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史-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辅魏太子出次渭北。关中大震恐,百姓相剽劫。于是沙苑所俘军人赵青雀、雍

州人于伏德等遂反。青雀据长安子城,伏德保咸阳;与太守慕容思度各收降卒,

以拒还师。长安城人皆相率拒青雀,每日接战。魏帝留止阌乡,令帝讨之。长安

父老见帝,且悲且喜曰:“不意今日,复得见公。”士女咸相贺。华州刺史宇文

导袭咸阳,斩思度,禽伏德,南度渭,与帝会,攻破青雀。太傅梁景睿先以疾留

长安,遂与青雀通谋。至是亦伏诛,关中乃定。魏帝还长安,帝复屯华州。十二

月,是云宝袭洛阳,东魏将王元轨弃城走。都督赵刚袭广州拔之。自襄、广以西

城镇复西属。

五年冬,大阅于华阴。

六年春,东魏将侯景出三鸦,将侵荆州。帝遣开府李弼、独孤信各率骑出武

关,景乃还。夏,蠕蠕度河至夏州,帝召诸军屯沙苑以备之。

七年十一月,帝奏行十二条制,恐百官不勉于职事,又下令申明之。

八年十月,齐神武侵汾、绛,围玉壁。帝出军蒲坂,神武退;度汾追之,遂

遁去。十二月,魏帝狩于华阴,大飨将士。帝帅诸将,朝于行在所。

九年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慎举州来附,帝帅师迎之。三月,齐神武据芒

山阵,不进者数日。帝留辎重于瀍曲,军士衔枚,夜登芒山,未明击之。神武单

骑为贺拔胜所逐,仅免。帝率右军若干惠,大破神武军,悉虏其步卒。赵贵等五

将军居左,战不利。神武复合战,帝又不利,夜引还。入关,屯渭上。神武进至

陕,开府达奚武等御之,乃退。帝以芒山诸将失律,上表自贬,魏帝不许。于是

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十月,大阅于栎阳,还屯华州。

十年五月,帝朝京师。七月,魏帝以帝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方

为中兴永式;命尚书苏绰更损益之,总为五卷,班于天下。于是搜简贤才为牧、

守、令,习新制而遣焉。数年间,百姓便之。十月,大阅于白水。

十一年十月,大阅于白水,遂西狩岐阳。

十二年春,凉州刺史宇文仲和据州反,瓜州人张保害刺史成庆以应之,帝遣

开府独孤信讨之。东魏将侯景侵襄州,帝遣开府若干惠御之,至穰,景遁去。五

月,独孤信平凉州,禽仲和,迁其百姓六千余家于长安。瓜州都督令狐延起义诛

张保,瓜州平。七月,帝大会诸军于咸阳。

十三年正月,东魏河南大行台侯景举河南六州来附,被围于颍川。六月,帝

遣开府李弼援之,东魏将韩轨等遁去。景遂徙镇豫州。于是遣开府王思政据颍川,

弼引军还。七月,侯景密图附梁,帝知其谋,悉追还前后所配景将士。景惧,遂

叛。冬,帝奉魏帝西狩咸阳。

十四年春,魏帝诏封帝长子觉为宁都郡公。初,帝以平元颢纳孝庄帝功,封

宁都县子。至是,改以为郡,以封觉,用彰勤王之始也。五月,魏帝进帝位太师。

帝奉魏太子巡抚西境,登陇,刻石纪事。遂至原州,历北长城,大狩。东趣五原,

至蒲州,闻魏帝不豫而还。及至,魏帝疾已愈,乃还华州。是岁,东魏将高岳围

王思政于颍川。

十五年春,帝遣大将军赵贵帅师援王思政。高岳堰洧水以灌城,颍川以北皆

为陂泽,救兵不得至。六月,颍川陷。初,侯景围建邺,梁司州刺史柳仲礼赴台

城。梁竟陵郡守孙皓以郡内附,帝使大都督苻贵镇之。及建邺陷,仲礼还司州,

来寇。皓以郡叛,帝大怒。十一月,遣开府杨忠攻克随州,进围仲礼长史马岫于

安陆。

十六年正月,仲礼来援安陆,杨忠逆击于漴头,大破之,禽仲礼。马岫以

城降。三月,魏帝封帝第二子震为武邑公。七月,帝东伐,拜章武公导为大将军,

总督留守诸军,屯泾北,镇关中。九月丁巳,军出长安。连雨,自秋及冬,诸军

马驴多死。遂于弘农北造桥济河,自蒲坂还。于是河南自洛阳,河北自平阳以东,

遂入齐。

十七年三月,魏文帝崩,皇太子嗣位,帝以冢宰总百揆。十月,帝遣大将军

王雄出子午,伐上津、魏兴,大将军达奚武出散关,伐南郑。

废帝元年春,王雄平上津、魏兴,以其地置东梁州。四月,达奚武围南郑。

月余,梁州刺史宜丰侯萧修以州降武。八月,东梁州百姓围州城,帝复遣王雄讨

之。

二年正月,魏帝诏帝为左丞相、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二月,东梁州平,

迁其豪帅于雍州。三月,帝遣大将军、魏安公尉迟迥帅师伐梁武陵王萧纪于蜀。

四月,帝勒锐骑三万,西逾陇,度金城河,至姑臧。吐谷浑震惧,遣使献其方物。

七月,帝至自姑臧。八月,尉迟迥克成都,剑南平。十一月,尚书元烈谋乱,伏

诛。

三年正月,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以第一品为九命,第九品为一命;

改流外品为九秩,亦以九为上。又改置州、郡、县,凡改州四十六,置州一,改

郡一百六,改县三百三十。魏帝有怨言,于是帝与公卿议,废帝;立齐王廓。是

为恭帝。

恭帝元年四月,帝大飨群臣。魏史柳虬执简书告于朝曰:“废帝,文皇帝之

嗣子,年七岁,文皇帝托于安定公曰:‘是子也,才由于公;不才亦由于公,公

宜勉之。’公既受兹重寄,居元辅之任,又纳女为皇后;遂不能训诲有成,致令

废黜,负文皇帝付属之意,此咎非安定公而谁?”帝乃令太常卢辩作诰喻公卿曰:

“呜呼!我群后暨众士,维文皇帝以襁褓之嗣托于予,训之诲之,庶厥有成。而

予罔能弗变厥心,庸暨乎废坠我文皇帝之志。呜呼!兹咎予其焉避?予实知之,

矧尔众人之心哉。惟予之颜,岂惟今厚,将恐来世,以予为口实。”乙亥,魏帝

诏封帝子邕为辅城公,宪为安城公。七月,西狩至原州。梁元帝遣使请据旧图以

定疆界;又连结于齐,言辞悖慢。帝曰:“古人有言,天之所弃,谁能兴之,其

萧绎之谓乎。”十月壬戌,遣柱国于谨、中山公护与大将军杨忠、韦孝宽等步骑

五万讨之。十一月癸未,师济汉,中山公护与杨忠率锐骑先屯其城下。丙申,于

谨至江陵,列营围守。辛亥,克其城,戕梁元帝,虏其百官士庶以归,没为奴婢

者十余万,免者二百余家。立萧察为梁主,居江陵,为魏附庸。魏氏之初,统国

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者为九

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

二年,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十月,帝遣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

三年正月丁丑,初行《周礼》,建六官,魏帝进帝位太师、大冢宰。帝以汉、

魏官繁,思革前弊。大统中,乃令苏绰、卢辩依周制改创其事,寻亦置六卿官,

然为撰次未成,众务犹归台阁。至是始毕,乃命行之。四月,帝北巡。七月,度

北河。魏帝封帝子直为秦郡公,招为正平公。九月,帝不豫,还至云阳,命中山

公护受遗辅嗣子。十月乙亥,帝薨于云阳宫,还长安发丧,时年五十。十二月甲

申,葬于成陵,谥文公。及孝闵帝受禅,追尊为文王,庙曰太祖。武成元年,追

尊为文皇帝。

帝知人善任使,从谏如顺流。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恩信被物。能驾驭英豪,

一见之者,咸思用命。沙苑所获囚俘,释而用之;及河桥之役,以充战士,皆得

其死力。诸将出征,授以方略,无不制胜。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复

古始为心云。

孝闵皇帝讳觉,字陀罗尼,文帝第三子也。母曰元皇后。大统八年,生于同

州。七岁封略阳郡公。时善相者史元华见帝,退谓所亲曰:“此公子有至贵相,

但恨不寿耳。”

魏恭帝三年三月,命为安定公世子。四月,拜大将军。十月乙亥,文帝崩。

丙子,世子嗣位为太师、大冢宰。十二月丁亥,魏帝诏以岐阳地封帝为周公。庚

子,诏禅位于帝曰:“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时

宜也。天厌我魏邦,垂变以告,惟尔罔弗知。予虽不明,敢弗龚天命,格有德哉。

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周,庸布告尔焉。”使大宗伯赵贵持节奉册书曰:“咨

尔周公,帝王之位弗常,有德者受命,时乃天道。予式时庸,荒求于唐、虞之彝

踵,曰我魏德之终旧矣。我邦小大罔弗知,今其可亢怫于天道而不归有德欤。时

用询谋,佥曰:公昭考文公,格勋德于天地,丕济黔黎。洎公,又躬宣重光。故

玄象征见于上,讴讼奔走于下,天之历数,用实在焉,予安敢弗若。是以钦祗圣

典,逊位于公。公其享兹天命,保有万国,可不慎欤。”魏帝临朝,遣户部中大

夫、济北公元迪致皇帝玺绶。帝固辞,公卿百辟劝进,太史陈祥瑞,乃从之。是

日,魏帝逊位于大司马府。

元年春正月,天王即位,柴燎告天,朝百官于路门。追尊皇考文公为文王,

皇妣为文后,大赦。封魏帝为宋公。是日,槐里献赤雀。百官奏议曰:“帝王之

兴,罔弗更正朔,明受之于天,革人视听也。逮于尼甫,稽诸阴阳,云行夏之时,

后王所不易。今魏历告终,周室受命;以木承水,实当行录;正用夏时,式遵圣

道。惟文王诞玄气之祥,有黑水之谶,服色宜尚乌。制曰:“可。”以大司徒、

赵郡王李弼为太师;以大宗伯、南阳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以大司马、河内公

独孤信为太保;以大宗伯、中山公护为大司马;以大将军宁都公毓、高阳公达奚

武、武阳公豆卢宁、小司冠阳平公李远、小司马博陵公贺兰禅、小宗伯魏安公尉

迥等并为柱国。壬寅,祀圆丘。诏曰:“予本自神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