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丝鸳鸯坠-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智多谋的钱先生。

八年前,戚继光受东南总督胡宗宪之委,任宁、台、温参将,去浙东防倭。越一年,经几战,有小胜。

一个初秋的夜晚,时已三更,在台州城北中军大帐内。戚继光练兵之余,虑官兵闇弱,正在灯下寻思募兵之策,忽然中军官来报:“有义乌知县汪道昆在辕门外求见。”

戚继光暗忖:我与汪知县虽有一面之缘,但无甚交往,何以夜半前来军帐?且见他再说。遂道:“有请!”

汪道昆至中军帐躬身施礼道:“卑职拜见戚将军。”

戚继光起身道:“请坐。汪大人夤夜来下官行辕,有何见教?”

汪道昆道:“将军肩负讨倭重任,戎务繁忙,卑职本不当深夜来此打扰。情因敝县境内乡民与矿工常持械殴斗,近日来愈加激烈,卑职屡次调解无效,事情在急,是以乞请戚将军移辕义乌,就地弹压。”

戚继光道:“可知械斗原因么?”

汪道昆道:“义乌山区,土地瘠薄,本来良田较少,却因采矿又占去了许多,由此产生乡民对矿工的仇恨,故而械斗不休。”

戚继光道:“可知双方领头之人是谁?”

汪道昆道:“一方为矿工头目王大刀,一方为富户刘凯。”

戚继光道:“近日械斗何以愈加激烈?请汪大人叙说详情。”

汪道昆道:“刘凯为乡里首户,据说他家有一个祖传假山石,阴雨将至,假山上便雾气腾腾,云烟缭绕,故称‘云山’。乡民欲知来日阴晴,均询之于刘凯,又兼刘凯会几路拳脚,处事秉公,因此深得乡民信赖。工头王大刀为人豪爽多侠义,乐于助贫困之人,一柄大刀更是使得娴熟,矿工们亲切地称他为‘王大哥’,多愿为之效力。近日刘凯家的云山突然失落,刘凯咬定是王大刀所窃,率众袭击王大刀,王大刀说是并无此事,却欲罢而不能,只得率矿工迎战。双方都有伤亡。”

戚继光道:“好,汪大人就在此歇息,下官明日与汪大人同往义乌。”

翌日,戚继光命游击将军钟离通暂领官兵操练事,便率一千人马随汪道昆前往义乌。到了义乌,汪道昆自是在县衙设酒,为戚继光洗尘,不在话下。

戚继光安置了官兵,即传谕王大刀、刘凯到县衙相见。王、刘二人先后至,戚继光注目观看二人,只见王大刀豹眼虬须,虎背熊腰,步履雄武,宛若张飞;再看刘凯,中等身材,四方脸堂,举止文雅,有儒士之风,暗赞道:两个好人才!

戚继光道:“今日下官请二位义士前来,有言相商。听说二位为云山失落事,纠众械斗,下官以为此乃智者所不取。有理不在言高,若确是有理,可至官府说话,自有公断,何以徒伤无辜性命!”

戚继光问道:“刘员外,你家的云山是什么时候失落的?”

刘凯道:“约莫十几天前便发现失落了。”

戚继光道:“这云山一向放置何处?”

刘凯道:“一向放在拙妻卧房内。”

戚继光道:“刘员外言称,云山失落系王大哥所窃,可有真凭实据么?”

刘凯道:“小民禀将军,王大刀曾当众扬言:‘刘凯所以能颐指乡民,赖以云山,只要盗得他云山,便不足为虑了。’不久小民便失落云山,非王大刀而为谁?”

戚继光问王大刀道:“王大哥可说过此话?”

王大刀道:“说过。”

戚继光道:“为甚要说这种话?”

王大刀道:“那是小民一时气愤之言。”

戚继光正言道:“你到底盗取了云山没有?须如实说来。”

王大刀道:“确是没有。”

戚继光道:“俗话说:‘捉奸要捉双,捉贼要捉赃。’但凭片言只语,加以推论,不足为据。此事下官即遣人查访,待得实据后,自有公论。在实情尚未查清之前,双方不得再恃勇械斗,徒伤人命,有敢违者,严惩不贷。二位可有异议否?”

王大刀道:“谨听将军吩咐。”

刘凯看着戚继光那正气凛然、不怒而威的大将风度,也不敢稍有微词,说道:“愿听将军教诲。”二人退了出去。

戚继光着人四下里查访,已十余天,没有一点儿进展。这一日,他在县衙书房内正面对烛光纳闷,忽听到“咚咚”敲门之声,以为是亲兵送茶,说道:“进来。”哪知进来的竟是一个陌生儒士!

烛光下,戚继光见这人年约三十,头戴四方儒巾,身着灰布儒服,面孔白净清癯而俊逸,两目明亮有神,暗思:县衙戒备森严,此人能悄然来至内院书房而不为人知,定非平凡之辈。问道:“先生高姓大名,深夜来访,有何见教?”

那儒士道:“小生姓钱名思玉,云游于此,闻戚将军正为云山失落案而烦忧,故贸然径投辕门,愿为将军解忧驱烦。”

戚继光起身拜道:“如此下官多谢了。不知钱先生何以教我?”

钱思玉道:“那云山乃是世之奇宝,岂会随意放置?按理应藏于极秘密的所在。藏于秘密之所,即不易为人发觉;能窃取者,当是知其秘密也。知其秘密者,若非刘凯家中之人,定然在刘家安有内线,否则此理不通也。”

戚继光道:“高论!先生计将安出?”

钱思玉道:“近闻刘凯仅有一子,唤名冲儿,自幼娇惯成性,百事依从,就是要星星月亮,刘凯也会上天给他摘下来。冲儿年只有十二三岁,气力却大得出奇,又从乃父学了几路拳脚,斗架摔跤,乡里孩童无出其右者。由是冲儿便以天下无敌,诩诩自喜,打遍了乡里孩童,又常与塾师恶作剧。塾师教授书文,冲儿不专心听讲,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椓(音‘啄’,义‘击’)而射之,是以至今连百家姓也没有读完。塾师怒而以荆条戒之,他却以拳脚应之,塾师战他不过,只得拂袂而去。又延请一名塾师,闻此子不可教,便顺其所好,听之任之,不过想糊一口饭吃,然则冲儿百般捉弄塾师,乘塾师熟睡,或在其额上画个‘王’字,或在其背上画个乌龟,塾师只得卷了铺盖,羞愧而去。刘凯也曾厚赠二位塾师银两,极赔不是,希图挽留,但人脸毕意不是树皮,岂有再度受辱之理?刘凯之子玩劣,远近闻名,虽屡出重金延师,也无人敢于问津。有此良机,焉能错过?小生欲至刘家应聘塾师,以便探听虚实,侦查此案,不知将军以为可否?”

戚继光再拜道:“钱先生此举,冲儿之幸,义乌之幸!愿先生马到成功,下官静候佳音。”

钱思玉一拱手,道:“戚将军过于看重小生了。”转身而出,倏忽不见。

次日雄鸡晓唱,日高三竿,钱思玉腰悬长剑,出了城东门,约行半个时辰,来到刘家堡刘凯宅第。但见朱漆大门,高翘飞檐,连舍数十间,不愧义乌大户。

钱思玉迈着四方步儿,直跨进门去。迎面来了一个家人,问道:“先生找谁?”

钱思玉道:“这可是刘府么?小生拜见刘员外。”

家人道:“找我家员外有何事体?”

钱思玉道:“近闻刘员外延请塾师,是以小生毛遂自荐。”

家人面带喜色道:“先生随我来。”

刘凯正坐在厅堂吃茶。家人禀告后,刘凯起身道:“先生何处来,敢问大名?”

钱思玉道:“小生金陵钱思玉,书剑云游,昨日来至贵县,闻得员外延师教馆,故此前来一试。”

刘凯道:“竖子玩劣,先生可曾闻否?”

钱思玉道:“闻之。但又听说公子聪明思敏,膂力过人,小生欲看看是不是可育之材。”

刘凯道:“不知束脩几何?”

钱思玉道:“若能教得公子,员外可着情赏赐;若教不得公子,小生分文不收。”

刘凯道:“如此甚好。管家,请钱先生去书房歇息。”

钱思玉道:“且慢!小生还有未尽之言。”

刘凯道:“先生请讲。”

钱思玉道:“天地君亲师,师者,尊长也,是以拜师之礼不可苟且,员外须亲自主持公子拜孔圣人,拜业师。这是其一。”

刘凯道:“理所当然。其二呢?”

钱思玉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之不同,传道授业解惑之术不同,小生如何教授公子,员外不得干预。这是其二。”

刘凯道:“有理。其三呢?”

钱思玉道:“员外溺爱公子,众所周知,因此塾师不敢登门。公子若行为越礼,小生处罚,员外不能护短。这是其三。”

刘凯道:“三事均依先生。竖子能得先生教诲,在下幸何如之。”随即管家领钱思玉至书房歇息。

刘凯之子冲儿听说父亲又给请了个先生,径自来到书房见钱思玉,问道:“你就是今天来的教书先生?”

钱思玉道:“正是钱某。你是冲儿?”

冲儿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冲儿?”

钱思玉觉得这孩子倒也天真可爱,笑道:“本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知马上马下,奇门阵法,岂能不知你是冲儿?”

冲儿眨了眨眼,道:“吹牛!你知道我功夫么?”

钱思玉道:“冲儿膂力过人,勇冠三军,乡里尽知,本人岂会不知?本人特来教你武功,将来沙场杀敌,好建功立业,荣宗耀祖!”

冲儿半信半疑道:“此话当真?”

钱思玉道:“不假!”

冲儿道:“教不教我百家姓、千字文?”

钱思玉道:“你愿学就教,不愿学就不教。”

冲儿手舞足蹈,叫道:“这下好了,这下好了!”蹦蹦跳跳地去了。

择一个黄道吉日,刘凯在厅堂摆下香案与孔夫子牌位,唤冲儿来行拜师之礼。冲儿听说今天要行拜师之礼,异常高兴,似乎比过年还快活;刘凯不知书房对话之事,自以为孩子大了,懂事多了,看冲儿举止,也暗自欢喜。

冲儿听刘凯吩咐,在孔夫子牌位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其实他并不知牌位上是何许人也,只不过心里高兴,按父亲所说的做罢了。接着又给钱思玉磕了三个头,这一次他心里明白,是真正在行礼拜师。

钱思玉受了礼,道:“冲儿可懂‘孝悌(音:剃)’二字?”

冲儿道:“不懂。”

钱思玉道:“今天是拜师之日,为师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