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永早年还曾设有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只是两百多年过去了,这两院早就撤了;而且由于朝廷对登闻鼓的管理极其严苛。除了委派京兆府官员和刑部官员掌管登闻鼓外,还规定若要敲响登闻鼓,必先受杖责三十。

这种“未言先有罪”的规定,使得登闻鼓的作用日渐衰微。大永至今,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敲过登闻鼓了。

若沈宁没有记错的话,上一次登闻鼓响起还是惠和帝在位的时候。都已经是四十多年前了!时隔四十多年之后。登闻鼓再次响起,引起的轰动可想而知了。

这一次登闻鼓,是为了什么而响起?会造成什么影响?

从秋歌的描述中,沈宁只知道击鼓的是一名妇人,其他的,暂时还不知道,因为时间太短。如流处和蚍蜉的消息还没有传来。

到底是何人为何事要击登闻鼓呢?沈宁不由得大感好奇。

对于登闻鼓响起之后的程序,律法是有规定的:“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这一点,京兆尹罗士敬很清楚。

当属下来报登闻鼓响起之后。他立即受理了此事。同时派人通知刑部尚书任弘毅,共同商讨此事。

任弘毅接报后匆匆来到了京兆府衙,便看到了罗士敬无奈和为难的神色,他的心猛地跳了起来,这有人挝登闻鼓的确是大事,可是也不用这样吧?

待他听清楚堂下那妇人的冤情之后。感到头都大了,也露出了和罗士敬一样的神色。这事,太难办啊!

且不论这两人脸色如何,堂下那个硬生生受了三十杖责却幸运地尚能出声的妇人,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诉说着她的冤情。

原来,此妇人姓唐名苑,是庐江人士,自陈有天大的冤情,她历尽苦难千里迢迢来京兆击登闻鼓,就是为了伸冤!

她状告的是吏部侍郎周阳煦,一告其纵容嫡长子周学礼骗婚;二告其纵容、包庇其族众,令其族众为祸庐江,犯下滔天罪行。

据唐苑诉述,她在十年前被周阳煦的嫡长子周学礼骗婚,而她状告的周家族众犯下的罪行之中,就有组织、肆意奸淫幼女,她的女儿,年仅九岁的女儿周乐就是受害者之一,如今还被囚禁在庐江周家。

为了讨回公道、解救被囚禁的女儿,她才想尽办法来到京兆,敲响了登闻鼓!

“请大人将民妇冤情上达天听、昭白天下啊,还我公道,救我女儿啊!”诉述的最后,唐苑状若疯癫,嘶哑地哭喊道,受了三十杖责而极度虚弱的身体再也支持不住,昏了过去。

“先将这妇人收押府牢。我们将此事立即禀告皇上吧,听皇上圣裁。”罗士敬说道,现下只能先根据程序走了,任弘毅表示了赞同,也深感事情棘手,不知怎么处理才好。

唐苑挝登闻鼓、状告周阳煦,意味着什么,牵涉着什么,这两个人再清楚不过了。

在夺嫡这样敏感的时期,在三皇子即将大婚之前,作为三皇子母族的周家却被唐苑通过登闻鼓告到了御前,若说其中和政治、夺嫡等没有关联,随便问任何一个官员都不相信啊。

罗士敬和任弘毅当然也是不信的。因此,他们不敢有片刻耽搁,马上着手处理后续事宜。

唐苑巳时击登闻鼓,到了当天申时,关于唐苑击登闻鼓始末的折子,已经递到长泰帝面前了。

长泰帝看着那并不长的折子,喜怒未明。一旁随伺的张盛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神色,也不敢说话。伫立的宫女和内侍连大气都不敢喘,整个紫宸殿内静悄悄的。

良久,长泰帝才放下折子,闭眼假寐起来。张盛见状,连忙摆摆手,示意其余宫女和内侍赶紧退出殿外,免得打扰了长泰帝。

假寐中的长泰帝在思考如何处理挝登闻鼓之事。罗士敬和任弘毅能想到的事情,长泰帝自然能想得到。

状告三皇子之舅、后宫贤妃之兄、吏部侍郎之官,击响了沉寂四十多年的登闻鼓,还熬过了三十杖责的刑罚,一个小小的庐江民妇,怎么会有这样的胆子和决心?

而且周家素有贤声,怎么会突然有人状告他们?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其他皇子的手笔勾连?这事是不是诬告?是不是冲着周家、乃至三皇子而去的?

这种种复杂的思量在长泰帝脑海中交织。他却没有能抓住一个准确的头绪。

“宣罗士敬、任弘毅、龚如熙和何克难进殿吧。”苦思无果,长泰帝睁开了眼睛,对张盛下令道。

登闻鼓设在京兆府外,那民妇挝登闻鼓之事,根本就无可遮掩,又涉及当朝吏部侍郎。想必现在已经传遍整个京兆了。

不管怎么样。身为帝王,他都必须重视挝登闻鼓之事,因为登闻鼓就是为百姓伸冤、上达天听之用的,他必须作出一个公道的姿态,对百姓民心有一个交代!不然,民情、民心必定有变,他必须要在这之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长泰帝的猜测并没有错。短短一天的时间,有人挝登闻鼓的事情已经传播了整个京兆,更有本事通天的百姓,从京兆府官员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挝登闻鼓的乃是一个庐江妇人,她被吏部侍郎周阳煦的嫡长子骗婚了,幼女还被周家人奸淫、囚禁,她是求救无门。这才敲了登闻鼓等等。这个消息。就是一个轰雷,引起了京兆百姓和官员的一阵阵骚动。

京兆百姓几乎是一面倒地相信确有其事,如果不是有莫大的冤情,一个妇人怎么会去敲响登闻鼓、受那三十杖责的刑罚呢?这说不准会随时没命的,谁会无端没事去做这样的事情?那登闻鼓都四十多年没有响过了!

而京兆官员则对此保留意见,朝廷当下的局势。他们都知道得很清楚。部分官员认为妇人肯定是别有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周家。从而削弱三皇子的势力!

再说了,庐江周家素有善名,不然他家的姑娘也不会被皇上选进宫中,最后还被册封为贤妃,这肯定是诬告;部分官员认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周家说不定真做了那恶事,如果那妇人状告的是真的,那么周家就是伪善假义,这罪行也太令人发指了!

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就看皇上和主司官员如何应对了。

一时间,整个京兆的人都将目光聚集在这件事上,观望着事态的发展。为此,茶楼、酒肆等场所的生意好了很多,因为这些地方的消息最灵通,不少人都去这些地方打听事态的最新进展呢。

很快,长泰帝的旨意就下来了,一方面下令周阳煦上折子自辩,一方面令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组成调查小组,由这四部司共同审理此案,务必使真相昭白,还公道于天下。

因为事涉当朝吏部侍郎,这个调查小组的阵容也十分吓人,由京兆少尹罗士敬、刑部尚书任弘毅、御史大夫龚如熙和大理寺卿何克难四人主领,京兆少尹章翦、大理少卿邱盛年、御史中丞杨简锐、刑部侍郎朱序等也在其中。

总的来说,这四部司的主要官员,几乎都参与到里面了。

挝登闻鼓之事,在京兆引起的影响极其巨大,这个调查小组从成立之时起,就已经快速运转起来了。

罗士敬等四个主官坐镇京兆,他们根据长泰帝的旨意,将调查小组分作两路行事:章翦、邱盛年带领京兆府兵、大理寺官员组成一队,留在京兆审讯唐苑、周阳煦和周学礼等人,完善前期审讯工作的脉络。

朱序、杨简锐则带领刑部都官司和监察御史组成一队,火速前往庐江,查清唐苑供述是否属实,搜集相关证据等,待两队汇合,四部司再进行会审,到时候便可知事情的真相了。

挝登闻鼓、四部司会审,取代了三皇子即将大婚这个事情,成为了京兆百姓和官员最关心的焦点!

而这个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事情会走向何方走至何地,毕竟,登闻鼓已经四十多年没有人敲过了。这一次,会给大永朝局带来什么影响?谁也无法猜测。

三更!或许,这章,大家都会觉得熟悉。借今入古,乃是无奈为之。这事件的悲愤,我至今都有。这章,算是我的态度吧。做了某些恶事,总会有恶果的,此乃天理昭昭。

第一百五十九章势力出动

“皇上的旨意,想必诸位大人都清楚了。现下朱序和杨简锐等人已经前去庐江,他们这次走的是军道,想来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知道庐江那边的情况了。我们在京兆,要做好准备才是。”龚如熙是这四人里年纪最长的,首先开口道。

“龚大人说的是。这京兆百姓和官员全部都在观望这事呢。”罗士敬接着说。他想到每天围聚在京兆府外的大批民众,那些充满好奇心怎么也驱赶不了的民众,觉得唐苑击登闻鼓一事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他越发感觉到压力,这个事情处理得不好的话,不仅皇上那里无法交代,就是这些百姓,也很难应付。

“关于审讯唐苑、周侍郎等人的折子,皇上已经准奏了,大理寺已经做好准备了,审讯随时开始。”何克难说道。

这次的登闻鼓事,皇上已经发话了,由大理寺主审,刑部、御史台和京兆府会审,因此审讯公堂设在大理寺内。

大理少卿邱盛年早已派官员将唐苑接到大理寺狱了,所有安全护卫工作都做到十足了。

“那就明日审讯吧。”任弘毅很直接地说。涉及到登闻鼓、庐江地区这样的案件,按律是应由刑部主审的,考虑到周阳煦曾任职刑部侍郎,所以皇上才会改由大理寺主审,对这一点,任弘毅也没有什么意见。

“母妃,您先起来再说吧。父皇都已经下旨了。明日就要审讯了,您先起来,回翊坤宫我们再说吧。”紫宸殿外,上官永平在劝说跪在地上的贤妃。

他已经说了大半个时辰了,口都干了,可是贤妃仍不为所动。坚持一直跪着。请求皇上收回审讯周家的旨意。

“周家乃百年世家,怎么能进大理寺被审讯?这是奇耻大辱!周家先祖从成乾帝起,就一直忠心耿耿,百余年来兢兢业业,为庐江一带作过多少贡献、有过多少功劳?!现在因为区区一个贱妇的诬告,我娘家兄长、你的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