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书-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德。故精纬上灵,动殖下瑞,诸侯轨道,河溓海夷。朕仰凭洪烈,入子万姓,

皇天降祐,迄将一纪。思奉扬休德,永播无穷。便可详考姬典,经始明堂,宗祀

先灵,式配上帝,诚敬克展,幽显咸秩。惟怀永元,感慕崩心。”

有司奏:“伏寻明堂辟雍,制无定文,经记参差,传说乖舛。名儒通哲,各

事所见,或以为名异实同,或以为名实皆异。自汉暨晋,莫之能辨。周书云,清

庙明堂路寝同制。郑玄注《礼》,义生于斯。诸儒又云明堂在国之阳,丙巳之地,

三里之内。至于室宇堂个,户牖达向,世代湮缅,难得该详。晋侍中裴頠,西都

硕学,考详前载,未能制定。以为尊祖配天,其义明著,庙宇之制,理据未分,

直可为殿,以崇严祀。其余杂碎,一皆除之。参详郑玄之注,差有准据;裴頠之

奏,窃谓可安。国学之南,地实丙巳,爽垲平畅,足以营建。其墙宇规范,宜拟

则太庙,唯十有二间,以应期数。依汉汶上图仪,设五帝位,太祖文皇帝对飨。

祭皇天上帝,虽为差降,至于三载恭祀,理不容异。自郊徂宫,亦宜共日。《礼

记》郊以特牲,《诗》称明堂羊牛,吉蠲虽同,质文殊典。且郊有燔柴,堂无禋

燎,则鼎俎彝簋,一依庙礼。班行百司,搜材简工,权置起部尚书、将作大匠,

量物商程,克今秋缮立。”乃依頠议,但作大殿屋雕画而已,无古三十六户七十

二牖之制。六年正月,南郊还,世祖亲奉明堂,祠祭五时之帝,以文皇帝配,是

用郑玄议也。官有其注。

大明五年九月甲子,有司奏:“南郊祭用三牛;庙四时祠六室用二牛。明堂

肇建,祠五帝,太祖文皇帝配,未详祭用几牛?”太学博士司马兴之议:“案郑

玄注《礼记大传》:称‘《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宗祀文王于明

堂,以配上帝,配五帝也。’夫五帝司方,位殊功一,牲牢之用,理无差降。太

祖文皇帝躬成天地,则道兼覆载;左右群生,则化洽四气。祖、宗之称,不足彰

无穷之美;金石之音,未能播勋烈之盛。故明堂聿修,圣心所以昭玄极;泛配宗

庙,先儒所以得礼情。愚管所见,谓宜用六牛。”博士虞龢议:“祀帝之名虽五,

而所生之实常一。五德之帝,迭有休王,各有所司,故有五室。宗祀所主,要随

其王而飨焉。主一配一,合用二牛。”祠部郎颜奂议:“祀之为义,并五帝以为

言。帝虽云五,牲牢之用,谓不应过郊祭庙祀。宜用二牛。”

明帝泰始七年十月庚子,有司奏:“来年正月十八日,祠明堂。寻旧南郊与

明堂同日,并告太庙。未审今祀明堂,复告与不?”祠部郎王延秀议:“案郑玄

云:‘郊者祭天之名,上帝者,天之别名也。神无二主,故明堂异处,以避后稷。

’谨寻郊宗二祀,既名殊实同,至于应告,不容有异。”守尚书令袁粲等并同延

秀议。

魏明帝世,中护军蒋济奏曰:“夫帝王大礼,巡狩为先;昭祖扬祢,封禅为

首。是以自古革命受符,未有不蹈梁父,登泰山,刊无竟之名,纪天人之际者也。

故司马相如谓有文以来七十二君,或从所由于前,谨遗迹于后。太史公曰:‘主

上有圣明而不宣布,有司之过也。’然则元功懿德,不刊山、梁之石,无以显帝

王之功,布生民不朽之观也。语曰,当君而叹尧、舜之美,譬犹人子对厥所生,

誉他人之父。今大魏振前王之弊乱,拯流遁之艰危,接千载之衰绪,继百世之废

始。自武、文至于圣躬,所以参成天地之道,纲维人神之化,上天报应,嘉瑞显

祥,以比往古,其优衍丰隆,无所取喻。至于历世迄今,未发大礼。虽志在扫尽

残盗,荡涤余秽,未遑斯事。若尔,三苗堀强于江海,大舜当废东巡之仪;徐夷

跳梁于淮、泗,周成当止岱岳之礼也。且昔岁破吴虏于江、汉,今兹屠蜀贼于陇

右。其震荡内溃,在不复淹,就当探其窟穴,无累于封禅之事也。此仪久废,非

仓卒所定。宜下公卿,广纂其礼,卜年考时,昭告上帝,以副天下之望。臣待罪

军旅,不胜大愿,冒死以闻。”诏曰:“闻济斯言,使吾汗出流足。自开辟以来,

封禅者七十余君尔。故太史公曰:‘虽有受命之君,而功有不洽,是以中间旷远

者,千有余年,近数百载。其仪阙不可得记。’吾何德之修,敢庶兹乎!济岂谓

世无管仲,以吾有桓公登泰山之志乎?吾不敢欺天也。济之所言,华则华矣,非

助我者也。公卿侍中、尚书、常侍省之而已。勿复有所议,亦不须答诏也。”帝

虽拒济议,而实使高堂隆草封禅之仪。以天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礼。会隆卒,故

不行。

晋武帝平吴,混一区宇。太康元年九月庚寅,尚书令卫瓘、尚书左仆射山涛、

魏舒、尚书刘实、张华等奏曰:“圣德隆茂,光被四表,诸夏乂清,幽荒率从。

神策庙算,席卷吴越,孙皓稽颡,六合为家,巍巍之功,格于天地。宜同古典,

勒封东岳,告三府太堂为仪制。”瓘等又奏:“臣闻肇自生民,则有后辟,载祀

之数,莫之能纪。立德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可知

者,十有四焉。沉沦寂寞,曾无遗声者,不可胜记。自黄帝以前,古传昧略,唐、

虞以来,典谟炳著。三王代兴,体业继袭,周道既没,秦氏承之,至于汉、魏,

而质文未复。大晋之德,始自重、黎,实佐颛顼。至于夏、商,世序天地,其在

于周,不失其绪。金德将升,世济明圣,外平蜀汉,海内归心,武功之盛,实由

文德。至于陛下受命践阼,弘建大业,群生仰流,唯独江湖沅湘之表,凶桀负固,

历代不宾。神谋独断,命将出讨,兵威暂加,数旬荡定,羁其鲸鲵,赦其罪逆。

云覆雨施,八方来同,声教所被,达于四极。虽黄轩之征,大禹远略,周之奕世,

何以尚今。若夫玄石素文,底号前载,象以姓表,言以事告,《河图》、《洛书》

之征,不是过也。加以驺虞麟趾,众瑞并臻。昔夏、殷以丕崇为祥,周武以乌鱼

为美,咸曰休哉;然符瑞之应,备物之盛,未有若今之富者也。宜宣大典,礼中

岳,封泰山,禅梁父,发德号,明至尊,享天休,笃黎庶,勒千载之表,播流后

之声,俾百代之下,莫不兴起。斯帝王之盛业,天人之至望也。”诏曰:“今逋

寇虽殄,外则障塞有警,内则民黎未康,此盛德之事,所未议也。”

瓘等又奏:“今东渐于海,西被流沙,大漠之阴,日南北户,莫不通属。茫

茫禹迹,今实过之,则天人之道已周,巍巍之功已著。宜有事梁父,修礼地祗,

登封泰山,致诚上帝,以答人神之愿。乞如前奏。”诏曰:“今阴阳未和,政刑

未当,百姓未得其所,岂可以勒功告成邪!”瓘又奏:“臣闻处帝王之位者,必

有历运之期,天命之应;济生民之大功者,必有盛德之容,告成之典。无不可诬,

有不可让,自古道也。而明诏谦冲,屡辞其礼。虽盛德攸在,推而未居。夫三公

职典天地,实掌民物,国之大事取议于此。汉氏封禅,非是官也,不在其事。臣

等前奏,盖陈祖考之功,天命又应,陛下之德,合同四海,述古考今,宜循此礼。

至于克定岁月,须五府上议,然后奏闻。请写诏及奏,如前下议。”诏曰:“虽

荡清江表,皆临事者之劳,何足以告成。方望群后,思隆大化,以宁区夏,百姓

获乂,与之休息,此朕日夜之望。无所复下诸府矣。勿复为烦。”瓘等又奏:

“臣闻唐、虞二代,济世弘功之君,莫不仰答天心,俯协民志,登介丘,履梁父,

未有辞焉者,盖不可让也。今陛下勋高百王,德无与二,茂绩宏规,巍巍之业,

固非臣等所能究论。而圣旨劳谦,屡自抑损,时至弗应,推美不居,阙皇代之上

仪,塞神祇之款望,使大晋之典谟,不同风于三、五。臣等诚不敢奉诏,请如前

奏施行。”诏曰:“方当共弘治道,以康庶绩,且俟他年,无复纷纭也。”

太康元年冬,王公有司又奏:“自古圣明,光宅四海,封禅名山,著于史籍,

作者七十四君矣。舜、禹之有天下,巡狩四岳,躬行其道。《易》著‘观民省方’,

《礼》有‘升中于天’,《诗》颂‘陟其高山’,皆载在方策。文王为西伯,以

服事殷;周公以鲁蕃,列于诸侯,或享于岐山,或有事泰山。徒以圣德,犹得为

其事。自是以来,功薄而僣其义者,不可胜言,号谥不泯,以至于今。况高祖宣

皇帝肇开王业,海外有截;世宗景皇帝济以大功,辑宁区夏;太祖文皇帝受命造

晋,荡定蜀汉;陛下应期龙兴,混壹六合,泽被群生,威震无外。昔汉氏失统,

吴、蜀鼎峙,兵兴以来,近将百年。地险俗殊,民望绝塞,以为分外,其日久矣。

大业之隆,重光四叶,不羁之寇,二世而平。非聪明神武,先天弗违,孰能巍巍

其有成功若兹者欤!臣等幸以千载,得遭运会,亲奉大化,目睹太平,至公之美,

谁与为让!宜祖述先朝,宪章古昔,勒功岱岳,登封告成,弘礼乐之制,正三雍

之典,扬名万世,以显祖宗。是以不胜大愿,敢昧死以闻。请告太常具礼仪。”

上复诏曰:“所议诚前烈之盛事也;方今未可以尔。便报绝之。”

宋太祖在位长久,有意封禅。遣使履行泰山旧道,诏学士山谦之草封禅仪注。

其后索虏南寇,六州荒毁,其意乃息。

世祖大明元年十一月戊申,太宰江夏王义恭表曰:“惟皇天崇称大道,始行

揖让。迄于有晋,虽聿修前绪,而迹沦言废,蔑记于竹素者,焉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