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凌风传-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威望大增。”

这几年一直有传言流世,和氏玉璧,杨公宝库,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换作此时的凌风听到多半会嗤之以鼻,这句话分明是卧龙凤雏的翻版,而刘备大叔显然也没真个安定天下。

石之轩道:“和氏璧只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明宗越的做法只会平白得罪白道。倒是他恶名累累,估计也不在乎这点了。他的拳头大,就有道理,自然有人来投效,这是很实际的事情。”

安隆两眼发光道:“杨公宝库据说可是富可敌国啊。”

石之轩道:“杨侗在洛阳的地底密道里也发现了宝库,从取出财宝的数目来推算,大兴宝库应该更为可观。这对天下会的迅速安定地方很重要。因为要得民心说易不易,说难也不难,百姓求的只是衣食无忧,目下天下会国库充裕,只需实行减税政策即可收揽大量民心。”

安隆道:“何况他们还有宋阀不遗余力的支持。”

石之轩忽道:“你与解晖的关系也不大融洽?”

安隆道:“还不是我那小妾如花惹的祸?之前我并不知她与解文龙有过一段情,等到知道了,事情已经发展成这样了。”

石之轩摇头道:“解晖不会因为儿女私情而与你反目,或许他是从哪里知道了你的真实身份。最近我圣门的叛徒可不在少数。”

安隆想起明宗越,想起辅公祏,想起骨头软、嘴巴松的丁九重与金环真,深以为然。

石之轩又道:“你送解晖一份大礼,就说趁宋缺还未到成都,为免将来追悔莫及,还是早做决定的好。”

安隆道:“宋缺不是易容成岳山,杀了席应么?”

石之轩道:“他能瞒过别人,却瞒不过我。那人击杀暗伏八人的最后一招,绝非刀意。”

安隆道:“那是什么?”

石之轩道:“剑意!”

安隆动容道:“这么说他是——”

石之轩道:“地剑宋智!”

安隆笑道:“这确是一份大礼。解晖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石之轩道:“若解晖识相的话,应该还有机会宣布巴蜀中立。否则天刀一到,势必喧宾夺主,局面再非他可以控制。那时北方群雄就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儿了。”

安隆道:“巴蜀已发现盐井,更有了新的盐路,宋缺对巴蜀还有这么大影响力吗?”

石之轩道:“宋阀自有其他控制手段。除私盐外,巴蜀过半的贸易都掌握在宋阀手上,宋家的水师船队更称霸南海和长江,随时可从水路攻来。我虽视他的天刀为破铜烂铁,但不得不佩服他的确是天下有数雄材大略的军事地理大家。违逆这样一个人的意志,独尊堡、巴盟、川帮也需仔细掂量严重后果。”

安隆很不情愿地承认这全是无从改变的事实,看出石之轩已有去意,便问道:“大哥最近有什么打算?”

石之轩道:“明天我就东下丰都。接过赏善伐恶令,自然得观摩人家的开派大典。”

不见腿脚如何动作,转瞬没于风雨中。

外篇 第303章 再见仙子

李家祠。/ //

依旧是大雨倾盆,雨幕遮住了一切,整个世界仿佛淹没在雨水的海洋里。

侯希白持伞独坐瓦脊,雨点噼里啪啦四溅开来。他还是那么的潇洒不群,淡淡道:“凌兄怎么没与佳人作伴?”

凌风走到他的身侧,环目一扫外延四面八方直至城墙而止的点点灯火,叹道:“凌某纵有此念,亦要考虑到并非每个人都喜欢白昼宣*淫的,虽然成都此时的天气每天都与夜晚没有两样儿。”

侯希白瞳孔剧烈收缩了一下,他看出凌风随便踏了几步,就似乎带动无尽的风雨,每一颗雨滴像是有了生命,在近体前都有意识地避开,所以凌风的发梢也没湿上一丝。这是何等样的修为!虽在今晨已见识过一次,但仍是震撼不已。有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凌风比两月前强了何止千百倍,莫非这才是他的真正实力吗?

不提思绪纷飞,神色回复平静,道:“据小弟所知,凌兄的天下会正处在建国的重要阶段,成都有什么事情值得凌兄亲来呢?”

凌风笑道:“说实在的,凌某只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哪里有热闹,哪里就该有我凌风。巴蜀之地,先有天门开宗,后有解晖大寿,凌某怎舍得错过?”

侯希白赞道:“凌兄游戏人间的处事态度,真让小弟羡慕钦佩。”

凌风一屁股坐下,伸个懒腰道:“好教侯兄知道,我在这个世上最想交的朋友有四个人,侯兄你恰是其中之一。”

侯希白有点受宠若惊地道:“凌兄抬爱了。不知里面有什么缘故?”

凌风一本正经地瞧着他道:“无他,看你顺眼罢了。哈!”

侯希白哭笑不得。

凌风忽道:“侯兄可知师仙子莅临成都?”

侯希白双目厉芒一闪,旋又敛去,沉声道:“凌兄什么意思?”显然想到凌风好色的恶名,难道他在打仙子的主意?若他霸王硬上弓的话,师仙子岂不危险?

凌风哪不知这小子误会了,自己就算有收师mm入后宫的意图,手段也不会那般没品。解释道:“巴蜀形势险要,关乎争霸全局,师仙子此来志向不明,凌某很是担心哩。”

侯希白心中大石落去,笑道:“凌兄真是杞人忧天了。你的大势已然蓄成,有你和宋缺两大绝世高手坐镇成都,巴蜀还能翻过天去?”

凌风目的已达,便岔开话题道:“成都有名的客栈有哪几家?”

侯希白不解其意,但还是答道:“一是五门逢街的五门客栈,二是南市的悦来客栈,三为距此不远的有间客栈。不过我想似凌兄这样的风流人物,散花楼才是首选之地吧?”

凌风叹息道:“凌某乃是有家有室的人,比不得侯兄一人逍遥自在了。家里那几个母老虎若知我逛了青楼,不扒了我的皮,罚我连跪几天搓衣板才怪。”

侯希白目瞪口呆。

以他之能,完全分辨不出凌风是在开玩笑还是真情实意,这代表着凌风将身口意已完美融为一体,也正好说明为何每个人遇上他都会感受到无以名状的亲切感,如同游子思念故乡,凡人留恋红尘一样自然。那是浑然天成无与伦比的感染力,若非自己精于多情而无情之道,根本意识不到这点。

也是侯希白思想纯洁,否则定会想到这分明是泡妞无往不利的绝佳武器啊。

凌风又道:“小弟初临成都,以后还要靠侯兄一览蜀地名胜了。”

侯希白当仁不让道:“这个自然。其实西南方那座高楼就是纪念张仪筑城的张仪楼,在楼上可以看到百里外终年积雪的玉垒山和从都江堰流出盘绕城周的内江和外江,景致极美。”

凌风吟道:“传是秦时楼,巍巍至今在。楼面两江水,千古长不改。曾闻昔时人,岁月不相待。”

这是唐代岑参的一首诗,说的就是张仪楼。按理说,张仪带兵来把古蜀都城弄平了,古蜀国人应该给他弄个跪倒的铜像每天吐口水泄愤。结果事实相反,成都人若干年后修了一座张仪楼纪念他,后来张仪楼一度成为成都一景。历史上成都经历了唐五代最辉煌的绚烂,也被很凄惨地屠城过很多回,于是这座名楼在后世早不见踪影。

思及原来时空成都面临的种种灾难摧残,凌风不无感慨,讶道:“成都城是张仪筑的?”

侯希白油然道:“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战国时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秋,秦王派大夫张仪、司马错率大军伐蜀,吞并后置蜀郡,以成都为郡治。翌年秦王接受张仪建议,修筑成都县城。成都本城周长十二里,墙高七丈,分太城和少城两部分。太城在东,乃广七里;少城在西,不足五里。少城有九门,南面三门。最东为‘宣阳门’,次西为‘宣明门’,张仪楼即宣明门也。”

隋初,成都为益州总管府,旋改为蜀郡。太城为郡治机构所在,民众聚居的地方,是政治的中心,少城主要是商业区,最有名的是南市,百工技艺、富商巨贾、贩夫走卒,均于此经营作业和安居。

凌风笑道:“那么这张仪楼不会是张仪自己建的吧?”

侯希白一怔,道:“这个无从考究。不过有史料称,‘初,张仪筑城,虽因神龟,然亦顺江山之形,以城势稍偏,故作城楼以定南北。’至于张仪楼是否那时候建的,就不得而知了。”

凌风看他那书呆子样儿,不觉莞尔,目光投往仍没有丝毫停歇迹象的雨幕,叹道:“我来的不是时候,没见到成都繁华的盛景。听说近几年有‘扬一益二’的说法,足见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了。”

“扬一益二”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指全国经济以扬州为首,成都居次,这是了不得的赞誉。事实上,成都的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都很迅速。

侯希白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对这里当然有更深的感情,道:“纵观历代建城,或凭山险,或占水利,只有成都既无险阻可恃,更无舟楫之利。且城址在平原低洼地方,潮湿多雨,附近更多沼泽,惟靠人力来改善。为了筑城,蜀人曾在四周大量挖土,取土之地形成大池,著名的有城西的柳池,西北的天井池、城北的洗墨池、万岁池和城东的千岁池,既可灌溉良田,养鱼为粮,更可在战时作东、西、北三面的天然屏障。加上由秦昭王时蜀守李冰建成的都江堰,形成一个独特的水利系统,一举解成都平原水涝之祸、灌溉和航运的三大难题。巴蜀号称‘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民风淳朴,热爱自给自足的生活,偏安有望,却与争霸无缘,希望凌兄莫使成都陷入战火的纷争中。”

此话情真意切,凌风岂会没有感触,道:“侯兄放心,非到万不得已,我想不论是我还是宋缺,都不会采取军事手段争夺巴蜀的归属权的。”

侯希白长吁了一口气,道:“凌兄能这样想最好。但天刀就未必了。唉!不说这个了。小弟想不通凌兄为何要把尊容换成这般模样?若非小弟侥幸记得凌兄声音,今天怕要尴尬死哩。”

凌风想起入城前递给他这个面具的鲁妙子,也是摸不着头脑,这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