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五代史-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害,遂事守光,署为幽州军校。及唐庄宗伐幽州,德钧知其必败,乃遁归庄宗。

庄宗善待之,赐姓,名曰绍斌,累历郡守,从平梁,迁沧州节度使。同光三年,

移镇幽州。明宗即位,遂归本姓,始改名德钧。其子延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故

德钧尤承倚重。天成中,定州王都反,契丹遣特哩衮领精骑五千来援都,至唐河,

为招讨使王晏球所败。会霖雨相继,所在泥淖,败兵北走,人马饥疲,德钧于要

路邀之,尽获余众,擒特哩衮已下首领数十人,献于京师。明年,王都平,加兼

侍中,顷之,加东北面招讨使。

德钧奏发河北数镇丁夫,开王马口至游口,以通水运凡二百里。又于阎沟筑

垒,以戍兵守之,因名良乡县,以备钞寇。又于幽州东筑三河城,北接蓟州,颇

为形胜之要,部民由是稍得樵牧。德钧镇幽州凡十余年,甚有善政,累官至检校

太师、兼中书令,封北平王。(《辽史》:天赞六年,遣人以诏赐卢龙军节度使

赵德钧。七年,赵德钧遣人进时果。盖德钧久在边境,尝与契丹通好也。)清泰

三年夏,晋高祖起义于晋阳。九月,契丹败张敬达之军于太原城下,唐末帝诏德

钧以本军由飞狐路出贼后邀之。时德钧子延寿为枢密使,唐末帝命帅军屯上党,

德钧乃以所部银鞍契丹直三千骑至镇州,率节度使华温琪同赴征行,自吴儿峪路

趋昭义,与延寿会于西唐店。十一月,以德钧为诸道行营都统,以延寿为太原南

面招讨使,遣端明殿学士吕琦赍赐官告,兼令犒军。琦从容言天子委任之意,德

钧曰:“既以兵相委,焉敢惜死。”时范延光领兵二万军于辽州,德钧欲并其军,

奏请与延光会合。唐末帝谕延光,疑其奸谋,不从。德钧、延寿自潞州引军至团

柏谷,德钧累奏乞授延寿镇州节度,末帝不悦,谓左右曰:“赵德钧父子坚要镇

州,苟能逐退蕃戎,要代予位,亦所甘心;若玩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毙。”朝廷

继驰书诏,促令进军,德钧持疑不果,乃遣使于契丹,厚赍金币,求立以为帝,

仍许晋祖长镇太原,契丹主不之许。

及杨光远以晋安寨降于契丹,德钧父子自团柏谷南走潞州,一行兵士,投戈

弃甲,自相腾践,死者万计。时德钧有爱将时赛,率轻骑东还渔阳,其部曲尚千

余人,与散亡之卒俱集于潞州。是日,潞州节度使高行周亦自北还,及至府门,

见德钧父子在城闉上,行周谓曰:“某与大王乡人,宜以忠言相告,城中无斗粟

可食,请大王速迎车驾,自图安计,无取后悔焉。”德钧遂与延寿出降契丹。高

祖至,德钧父子迎谒于马前,高祖不礼之。时契丹主问德钧曰:“汝在幽州日,

所置银鞍契丹直何在?”德钧指示之,契丹尽杀于潞之西郊,遂锁德钧父子入蕃。

及见国母舒噜氏,尽以一行财宝及幽州田宅籍而献之,国母谓之曰:“汝父子自

觅天子何耶?”德钧俯首不能对。(《通鉴》:太后问曰:“汝近者何为在太原?”

德钧曰:“奉唐主之命。”太后曰:“汝从吾儿求为天子,何妄语耶!”又自指

其心曰:“此不可欺也。”又曰:“吾儿将行,吾戒之云:‘赵大王若引兵北向

榆关,亟须引归,太原不可救也。’汝欲为天子,何不先击退吾儿,徐图亦未晚。

汝为人臣,既负其主,不能击敌,又欲乘乱邀利,所为如此,何面目复求生乎?”

德钧俯首不能对。)又问:“田宅何在?”曰:“俱在幽州。”国母曰:“属我

矣,又何献也?”至天福二年夏,德钧卒于契丹。(《契丹国志》:德钧郁郁不

多食,逾年而死。德钧既卒,国主释延寿而用之。)

延寿,本姓刘氏。父曰邟,常山人也,尝任蓚令。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

刘守文陷其邑,时德钧为偏将,获延寿并其母种氏,遂养之为子。延寿姿貌妍柔,

稍涉书史,尤好宾客,亦能为诗。(《太平广记》引《赵延寿传》云:延寿幼习

武略,即戎之暇,时复以篇什为意,尝在北庭赋诗曰:“占得高原肥草地,夜深

生火折林梢。”南人闻者传之。)及长,尚明宗女兴平公主。初为汴州司马,明

宗即位,授汝州刺史,历河阳、宋州节度使,入为上将军,充宣徽使,迁枢密使,

兼镇徐州。及高祖起义于晋阳,唐末帝幸怀州,委延寿北伐。后高祖至潞州,延

寿与父德钧俱陷北庭。未几,契丹主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寻为枢密使

兼政事令。

天福末,契丹与少帝绝好,契丹主委延寿以图南之事,许以中原帝之。延寿

乃导诱蕃军,蚕食河朔。晋军既降于中渡,契丹主命延寿就寨安抚之,仍赐龙凤

褚袍,使衣之而往。谓之曰:“汉儿兵士,皆尔有之,尔宜亲自慰抚。”延寿至

营,杜重威、李守贞已下皆迎谒于马前。及契丹入汴,时降军数万,皆野次于陈

桥,契丹主虑有变,欲尽杀之。延闻之,遽请见契丹主,曰:“臣伏见今日已前,

皇帝百战千征,始收得晋国,不知皇帝自要治之乎?为他人取之乎?”契丹主变

色曰:“尔何言之过也!朕以晋人负义,举国南征,五年相杀,方得中原,岂不

自要为主,而为他人耶?卿有何说,速奏朕来!”延寿曰:“皇帝尝知吴、蜀与

晋朝相杀否?”曰:“知。”延寿曰:“今中原南自安、申,西及秦、凤,沿边

数千里,并是两界守戍之所。将来皇帝归国时,又渐及炎蒸,若吴、蜀二寇交侵

中国,未知许大世界,教甚兵马御捍?苟失堤防,岂非为他人取也。”契丹主曰:

“我弗知也,为之奈何?”延寿曰:“臣知上国之兵,当炎暑之时,沿吴、蜀之

境,难为用也。未若以陈桥所聚降军团并,别作军额,以备边防。”契丹主曰:

“念在壶关失断阳城时,亦曾言议,未获区分,致五年相杀,此时入手,如何更

不翦除?”延寿曰:“晋军见在之数,如今还似从前尽在河南,诚为不可。臣请

迁其军,并其家口于镇、定、云、朔间以处之,每岁差伊分番,于河外沿边防戍,

上策也。”契丹主忻然曰:“一取大王商量。”由是陈桥之众获免长平之祸焉。

延寿在汴久之,知契丹主无践言之意,乃遣李崧达语契丹主,求立为皇太子,

崧不得已言之。契丹主曰:“我于燕王,无所爱惜,但我皮肉堪与燕王使用,亦

可割也,何况他事!我闻皇太子,天子之子合作,燕王岂得为之也!”因命与燕

王加恩。时北来翰林学士承旨张砺,拟延寿为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

督中外诸军事,枢密使、燕王如故。契丹主览状,索笔围却“录尚书事、都督中

外诸军事”之字,乃付翰林院草制焉。又以其子匡赞为河中节度使。延寿在汴州,

复娶明宗小女为继室。先是,延州节度使周密为其子广娶焉,已纳财毕,亲迎有

日矣,至是延寿夺取之。契丹主自汴回至邢州,命升延寿坐在契丹左右相之上。

契丹主死,延寿下教于诸道,称权知南朝军国事。是岁六月一日,为永康王乌裕

所锁,籍其家财,分给诸部。寻以延寿入国,竟卒于契丹。

匡赞历汉、周两朝,累授节镇及统军使。仕皇朝,历庐、延、邠、鄜等四镇

焉。

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祖庆,父宝,世为农。砺幼嗜学,有文藻。

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唐同光初,

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蜀平,崇韬为

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

皆服其高义。及魏王班师,砺从副招讨使任圜东归。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

汉州,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

之,圜深以为然。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

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是岁四月五日至凤

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

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

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公若不决,余自杀此贼。”任

圜不得已,遂诛延孝。天成初,明宗知其名,召为翰林学士。再丁父母忧,服阕,

皆复入为学士,历礼部、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充职。未几,父之妾卒。初,妾在

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

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清泰中,复授尚书比部郎中、知制诰,依前充学士。

高祖起于晋阳,唐末帝命赵延寿进讨,又命翰林学士和凝与延寿偕行。砺素

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及唐军败于团柏谷,与延寿俱

陷于契丹,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契丹入汴,授右仆射、平章事、

集贤殿大学士,随至镇州。会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萧翰自东京过常山,乃引

铁骑围其第。时砺有疾,方伏枕,翰见砺责之曰:“尔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

作节度使,如此则社稷不永矣;又先帝来时,令我于汴州大内安下,尔言不可;

又我为汴州节度使,尔在中书,何故行帖与我?”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翰遂

锁砺而去。(《辽史》: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

即杀,奚以锁为!”)镇州节度使满达勒寻解其锁,是夜以疾卒,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