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书-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八玺,有神玺,有传国玺,皆宝而不用。(神玺明受之于天,传国玺明

受之于运。)皇帝负扆,则置神玺于筵前之右,置传国玺于筵前之左。又有六玺。

其一“皇帝行玺”,封命诸侯及三公用之。其二“皇帝之玺”,与诸侯及三公书

用之。其三“皇帝信玺”,发诸夏之兵用之。其四“天子行玺”,封命蕃国之君

用之。其五“天子之玺”,与蕃国之君书用之。其六“天子信玺”,征蕃国之兵

用之。六玺皆白玉为之,方一寸五分,高寸,螭兽钮。

皇后玺,文曰“皇后之玺”,白玉为之,方寸五分,高寸,麟钮。

三公诸侯皆金印,方寸二分,高八分,龟钮。七命已上银,四命已上铜,皆

龟钮。三命已上,铜印铜鼻。其方皆寸,其高六分,文曰“某公官之印”。

皇帝之组绶以苍,以青,以朱,以黄,以白,以玄,以纁,以红,以紫,以

緅,以碧,以绿,十有二色。诸公九色,自黄以下。诸侯八色,自白以下。诸

伯七色,自玄以下。诸子六色,自纁已下。诸男五色,自红已下。三公之绶,如

诸公。三孤之绶,如诸侯。六卿之绶,如诸伯。上大夫之绶,如诸子。中大夫之

绶,如诸男。下大夫绶,自紫已下。士之绶,自緅已下。其玺印之绶,亦如之。

保定四年,百官始执笏,常服上焉。宇文护始命袍加下遥А

宣帝即位,受朝于路门,初服通天冠,绛纱袍。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大象元

年,制冕二十四旒,衣服以二十四章为准。二年下诏,天台近侍及宿卫之官,皆

著五色衣,以锦绮缋绣为缘,名曰品色衣。有大礼则服冕。内外命妇皆执笏,其

拜俯伏方兴。

 卷十二 志第七

◎礼仪七

高祖初即位,将改周制,乃下诏曰:“宣尼制法,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

弈叶共遵,理无可革。然三代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

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今虽夏数得天,历代通用,汉尚于赤,魏尚于黄,

骊马玄牲,已弗相踵,明不可改,建寅岁首,常服于黑。朕初受天命,赤雀来仪,

兼姬周已还,于兹六代,三正回复,五德相生,总以言之,并宜火色。垂衣已降,

损益可知,尚色虽殊,常兼前代。其郊丘庙社,可依衮冕之仪,朝会衣裳,宜尽

用赤。昔丹乌木运,姬有大白之旂,黄星土德,曹乘黑首之马,在祀与戎,其尚

恒异。今之戎服,皆可尚黄,在外常所著者,通用杂色。祭祀之服,须合礼经,

宜集通儒,更可详议。”太子庶子、摄太常少卿裴政奏曰:“窃见后周制冕,加

为十二,即与前礼数乃不同,而色应五行,又非典故。谨案三代之冠,其名各别。

六等之冕,承用区分,璪玉五采,随班异饰,都无迎气变色之文。唯《月令》者,

起于秦代,乃有青旂赤玉,白骆黑衣,与四时而色变,全不言于弁冕。五时冕色,

《礼》既无文,稽于正典,难以经证。且后魏已来,制度咸阙。天兴之岁,草创

缮修,所造车服,多参胡制。故魏收论之,称为违古,是也。周氏因袭,将为故

事,大象承统,咸取用之,舆辇衣冠,甚多迂怪。今皇隋革命,宪章前代,其魏、

周辇辂不合制者,已敕有司尽令除废,然衣冠礼器,尚且兼行。乃有立夏衮衣,

以赤为质,迎秋平冕,用白成形,既越典章,须革其谬。谨案《续汉书·礼仪志》

云‘立春之日,京都皆著青衣’,秋夏悉如其色。逮于魏、晋,迎气五郊,行礼

之人,皆同此制。考寻故事,唯帻从衣色。今请冠及冕,色并用玄,唯应著帻者,

任依汉、晋。”制曰:“可。”

于是定令,采用东齐之法。乘舆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组为缨,色如其

绶,黈纩充耳,玉笄。玄衣,纁裳。衣,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裳,藻、

粉米、黼、黻四章。衣重宗彝,裳重黼黻,为十二等。衣褾、领织成升龙,白

纱内单,黼领,青褾、襈、裾。革带,玉钩灊,大带,素带朱里,纰其外,

上以朱,下以绿。韨随裳色,龙、火、山三章。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

佩,玄组。双大绶,六采,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

尺;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朱袜,赤舄,舄

加金饰。祀圆丘、方泽、感帝、明堂、五郊、雩、蜡、封禅、朝日、夕月、宗庙、

社稷、籍田、庙遣上将、征还饮至、元服、纳后、正月受朝及临轩拜王公,则服

之。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玉簪导。绛纱袍,深

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

带、剑、佩、绶、舄,与上同。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

加宝饰。朔日受朝、元会及冬会、诸祭还,则服之。武弁,金附蝉,平巾帻,余

服具服。讲武、出征、四时蒐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则

服之。黑介帻,白纱单衣,乌皮履,拜陵则服之。白纱帽,白练裙襦,乌皮履,

视朝、听讼及宴见宾客,皆服之。白帢,白纱单衣,乌皮履,举哀则服之。

神玺,宝而不用。受命玺,封禅则用之。“皇帝行玺”,封命诸侯及三师、

三公则用之。“皇帝之玺”,赐诸侯及三师、三公书则用之。“皇帝信玺”,征

诸夏兵则用之。“天子行玺”,封命蕃国之君则用之。“天子之玺”,赐蕃国之

君书则用之。“天子信玺”,征蕃国兵则用之。常行诏敕,则用内史门下印。

皇帝临臣之丧,三品已上,服锡衰;五等诸侯,緦衰;四品已下,疑衰。

皇太子衮冕,垂白珠九旒,青纩充耳,犀笄。玄衣,纁裳。衣,山、龙、华

虫、火、宗彝五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织成为之。白纱内单,黼领,

青褾、襈、裾。革带,金钩灊,大带,素带不朱里,亦纰以朱绿。黻随裳色,

火、山二章。玉具剑,火珠镖首。瑜玉双佩,朱组。双,大绶,四采,赤白缥绀,

纯朱质,长一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广九寸;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

而首半之,间施二玉环。朱袜,赤舄,以金饰。侍从皇帝祭祀及谒庙、元服、纳

妃,则服之。

远游三梁冠,加金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缨翠緌,犀簪导。绛纱袍,

白纱内单,皂领、褾、襈、裾,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袜,舄。其

革带、剑、佩、绶与上同。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谒庙、

还宫、元日朔日入朝、释奠,则服之。

远游冠,公服,绛纱单衣,革带,金钩灊,假带,方心。纷长六尺四寸,广

二寸四分,色同其绶。金缕鞶囊,袜履。五日常朝,则服之。

白帢,单衣,乌皮履,为宫臣举哀,则服之。

皇太子玺,宫内大事用之。小事用左、右庶子印。

皇太子临吊三师、三少,则锡衰;宫臣四品已上,緦衰;五品已下,疑衰。

衮冕,青珠九旒,以组为缨,色如其绶。(自此已下,缨皆如之。)服九章,

同皇太子。王、国公、开国公初受册,执贽,入朝,祭,亲迎,则服之。三公助

祭者亦服之。

鷩冕,(侯八旒,伯七旒。)服七章。衣,华虫、火、宗彝三章;裳,藻、

粉、米、黼黻四章。(八旒者,重宗彝。)侯、伯初受册,执贽,入朝,祭,亲

迎,则服之。

毳冕,(子六旒,男五旒。)服五章。衣,宗彝、藻粉米三章,裳、黼、黻

二章。(六旒者裳重黻)子、男初受册,执贽,入朝,祭,亲迎,则服之。

衤黹冕,(三品七旒,四品六旒,五品五旒。)服三章。(七旒者,衣粉米

一章为三重,裳黼、黻二章各二重。六旒者,减黼一重。五旒,又减黻一重。)

正三品已下,从五品已上,助祭则服之。

自王公已下服章,皆绣为之。祭服冕,皆簪导、青纩充耳。玄衣,纁裳,白

纱内单,黼领,衤黹冕已下,内单青领。青褾、襈、裾。革带,钩灊,大带,

(王、三公及公、侯、伯、子、男,素带,不朱里,皆纰其外,上以朱,下以绿。

正三品已下,从五品已上,素带,纰其垂,外以玄,内以黄。纽约皆用青组。)

朱韨(凡韨皆随裳色,衮、鷩、毳,火、山二章。)衤黹,山一章。剑,佩,绶,

袜,赤舄。

爵弁,玄缨无旒,从九品已上,助祭,则服之。其制服簪导,玄衣、薰裳无

章,白绢内单,青领、褾、襈、裾,革带,大带,(练带纰其垂,内外以缁。

纽约用青组。)爵恚啵嗦摹

武弁,平巾帻,诸武职及侍臣通服之。侍臣加金珰附蝉,以貂为饰,侍左者

左珥,右者右珥。

远游三梁冠,黑介帻,诸王服之。

进贤冠,黑介帻,文官服之。从三品已上三梁,从五品已上两梁,流内九品

已上一梁。

法冠,一名獬豸冠,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

高山冠,谒者服之。

却非冠,门者及禁防伺非服之。

黑介帻,平巾黑帻,应服者,并上下通服之。庖人则绿帻。

白帢,白纱单衣,乌皮履,上下通服之。

委貌冠,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皆深衣,青领,乌皮履。国子太学四

门生服之。

朝服,(亦名具服)冠,帻簪导,白笔,绛纱单衣,白纱内单,皂领、袖,

皂襈,革带,钩灊,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襈,舄,绶,剑,佩。从

五品已上,陪祭、朝飨、拜表,凡大事则服之。六品已下,从七品已上,去剑、

佩、绶,余并同。

自余公事,皆从公服。(亦名从省服)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