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书-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为青,故以名也。《春秋元命包》云:“虚危流为青州。”汉武帝置十三州,

因旧名,历后汉至晋不改。州统郡国六,县三十七,户五万三千。

齐国秦置郡,汉以为国。景帝以为北海郡。统县五,户一万四千。

临淄西安有棘里亭。东安平汝水出东北。广饶昌国乐毅所

封。

济南郡汉置。统县五,户五千。或云魏平蜀,徙其豪将家于济河北,故改为

济岷郡。而《太康地理志》无此郡名,未之详。

平寿古国。寒浞封此。下密有三石祠。胶东侯国。即墨有天山

祠。祝阿

乐安国汉置。统县八,户一万一千。

高苑临济有蚩尤祠。博昌有薄姑祠。利益侯相。蓼城侯国。

邹寿光古斟灌氏所封国。东朝阳

城阳郡汉置,属北海,自魏至晋,分北海而立焉。郡统县十,户一万二千。

莒故莒子国。姑幕古薄姑氏国。诸淳于故淳于公国。东武

高密汉改为郡。壮武黔陬平昌昌安

东莱国汉置郡。统县六,户六千五百。

掖侯相。当利侯国。庐乡曲城黄有莱山、松林莱君祠

侯国。有百支莱王祠。

长广郡咸宁三年置。统县三,户四千五百。

不其侯国。长广挺

惠帝元康十年,又置平昌郡。又分城阳之黔陬、壮武、淳于、昌安、高密、

平昌、营陵、安丘、大、剧、临朐十一县为高密国。自永嘉丧乱,青州沦没石氏。

东莱人曹嶷为刺史。造广固城,后为石季龙所灭。季龙末,辽西段龛自号齐王,

据青州。慕容恪灭赵,克青州。苻氏平燕,尽有其地。及苻氏败后,刺史苻朗以

州降。朝廷置幽州,以别驾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隆安四年,为慕容德所灭,

遂都之,是为南燕,复改为青州。德以并州牧镇阴平,幽州刺史镇发干,徐州刺

史镇莒城,青州刺史镇东莱,兖州刺史镇梁父。慕容超移青州于东莱郡,后为刘

裕所灭,留长史羊穆之为青州刺史,筑东阳城而居之。自元帝渡江,于广陵侨置

青州。至是始置北青州,镇东阳城,以侨立州为南青州。而后省南青州,而北青

州直曰青州。

徐州。案《禹贡》海岱及淮之地,舜十二牧,则其一也。于周入青州之域。

《春秋元命包》云:“天氐流为徐州。”盖取舒缓之义,或云因徐丘以立名。秦

兼天下,以置泗水、薛、琅邪三郡。楚汉之际,分置东阳郡。汉又分置东海郡,

改泗水为沛,改薛为鲁,分沛置楚国,以东阳属吴国。景帝改吴为江都,武帝分

沛、东阳置临淮郡,改江都为广陵。及置十三州,以其地为徐州,统楚国及东海、

琅邪、临淮、广陵四郡。宣帝改楚为彭城郡,后汉改为彭城国,以沛郡之广戚县

来属,改临淮为下邳国。及太康元年,复分下邳属县在淮南者置临淮郡,分琅邪

置东莞郡。州凡领郡国七,县六十一,户八万一千二十一。

彭城国汉以为郡。统县七,户四千一百二十一。

彭城故殷伯太彭国。留张良所封。广戚傅阳武原吕



下邳国汉置为临淮郡。统县七,户七千五百。

下邳葛峄山在西,古峄阳也。韩信为楚王,都之。

凌良城侯相。睢陵夏丘取虑僮

东海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一千一百。

郯故郯子国。祝其羽山在县之西。朐襄贲利城赣榆

厚丘兰陵承昌虑合乡戚

琅邪国秦置郡。统县九,户二万九千五百。

开阳侯相。临沂阳都缯即丘华费鲁季氏邑。

东安蒙阴山在西南。

东莞郡太康中置。统县八,户一万。

东莞故鲁郓邑。朱虚营陵尚父吕望所封。安丘故莒渠丘父封邑。

盖临朐有海水祠。剧广

广陵郡汉置。统县八,户八千八百。

淮阴射阳舆海陵有江海会祠。广陵盐渎淮浦

江都有江水祠。

临淮郡汉置,章帝以合下邳,太康元年复立。统县十,户一万。

盱眙东阳高山赘其潘旌高邮淮陵司吾下

相徐

太康十年,以青州城阳郡之莒、姑幕、诸、东武四县属东莞。元康元年,分

东海置兰陵郡。七年,又分东莞置东安郡,分临淮置淮陵郡,以堂邑置堂邑郡。

永嘉之乱,临淮、淮陵并沦没石氏。元帝渡江之后,徐州所得惟半,乃侨置淮阳、

阳平、济阴、北济阴四郡。又琅邪国人随帝过江者,遂置怀德县及琅邪郡以统之。

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

司牧之。割吴郡之海虞北境,立郯、朐、利城、祝其、厚丘、西隰、襄贲七县,

寄居曲阿,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

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

下邳、南东莞、南平昌、南济阴、南濮阳、南太平、南泰山、南济阳、南鲁等郡,

以属徐、兖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兖州领州。郗鉴都督青兖二州诸

军事、兖州刺史,加领徐州刺史,镇广陵。苏峻平后,自广陵还镇京口。又于汉

故九江郡界置钟离郡,属南徐州,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穆帝时,移

南东海七县出居京口。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但为徐州,统彭城、

沛、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邪、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十一郡,以盱

眙立盱眙郡,统考城、直渎、阳城三县,又分广陵界置海陵、山阳二郡。后又以

幽冀合徐州,青并合兖州。

荆州。案《禹贡》荆及衡阳之地,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正

南曰荆州。”《春秋元命包》云:“轸星散为荆州。”荆,强也,言其气躁强。

亦曰警也,言南蛮数为寇逆,其人有道后服,无道先强,常警备也。又云取名于

荆山。六国时,其地为楚。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

之汉北立南阳郡,灭楚之后,分黔中为长沙郡。汉高祖分长沙为桂阳郡,改黔中

为武陵郡,分南郡为江夏郡。武帝又分长沙为零陵郡。及置十三州,因旧名为荆

州,统南郡、南阳、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江夏七郡。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

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

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

州之名,南北双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刘备没后,宜都、武陵、零陵、南郡

四郡之地悉复属吴。魏文帝以汉中遗黎立魏兴、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

孙权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苍梧立临贺郡,分长沙立衡阳、湘东二郡。孙休分武

陵立天门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孙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阳立始兴郡,又分零

陵立邵陵郡,分长沙立安成郡。荆州统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门、

长沙、零陵、桂阳、衡阳、湘东、邵陵、临贺、始兴、始安十五郡,其南阳、江

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上庸七郡属魏之荆州。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

平郡,分南阳立义阳郡,改南乡顺阳郡,又以始兴、始安、临贺三郡属广州,以

扬州之安成郡来属。州统郡二十二,县一百六十九,户三十五万七千五百四十八。

江夏郡(汉置。统县七,户二万四千。)

安陆(横尾山在东北,古之陪尾山。)云杜(故云子国。)曲陵平春

鄳竟陵(章山在东北,古之方山。)南新市

南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五万五千。)

江陵(故楚都。)编(有云梦官。)当阳华容鄀(故鄀子国。)

枝江(故罗国。)旌阳州陵(楚嬖人州侯所邑。)监利松滋石首

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

宜城(故鄢也。)中庐临沮(荆山在东北。)巳阝襄阳(侯相。)

山都邓城鄾

南阳国(秦置郡。统县十四,户二万四千四百。)

宛西鄂(侯相。)雉鲁阳(公国相。)犨淯阳(公国相。)

博望(公国相。)堵阳叶(侯相。有长城山,号曰方城。)舞阴(公国

相。)比阳(公国相。)涅阳冠军郦

顺阳郡(太康中置。统八县,户二万一百。)

酂顺阳南乡丹水武当(侯相。)阴筑阳析

义阳郡太康中置。统县十二,户一万九千。

新野(侯相。)穰邓(故邓侯国。)蔡阳随(故随国。)安昌棘

阳厥西平氏(桐柏山在南。)义阳平林朝阳

新城郡(魏置。统县四,户一万五千二百。)

房陵绥阳昌魏沶乡

魏兴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晋兴安康西城锡长利洵阳

上庸郡(魏置。统县六,户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

上庸侯相。安富北巫武陵上廉微阳

建平郡(吴、晋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合。统县八,户一万三千二百。)

巫北井秦昌信陵兴山建始秭归故楚子国。沙渠

宜都郡(吴置。统县三,户八千七百。)

夷陵夷道佷山

南平郡(吴置,以为南郡,太康元年改曰南平。统县四,户七千。)

作唐孱陵南安江安

武陵郡(汉置。统县十,户一万四千。)

临沅龙阳汉寿沅陵黚阳酉阳镡城沅南

迁陵

舞阳

天门郡(吴置。统县五,户三千一百。)

零阳溇中衮临澧澧阳

长沙郡(汉置。统县十,户三万三千。)

临湘攸下隽醴陵刘阳建宁吴昌罗蒲沂

巴陵

衡阳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九,户二万三千。)

湘乡重安湘南湘西烝阳衡山连道新康益阳

湘东郡(吴置,故属长沙。统县七,户一万九千五百。)

酃茶陵临烝利阳阴山新平新宁

零陵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二万五千一百。)

泉陵(有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