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眼-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也没什么神秘的,出土的碎瓷烂瓦不过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生活垃圾”,只是这“垃圾”太有意义、太有价值了,每一块瓷片上都饱含着那个时代的文化信息,让人着迷,令人对先辈们肃然起敬。
来平安大街淘宝的人,可不是就我一个,八方英雄、四海侠士都云集于此,常和我在一起的就有老闫、老万、老李、小张等等……大家都看好这块宝地,当然不乏想借此发财的主儿。开始人们是自发地在工地捡瓷片儿,你争我抢的,常闹得脸红脖子粗。
那些干活的民工就跟看耍猴的似的看我们,说:“你们城里人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下了班不早点儿回家搂着老婆亲嘴儿去,没事跑到这里捡碎碗茬子,就跟抢金子似的,还打架!有病吧?”
就在大家打成了一锅粥的当口,我第一个跳出圈儿外,小声地对民工们说:“他们都没病,就我有病,我脑袋里进水啦,这叫‘脑积水’。我想请你们帮个忙,挖沟的时候如果挖出了碎碗茬子给我留着,我买!五毛钱一块,块儿大的还可以单加钱。”民工们一下子就都乐翻了。
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人们都说:姓白的这小子难道是三头六臂?怎么便宜都让他一个人给占啦?嘿——原来丫玩儿的是“市场经济”。于是朋友们就竞相效仿,公平竞争,不再为一块半块破瓷片打架了。至此,平安大街的建设工地,每逢日落黄昏之际,这里就变成了“自由市场”,比潘家园都热闹。
那年夏天的某个闷热傍晚,我带着一帮朋友开着我的那辆破车来到平安大街的工地,发现这里已经云集了不少淘宝人。人们你五毛我一块地正在交易着,买卖做得是热火朝天。有一位年轻的民工找到我,掏出来一块瓷片问我要不要,我定睛一瞧,哟!晚明时期天启年的民窑青花盘子。这盘子的口沿处虽然破损,但盘心儿尚为完好,古朴的笔法绘出了一幅“渔樵耕读”中的“渔樵”图案,太吸引人了。
遥想那明末的天启年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朝廷风雨飘摇,这块破盘子上的寥寥几笔,却勾画出了当时人们企望安定生活的心态。其实后来的崇祯皇帝也看明白了这一点,不是不想给大明朝构建个“和谐社会”,只是积重难返,气数已尽……您说说,这块盘子破虽破,可是不是特有历史价值?特有“教育”意义?我怎能与它失之交臂!
“多少钱?”我问道。
“一张大团结。”(十元钱)
说实在的,我也嫌贵,那时候的十块钱可是真当钱。民工们也真聪明,价值观念特别强,昨天还弃之如敝屣的破碗茬子,今儿个就当成了买卖做。唉——没辙!谁叫我好这口儿呢?于是我一点都没犹豫,将一张“大团结”递了过去,买下了这块我钟爱的青花瓷片。
哎哟喂,可了不得喽,这下子可是炸了窝啦,人们立刻就跟我汆儿了,包括我带来的那几个朋友在内。
他们指着我的鼻子骂:“小白脸儿,你想干吗?你这是搅了大家伙儿的买卖呀!你这么舍得给钱,以后大家还怎么买东西?你这叫哄抬物价知道不知道?!”于是,我的衣服扣子都被人给扯掉了。
怎么茬儿嘿?想动胳膊根子?想打架?那会儿我年轻气盛,不懂得“经营之道”不说,而且是一意孤行,就不怕有人敢跟我翻脸,爱他妈谁跟谁!
大家伙就不言语了,也不理我了,并且从此对我是憎而远之,我组织的这支“淘宝小分队”也开始分崩离析,各自为战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一:(2)
看来这事情的确是我的错,是我扰乱了原本平静的“市场秩序”。从那个傍晚以后,平安大街出土的碎碗茬子,一夜之间变得是洛阳纸贵、陡涨三番,块儿八毛的买卖没人做了,因为民工们普遍认识到了碎碗茬子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当然,那些舍不得花钱的淘宝人就中途败下阵来,他们能不恨我吗?走在拐弯抹角的僻静地方,没被人家从背后拍我一板儿砖,算我的命大,或者是人家觉悟高。
淘换瓷片儿的人们不再争斗了,但民工们却打成了“热窑”。
日日收工回来,他们每人大抵都提溜着一口袋瓷片儿,工棚里偷盗的情况时有发生、械斗事件亦不罕见。
唉——罪在我也,始作俑者在我也……
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耐不住寂寞。没有人跟我玩儿了,这可不成,无奈之中我想起了邻居老李。
老李者,一文弱书生是也。性情温和,甚得口碑,亦酷爱收藏。只是他近来身体欠佳,为风湿病所累,行动多有不便。老实讲,先前我很少约他出来是嫌他累赘,可见我这人多不是东西了。
我决定带着老李出征的时候,正赶上平安大街挖到了北京四中的后身儿,即明代的“西什库”旧址。早有听说,这西什库一带原本是明代皇宫的十大库房,有瓷器库、火药库等等。
据历史记载:在明初年间,火药库曾发生过大爆炸,此处被夷为平地,大量的明代瓷器碎片就被埋入地下。其中有一种产品,是令所有陶瓷爱好者垂涎三尺的,叫做“洪武釉里红”。传言四中当年在扩建其操场的时候,挖出过不少的“釉里红”瓷片,某海外收藏家用一辆奔驰汽车换了几大筐。
故事未必真实,但是那些埋于地下宝藏的价值却是不容争辩的。于是,在这一带连目不识丁的没牙老太太都知道:您问的是“洪武釉里红”的瓷片?——那可是宝贝、是“刀勒”、是外汇券儿……
所谓“洪武釉里红”,确切地说是洪武瓷器中的一个名贵品种。洪武乃有明一代的开国之朝,朱元璋定鼎南京,从公元1368年至1398年的三十年中,一直在江西的景德镇烧造官窑瓷器,以青花、釉里红、红釉及釉上红彩等为主。因为距离元末太近,所以不少瓷器曾被误断为是元代的。其实,太祖朱元璋是最讲“消国气”,占领中原后的头一件事儿,就是命令大将徐达将元大都荡为废墟而后快,看来他是不想“沾”当年忽必烈留下的“光”。那么其陶瓷烧造既为“国器”,自然更是要多少有所区别了,例如在瓷器图案的装饰方面,改变了元代那种层次繁多、花纹满地的风格,明眼人还是可以细辨出来的。
老实讲,这个时期烧造出的青花瓷器,反不如元朝的好,可能是因为战乱原因,景德镇的工匠都跑得都差不多了,即便逮回来几位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督陶官再一吓唬,得——这工匠们的手艺就更“潮”了,于是烧出来的青花色泽多偏于灰暗,不甚美观。为此是否惹得龙颜动怒?是否为此开过杀戒?我不敢瞎说。但也许是“将功补过”吧,这青花虽没烧好,可那“釉里红”却烧的着实不错!比元代的强多了,所以,就给后人留下这么个概念:洪武釉里红——美!洪武釉里红——值钱!!
于是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里?那还用说吗!我们赶上的可能是位于北京城腹地的这条大街几十年当中的最后一次大兴土木,人为地将这段历史撕开了一道缝隙,给了我们一次“触摸历史”的机会,难道这不是幸莫大焉?
老李听我这么一讲,早把躯体上的病痛置之度外,一拍大腿激动地说:“你这个人呀,就是够哥们儿交情!其实早就知道你们天天儿往平安大街的工地上跑,可谁也不想着带上我去,嫌我老李是累赘呗!今天这是怎么茬儿嘿?该不会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你说咱们什么时候出发?今儿晚上就干吧!”
看来他比我还着急。
“好!行动就在今晚,谁咱也不招呼。目标——平安大街的四中后身儿,暗号——釉里红。不过,您这个腿脚,成吗?”我关切地问道。


平安大街爆笑故事之一:(3)
老李坚定地说:“怎么不成?我头出发之前先来它两粒‘芬比得’强行镇痛,这叫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下担架。实在顶不住的时候,我就躺在您的‘担架’里,您不是开着那辆破车吗?”
嘿——他想的可真叫美!
当晚,老李就忍着风湿腿疼,被我给忽悠上阵了。虽然他事先吃了药,但是看得出来他仍旧很难受,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十分吃力。他就总跟我说:“你先头里走,头里走……”咳!要不以前我怎么不愿意招呼他老人家“出山”呢,这哪里是去淘宝,简直是受罪。请神容易送神难,没辙,将就着走一趟吧。
到了平安大街东官房一带的工地,天已经暗了下来,四周是黑灯瞎火的,老远能看见工棚方向有一点亮光,我们就一脚深一脚浅地奔着亮光去了。老李本来腿脚就不利索,再加上他这个中年知识分子还是个度数挺深的“四眼儿大花猫”,这下子可是要了命了,我搀着他就跟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似的一步一试探地往前挪。
老远就听见工棚里人声鼎沸的,想来“釉里红”的交易早就开始啦,我真想一个健步冲进去,分开左右人群,将所有的宝贝尽收囊中。可眼下却得顾及着老李这么个累赘,是急不得恼不得,谁让他是我请出来的大仙“铁拐李”呢?
老李也非常不好意思,一边吃力地向前挪步,一边直往嘴上抹蜜,一个劲儿地念叨:“好人!好人!我今儿个要是淘着宝贝,立马分给您一半。”
这“蜜”抹的,他也不怕把我给齁着?哼!
我就说:“您别客气了,咱俩谁跟谁呀。您就快着点儿走吧,您简直是我一个人儿的大爷,要活活急死我也。”
好不容易挨到了工棚的大门口,我对老李说:“进了这道门,咱可就谁也顾不得谁了。注意啊,咱们是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开火!”我就不管不顾地奔了进去,那老李自然紧跟着我,也跌跌撞撞地奔了进去。
这是一间很大很大的工棚,东西纵深足有百十来米,人一进去就淹没在了嘈杂的买卖声中。几个熟悉我的民工迎上来问:“您今天怎么迟到啦?看看我们这里够多热闹!”便拉着我挑选瓷片。
找了个空当儿,我偷眼看了老李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