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五代史-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饿死者八百六十有七人。

乾祐元年正月辛亥朔,帝不受朝贺。乙卯,制:“大赦天下,改天福十三年

为乾祐元年。自正月五日昧爽已前,犯罪人除十恶五逆外,罪无轻重,咸赦除之。”

己未,改御名为暠。辛酉,诏:“诸道行军副使、两使判官并不得奏荐。带使相

节度使许奏掌书记、支使、节度推官;不带使相节度使,许奏掌书记、节度推官。

其防御团练判官、军事判官等听奏。所荐州县官,带使相节度使许荐三人;不带

使相二人;防御、团练、刺史一人”云。以前邓州节度使、燕国公冯道为守太师,

进封齐国公。甲子,帝不豫。庚午,以前宗正卿石光赞为太子宾客,以太仆卿赵

上交为秘书监。丁丑,故尚书左丞韩祚赠司徒。二十七日丁丑,帝崩于万岁殿,

时年五十四。秘不发丧。庚辰,太傅杜重威伏诛。(《契丹国志》云:汉祖召苏

逢吉、杨邠、史宏肇入受顾命,曰:“承祐幼弱,后事托在卿辈。”又曰:“善

防杜重威。”是日殂。逢吉等秘不发丧,下诏称:“重威父子,因朕小疾,谤议

摇众,皆斩之。”磔死于市,市人争啖其肉。)

二月辛巳朔,内降遗制,皇子周王承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是日发哀。其年

二月,太常卿张昭上谥曰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庙号高祖。十一月壬申,葬于睿

陵,宰臣苏禹珪撰谥册、哀册文云。(《五代史补》:高祖尝在晋祖麾下,晋祖

既起太原,因高祖遂有天下。先是,豫章有僧号上蓝者,精于术数,自唐末著谶

云:“石榴花发石榴开。”议者以“石榴”则晋、汉之谓也,再言“石榴”者,

明享祚俱不过二世矣。)

史臣曰:在昔皇天降祸,诸夏无君。汉高祖肇起并、汾,遄临汴、洛,乘虚

而取神器,因乱而有帝图,虽曰人谋,谅由天启。然帝昔莅戎藩,素亏物望,洎

登宸极,未厌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来苏之望。良以急于止杀,不暇崇仁。

燕蓟降师,既连营而受戮;邺台叛帅,因闭垒以偷生。盖抚御以乖方,俾征伐之

不息。及回銮辂,寻堕乌号,故虽有应运之名,而未睹为君之德也。

 卷一百一(汉书) 隐帝纪上

隐皇帝,讳承祐,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李太后,以唐长兴二年,岁在辛卯,

三月七日,生帝于邺都之旧第。高祖镇太原,署节院使,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

国初,授左卫大将军、检校司空,迁大内都点检、检校太保。

乾祐元年正月二十七日,高祖崩,秘不发丧。二月辛巳,授特进、检校太尉、

同平章事,封周王。宣制毕,有顷,召文武百僚赴万岁殿内,降大行皇帝遗制,

云:“周王承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服纪日月,一依旧制。”是日,内外发哀

成服。初,高祖欲改年号,中书门下进拟“乾和”二字,高祖改为乾祐,至是与

御名相符。甲申,群臣上表请听政,诏答不允,凡四上表,从之。丁亥,帝于万

岁殿门东庑下见群臣,尊母后为皇太后。己丑,徐州节度使王周卒。庚寅,以前

晋州留后刘在明为镇州留后、幽州马步军都部署,加检校太尉。是日,工部尚书

龙敏卒。壬辰,右卫大将军王景崇奏,于大散关大败蜀军,俘斩三千人。初,契

丹犯京师,侯益、赵赞皆受其命,节制岐、蒲,闻高祖入洛,颇怀反仄。朝廷移

赞于京兆,侯益与赞皆求援于蜀,蜀遣何建率军出大散关以应之。至是,景崇纠

合岐、雍、邠、泾之师以破之。癸巳,制“大赦天下,自乾祐元年二月十三日昧

爽已前,所犯罪人,已结正未结正、已发觉未发觉、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中

外文武臣僚并与加恩,马步将士各赐优给。唐、晋两朝求访子孙,立为二王后”

云。丙午,凤翔巡检使王景崇,遣人送所获伪蜀将校军士四百三十八人至阙下,

诏释之,仍各赐衣服。以兵部侍郎张允为吏部侍郎,以工部侍郎司徒诩为礼部侍

郎。丁未,以光禄卿李式为尚书右丞,以礼部侍郎边归谠为刑部侍郎,以刑部侍

郎卢价为兵部侍郎。

三月甲寅,帝始御广政殿,群臣起居。殿中少监胡崧上言:“请禁砍伐桑枣

为薪,城门所由,专加捉搦。”从之。丙辰,邺都留守、太尉、中书令、临清王

高行周进封邺王;北京留守、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刘崇,领宋州节度使兼侍卫亲

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史宏肇,并加检校太师、兼侍中;前邢

州节度使安叔千以太子太师致仕。戊午,以右谏议大夫于德辰为兵部侍郎。庚申,

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李守贞加守太傅,进封鲁国公;襄州节度使、

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虢国公安审琦加守太保,进封齐国公;兖州节度使、检校

太师、兼侍中、岐国公符彦卿加兼中书令,进封魏国公;许州节度使兼侍卫亲军

副都指挥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刘信加检校太师。壬戌,以宰臣窦贞固为山陵

使,吏部侍郎段希尧为副使,太常卿张昭为礼仪使,兵部侍郎卢价为卤簿使,御

史中丞边蔚为仪仗使。丙寅,以前凤翔节度使兼西南面兵马都部署、检校太师、

兼侍中侯益为开封尹、加兼中书令;(《宋史·侯益传》:益率数十骑奔入朝,

隐帝遣侍臣问益连结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隐帝笑

之。益厚赂史宏肇辈,言王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

书令。)西京留守、检校太师、平章事、莒国公李从敏,夏州节度使、检校太师、

同平章事李彝殷,并加兼侍中;青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刘铢,郓州节

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慕容彦超,并加检校太师。诏改广晋府为大名府,晋

昌军为承兴军。戊辰,灵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冯晖加兼侍中;河阳节

度使武行德、沧州节度使王景、华州节度使侯章、晋州节度使王晏,并依前检校

太尉,加同平章事。庚午,泾州节度使史懿、潞州节度使常思、同州节度使张彦

威、延州节度使高允权,并依前检校太尉,加同平章事;澶州节度使郭从义、邢

州节度使薛怀让,并自检校太傅加检校太尉;以前奉国右厢都指挥使王饶为鄜州

留后。甲戌,以邠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王守恩为永兴军节度使,加检

校太师;以滑州节度使、检校太尉郭谨为邠州节度使;以前镇州留后、检校太傅

白再荣为滑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以陕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赵晖为

凤翔节度使;以前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白文珂为陕州节度使。殿中

监任延皓配流鄜州,坐为刘崇所奏故也。丙子,邓州节度使刘重进、相州节度使

王继宏、安州节度使杨信,并自检校太傅加检校太尉;以镇州留后兼幽州一行马

步军都部署、检校太傅刘在明为镇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师,部署如故;贝州节度

使、检校太傅李殷加检校太尉;定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孙方简,府州节度使、检

校太傅折从阮,并加检校太师。丁丑,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李涛罢免,

勒归私第。时苏逢吉等在中书,枢密使杨邠、副枢密使郭威等,权势甚盛,中书

每有除授,多为邠等所抑。涛不平之,因上疏请出邠等,以藩镇授之,枢密之务,

宜委逢吉、禹珪。疏入,邠等知之,乃见太后泣诉其事,太后怒,涛由是获谴。

先是,中书厨釜鸣者数四,未几,涛罢免。西道诸州奏,河中李守贞谋叛,发兵

据潼关。

夏四月辛巳,陕州兵马监押王玉奏,收复潼关。定州孙方简奏,三月二十七

日,契丹弃定州遁去。壬午,以枢密使杨邠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使

如故;以副枢密使郭威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三司使王章加检校太尉、同平章

事。郢州刺史尹实奏,荆南起兵在境上,欲攻城。是日,以澶州节度使郭从义为

永兴军一行兵马都部署。时供奉官时知化、王益,自凤翔部署前永兴节度使赵赞

部下牙兵赵思绾等三百余人赴阙,三月二十四日,行次永兴,思绾等作乱,突入

府城,据城以叛,故命从义帅师以讨之。甲申,王景崇奏,赵思绾叛,见起兵攻

讨。丁亥,幸道宫、佛寺祷雨。戊子,东南面兵马都元帅、两浙节度使、检校太

师、兼中书令、吴越国王钱宏倧加诸道兵马都元帅,天策上将军、湖南节度使、

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楚王马希广加守中书令,以陕州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府城

下一行都部署。庚寅,宰臣窦贞固、苏逢吉、苏禹珪并进封开国公。辛卯,削夺

李守贞在身官爵。甲午,以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王仁裕为户部尚书,以翰林

学士、左散骑常侍张沆为工部尚书,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范质为户部侍郎,以

枢密直学士、尚书比部员外郎王度为祠部郎中,并依前充职。以侍卫步军都指挥

使尚洪迁充西南面行营都虞候,以客省使王峻为西南面行营兵马都监。戊戌,以

宣徽南院使扈彦珂为左金吾上将军。庚子,以左金吾大将军、充两街使、检校太

傅刘承赟为徐州节度使。甲辰,以宣徽北院使薛可言为右金吾上将军,以皇城使

李晖为宣徽南院使。乙巳,定州节度使孙方简奏,复入于本州。初,方简为狼山

寨主,叛晋归契丹,及契丹降中渡之师,乃以方简为定州节度使。契丹主死,永

康王嗣位,即以蕃将耶律忠代之,移方简为云州节度使,方简不受命,遂归狼山。

高祖至阙,方简归款,复以中山命之。是岁三月二十七日,契丹弃定州,隳城壁,

焚室庐,尽驱人民入蕃,惟余空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