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史-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礼,近郊五十里。”郑玄别注云:“东郊去都城八里。”高诱云:“迎春气于

东方,八里郊也。”王肃云:“东郊八里,因木数也。”此皆同谓春郊八里之明

据也。《孟夏令》云:“其数七。”又云:“迎夏于南郊。”卢植云:“南郊,

七里郊。”贾逵云:“南郊,火帝,七里。许慎云:“南郊,七里郊也。”郑玄

云:“南郊去都城七里。”高诱云:“南郊,七里之郊也。”王肃云:“南郊七

里,因火数也。”此又南郊七里之审据也。《中央令》云:“其数五。”卢植云:

“中郊,五里之郊也,”贾逵云:“中兆黄帝之位,并南郊之季,故云兆五帝于

四郊也。”郑玄云:“中郊,西南未地,去都城五里。”此又中郊五里之审据也。

《孟秋令》云:“其数九。”又云:“以迎秋于西郊。”卢植云:“西郊,九里。”

贾逵云:“西郊,金帝少昊,九里。”许慎云:“西郊,九里郊也。”郑玄云:

“西郊去都城九里。”高诱云:“西郊,九里之郊也。”王肃云:“西郊九里,

因金数也。”此又西郊九里之审据也。《孟冬令》云:“其数六。”又云:“迎

冬于北郊。”卢植云:“北郊,六里郊也。”贾逵云:“北郊,水帝颛顼,六里,”许慎云:“北郊,六里郊也。”郑玄云:“北郊去都城六里。”高诱云:“北

郊,六里之郊也。”王肃云:“北郊六里,因水数也。”此又北郊六里之审据也。

宋氏《含文嘉》注云:“《周礼》:王畿内千里,二十分其一,以为近郊。近郊

五十里,倍之为远郊。迎王气盖于近郊。汉不设王畿,则以其方数为郊处。故东

郊八里,南郊七里,西郊九里,北郊六里,中郊在西南未地五里。”《祭祀志》

云:“建武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依采元始中故事,北郊在雒阳

城北四里。”此又汉世南、北郊之明据也。今地祗准此。至如三十里郊,进乖郑

玄所引殷、周二代之据,退违汉、魏所行故事。凡邑外曰郊。今计四郊各以郭门

为限,里数依上。

《礼》:朝拜日月皆于东西门外。今日月之位,去城东西,路各三十,窃又

未审。《礼》又云:“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今计造如上。《礼仪志》云:

“立高禖祠于城南。”不云里数,故今用旧。灵星本非礼事,兆自汉初,专为祈

田,恒隶郡县。《郊祀志》云:“高祖五年,制诏御史,其令天下立灵星祠,牲

用太牢,县邑令、长侍祠。”晋《祠令》云:“郡、县、国祠社稷、先农,县又

祠灵星。”此灵星在天下诸县之明据也。周公庙所以别在洛阳者,盖缘姬旦创成

洛邑,故传世洛阳,崇祠不绝,以彰厥庸。夷、齐庙者,亦世为洛阳界内神祠。

今并移太常,恐乖其本。正下此类甚众,皆当部郡县修理,公私施之祷请。窃惟

太常所司,郊庙神祇自有常限,无宜临时斟酌以意,若遂尔妄营,则不免淫祀。

二祠在太常,在洛阳,于国一也,然贵在审本。

臣以庸蔽,谬忝今职,考括坟籍,博采群议,既无异端,谓粗可依据。今玄

冬务隙,野罄人闲,迁易郊坛,二三为便。

诏曰:“所上乃有明据,但先朝置立已久,且可从旧。”

先是,孝文于代都,诏中书监高闾、太常少卿陆琇并公孙崇等十余人,修理

金石及八音之器。后崇为太乐令,乃上请尚书仆射高肇,更共营理。宣武诏芳共

主之。芳表以礼乐事大,不容辄决,自非博延公卿,广集儒彦,讨论得失,研穷

是非,无以垂之万叶,为不朽之式。被报听许,数旬之间,频烦三议。于是朝士

颇以崇专综既久,不应乖谬,各默然无发论者。芳乃探引经诰,搜括旧文,共相

难质,皆有明据,以为盈缩有差,不合典式。崇虽示相酬答,而不会问意,卒无

以自通。尚书依事述奏,仍诏委芳别更考制。于是学者弥归宗焉。芳以社稷无树,

又上疏曰:

依《合朔仪》注:日有变,以朱丝为绳,以绕系社树三匝。而今无树。又《

周礼大司徒》职云:“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社所宜木。”郑玄注云:

“所宜木,谓若松、柏、栗也。”此其一证也。又《小司徒·封人》职云:“掌

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树之。”郑玄注云:“不言稷者,王主于社;稷,社之细

也。”此其二证也。又《论语》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是乃土地之所宜也。此其三证也。又《白武通》:社、

稷所以有树,何也?尊而识之也。使人望见既敬之,又所以表功也。”案此正解

所以有树之义,了不论有之与无也。此其四证也。此云“社、稷所以有树何”,

然则稷亦有树明矣。又《五经通义》云:“天子太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

制度奈何?曰,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万物,万物莫善于

木,故树木也。”此其五证也,此最其丁宁备解有树之意也。又《五经要义》云:

“社必树之以木。《周礼·司徒》职曰:班社而树之,各以土地所生。《尚书·

逸篇》曰: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此其六证

也。此又太社及四方皆有树别之明据也。又见诸家《礼图》,社稷图皆画为树,

唯诫社、诫稷无树。此其七证也。

虽辨有树之据,犹未正所植之木。案《论语》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

周人以栗”,便是世代不同。而《尚书·逸篇》则云“太社惟松”,如此,便以

一代之中而立社各异也。愚以为宜植以松。何以言之?《逸书》云“太社惟松”,

今者植松,不虑失礼。惟稷无成证。稷乃社之细,盖亦不离松也。

宣武从之。

芳沈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孝文尤器敬之,动相顾访。

太子恂之在东宫,孝文欲为纳芳女,芳辞以年貌非宜,帝叹其谦慎。帝更敕芳举

其宗女,芳乃称其族子长文之女,孝文乃为恂娉之,与郑懿女对为左右孺子焉。

崔光于芳有中表之敬,每事询仰。芳撰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

注《周官音》、王肃所注《尚书音》、何休所注《公羊音》、范宁所注《穀梁音》

、韦昭所注《国语音》、范晔《后汉书音》各一卷,《辩类》三卷,《徐州人地

录》二十卷,《急就篇续注音义证》三卷,《毛诗笺音义证》十卷,《礼记义证》

十卷,《周官·仪礼义证》各五卷。崔光表求以中书监让芳,宣武不许。卒,赠

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文贞侯。

长子怿,字祖欣。雅有父风,颇好文翰。历徐州别驾、兖州左军府长史、司

空谘议参军,屡为行台出使,所历皆有当官之称。转通直散骑常侍、徐州大中正,

行郢州事,寻迁安南将军、大司农卿。卒,赠徐州刺史,谥曰简。无子,弟廞以

第三子峻为后。

廞字景兴,好学强立。善事当世,高肇之盛及清河王怿为宰辅,廞皆与其子

侄交游。灵太后临朝,又与太后兄子往还相好。太后令廞以诗武授弟元吉。稍迁

光禄大夫。孝武帝初,除散骑常侍,迁骠骑大将军、国子祭酒。孝武于显阳殿讲

《孝经》,廞为执经,虽酬答论难未能精尽,而风采音制,足有可观。寻兼都官

尚书,又兼殿中尚书。及孝武入关,齐神武至洛,责廞诛之。

子骘,字子升。少有风气,颇涉文史。位徐州开府从事中郎。父廞之死,骘

率勒乡部赴兖州,与刺史樊子鹄抗御王师。每战,流涕突阵。城陷,禽送晋阳。

齐神武矜而赦之。文襄为仪同开府,以骘为属本州大中正,转中书舍人。时与梁

和通,骘前后受敕对其使一十六人。为司徒左长史,卒,赠南青州刺史。廞弟彧,

位金紫光禄大夫。彧子逖。

逖字子长,少聪敏。好弋猎骑射,以行乐为事;爱交游,善戏谑。齐文襄以

为永安公浚开府行参军。逖远离家乡,倦于羁旅,发愤自励,专精读书。晋阳都

会之所,霸朝人士攸集,咸务于宴集。逖在游宴之中,卷不离手,遇有文籍所未

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其好学如此。亦留心文藻,颇工诗咏。

齐天保初,行定陶县令,坐奸事免,十余年不得调。其姊为任氏妇,没入宫,

敕以赐魏收。收所提携,后为开府参军。及文宣崩,文士并作挽歌,杨遵彦择之,

员外郎卢思道用八首,逖用二首,余人多者不过三四。中书郎李愔戏逖曰:“卢

八问讯刘二。”逖衔之。乾明元年,兼员外散骑常侍,使送梁主萧庄。还,兼三

公郎中。

武成时,和士开宠要,逖附之。正授中书侍郎,入典机密。时李愔献赋,言

天保中被谗。逖摘其文,奏曰:“诽谤先朝,大不敬。”武成怒,大加鞭朴。逖

喜复前憾,曰:“高捶两下,执鞭一百,何如呼刘二时。”寻兼散骑常侍,聘陈

使主。逖欲独擅文藻,不愿与文士同行。时黄门侍郎王松年妹夫卢士游,性沈密,

逖求以为副。又逖姊魏家者,收时已放出,逖因次欲嫁之士游,不许。逖恐事露,

亦不逼焉。迁给事黄门侍郎,修国史。加散骑常侍,除假仪同三司,聘周使副。

二国始通,礼仪未定,逖与周朝议论往复,斟酌古今,事多合礼,兼文辞可观,

甚行名誉。使还,拜仪同三司。

及武成崩,和士开欲改元,议者各异。逖请为“武平”,私谓士开曰:“武

平反为明辅,逖作此以为公。”士开悦而从之。时士开为众口所排,娄定远同辅

政,逖遂回附之,使得西货,悉以饷定远。定远外任,逖不自安,又阴结斛律明

月、胡长仁以自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