门郎。越王侗称制,为国子祭酒。

○魏澹

魏澹,字彦深,巨鹿下曲阳人也。祖鸾,魏光州刺史。父季景,齐大司农卿,

称为著姓,世以文学自业。澹年十五而孤,专精好学,博涉经史,善属文,词采

赡逸。齐博陵王济闻其名,引为记室。及琅邪王俨为京畿大都督,以澹为铠曹参

军,转殿中侍御史。寻与尚书左仆射魏收、吏部尚书阳休之、国子博士熊安生同

修《五礼》。又与诸学士撰《御览》,书成,除殿中郎中、中书舍人。复与李德

林俱修国史。周武帝平齐,授纳言中士。及高祖受禅,出为行台礼部侍郎。寻为

散骑常侍、聘陈主使。还除太子舍人。废太子勇深礼遇之,屡加优锡,令注《庾

信集》,复撰《笑苑》、《词林集》,世称其博物。数年,迁著作郎,仍为太子

学士。

高祖以魏收所撰书褒贬失实,平绘为《中兴书》事不伦序,诏澹别成《魏史》。

澹自道武下及恭帝,为十二纪,七十八传,别为史论及例一卷,并《目录》合九

十二卷。澹之义例与魏收多所不同:

其一曰,臣闻天子者,继天立极,终始绝名。故《穀梁传》曰:“太上不名。”

《曲礼》曰:“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诸侯尚不生名,况天子乎!若为太

子,必须书名。良由子者对父生称,父前子名,礼之意也。是以桓公六年九月丁

卯,子同生,《传》曰:“举以太子之礼。”杜预注云:“桓公子庄公也。”十

二公唯子同是嫡夫人之长子,备用太子之礼,故史书之于策。即位之日,尊成君

而不名,《春秋》之义,圣人之微旨也。至如马迁,周之太子并皆言名,汉之储

两俱没其讳,以尊汉卑周,臣子之意也。窃谓虽立此理,恐非其义。何者?《春

秋》、《礼记》,太子必书名,天王不言出。此仲尼之褒贬,皇王之称谓,非当

时与异代遂为优劣也。班固、范晔、陈寿、王隐、沈约参差不同,尊卑失序。至

于魏收,讳储君之名,书天子之字,过又甚焉。今所撰史,讳皇帝名,书太子字,

欲以尊君卑臣,依《春秋》之义也。

其二曰,五帝之圣,三代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贤圣相承,莫过周室,

名器不及后稷,追谥止于三王,此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魏氏平文以前,

部落之君长耳。太祖远追二十八帝,并极崇高,违尧舜宪章,越周公典礼。但道

武出自结绳,未师典诰,当须南、董直笔,裁而正之。反更饰非,言是观过,所

谓决渤澥之水,复去堤防,襄陵之灾,未可免也。但力微天女所诞,灵异绝世,

尊为始祖,得礼之宜。平文、昭成雄据塞表,英风渐盛,图南之业,基自此始。

长孙斤之乱也,兵交御坐,太子授命,昭成获免。道武此时,后缗方娠,宗庙复

存,社稷有主,大功大孝,实在献明。此之三世,称谥可也。自兹以外,未之敢

闻。

其三曰,臣以为南巢桀亡,牧野纣灭,斩以黄钺,悬首白旗,幽王死于骊山,

厉王出奔于彘,未尝隐讳,直笔书之,欲以劝善惩恶,贻诫将来者也。而太武、

献文并皆非命,前史立纪,不异天年,言论之间,颇露首尾。杀主害君,莫知名

姓,逆臣贼子,何所惧哉!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圆首方足,孰不瞻仰?况复

兵交御坐,矢及王屋,而可隐没者乎!今所撰史,分明直书,不敢回避。且隐、

桓之死,闵、昭杀逐,丘明据实叙于经下,况复悬隔异代而致依违哉!

其四曰,周道陵迟,不胜其敝,楚子亲问九鼎,吴人来征百牢,无君之心,

实彰行路,夫子刊经,皆书曰卒。自晋德不竞,宇宙分崩,或帝或王,各自署置。

当其生日,聘使往来,略如敌国,及其终也,书之日死,便同庶人。存没顿殊,

能无怀愧!今所撰史,诸国凡处华夏之地者,皆书曰卒,同之吴、楚。

其五曰,壶遂发问,马迁答之,义已尽矣。后之述者,仍未领悟。董仲舒、

司马迁之意,本云《尚书》者,隆平之典,《春秋》者,拨乱之法,兴衰理异,

制作亦殊。治定则直叙钦明,世乱则辞兼显晦,分路命家,不相依放。故云“周

道废,《春秋》作焉,尧、舜盛,《尚书》载之”是也。“汉兴以来,改正朔,

易服色,臣力诵圣德,仍不能尽,余所谓述故事,而君比之《春秋》,谬哉”。

然则纪传之体出自《尚书》,不学《春秋》,明矣。而范晔云:“《春秋》者,

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之拟作,所以为短。纪传者,史、班之所变也,网罗一

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述之。”观晔此言,岂直非圣人之

无法,又失马迁之意旨。孙盛自谓钻仰具体而放之。魏收云:“鲁史既修,达者

贻则,子长自拘纪传,不存师表,盖泉源所由,地非企及。”虽复逊辞畏圣,亦

未思纪传所由来也。

澹又以为司马迁创立纪传以来,述者非一,人无善恶,皆为立论。计在身行

迹,具在正书,事既无奇,不足惩劝。再述乍同铭颂,重叙唯觉繁文。案丘明亚

圣之才,发扬圣旨,言“君子曰”者,无非甚泰,其间寻常,直书而已。今所撰

史,窃有慕焉,可为劝戒者,论其得失,其无损益者,所不论也。

澹所著《魏书》,甚简要,大矫收、绘之失。上览而善之。未几,卒,时年

六十五。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子信言,颇知名。

澹弟彦玄,有文学,历扬州总管府记室、洧州司马。有子满行。

○陆爽侯白

陆爽,字开明,魏郡临漳人也。祖顺宗,魏南青州刺史。父概之,齐霍州刺

史。爽少聪敏,年九岁就学,日诵二千馀言。齐尚书仆射杨遵彦见而异之,曰:

“陆氏代有人焉。”年十七,齐司州牧、清河王岳召为主簿。擢殿中侍御史,俄

兼治书,累转中书侍郎。及齐灭,周武帝闻其名,与阳休之、袁叔德等十馀人俱

征入关。诸人多将辎重,爽独载书数千卷。至长安,授宣纳上士。高祖受禅,转

太子内直监,寻迁太子洗马。与左庶子宇文恺等撰《东宫典记》七十卷。朝廷以

其博学有口辩,陈人至境,常令迎劳。开皇十一年,卒官,时年五十三,赠上仪

同、宣州刺史,赐帛百匹。

子法言,敏学有家风,释褐承奉郎。初,爽之为洗马,尝奏高祖云:“皇太

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上从之。及太子废,上追怒

爽云:“我孙制名,宁不自解?陆爽乃尔多事!扇惑于勇,亦由此人。其身虽故,

子孙并宜屏黜,终身不齿。”法言竟坐除名。

爽同郡侯白,字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尤辩俊。举秀才,为儒林郎。

通侻不恃威仪,好为诽谐杂说,人多爱狎之,所在之处,观者如市。杨素甚狎

之。素尝与牛弘退朝,白谓素曰:“日之夕矣。”素大笑曰:“以我为牛羊下来

邪?”高祖闻其名,召与语,甚悦之,令于秘书修国史。每将擢之,高祖辄曰:

“侯白不胜官”而止。后给五品食,月馀而死,时人伤其薄命。著《旌异记》十

五卷,行于世。

○杜台卿

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人也。父弼,齐卫尉卿。台卿少好学,博览书记,

解属文。仕齐奉朝请,历司空西閤祭酒、司徒户曹、著作郎、中书黄门侍郎。性

儒素,每以雅道自居。及周武帝平齐,归于乡里,以《礼记》、《春秋》讲授子

弟。开皇初,被征入朝。台卿尝采《月令》,触类而广之,为书名《玉烛宝典》

十二卷。至是奏之,赐绢二百匹。台卿患聋,不堪吏职,请修国史。上许之,拜

著作郎。十四年,上表请致仕,敕以本官还第。数载,终于家。有集十五卷,撰

《齐记》二十卷,并行于世。无子。

有兄蕤,学业不如台卿,而干局过之。仕至开州刺史。子公赡,少好学,有

家风,卒于安阳令。公赡子之松,大业中,为起居舍人。

○辛德源

辛德源,字孝基,陇西狄道人也。祖穆,魏平原太守。父子馥,尚书右丞。

德源沉静好学,年十四,解属文。及长,博览书记,少有重名。齐尚书仆射杨遵

彦、殿中尚书辛术皆一时名士,见德源,并虚襟礼敬,因同荐之于文宣帝。起家

奉朝请,后为兼员外散骑侍郎,聘梁使副。后历冯翊、华山二王记室。中书侍郎

刘逖上表荐德源曰:“弱龄好古,晚节逾厉,枕藉六经,渔猎百氏。文章绮艳,

体调清华,恭慎表于闺门,谦捴著于朋执。实后进之辞人,当今之雅器。必能效

节一官,骋足千里。”由是除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比部郎中,复兼通直散骑常侍。

聘于陈,及还,待诏文林馆,除尚书考功郎中,转中书舍人。及齐灭,仕周为宣

纳上士。因取急诣相州,会尉迥作乱,以为中郎。德源辞不获免,遂亡去。高祖

受禅,不得调者久之,隐于林虑山,郁郁不得志,著《幽居赋》以自寄,文多不

载。德源素与武阳太守卢思道友善,时相往来。魏州刺史崔彦武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