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五代史-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实乡里名号,将来赴选者,并令改正,一一坚本贯属乡县,兼无出身,一奏一

除官等,宜并不加选限。”从之。

应顺元年闰正月丁卯,中书门下奏:“准天成二年十二月敕,长定格应经学

出身人,一任三考,许入下县令、下州录事参军,亦入中下州录事参军;两任四

考,许入中下县令、中州录事参军;两任六考,许入上县令及紧州录事参军。凡

为进取,皆有因依,或少年便受好官,或暮齿不离卑任。况孤贫举士,或年四十,

始得经学及第,八年合选,方受一官,在任多不成三考,第二选渐向蹉跎,有一

生终不至令录者,若无改革,何以发扬?自此经学出身,请一任两考,许入中下

县令、下州录事参军者。”诏曰:“参选之徒,艰辛不一,发身迟滞,到老卑低,

宜优未达之人,显示惟新之泽。其经学出身,一任两考,元敕入下县令、下州录

事参军,起今后更许入中下县令、下州录事参军;一任三考者,于人户多处州县

注拟,如于近敕条内,资叙无相当者,即准格循资考入官;其两任四考者,准二

任五考例入官,余准格条处分。”

晋天福三年正月,诏曰:“举选之流,苦辛备历,或则耽书岁久,或则守事

年深,少有违碍格条,例是不知式样。今则方求公器,宜被皇恩,所有选人等,

宜令所司,除元驳放及落下事由外,如无违碍,并与施行。仍令所司遍下诸道,

起今后文解差错,过在发解州府官吏。

汉乾祐二年八月,右拾遗高守琼上言:“仕宦年未三十,请不除授县令。”

因下诏曰:“起今后诸色选人,年七十者宜注优散官;年少未历资考者,不得注

授令录。”其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应诸出选门官并历任内曾升朝及两使判

官,今任却授令录者,并依见任官选数赴集。”从之。

周广顺元年二月,诏曰:“自前朝廷除官,铨司选授,当其用阙,皆禀旧规。

近闻所得官人,或他事阻留,或染疾淹驻,始赴任者既过月限,后之官者遂失期

程,以至相沿,渐成非次。是致新官参谢欲上,旧官考秩未终,待满替移,动逾

时月,凋残一处,新旧二官,在迎送以为劳,必公私之失绪。今后应诸道州府录

事参军、判司、县令、主簿等,宜令本州府,以到任月日,旋具申奏及报吏部,

此后中书及铨司,以到任月日用阙,永为定制。”其年十月,诏曰:“选部公事,

比置三铨,所有员阙选人,分在三处,每至注拟之际,资叙难得相当。况今年选

人不多,宜令三铨公事,并为一处,委本司长官通判,同商量可否施行。今当开

泰之期,宜轸单平之众,自今后合格选人,历任无违碍者,并仰吏部南曹判成,

如文解差错,不合式样,罪在发解官吏。”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职官志

夫官非位无以分贵贱,位非品无以定高卑,是以历代史官,咸有所纪,皆穷

源而讨本,期与世以作程。迨乎唐祚方隆,明皇在宥,采累朝之故事,考众职之

遐源,申命才臣,著成《六典》,其勋阶之等级,品秩之重轻,则已备载于其中

矣。故今之所撰,不敢相沿,祖述五代之命官,以踵百王之垂范,或厘革升降,

则谨而志之,俾后之为天官卿者,得以观焉。

梁开平三年三月,诏升尚书令为正一品。按《唐六典》,尚书令正二品,是

时以将授赵州王镕此官,故升之。

后唐天成四年八月,诏曰:“朝廷每有将相恩命,准往例,诸道节度使带平

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今两浙节度使钱是

元帅、尚父,与使相名殊,承前列衔,久未改正。湖南节度使马殷,先兼中书令

之时,理宜齿于相位,今守太师、尚书令,是南省官资,不合列署敕尾。今后每

署将相敕牒,宜落下钱、马殷官位,仍永为常式。”

梁开平二年四月,改左右丞为左右司侍郎,避庙讳也。至后唐同光元年十月,

复旧为左右丞。

后唐长兴元年九月,诏曰:“台辖之司,官资并设,左右貂素来相类,左右

揆不至相悬,以此比方,岂宜分别。自此宜升尚书右丞官品,与左丞并为正四品。”

右都省

后唐长兴四年九月,敕:“冯赟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事

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至周显德中,

枢密使吴廷祚亦加同中书门下二品,避其讳也。

晋天福五年二月,敕:“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为清望正三品。”九月,

诏曰:“《六典》云: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策命,

皆按故事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

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古昔已来,典实斯在,爰从近代,别创新名。

今运属兴王,事从师古,俾仍旧贯,以耀前规。其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

舍人。”

七年五月,中书门下上言::有司检寻长兴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敕:准《官品

令》,侍中、中书令正三品,按《会要》,大历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二品;左右常

侍从三品,按《会要》,广德二年五月升为正三品;门下中书侍郎正四品,大历

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三品;谏议大夫正五品,按《续会要》,会昌二年十二月升为

正四品,以备中书门下四品之阙;御史大夫从三品,会昌二年十二月升为正三品;

御史中丞正五品,亦与大夫同时升为正四品。”敕:“宜各准元敕处分,仍添入

令文,永为定制。”又诏:“门下侍郎,班在常侍之下,俸禄同常侍。”

周显德五年六月,敕:“谏议大夫宜依旧正五品上,仍班位在给事中之下。”

按《唐典》,谏议大夫四员,正五品上,皆隶门下省,班在给事中之下。至会昌

二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升为正四品下,仍分为左右,以备两省四品之阙,故

其班亦升在给事中之上。近朝自谏议大夫拜给事中者,官虽序迁,位则降等,至

是以其迁次不伦,故改正焉。

──右两省

后唐清泰二年十一月,制:“以前同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冯道为

守同空。”时议者曰:“自隋、唐以来,三公无职事,自非亲王不恒置,于宰臣

为加官,无单置者。”道在相位时带司空,及罢镇,未命官,议者不练故事,率

意行之。及制出,言议纷然,或云便可综中书书下事或云须册拜开府。及就列,

无故事,乃不就朝堂叙班,台官两省官入就列,方入,宰臣退,踵后先退。刘

句又以罢相为仆射,出入就列,一与冯道同,议者非之。及晋天福中,以李纮为

司徒,周广顺初,以窦贞固为司徒,苏禹珪为司空,遂以为例,议者不复有云。

──右三公

后唐天成元年夏六月,以李琪为御史大夫,自后不复除。其年冬十一月丙子,

诸道进奏官上言:“今月四日,中丞上事,臣等礼合至台,比期不越前规,依旧

传语,忽蒙处分通出,寻则再取指挥,要明审的。又蒙问:大夫相公上事日如何?

臣等诉云:大夫曾为宰相,进奏官伏事中书,事体之间,实为旧吏。若以别官除

授,合云传语劳来,又坚令通出。臣等出身藩府,不会朝仪,拒命则恐有奏闻,

遵禀则全隳则例,伏恐此后到台参贺,仪则不定者。”诏曰:“御史台是大朝执

宪之司,乃四海绳违之地,凡居中外,皆所整齐,藩侯尚展于公参,邸吏岂宜于

抗礼。遽观论列,可验侮轻,但以丧乱孔多,纪纲隳紊,霜威扫地,风宪销声。

今则景运惟新,皇图重正,稍加提举,渐止浇讹。宜令御史台,凡关旧例,并须

举行,如不禀承,当行朝典。”时卢文纪初拜中丞,领事于御史府,诸道进奏官

来贺,文纪曰:“事例如何?”台吏乔德威等言:“朝廷在长安日,进奏官见大

夫中丞,如胥吏见长官之礼。及梁氏将革命,本朝微弱,诸藩强据,人主大臣姑

息邸吏,时中丞上事,邸吏虽至,皆于客次传语,竟不相见。自经兵乱,便以为

常。”文纪令台吏谕以旧仪相见,据案端简,通名赞拜。邸吏辈既出,怒不自胜,

相率于阁门求见,腾口喧诉。明宗谓赵凤曰;“进奏官比外何官?”凤对曰:“

府县发递祗候之流也。”明宗曰;“乃吏役耳,安得慢吾法官。”乃下此诏。

晋天福五年二月,以御史中丞为清望正四品。按《唐典》,御史中丞正五品

上,今升之。三年三月壬戌,御史台奏:“按《六典》,侍御史掌纠举百僚,推

鞫狱讼,居上者判台,知公廨杂事,次和西推、赃赎、三司受事,次知东推、理

匦。”敕宜依旧制。遂以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刘皞为河南少尹,自是无省

郎知杂者。

开运二年八月,敕:“御史台准前朝故事,以郎中、员外郎一人兼侍御史知

杂事,近年停罢,独委年深御史知杂。振举之间,纪纲未峻,宜遵旧事,庶叶通

规。宜却于郎署中选清慎强干者,兼侍御史知杂事。”

──右御史台

昔唐朝择中官一人为枢密使,以出纳帝命。(《职官分纪》:唐枢密使与两

军中尉谓之“四贵”,天祐元年废。项安世《家说》:唐于政事堂后列五房,有

枢密房,以主曹务。则枢密之任,宰相主之,未始他付,其后宠任宦人,始以枢

密归之内侍。)至梁开平元年五月,改枢密院为崇政院,始命敬翔为院使,仍置

判官一人,自后改置副使一人。二年十一月,置崇政院直学士二员,选有政术文

学者为之,其后又改为直崇政院。

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崇政院依旧为枢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