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书-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议不许,即拜敞为交趾刺史。桓帝分立高兴郡,灵帝改曰高凉。建安八年,张

津为刺史,土燮交趾太守,共表立为州,乃拜津为交州牧。十五年,移居番禺,

诏以边州使持节,郡给鼓吹,以重城镇,加以九锡六佾之舞。吴黄武五年,割南

海、苍梧、郁林三郡立广州,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戴良为刺史,

值乱不得入,吕岱击平之,复还并交部。赤乌五年,复置珠崖部。永安七年,复

以前三郡立广州。及孙皓,又立新昌、武平、九德三郡。蜀以李恢为建宁太守,

遥领交州刺史。晋平蜀,以蜀建宁太守霍弋遥领交州,得以便宜选用长吏。平吴

后,省珠崖入合浦。交州统郡七,县五十三,户二万五千六百。

合浦郡汉置。统县六,户二千。

合浦南平荡昌徐闻毒质珠官

交趾郡汉置。统县十四,户一万二千。

龙编苟漏望海西于武宁朱鸢曲易

交兴北带稽徐安定南定海平

新昌郡吴置。统县六,户三千。

麋泠妇人征侧为主处,马援平之。嘉宁吴定封山临西

西道

武平郡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武宁武兴进山根宁安武扶安封溪

九真郡汉置。统县七,户三千。

胥浦移风津梧建初常乐扶乐松原

九德郡吴置,周时越常氏地。统县八,无户。

九德咸驩南陵阳遂扶苓曲胥浦阳都洨

日南郡秦置象郡,汉武帝改名焉。统县五,户六百。

象林自此南有四国,其人皆云汉人子孙,今有铜柱,亦是汉置此为界。贡金

供税也。卢容象郡所居。朱吾西卷比景

广州。案《禹贡》扬州之域,秦末赵他所据之地。及汉武帝,以其地为交址

郡。至吴黄武五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立为广州,俄复旧。

永安六年,复分交州置广州,分合浦立合浦北部,以都尉领之。孙皓分郁林立桂

林郡。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合统郡十,县六

十八,户四万三千一百二十。

南海郡秦置。统县六,户九千五百。

番禺四会增城博罗龙川平夷

临贺郡吴置。统县六,户二千五百。

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富川

始安郡吴置。统县七,户六千。

始安始阳平乐荔浦常安熙平永丰

始兴郡吴置。统县七,户五千。

曲江桂阳始兴含洭浈阳中宿阳山

苍梧郡汉置。统县十二,户七千七百。

广信端溪高要建陵新宁猛陵鄣平农城元

谿临允都罗武城

郁林郡秦置桂林郡,武帝更名。统县九,户六千。

布山阿林新邑晋平始建郁平领方武熙安广

桂林郡吴置。统县八,户二千。

潭中武丰粟平羊平龙刚夹阳武城军腾

高凉郡吴置。统县三,户二千。

安宁高凉思平

高兴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

广化海安化平黄阳西平

宁浦郡吴置。统县五,户一千二百二十。

宁浦连道吴安昌平平山

武帝后省高兴郡。怀帝永嘉元年,又以临贺、始兴、始安三郡凡二十县为湘

州。元帝分郁林立晋兴郡。成帝分南海立东官郡,以始兴、临贺二郡还蜀荆州。

穆帝分苍梧立晋康、新宁、永平三郡。哀帝太和中置新安郡,安帝分东官立义安

郡,恭帝分南海立新会郡。

 卷十六 志第六

◎律历上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夫神道广大,妙本于阴

阳;形器精微,义先于律吕。圣人观四时之变,刻玉纪其盈虚,察五行之声,铸

金均其清浊,所以遂八风而宣九德,和大乐而成政道。然金质从革,侈弇无方;

竹体圆虚,修短利制。是以神瞽作律,用写钟声,乃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

十二,天之道也。又叶时日于晷度,效地气于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

灰飞。灰飞律通,吹而命之,则天地之中声也。故可以范围百度,化成万品,则

《虞书》所谓“叶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者也。中声节以成文,德音章而和备,

则可以动天地,感鬼神,道性情,移风俗。叶言志于咏歌,鉴盛衰于治乱,故君

子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盖由兹道。太史公律书云:“王者制

事立物,法度轨则,一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之本,其于兵械尤所重焉。故云望

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及秦氏灭学,其道浸微。汉室初兴,丞相张苍首言律,未能审备。孝武帝创

置协律之官,司马迁言律吕相生之次详矣。及王莽际,考论音律,刘歆条奏,大

率有五:一曰备数,一、十、百、千、万也;二曰和声,宫、商、角、徵、羽也;

三曰审度,分、寸、尺、丈、引也;四曰嘉量,龠、合、升、斗、斛也;五曰权

衡,铢、两、斤、钧、石也。班固因而志之。蔡邕又记建武已后言律吕者,至司

马绍统采而续之。汉末天下大乱,乐工散亡,器法堙灭,魏武始获杜夔,使定乐

器声调。夔依当时尺度,权备典章。及武帝受命,遵而不革。至泰始十年,光禄

大夫荀勖奏造新度,更铸律吕。元康中,勖子藩嗣其事,未及成功,属永嘉之乱,

中朝典章,咸没于石勒。及元帝南迁,皇度草昧,礼容乐器,扫地皆尽,虽稍加

采掇,而多所沦胥,终于恭、安,竟不能备。今考古律相生之次,及魏武已后言

音律度量者,以声明于篇云。

《传》云:“十二律,黄帝之所作也。使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

取竹之嶰谷生,其窍厚均者,断雨节间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曰含

少。次制十二竹筒,写凤之鸣,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皆可以生

之以定律吕。则律之始造,以竹为管,取其自然圆虚也。”又云“黄帝作律,以

玉为管,长尺,六孔,这二十月音。至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琯,以玉为之。”

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泠道舜祠下得白玉琯。又武帝太康元年,汲郡盗发

六国时魏襄王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以玉者,取其体含廉润也。

而汉平帝时,王莽又以铜为之。铜者,自名也,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为物至

精,不为燥湿寒暑改节,介然有常,似士君子之行,故用焉。

《周礼》太师掌六律、六吕,以合阴阳之声。六律阳声,黄钟、太蔟、姑洗、

蕤宾、夷则、无射也;六吕阴声,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也。又

有太师则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以吉凶。其典同掌六律之和,以辩天地四方阴阳

之声,以为乐器,皆以十有二律而为之数度,以十有二声而为之齐量焉。

及周景王将铸无射,问律于泠州鸠,对曰:“夫六,中之色,故名之曰黄钟,

所以宣养六气九德也。由是第之。二曰太蔟,所以金奏赞阳出滞也。三曰姑洗,

所以羞洁百物,考神纳宾也。四曰蕤宾,所以安静神人,献酬交酢也。五曰夷则,

所以咏歌九德,平人无贰也。六曰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人轨仪也。为

之六间,以扬沈伏而黜散越也。元间大吕,助宣物也,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三间中吕,宣中气也。四间林钟,和展百事,俾莫不任肃纯恪也。五间南吕,赞

阳秀也。六间应钟,均利器用,俾应复也。”此皆所以律述时气效节物也。

及秦始皇焚书荡覆,典策缺亡,诸子琐言时有遗记。吕不韦《春秋》言:黄

钟之宫,律之本也,下生林钟,林钟上生太蔟,太蔟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

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生夹钟,

夹钟下生无射,无射上生中吕。三分所生,益其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

分以下生。后代之言音律者多宗此说。

及汉兴,承秦之弊,张苍首治律历,颇未能详。故孝武帝正乐,乃置协律之

官,虽律吕清浊之体粗正,金石高下之音有准,然徒捃采遗存,以成一时之制,

而数犹用五。

时淮南王安延致儒博,亦为律吕。云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九之,九

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焉,位在子。林钟位在未,其数五十四。太蔟其数七十

二,南吕之数四十八,姑洗之数六十四,应钟之数四十二,蕤宾之数五十七,大

吕之数七十六,夷则之数五十一,夹钟之数六十八,无射之数四十五,中吕之数

六十,极不生。以黄钟为宫,太蔟为商,姑洗为角,林钟为徽,南吕为羽。宫生

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应钟,不比正音,故为和;应钟生蕤宾,不

比正音,故为缪。日冬至,音比林钟浸以浊。日夏至,音比黄钟浸以清。十二律

应二十四时之变。甲子,中吕之徵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

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其为音也,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

六十音。因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音以当一岁之日。故律历之数,天

地之道也。

司马迁八书言律吕,粗举大经,著于前史。则以太极元气函三为一,而始动

于子,十二律之生,必所起焉。于是参一于丑得三,因而九三之,举本位合十辰,

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谓之成数,以为黄钟之法。又参之律于十二辰,得十七

万七千一百四十七,谓之该数,以为黄钟之实。实如法而一,得黄钟之律长九寸,

十一月冬至之气应焉。盖阴阳合德,气钟于子,而化生万物,则物之生莫不函三。

故十二律空径三分,而上下相生,皆损益以三。其术则因黄钟之长九寸,以下生

者倍其实,三其法:以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所以明阳下生阴,阴上生阳。

起子,为黄钟九寸,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