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犁散文集-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75年12月25日灯下

纪太山铭

余幼不习字,屡承严责。后奔走四方,更无习练之机会。

所见既少,又乏师友指导讨论,写作了草,字无定型,迄于晚年,不可改也。近年稍见字帖,亦尝练字,字如童子,数日即不耐烦。然亦悟知:字求便认,不生误会。当力使整齐无缺失,妍丑亦不可易矣。

1975年12月26日上午

祝京兆法书

余近感:老年人多颠倒,语多重复。心有一念,顽不能散,一说再说,他人烦厌,而己不知。表现于文字亦如此。余青年时写作,一作之中,即使数十万言,无一重复语,似通盘背诵得过。今则不然,旬月之间,所题语言,即多重复。新枝不生,旧根盘结,此所谓生机渐消乎?

1975年12月27日

陈老莲水浒叶子

此册系亡者伴我,于和平路古旧门市部购得。自我病后,她伴我至公园,至古董店、书店,顺我之素好,期有助我病速愈。当我疗养期间,她只身数度往返小汤山、青岛。她系农村家庭妇女,并不识字,幼年教养,婚后感情,有以致之。

我于她有惭德。呜呼!死别已五载,偶有梦中之会,无只字悼亡之言,情思两竭,亡者当谅我乎!

1975年12月30日上午

明清画苑尺牍

此一年又在修装书籍中度过,仍不能自克自宽也。

1975年12月30日

续古文苑第四册

在短短的三个月中,你在我的感情的园林里,形成一棵大树。你独承阳光,浓阴布地,俯视小草。(偶然想到)

癸巳类稿纸店品种不全,即牛皮纸亦不易买到。家人代买书皮纸两张,色质均劣,手指一划则脆裂。此盖装订油印材料之纸,非包书之纸也。今后应说明要包装纸,庶乎近焉。

邵氏闻见后录上(下缺)

余好在小摊买书,而不及细检,常买到残缺之本,使小贩得利,有时反为其讥笑。此亦好便宜之过也。其实,物不佳而值并非不昂。购书当先看目录,查卷数,最后看版权页,以知其底止耳。

归田录

余今岁读欧阳文忠公集,将此录读过,见其所记,内容质实,而有条理。见闻学识,均非一般笔记所可比拟。

续泉说

此从苏州古旧书店寄来者,字刻虽拙,纸墨颇好,不知何人重装,讲求如此。鲍氏续从稿,亦颇可读。晚清士大夫,多好此道,并全力以赴,考订细微。风尚之形成,自有其客观原因。然其间多旧宦子弟,以及俗吏富商之慕风雅者。动荡如同光之际,志向远大者,自不乏人,其著述,当亦非此区区者所可比拟。然此小道,亦容人游赏,春柳秋花视之,可也。前附细纸,偶书如上。

1976年1月2日

全唐诗乐府

此内府刻本,系纪晓岚家物。土改时,杨朔同志到河间,住冀中导报,将全唐诗携至宿舍,书内红铅笔圈,疑即杨阅读时所作。当时战争未止,杨虽有马一匹,此等长物,仍不便携带。彼走后,书堆置地下,余检出乐府部分,共四册。曾存于方纪处;曾被抄走;曾寄往江西,终归手下。今富于纸,为之包装,百感交集。

杨朔同志已不在世上,前接其弟杨玉玮来信,谓杨已有正确结论,遍告各地友好。家属对死者结论,重视如此,甚可痛也。余与杨无深交,然自晋察冀边区熟识以来,观其为人,举止言论,一如书生。在河间时,余晚间路过其住处,见其盘腿坐于炕上,小饭桌放一盏油灯,聚精会神,展览刀布。

盖亦土改时所收故家之物。能于动荡中,安静治学,印象颇深。

1976年1月7日

湘军记

今日总理逝世。斯人云亡,邦国殄瘁。

帮我做饭的,为一农村妇女,闻周逝世,抽咽失声。曰:

他是好人。人心如明镜清泉,虽尘积风扰,不可掩也。

1976年1月9日

此书原想弃之,近日富于纸,遂取此等书杂治之,此证人爱憎无常,物之遭逢,亦随之无常也。

又记1976年1月10日

司马温公尺牍

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一日灯下。世界舆论:亚洲一盏明灯熄灭了。谓周之逝。强忍热泪听广播。

南通社称:中国无周,不可想象,然已成铁的事实。

另一外人断言:无人能够代替他。

另一外人评述:失去他,世界就和有他时不一样了。

共同社题:北京市民静静地克制悲痛的心情,排队购买讣告。

范文正公尺牍

范、司马为宋名相,读其书札,可略窥其相业,然与周比,均沙砾耳。

南政治报谓:周所历时代,为最暴风雨的,变幻无穷的,半个多世纪。

1976年1月11日灯下

无失言,无失行,光明磊落,爱护干部,大公无私,献身革命。威信树于民心,道义及于国外,此周也。

又记

钱牧斋尺牍

余有此三家尺牍,今日装竟。范文正原有全集,在佟楼时,为家人捆而售之废品站,万有文库本新书也。今求之天壤,将不可得。风流云散之易,一砖一瓦之艰,适成人间翻覆之对比耳。

时限记于1976年1月12日上午

画禅室随笔

今晚至邻居看电视:向总理遗体告别。

余多年不看电影,今晚所见,老一代发皆霜白,不胜悲感。邓尚能自持,然恐不能久居政府矣。

1976年1月13日

刘子

余曾于购书高潮时,购此等书数种,盖即所谓百子全书也。佟楼搬家前,以三册赠邻居老周,即时常持老医书,坐于门前小葡萄架下者。又曾拆烂一册,作捆书之垫纸。留此二册,屡欲处理,而时势变化,今日竟得郑重装饰如此,亦非意料之所及耳。

1976年1月17日

儒林外史(影卧闲草堂刻本)

余前有商务排印本,连同一些杂说部,捆送达生。昨达生来闲谈,问及近来出版物,知有此书,遂托其转请小马代购。达生认真,下午即办妥冒寒送来。此亦劫后藏书,洁裁废纸包装之。

弄惯线装旧书,一接此等新品,如砖石在手,不胜其沉重板硬也。如此影印小说,颇不便阅读,然如购新出线装书,又颇不便于生计也。

1976年1月20日时限记

寒夜丛谈

去年此时,一小鸟扑入室内,方思永伴,又受惊一逝不返。余在青岛时,伫立海滨,见海鸥忽下浴于海水,忽上隐于云端,其赴如恋,其决如割。痴心相系,情思为断。小钟滴嗒,永志此缘。

1976年1月21日

小名录

今日天寒,重装此书。十余年前余手订也。初疑书店所为,后见包书纸上投递员小图章为王淑媛,当时余热衷购书,几乎每日有邮件到来,均系此女士手送至台阶上也。订书结线,亦系纵耕手法。十年工夫,余几不能相记矣。王女士已不再现于此零落之庭院,来者是一代新人。

1976年1月21日灯下

稽古录

此种版式书,现代已无人问津。而余进城后,忽兴好古之思,以有用之钱,换无用之古董,且爱护不倦,直至于今。

然今已衰老,目力不佳,此正字大行疏,悦目怡心之品也。

1976年1月22日

阮盦笔记

此不知何等著作,亦不知作者为何等人,胡乱购来,胡乱装之。

1976年1月22日

词科余话

新年刚过,春节又迫,今日求人理发,余之年即已过大半矣。

此亦只看书目,不知内容,函购之一部书也。而此等书,定价竟如此之昂,不明其用途何在。

1976年1月25日灯下

清河书画舫

此书得自早市地摊,归后并曾认真阅览一过。转眼已二十余年。又值年关,包书遣怀,可悲也。

昨日下午包书时,喉痒大咳一声,喷嚏并作,乃口鼻出血。适组内同志来问年,强作笑语,酬之而去。室有厌物,每年都不得安然度过。

今日身体不适,又家务劳累,下午睡中老李来,告以心烦,仍絮絮不去,乃上床卧,以有病避之。

1976年1月27日

李文忠公外部函稿

初一晚为小孩起名,仍为玉旁字。春节无外出,来人较去年少。今晨有花枝招展二人见访,顿为寒舍增辉。

今日内纷稍靖,余得题书。

1976年2月1日灯下

易林

今日检书,忽见此书文字,命运难知,聊作邀盲问卜之用。

1976年2月6日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余不忆当时为何购置此等书,或因鲁迅书账中有此目,然不甚确也。久欲弃之而未果。今又为之包装,则以余之无聊赖,日深一日,四顾茫茫,即西天亦不愿去。困守一室,不啻划地为牢。裁纸装书,亦无异梦中所为。

1976年2月7日

使西日记

因炊事忙,此事遂废。此数日间,亦不得安静,何处可求镇静之术,余不惜刀山火海求之。

1976年2月14日

十国春秋

戒行之方为寡言,戒言之方为少虑。

祸事之发展,应及时堵塞之,且堵且开,必成大患,当深思之,当深戒之。

1976年3月3日灯下老荒记

春秋左传

余每于夤夜醒来,所思甚为明断。然至白昼,则为诸情困扰,犹豫不决,甚至反其正而行之,以致言动时有错误,临险履危,不能自返,甚可叹也。余如能坚持夜间之明,消除白昼之暗,则过失或可稍减欤。

1976年3月4日灯下老荒记

诗品注

地大震,屋未塌,书亦未损,余现亦安,能于灯下修书,可知命立身矣。

1976年9月11日

苕溪渔隐丛话

余之读书,不洁不整不愿读,书有折角,如不展舒,则心中不安亦如卷折。然细想实不必要,徒损时间精神,于读书求学无关也。但古来读书人多爱书,不读书者视之为怪。余见他人读书,极力压迫书籍以求方便,心颇痛之,然在彼人,此种感情实难理解。

旧习本宜改过,但不近书则已,近书则故态复萌,因既在身边,即难不顾而生情,有之为累,生之为痛,乃法则也。

1973年4月11日

久不事此,地震后在外露宿近一月,后虽偶进室中而无灯。今电接通,遂又得于晚间静坐包书,然笔墨早已收起,乃用钢笔题识。此书余另有万有文库本。

余生1976年9月11日

三希堂法帖释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