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犁散文集-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写过不少的文学作品。

在最近这几十年里,我亲眼看到,很多人是从当报纸记者、宣传人员,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原因就是他有长期练习文字的机会,又有长期接触现实斗争的机会,两相结合,他虽并非“志在文艺”,有时也忍耐不住要写写小说了。

这几十年是战争和革命的年代。党不只给文学事业开扩了空前广阔的天地,而且给了文学写作种种史无前例的方便条件。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是一家地方小报或部队小报的记者工作,你每天背着书包,拿着笔记本,深入到农村连队,观察访问,记录了那些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事迹。见到了他本人,也见到了他周围的人。见到了他的工作的地方,战斗的场所。这样,除去完成你本职的工作,夜晚没事,你再把白天的人和事,时间和地点,好好回想一下,调动一下感情,你不是就会愉快而胜任地写成一篇文学速写吗?日积月累,人物更多,材料更丰富,你不是就可以经营一篇小说了吗?

其实,即使你没有机会,也没有要求要写一部小说,就是你所写的这些速写,不也是很有意义的文学作品,会起到鼓舞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政治作用吗?它的价值,并不低于小说。而按其能准确地反映现实,并能及时地为现实服务来说,它所起的作用,别的文学形式有时是会相形见绌,望尘莫及的。

速写这个概念要和随笔分开。随笔,按照一般的说法,有些“执笔则为文”的味道,太随随便便了一些。当然,随笔也应该是严肃的文学体裁。

速写,必须有人物,面对现实,亲临现场。不只访问当事人,而且要熟悉当事人。要真认清了,认准了,对他有了深厚的感情,然后再动笔。

所以,即使是一篇短短的速写,这里面也体现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三点的正确与否,其关系有时比写一篇小说还重要。因为是真人真事,直接关系本人,影响群众,并可能影响当前的具体政策。

所以,写速写,起码的要求,应该是着重现实,科学态度。应该实事求是,应该独立思考。千万不能说谎话,更不要存心投机取巧。好说谎的人,不能写好速写。他不仅成不了真正的记者,而且还会断送从事任何文学创作的可能性。

写速写,对于英雄、模范人物,也不能主观地求大求全求高。也可以写写他的日常生活琐事和他周围的人。鲁迅说,如果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则写他的身边的琐事,也无不和革命的行动息息相关;如果是一个假的革命者,即使写他整天高呼口号,也还是不能起到鼓舞革命的作用。怎样才能辨别真假是非?就是要认真研究这个人,究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只听他说了些什么。

大海不择细流。写好人好事,只要有一种好的品德,一种好的作风,甚至一事可师,一言可则,一技之长,都可以是特写的对象。

在一篇速写里,作者最好不要发很多议论。要叫事实去说话,叫艺术去说话。如果写这个人物做了一件事,就接着说:他做得多么伟大呀,他这样做,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写这个人讲了一段话,就赶紧说:他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叫人感动呀,或是多么有教育意义呀。这都不是什么高明的艺术手法。既是文学,你的观点,你的评论,已经寓于你选择的事件描述之中,已经寓于你的艺术手段之中,如果你信得准你的描写,可以使读者得到感动、启发、教育;或是你相信读者能够充分体会到、理解到你的艺术企图,你是用不着在文章中间再加解说的。

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那么多重要的人物和重大的事件,他在一篇人物传记里,从来没有掺杂过个人的议论。完全用对人物的言论行动的描写,来表达对人物的爱憎、褒贬。

读者读完一篇纪事,印象是非常鲜明的。司马迁也不是不发表议论,他创造了这样一种形式,即客观地圆满地记述了人物的事迹以后,在文章结尾,写上一段“太史公曰”。在这一段文字里,他正面发表他对人物事件的看法。但就是这样,他还是变化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使他的议论,既不生硬,也不主观,发人深思,留有余想。对正文来说,他这段文字,又像是补充,又像是引伸,又像无关紧要,又像关系重大,言近而旨远,充满弦外之音,真正达到了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后来一些史书,虽也运用这种形式,但多半变成了正面发议论,只有《聊斋志异》的“异史氏曰”,才算得到了司马氏的真传。

这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可以找来好好读读。

“四人帮”的文艺是阴谋文艺,颠倒是非,把好人当作坏人,把极坏的人当成英雄,这样就给特写这一文学形式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了严重的危机。

我们现在无妨设想一下,如果在张铁生不可一世的时候,有人叫你访问他,写一篇速写,你该如何办?这可能有三种情况:

一、是你和他接触了一段时间,听到了群众的一些反映,你很快就发觉他是一个假英雄,是鲁迅所说的不能进入创作的虫豸。于是你信心不足,摇摇头离开了他。这你还不失为一个正直的人。

二、是你完全听信了“四人帮”的话,一定要把张铁生吹成“英雄”。于是你就只能造谣、说谎、吹牛。用吹牛陪衬说谎,或用说谎陪衬吹牛,完成他们的所谓“三突出”。

三、是你完全站在党的立场,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对张铁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认清了他的本质:这一种人,在“四人帮”的怂恿之下,出于对共产党的刻骨仇恨,如何利令智昏,如何由不知天高地厚到胆大包天,在伪装革命的叫喊中,对革命力量进行迫害、摧残、绞杀。写出这些,不是很有意义吗?在当时能做到这一点,自然是很困难的。

写速写是锻炼观察能力的过程;是考验立场、观点、方法的过程;是积累群众语言的过程。

中国的随笔、笔记之类的文章,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

但真正称得起速写的,并不很多,而是很少见。这可能因为古人写文章,都是抱着藏之名山的目的,并不讲求这个速字。

虽有记述当时当地的人和事的文章,也多是所谓畸人异行,常有很大的传奇意味,我们是不好借鉴的。但中国的历史书籍,记述人和事的客观态度,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应该学习的。

速写这一文学形式的兴起和被重视,是在人类的新闻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之后的事。伴随中国的历次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这一形式起了并且将继续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并由此产生更多的大部的文学作品。

1977年9月12日——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卷六 耕堂文论 关于诗

近些天来,因为一种原因,我时常想起抗日战争时期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有时是想到人,随即想到他们的诗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互不干扰混淆。同时,他们的为人和他们的诗风,又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感觉。这些年来,我们的诗坛,暂时先不谈它的重大成绩和丰盛的收获,只就它存在的一些缺点而言,在一些地方恰恰失去或减弱了这些特点。

古人说:“诗言志”。就是说,诗中要有自己的东西。这包括诗人的“志”,即思想或见解;诗人的遭际,即自己的兴衰成败;诗人的感情,即喜怒哀乐;诗人的阅历,即所见所闻。

历观古今中外伟大诗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的东西。更了当地说,他们的诗主要包含着他自己。《杜工部集》,《白乐天集》,《李太白集》,无不如此。

有一种不成文、已经有案可查的说法:不要写自己,不要表现自我,不然,就会使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泛滥。

没有了自己的东西,于是大家就说差不多的话,讲一种大体相同的道理,写类似的事件、相貌和性格分别不出来的人物。

每天读这样的诗稿,就必然分不清题旨,分不清意境,分不清诗句,以至最后分不清作者。就像走进公共场所,熙熙攘攘,出出进进,结果没有一个清楚的面孔,留在印象之中。

有人可以立即反驳说,我们的思想性很强,我们的形象很高大,我们的感情很热烈,我们的见闻都是新人新事,都是重大题材。

但是,因为没有真正通过自己去表现,就减弱了诗的感染力。

在诗里,说大话,说绝话,说似是而非的话,是很省力气的。有人说这是必要的夸张,并引证李白。其实,李白虽有狂放的名声,但并不是单靠“夸张”起家的。他的本领在于通过他自己的诗风,成功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现实。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他走的路很多,见到的也很广。他对所见所闻,都经过深刻的思考,引起强烈的感情,才发为诗歌。单靠吹牛,不能成为李白,只能成为李赤。

不要害怕在诗作中间,有自己的东西。你没有见过的,就不要去写。你见到了,没有什么感情反响,也不要急着去写。

你的思想没有那么高,不一定强把它抬高,暂时写得低一点,倒会真实一些。

诗人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关心群众生活,与他们感情相通。过去的诗人,也不是人人都是思想家,都是时代的引路人。如果他们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真实面貌,仍不失为有意义的作品。韦庄的《秦妇吟》,并没有革命思想,还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作。

前几年发掘出来的老子竹简中说:“实谷不华”,“至言不饰,至乐不笑”。真诚和真实,不只是哲学领域中可宝贵的道理,在创作上,也是应当引为借鉴的。

不合情理的,言不由衷的,没有现实根据的夸张,只能使诗格降低。我们的诗,不能老是写得那么空泛,表面。要有些含蓄,有些意象,有些意境。这些东西,是只有通过诗人自己,认真地去观察、思考,才能产生。

目前,诗战线,应该质中求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