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书-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

军。欲竭馀年,报国恩耳。比数诣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在仁寿宫,置元德

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曰:‘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

于休暇出入,未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

帝改容曰:“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太守。岁馀,突厥寇边,

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

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

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大破

之,斩首万馀级,筑为京观。贼魏骐驎众万馀人,据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

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

保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馀党各散。时百姓思乱,盗

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

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

○赵才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祖隗,魏银青光禄大夫、乐浪太守。父寿,

周顺政太守。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周世为舆正上士。高祖受禅,

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炀帝即位,转

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才亦恪勤匪懈,所

在有声。岁余,转右候卫将军。从征吐谷浑,以为行军总管,率卫尉卿刘权、兵

部侍郎明雅等出合河道,与贼相遇,击破之,以功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及辽东之

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俄迁右候卫大将军。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

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

及,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

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

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

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帝大怒,以才属吏。旬日,帝

意颇解,乃令出之。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

虞世基、秘书监袁充等多劝帝幸丹阳。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

渡江之便。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宇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

化及遣骁果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化及谓

才曰:“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才默然不对。化及忿才无言,将杀

之,三日乃释。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

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才执杯曰:“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馀处更为。”

诸人默然不对。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

数日而卒,时年七十三。

仁寿、大业间,有兰兴浴、贺兰蕃,俱为武候将军,刚严正直,不避强御,

咸以称职知名。

史臣曰:罗睺、法尚、李景、世雄、慕容三藏并以骁武之姿,当有事之日,

致兹富贵,自取之也。仁恭初在汲郡,以清能显达,后居马邑,以贪吝败亡,鲜

克有终,惜矣!吐万绪、董纯各以立效当年,取斯高秩。绪请息兵见责,纯遭谮

毁被诛。大业之季,盗可尽乎!淫刑暴逞,能不及焉!赵才虽人而无仪,志在强

直,固拒世基之议,可谓不苟同矣。权武素无行检,不拘刑宪,终取黜辱,宜哉。

 卷六十六 列传第三十一

○李谔

李谔,字士恢,赵郡人也。好学,解属文。仕齐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

对陈使。周武帝平齐,拜天官都上士,谔见高祖有奇表,深自结纳。及高祖为丞

相,甚见亲待,访以得失。于时兵革屡动,国用虚耗,谔上《重谷论》以讽焉。

高祖深纳之。及受禅,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赐爵南和伯。谔性公方,明达世

务,为时论所推。迁治书侍御史,上谓群臣曰:“朕昔为大司马,每求外职,李

谔陈十二策,苦劝不许,朕遂决意在内。今此事业,谔之力也。”赐物二千段。

谔见礼教凋敝,公卿薨亡,其爱妾侍婢,子孙辄嫁卖之,遂成风俗。谔上书

曰:“臣闻追远慎终,民德归厚,三年无改,方称为孝。如闻朝臣之内,有父祖

亡没,日月未久,子孙无赖,便分其妓妾,嫁卖取财。有一于兹,实损风化。妾

虽微贱,亲承衣履,服斩三年,古今通式。岂容遽褫勘祝扛登橇榧

之前,送付他人之室。凡在见者,犹致伤心,况乎人子,能堪斯忍?复有朝廷重

臣,位望通贵,平生交旧,情若弟兄,及其亡没,杳同行路,朝闻其死,夕规其

妾,方便求娉,以得为限,无廉耻之心,弃友朋之义。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

既不正私,何能赞务?”上览而嘉之。五品以上妻妾不得改醮,始于此也。

谔又以属文之家,体尚轻薄,递相师效,流宕忘反,于是上书曰:

臣闻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变其视听,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

之路。五教六行为训民之本,《诗》《书》《礼》《易》为道义之门。故能家复

孝慈,人知礼让,正俗调风,莫大于此。其有上书献赋,制诔镌铭,皆以褒德序

贤,明勋证理。苟非惩劝,义不徒然。降及后代,风教渐落。魏之三祖,更尚文

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愚,唯务吟咏。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

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

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于是闾里童昏,贵

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

不复关心,何尝入耳。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

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也。损本逐末,

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

自非怀经抱质,志道依仁,不得引预摚穑尾抻帷?仕哪辏遮煜拢

私之翰,并宜实录。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

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集,弃绝华绮,择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兹世。

如闻外州远县,仍钟敝风,选吏举人,未遵典则,至有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

必典谟,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

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盖由县令、刺史未行风教,犹挟

私情,不存公道。臣既忝宪司,职当纠察。若闻风即劾,恐挂网者多,请勒诸司,

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

谔又以当官者好自矜伐,复上奏曰:

臣闻舜戒禹云:“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言偃又云:“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此皆先哲之格言,后王之轨

辙。然则人臣之道,陈力济时,虽勤比大禹,功如师望,亦不得厚自矜伐,上要

君父。况复功无足纪,勤不补过,而敢自陈勋绩,轻干听览!世之丧道,极于周

代,下无廉耻,上使之然。用人唯信其口,取士不观其行。矜夸自大,便以干济

蒙擢;谦恭静退,多以恬默见遗。是以通表陈诚,先论己之功状;承颜敷奏,亦

道臣最用心。自衒自媒,都无惭耻之色;强干横请,唯以干没为能。自隋受命,

此风顿改,耕夫贩妇,无不革心,况乃大臣,仍遵敝俗!如闻刺史入京朝觐,乃

有自陈勾检之功,喧诉阶墀之侧,言辞不逊,高自称誉,上黩冕旒,特为难恕,

凡如此辈,具状送台,明加罪黜,以惩风轨。

上以谔前后所奏颁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风,深革其弊。谔在职数年,务存大

体,不尚严猛,由是无刚謇之誉,而潜有匡正多矣。邳公苏威以临道店舍,乃求

利之徒,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遂奏高祖,约遣归农,有愿依旧者,所在州县

录附市籍,仍撤毁旧店,并令远道,限以时日。正值冬寒,莫敢陈诉。谔因别使,

见其如此,以为四民有业,各附所安,逆旅之与旗亭,自古非同一概,即附市籍,

于理不可,且行旅之所托,岂容一朝而废,徒为劳扰,于事非宜,遂专决之,并

令依旧,使还诣阙,然后奏闻。高祖善之曰:“体国之臣,当如此矣。”以年老,

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悦服。后三岁,卒官,有子四人。大体、大钧,

并官至尚书郎。世子大方袭爵,最有材品,大业初,判内史舍人。帝方欲任之,

遇卒。

○鲍宏

鲍宏,字润身,东海郯人也。父机,以才学知名。事梁,官至治书侍御史。

宏七岁而孤,为兄泉之所爱育。年十二,能属文,尝和湘东王绎诗,绎嗟赏不已,

引为中记室,迁镇南府谘议、尚书水部郎,转通直散骑侍郎。江陵既平,归于周。

明帝甚礼之,引为麟趾殿学士。累迁遂伯下大夫,与杜子晖聘于陈,谋伐齐也。

陈遂出兵江北以侵齐。帝尝问宏取齐之策,宏对云:“我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