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难道他说的是真的?

君复乐早知道沈余乐极有天赋,而且已经开悟了,却还是被他的本事吓了一跳,看来他的本事,比自己想象的还有厉害一些啊!

看到沈余乐坚定的眼神,他选择了相信沈余乐的结论,火速将这个卦象告诉了长泰帝,让他下令朝廷早作准备。

“初十日前后东方有地动?靠近京兆?或许波及东市?”听了君复乐的汇报,长泰帝的脸色都绿了。

地动乃是天大的灾祸,而且这灾祸不可避免,大永立国以来也发生过地动,可是先帝一朝,到如今的长泰一朝,都没有过地动的灾祸啊,这可怎么办?

随即,长泰帝听从了君复乐的建议,一条条的诏令火速传达:令京兆东市百姓迅速转移,直至朝廷宣布可以返回为止;令户部、工部和京兆府兵随时待命,做好救灾赈灾准备;令全京兆百姓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异常情况,如果发现,立即报京兆府;令京兆府最好地动安全传扬工作……

长泰帝的诏令引起了京兆官员和百姓的一阵慌乱,东市的百姓更是呼天抢地,他们的房屋、值钱的家什都在东市,若真是地动了,他们就损失惨重了。

可是有什么比得上人命重要呢?所以东市的百姓也早早搬离了东市,本来热闹的东市变得冷冷清清了。

一连几天,全京兆的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着地动的出现,司天台的官员更是紧张,不知道这卦象是否准确。

初十过了,十一也过了,整个京兆一片平静,连风动的迹象都没有,百姓开始躁动了,到了十二,午时过了,酉时都过了,眼看着戌时都要过了,便有百姓开始嚷嚷着明日就要搬回东市。

突然,正在嚷嚷着的百姓忽然觉得有有些不对劲,看着那桌子开始摇晃起来,桌子上放着的杯碗斜着“砰”地掉到了地下,再看看那墙,似乎也在摇动,猛地有百姓惊恐地大叫起来:“地动啦!地动啦!大家快跑啊!”

长泰帝三十八年九月十二,京兆东边发生大地动,京郊东边一带所有的房屋都被掀翻,地动的裂痕一直蔓延到京兆城内,波及了京兆东市的大部分房屋,连位于京兆正北的皇城内也有摇动感,可见这次大地动之激烈。

所幸东市百姓及时搬离,京兆城内少有百姓伤亡,可是京郊的百姓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大多丧身于大地动之中,永久地埋在了他们的房屋之下。

大地动不过是片刻,却令大永损失惨重。天灾,最深重莫过于此!

九月十三,长泰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动京兆、皇城,几至宗庙毁坏,朕甚惧焉。永怀悼叹,若附渊水。咎在朕助不逮。”

长泰帝下罪己诏的同时,令户部、工部、京兆府全力赈灾,同时下令征兆京兆大商的善款义捐;

随即,中书侍郎沈华善自请前往东市主理赈灾事宜,立下“不可使一户一人因灾自困”之令状;

护国寺、报恩寺和天宁寺等京兆寺庙的高僧们则自发前往京兆地动之处,为亡魂念诵《往生咒》,为亡灵超度……

一更!

第一百七十七陡生变故

当长泰帝下完罪己诏后,找来了司天监君复乐,先是表示了对司天台的肯定和赞扬,如果不是君复乐提前说出卦象,这京兆东市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殒命;然后才是问最想知道的事情:“此次地动所因为何?是否和西燕和亲一事有关?是不是上天在警告朕?预兆这和亲之事不能成?”

“回禀陛下,此卦象非臣所断,乃司天台主事所占卜,如果不是他,臣也不能向皇上示警。所以臣以为,还是由他为陛下解惑为好。此刻他就在殿外等候。”君复乐此刻对沈余乐是无比满意,如如果不是他占出卦象,将会有更多的百姓遭难,所以他准备为皇上引荐沈余乐。

“哦?快宣!快宣!”听了君复乐的说话,长泰帝连忙让沈余乐进殿,免了他的行礼,等待着他的回答。

沈余乐这是第一次直面天颜,多少有些紧张,下意识地将早就准备好的话说了出来:“回皇上话,卦象显示的确是和亲之事有关,不过并不表示和亲之事不成。卦象显示:和亲以解厄。按照微臣推测,这卦象是为了警示皇上,是不是皇上先前做了什么决定?微臣依卦辞直说,请皇上定夺。”

做了什么决定?长泰帝在脑中思考,原先是打算令老五和亲的,后来紫宸殿出事,自己改变了注意,打算推了和亲一事,难道上天是对自己的决定有意见?

和亲以解厄?对了,和亲一事正好转移京兆百姓的注意力。为朝廷冲喜,一定是这样没错!

沈余乐看着长泰帝热切的眼神,想起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句诗,眼神也黯淡了下来。

京郊大地动没有多久,长泰帝就下旨促成和亲一事,令五皇子上官长治为和亲人选,择日迎娶西燕的燕诚公主。而且长泰帝为了尽快解厄,这成亲的日子就定在十日后。

西燕使团对此自然没有什么意见,燕诚公主的嫁妆早就备下了的,送嫁的皇子司马昊也玩厌了,西燕使团也想尽快送燕诚公主出嫁,这样使团就能早日返回燕都了,这天时将寒了,返程不好走啊。

长泰帝的旨意令许多人都措手不及,尤其是上官长治。他简直傻了眼,连向长泰帝跪旨谢恩都差点忘记了。

在紫宸殿做了那么多功夫,就是为了让那个长泰帝相信和亲是有害的。司天监的卦象也显示了大灾祸的。地动发生的时候他还感到很高兴,这下表明两国和亲是有确凿的大灾祸了的,明明父皇的意思就是推拒与西燕和亲的,怎么突然就下了这样的旨意?

虽则这种种思量在脑中交错纷呈,但上官长治也跪旨谢恩了,那僵硬的表情和动作看得二皇子上官承佑一阵暗爽:虽则自己的妻族陈氏现在丁忧在家。可是毕竟比老五好太多了,这下看老五怎么和自己争?!

感到为难的还有少府寺和礼部的官员,短短十日,就要准备好五皇子的婚事,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现在京郊发生大地动,三省六部官员都在为救灾赈灾忙碌。为这婚事调度的人就少了,而且时间又这么紧,少府监薛登廷和礼部尚书魏晋度都感到有不小的压力。

这一点,长泰帝也考虑到了,干脆下了旨“鉴于京郊大地动,五皇子婚事一切从简”,他也怕官员和百姓在背后骂他昏君,这大灾祸面前,还为皇子举办婚礼。

可是,他也是为了国家解厄啊——这是长泰帝心中所想。难道不是吗?

而后宫中的慕妃和容贵嫔则是喜出望外,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如此急转直下,原本还以为经过紫宸殿和京郊地动之后,这五皇子和燕诚公主的婚事是铁定成不了的,因为紫宸殿所说的大灾祸已经应验了啊。

没想到是柳暗花明。这两人高兴不已,自然也有人愤恨莫名的,当春熙宫的李贵嫔听到长泰帝的旨意时,愤怒到连手帕都拧烂了,整个春熙宫都噤若寒蝉。

上官长治从陈修齐那里听说了长泰帝改变主意的因由,得知长泰帝是听了司天台主事沈余乐的解说才下旨和亲的,不禁气得心肺都生痛。

沈余乐,沈家,又是沈家!上一次栖月殿的事情,他还没空和沈家好好算账,现在和亲一事沈家又从中作梗,这沈家真是不知死活!

“殿下,这沈家先放一边,得先应付了这眼前的和亲危机。”见到上官长治那难看的脸色,许三思按捺着惧意建议道。沈家已经先下一城了,殿下得先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才有余力来对付沈家。

“此事本皇子早有应对之计,且等着就是了。”上官长治说道。娶燕诚公主?怎么可能?就算旨意已下,只要一日未娶燕诚公主,一日这局就未定。

且等着吧,沈家,本皇子就要京兆所有人都知道,和本皇子作对是怎样的下场!

当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在京郊救灾的时候,京兆城内的少府监和礼部的官员也在准备五皇子的婚事。装扮五皇子府、为五皇子准备成亲礼服、将吉器礼器运到五皇子府等等,这些事进行得有条不紊又迅速无比。

即将成亲的上官长治脸上全是喜气红光,配合着少府监和礼部的要求,仿佛很期待这婚事一样。

他闲暇时履行他作为接待副使的职责,那就是陪着西燕使臣和司马昊在京兆游玩,为他们介绍大永的人情风物——司马昊和上官长治这个妹婿很投缘,大永官员和西燕使者对此都感到很意外。

“五皇子府在欢天喜地筹备婚礼?”听了如流处的汇报,沈宁蹙起了眉头,这不应该啊。

按照她对上官长治的了解,这个时候五皇子府应该是在想办法推拒了这婚事的,怎么可能还这高兴地筹备婚礼?这肯定是障眼法,那就是说五皇子府有了应对的计划了。

那么是什么呢?可是上官长治整日和西燕使臣游玩,也没有任何动作,就连春熙宫中,也是风平浪静。这实在是太不寻常了,沈宁和沈余宏等人在苦苦思索,却毫无头绪。

沈宁尚未想明白上官长治有何应对之法,安置西燕使团的使者行馆就出事了。位于恒通大街的使者行馆在酉时末突然起火,火势虽然不猛,却引起了行馆内所有人的惊慌奔窜,鸿胪寺官员和恒通大街的百姓都被惊动了,许多人都围在行馆不远处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西燕皇子司马昊也被这番变故弄得灰头灰脸,他气急败坏地对接待正使方从哲喝骂道:“你们大永这行馆是怎么回事?怎么会突然起火了?幸好本皇子没事,不然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方从哲知道这司马昊素来骄横,加上这行馆失火,的确是大永管理欠妥,也不好说什么,一时间恒通大街上都听得见司马昊骂骂咧咧的声音。

猛地,司马昊拔高了声音说道:“皇妹呢?皇妹怎么没出来?不会是在行馆出事了吧?众侍卫,赶紧给我搜救!”鸿胪寺官员和百姓一听,便觉得事情大了,燕诚公主还在行馆中?不会吧?方从哲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