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书-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在位皆再拜。大鸿胪称臣一拜,仰奏:“请行事。”侍中称制曰;“可。”

鸿胪举手曰:“可行事。”谒者引护当使者当拜者入就拜位。四厢乐作。将拜,

乐止。礼毕出。官有其注。旧时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门,以禳

恶气。《汉仪》,则仲夏之月设之,有桃卯,无磔鸡。案明帝大修禳礼,故何晏

禳祭议据鸡牲供禳衅之事,磔鸡宜起于魏也。桃卯本汉所以辅,卯金又宜魏所除

也,但未详改仲夏在岁旦之所起耳。宋皆省,而诸郡县此礼往往犹存。

上代聘享之礼,虽颇见经传,然首尾不全。《叔孙通传》载通所制汉元会仪,

纲纪粗举,施于今,又未周备也。魏国初建,事多兼阙,故黄初三年,始奉璧朝

贺。何承天云,魏元会仪无存者。案何桢《许都赋》曰:“元正大飨,坛彼西南。

旗幕峨峨,檐宇弘深。”王沈《正会赋》又曰:“华幄映于飞云,朱幕张于前庭。

縆青帷于两阶,象紫极之峥嵘。延百辟于和门,等尊卑而奉璋。”此则大飨悉在

城外,不在宫内也。臣案魏司空王朗奏事曰:“故事,正月朔,贺。殿下设两百

华灯,对于二阶之间。端门设庭燎火炬,端门外设五尺、三尺灯。月照星明,虽

夜犹昼矣。”如此,则不在城外也。何、王二赋,本不在洛京。何云《许都赋》,

时在许昌也。王赋又云“朝四国于东巡”,亦赋许昌正会也。

晋武帝世,更定元会注,今有《咸宁注》是也。傅玄《元会赋》曰:“考夏

后之遗训,综殷、周之典艺,采秦、汉之旧仪,定元正之嘉会。”此则兼采众代

可知矣。《咸宁注》,先正一日,守宫宿设王公卿校便坐于端门外,大乐鼓吹又

宿设四厢乐及牛马帷皞于殿前。夜漏未尽十刻,群臣集到,庭燎起火。上贺谒报,

又贺皇后。还从云龙东中华门入谒,诣东皞下便坐。漏未尽七刻,群司乘车与百

官及受贽郎下至计吏,皆入,诣陛部立。其陛卫者,如临轩仪。漏未尽五刻,谒

者仆射、大鸿胪各奏:“群臣就位定。”漏尽,侍中奏:“外办。”皇帝出,钟

鼓作,百官皆拜伏。太常导皇帝升御座,钟鼓止,百官起。大鸿胪跪奏:“请朝

贺。”治礼郎赞:“皇帝延王登。”大鸿胪跪赞:“蕃王臣某等奉白璧各一,再

拜贺。”太常报:“王悉登。”谒者引上殿,当御座。皇帝兴,王再拜。皇帝坐,

复再拜,跪置璧御座前,复再拜。成礼讫,谒者引下殿,还故位。治礼郎引公、

特进、匈奴南单于子、金紫将军当大鸿胪西,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六百石

当大行令西,皆北面伏。大鸿胪跪赞:“太尉、中二千石等奉璧皮帛羔雁雉,再

拜贺。”太常赞:“皇帝延君登。”礼引公至金紫将军上殿,当御座。皇帝兴,

皆再拜。皇帝坐,又再拜。跪置璧皮帛御座前,复再拜。成礼讫,赞者引下殿,

还故位。王公置璧成礼时,大行令并赞,殿下中二千石以下同。成礼讫,以贽授

受贽郎,郎以璧帛付谒者,羔雁雉付太官。太乐令跪请奏雅乐,以次作乐。乘黄

令乃出车,皇帝罢入,百官皆坐。昼漏上水六刻,诸蛮夷胡客以次入,皆再拜讫,

坐。御入三刻,又出。钟鼓作。谒者仆射跪奏:“请群臣上。”谒者引王公至二

千石上殿,千石、六百石停本位。谒者引王诣尊酌寿酒,跪授侍中。侍中跪置御

座前。王还自酌,置位前。谒者跪奏:“蕃王臣某等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

侍中曰:“觞已上。”百官伏称万岁,四厢乐作,百官再拜。已饮,又再拜。谒

者引诸王等还本位。陛者传就席,群臣皆跪诺。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各于殿上

上寿酒,登歌乐升,太官令又行御酒。御酒升阶,太官令跪授侍郎,侍郎跪进御

座前。乃行百官酒。太乐令跪奏:“奏登歌。”三。终,乃降。太官令跪请御饭

到陛,群臣皆起。太官令持羹跪授司徒;持饭跪授大司农;尚食持案并授侍郎,

侍郎跪进御座前。群臣就席,太乐令跪奏:“食。举乐。”太官行百官饭案遍。

食毕,太乐令跪奏:“请进儛。”儛以次作。鼓吹令又前跪奏:“请以次进

众伎。”乃召诸郡计吏前,授敕戒于阶下。宴乐毕,谒者一人跪奏:“请罢退。”

钟鼓作,群臣北面再拜出。江左更随事立位,大体亦无异也。宋有天下,多仍旧

仪,所损益可知矣。

晋江左注,皇太子出会者,则在三恪下、王公上。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升在

三恪上。魏制,蕃王不得朝觐。明帝时有朝者,皆由特恩,不得以为常。晋泰始

中,有司奏:“诸侯之国,其王公以下入朝者,四方各为二番,三岁而周,周则

更始。若临时有解,却在明年。来朝之后,更满三岁乃复,不得从本数。朝礼执

璧如旧朝之制。不朝之岁,各遣卿奉聘。”奏可。江左王侯不之国,其有授任居

外,则同方伯刺史二千石之礼,亦无朝聘之制,此礼遂废。

正旦元会,设白虎樽于殿庭。樽盖上施白虎,若有能献直言者,则发此樽饮

酒。案《礼记》,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蕢自外

来,闻钟声曰:“安在?”曰:“在寝。”杜蕢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

斯。”又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

之曰:“蕢,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

乐,知悼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太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

“尔饮调,何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

之也。”“尔饮,何也?”曰:“蕢也宰夫,唯刀匕是供,又敢与知防,是以饮

也。”平公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蕢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

“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白虎樽,

盖杜举之遗式也。画为虎,宜是后代所加,欲令言者猛如虎,无所忌惮也。

汉以高帝十月定秦旦为岁首,至武帝虽改用夏正,然朔犹常飨会,如元正之

仪。魏、晋则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因小会。其仪亚于岁旦,晋有其注。宋

永初元年八月,诏曰:“庆冬使或遣不,役宜省,今可悉停。唯元正大庆,不得

废耳。郡县遣冬使诣州及都督府者,亦宜同停。”

孙权始都武昌及建业,不立郊兆。至末年太元元年十一月,祭南郊,其地今

秣陵县南十余里郊中是也。晋氏南迁,立南郊于巳地,非礼所谓阳位之义也。宋

武大明三年九月,尚书右丞徐爰议:“郊祀之位,远古蔑闻。《礼记》‘燔柴于

太坛,祭天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汉初甘泉河东禋埋易位,终亦徙于

长安南北。光武绍祚,定二郊洛阳南北。晋氏过江,悉在北。及郊兆之议,纷然

不一。又南出道狭,未议开阐,遂于东南巳地创立丘坛。皇宋受命,因而弗改。

且居民之中,非邑外之谓。今圣图重造,旧章毕新,南驿开涂,阳路修远。谓宜

移郊正午,以定天位。”博士司马兴之、傅郁、太常丞陆澄并同爰议。乃移郊兆

于秣陵牛头山西,正在宫之午地。世祖崩,前废帝即位,以郊旧地为吉祥,移还

本处。北郊,晋成帝世始立,本在覆舟山南。宋太祖以其地为乐游苑,移于山西

北。后以其地为北湖,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下泥湿,又移于白石村东。其地又

以为湖,乃移于钟山北京道西,与南郊相对。后罢白石东湖,北郊还旧处。

南郊,皇帝散斋七日,致斋三日。官掌清者亦如之。致斋之朝,御太极殿幄

坐。著绛纱袍,黑介帻,通天金博山冠。先郊日未晡五刻,夕牲。公卿京兆尹众

官悉坛东就位,太祝史牵牲入。到榜,禀牺令跪白:“请省牲。”举手曰:“模А!碧A钊粕偈衷唬骸俺洹!碧A钋I桠摇R远斩棺妹湟

奠皇天神座前,其一奠太祖神座前。郊之日未明八刻,太祝令进馔,郎施馔。牲

用茧栗二头,群神用牛一头。醴用翙鬯,藉用白茅。玄酒一器,器用匏陶,以瓦

樽盛酒,瓦圩斟酒。璧用苍玉。蒯席各二,不设茵蓐。古者席藁,晋江左用蒯。

车驾出,百官应斋及从驾填街先置者,各随申摄从事。上水一刻,御服龙衮,平

天冠,升金根车,到坛东门外。博士、太常引入到黑攒。太祝令跪执匏陶,酒以

灌地。皇帝再拜,兴。群臣皆再拜伏。治礼曰:“兴。”博士、太常引皇帝至南

阶,脱舄升坛,诣罍盥。黄门侍郎洗爵,跪授皇帝。执樽郎授爵,酌秬鬯授皇帝。

跪奠皇天神座前,再拜,兴。次诣太祖配天神座前,执爵跪奠,如皇天之礼。南

面北向,一拜伏。太祝令各酌福酒,合置一爵中,跪进皇帝,再拜伏。饮福酒讫,

博士、太常引帝从东阶下,还南阶。谒者引太常升坛,亚献。谒者又引光禄升坛,

终献。讫,各降阶还本位。太祝送神,跪执匏陶,酒以灌地。兴。直南行出坛门,

治礼举手白,群臣皆再拜伏。皇帝盘,治礼曰:“兴。”博士跪曰:“祠事毕,

就燎。”博士、太常引皇帝就燎位,当坛东阶,皇帝南向立。太祝令以案奉玉璧

牲体爵酒黍饭诸馔物,登柴坛施设之。治礼举手曰:“可燎。”三人持火炬上。

火发。太祝令等各下坛。坛东西各二十人,以炬投坛,火半柴倾。博士仰白:

“事毕。”皇帝出便坐。解严。天子有故,则三公行事,而太尉初献,其亚献、

终献,犹太常、光禄勋也。北郊斋、夕牲、进熟,及乘舆百官到坛三献,悉如南

郊之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