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香门第-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前,王管事已经带了人卸了门槛在等。



好在明姜乘的这辆车不大,倒也勉勉强强的进到了门里,王婆子已经在二门处等着,和蛛儿几个一起扶着她下了车,然后簇拥着她往里面走,王婆子还一路问好:“奶奶这一路累坏了吧?老奴按着奶奶和二爷的喜好,已经备好了饭菜,热水也都烧好了,您先洗洗歇一歇。”



明姜点头:“辛苦妈妈了。”一边走一边打量这小院,说是小院,其实也并不很小,比新城县衙里严谦他们住的跨院还稍微宽敞一些,只是房子盖得没那么精细,也并没有游廊。窗纸看着都是崭新的,显然是王婆子他们来了以后刚糊上的。院子里还有两颗叶子落尽的石榴树,枝桠上托着几点白雪。



明姜一路走到了正房门前,王婆子亲自过去替明姜打了帘子,她刚往前迈了一步,就感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让她受凉的鼻子略觉有些酸意。进了屋子,宽了外衣,跟在后面进来的小虹上前回话:“二爷让奶奶先歇着,他看着把东西都搬进来再进来。”



明姜点头:“你去帮着刘嫂子数一数,然后把装了铺盖和衣裳的先送进来,好让你蝉儿姐姐她们先把床铺铺设好了。”金桔嫁的男人叫刘平,阿芷的男人叫李庆,自从嫁到常家以后,明姜就带着丫鬟们改了口,分别称她们俩刘嫂子和李嫂子了。



小虹应了出去,蝉儿和蛛儿就先伺候着明姜洗了脸,又拿了随身的衣服给她换了,王婆子亲自捧了一杯茶送上来,明姜接过,又给王婆子道了辛苦,就让她先去忙。王婆子很识趣,知道正房里有人伺候,用不着她,就出去帮着金桔她们搬东西去了。



等把所有东西都搬进院子里来,天已经全黑了,院子里掌了灯,金桔带着小虹先挑出了装着铺盖和衣衫以及器皿的箱笼,其余的都先放到了东厢房。明姜和常顾凑合着先在东次间里吃了饭,蝉儿她们趁着这会先把西里间的床铺都铺设好了,将铺盖放上去,又找出了几个手炉,放好了炭,塞进被子里暖着。接着又把明姜和常顾的衣裳都按在家的习惯放好了,才出去吃饭。



明姜看着今日能睡觉也就行了,让丫头们住进西厢房,去收拾她们自己的东西,只留了蛛儿伺候她沐浴,又传话让金桔她们也早些回住处休息,先把自己家里拾掇好了,其余的明日再说。



作者有话要说:你们体会到我给金桔丈夫取名的苦心了么,哈哈~



119安顿



第二日起来先把院子好好转了一圈;这宅子虽然看着屋子不多;倒还够宽敞;于是她先安排了各个屋子的用处。正房就和在家时一样;西面耳房做了净房厕室,西里间是卧房;中间明间待客,东次间日常起居,东耳房则留了空放东西。



西厢房正好够给那几个丫鬟住,旁边的耳房就是厨房,东厢房南间明姜做了书房,另外两间暂时就先空着。小厮们和赵相公住在前院倒座房里;倒座最里面的两间给常顾留了做外书房。刘平和李庆暂时先充着门房;换着班在门房里值夜。



王管事在巷子对面找了一处民房;有个小小的院落,也有东西厢房,和刘平、李庆两家住着正好。明姜问了金桔和阿芷,她们俩都说住的开,挺好的,明姜心知肯定不能和新城或青州家里比,但此时也只能先这样了。



接着就按着各个屋子的用途,分配了人手去收拾,把家里带来的东西一一摆设上。常顾那里忙着去营里点卯,不在家,也省了他在家添乱,明姜正好可以带着人慢慢收拾家里。



明姜让人先找出笔墨纸砚来,分别给母亲和婆婆写了信,内容差不多,汇报一下已经到了登州,说了路上和新家的情况,又说一切都好,让家里不用操心,等晚间常顾回来,他再写了报平安的信,就一起送了出去。



等把家里都收拾好,已经过去了三四天,期间安家曾经遣人来传话,说等家里收拾好了歇一歇,再请明姜上门做客,明姜也回话说,等把家里收拾好了,要请安四奶奶来坐。



其实明姜也觉得还没歇过来,路上坐了那么多天马车,颠的骨头都酸了,到登州以后又忙着收拾家里,等收拾的差不多了,一闲下来就觉得浑身酸疼。金桔和蝉儿两个,就一个给她捶腿,一个给她按肩的伺候着,想让她舒坦一点。



“奴婢觉着,这边儿似乎比咱们青州和新城都要冷一些,可海水竟也不曾结冰,还有渔民出海捕鱼呢!晌午王妈妈出去,就买了两斤新鲜的虾子回来。”金桔一边给明姜捏肩,一边跟她闲话。



明姜微笑点头:“听说这边的海水是极少结冰的,除非是极少有的极寒,倒是辽东那边的海面,到了冬天会结冰,还可以赶着车在上面走呢!”



金桔有些惊奇:“那就是说辽东比咱们这里还要冷?奴婢觉着这登州就够冷的了,一出门冷风就似要往骨头缝里钻,穿的多厚也不顶用似的。”



蝉儿也附和:“是呢,乌鹊这才来了几天,手上竟然生了冻疮。”



明姜听了就说:“咱们不是有备着药膏么,你找出来给她抹一抹,也让大伙都当心些,这里因为靠着海边,潮气重,比我们家里容易生冻疮。”



蝉儿点头:“已经给她擦了药了。”



说完这个,金桔又说起了当地人的口音:“……真是逗趣呢,那个腔调真是学也学不来,竟比新城和青州那边的人说话还要怪一些,且基本没人会讲官话。奴婢跟着王妈妈去买菜,旁人听了奴婢说话,竟还惊奇的看着奴婢,后来闹得王妈妈都不带着奴婢去了。”



明姜听得有趣,要她学,她却学不来,“还是哪时王妈妈有空闲了,让她学给奶奶听。”



这王婆子虽是常府老人了,丈夫又是府里的管事,倒难得不是那等奸猾的,做饭的手艺不错,且有个异常能干勤快的儿媳妇,就连她那十一二的孙女也是手脚勤快的,因此明姜对她们很满意。现在还把守二门的差事安排给了她儿媳王二嫂,让王二嫂带着她女儿王三丫住在东厢房南边的小耳房里。



和金桔阿芷私下说起来的时候,金桔笑了笑,问明姜:“奶奶就不奇怪为何王管事这样能干,王妈妈却不曾在府里有什么差事?”



“难道还有什么特别的缘故不成?”明姜好奇的问道。



金桔点头:“早先王妈妈也在府里当差过的,就是在厨房,只是王妈妈这个人爱说笑,又没什么心眼,总是说话不防头,戳了旁人的心窝,后来就被排挤出来了,那时候她二儿子还在,正是生病的时候,她也就留在家里帮着照顾,没再找旁的差事,就一直到了现在。王二嫂早先是在浆洗房的,也是为了要照顾丈夫辞的。”



明姜听了叹息:“原来如此。倒没想到王管事那样精明的人,王妈妈却这样没心机。我只听太太说,他们家老大是在京里大伯身边伺候的,一家人都算忠心,倒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些缘故。”



金桔笑着回道:“早先奶奶没和他们打交道,自然不知了。奴婢也是走之前打听了一些,来了之后和王妈妈住一个院子,又听她说了才知道的。奴婢听王妈妈说,王二嫂浆洗上自是不用说,就是针线做的也不赖,若是有什么活计阿芷姐姐忙不过来的,倒也可吩咐她做。”



明姜点头:“眼下也没什么针线活要做,先让她在厨房帮着忙兼看门吧。”



说了一会儿话,金桔看她似乎有些困倦,就扶着明姜躺下:“时候还早,奶奶歪一会儿歇歇吧。”



明姜半眯着眼睛点头:“蝉儿看着时辰叫我。”然后就侧了身躺着,想打个盹。



蝉儿应了,拿了一张薄被过来给明姜搭上,接着轻手轻脚的出了门,想出去解个手。她从茅厕出来往回走,刚走到西厢窗下,就听见里面有人说话:“……我早劝过你了,傻乎乎的去拼那个气力,把劲都用错了地方,你瞧人家王妈妈婆媳,刚到登州就搭上了刘嫂子,有刘嫂子在奶奶跟前说几句好话,哪还用得着出这般力气还捞不着好呢!”似乎是杜鹃的声音。



蝉儿不由站住了脚,这话应该是对乌鹊说的,她想听听乌鹊怎么答,等了好一会儿,蝉儿觉得衣裳都被冷风打透了要站不住的时候,也还是杜鹃一直在唠叨。她实在受不得冷,正想回正房去,却忽然听乌鹊答话:“各人有各人的命数,我也没甚本事,也凑不到刘嫂子跟前去,不如听蝉儿姐姐的话,老老实实做活,主子总是能看在眼里的。”



“你真是个死心眼!”杜鹃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然后压低了声音:“蝉儿自然要这样说,她们都是奶奶从家里带来的,能真心愿意提携咱们?”



蝉儿挑挑眉,然后苦笑,决定不吹着冷风在这听别人讲自己坏话了,快步回了正房。她进去直奔东次间,刘嫂子和李嫂子带着小虹小蛾正做针线,小虹看她裹着一股冷风进来,就诧异的问:“你怎么去茅房去了这许久?这一身冷气!”



李嫂子叫她过去坐:“这里暖和。”蝉儿也没多说,过去坐了,和她们一起做起了针线,间或说点闲话,后来看着时候差不多了,就进去叫了明姜醒来,不一时二爷回来,伺候着两位主子吃了饭,她就和蛛儿一起回去吃饭。



西厢三间房,蝉儿和蛛儿住南间,中间这一间在里头用落地罩隔开了,小蛾小虹住在里面,乌鹊和杜鹃则住在北间。她们俩进西厢房的时候,乌鹊和杜鹃两个刚吃完了饭正在收拾,乌鹊一见了她们俩进来就笑着说:“姐姐们回来了,饭我已经领回来了,正热着,姐姐们是在这吃,还是拿到里面吃?”



蝉儿也笑了笑,答道:“多谢,我们自己来吧,你们忙你们的。”说着和蛛儿拿了自己的饭进去吃,蝉儿把饭放好以后,又从开着的门往外看了看,见乌鹊和杜鹃收拾好也回了房,就和蛛儿说起今日听到的话。



“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