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长女-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沈俞氏等人在忙碌地准备中元节的相关事情时,在沈华善的书房,几个人也在讨论着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或许攸关着沈家的将来。他们是沈华善、沈则敬、沈余宏三人。

“你是怎么想起要做这样的事情的?”当沈则敬把他的打算说出来的时候,沈华善第一感觉不是惊惧,而是好奇,好奇这个儿子怎么会想做这样一件事情,私察百官?胆子也忒大了一点吧?——几十年来受沈从善的影响,沈华善其实已少了许多对皇权的绝对畏惧和绝对推崇,还不知不觉地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所以非但他没有震惊,连沈余宏也在好奇地等待沈则敬的回答。

沈则敬把沈宁记录的本子对两人说了,正是从中得到的启发,看到父亲和儿子并没有多少震惊的样子,感觉有些郁闷,并且说:“父亲你认为此事是否可行?”他很想听听沈华善的意见,也不知道他是支持还是反对,心下有些忐忑。

沈华善听了沈则敬的话后有些恍惚,不期然地,他想起沈从善来,事隔三十几年,沈家再一次有人提起那样的事情,这个人还是自己的嫡长子,虽然说的是不同的事情,实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上官皇权的不信任,或者更准确地说,为自己家族的谋划多过对上官皇权的信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得上是乱臣贼子了。难道沈家专出这样逆天心思的人?先有沈从善,现在又有沈则敬,不知道以后还会有谁,这是对的还是错的?难道我要把自己的嫡长子也关进思过处几十年吗?

事移世易,庆幸的是,沈家现在的族长是他,沈则敬提出这个事情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次,我不会逼自己的儿子进思过处,我还要放手让他去做这个事情,我要让他去做了,才能证明他是对还是错,而不会因为他仅仅只是有这样的心思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就硬生生毁了他的人生。只有做了,才能证明啊。想起沈从善幽居的那三十几年,想起沈从善过世时的枯寂,沈华善对自己父亲也就是前任族长沈积安有着自己都无察觉的怨怼。

他有什么错呢?有什么大错呢?

那三十几年实在太不值得了,沈家应该给他一个交代。

最好的交代莫过于,循着他的路前进,以此证明,他说的那一条路是正确的。虽然沈华善直到此时都没有明确要把沈家带向何方,却也有意无意地为沈家的将来布局了。

“此事可行,我看,就宏儿负责这个事情吧……我想想,就取名如流处吧。”沈华善最后定音。从善如流,这是他对自己兄长的怀念,也是对儿子的期望。

沈则敬又根据沈宁管理青竹居的做法,制定了如流处的基本法则,搭建了如流处的基本框架,将如流处分为外事、间客、谍报、政商、艺技、汇综六大组,至于组成人员就陆续增添。

至此,长泰三十五年七月,后来为沈氏王朝立下汗马之功的如流处,号称“一纸抵万兵”的如流处,正式登上沈家舞台。

浊浪如流平,一纸抵万兵……

第二十一章中元祭自身

转眼就到中元节了,中元节是大永朝四大节日之一,上至皇家,下至百姓,都极为重视,连京兆百官,都沐休不朝,京兆府还在祥和大街设了“祈福吉祥道场”供京兆百姓布施普愿。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备祭奠拜三官,各种各样的祭品也都一一齐备,正是“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

沈家也不例外,沈俞氏和沈胡氏亲手做了楮衣,酒肉、糖饼、水果都早就准备好了,沈余宏等沈家男丁都亲自折了纸钱,沈宁和一众妹妹也都亲手做了各式河灯,京兆有中元放河灯的习俗,只有拜祭过三官和祖先,再放了河灯,才算是过了中元节。

在沈氏正院前面的空地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八仙桌,上面堆放着楮衣纸钱等阴间祭品,也摆设着酒肉饼果等人间烟食。八仙桌后面,则站着沈家众人,他们要开始中元的祭拜仪式了。

沈华善带着沈则敬、沈则远,身后是跟着的媳妇、孙子、孙女,连沈庆德这个曾孙也都被沈安氏带来了,一家四代,就在沈华善的带领下,先是祭拜了天地水三官,三跪九叩,沈华善还静穆念了一大段祭文,沈宁也没有人听清楚是什么,随即又起来,祭拜祖先,同样是三跪九叩,同样也说了一段话,这下沈宁是听清楚了沈华善请祖先护佑沈家子孙,接着又起来,最后祭拜众生野鬼,这下是一跪三叩了,这是布施普愿,祈求百鬼得食果腹免倒悬之艰,祈求众生免颠沛流离之苦。

沈宁也随着沈家众人起起落落地叩拜,眼中含泪,一时苦昧难言。前世沈家灭族之时,正是中元节期间,这是她重生以来的第一个中元节,也是重生以来的第一次祭拜,这一片静穆虔诚的跪拜祈愿之心,非是慎终追远,非是畏惧百鬼,而是,祭奠前世逝去的沈家众人啊,祭拜自己那逝远的前世,愿那一世的沈家族人早登极乐,愿这一世的沈家族人安享天年……

我一定会好好守护沈家的,伴随虔诚跪拜的,是沈宁坚定的决心,不知这中元众生三官百鬼,可曾听见了沈宁的救度之心意?

放河灯的时候,沈宁并没有去,而是让春夏秋冬几个丫鬟跟着沈宓等人去了,她想说的想求的,在祭拜时都说了,对放河灯也就不感兴趣了,就在青竹居陪着柳妈说说话。

过了不久,春诗等人就回来了,向沈宁描述放河灯时的热闹场景,还说沈宛的河灯最为出彩,连京兆城河边好几户人家都在感叹云云,沈宁听到此也不觉得意外,自从庄子编织蚱蜢之后,沈宛就越发喜爱这些手工艺了,天分也逐渐显现了出来,年纪小小的,做出的小玩意就愣是比别人家多了几分灵巧和趣意。

又听了丫鬟们说了几句京兆吉祥道场的普愿事,听说那里人也很多,还有护国寺的高僧在传讲佛法等等,丫鬟们见沈宁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不久也就歇下了。

沈宁只看着那洁白无瑕的月光,久久出神,中元祭自身,这是一种何等的哀戚,又是何等的幸运啊。

到了七月十八这天,沈宁也早早作好了妆扮,带着丫鬟秋歌冬赋去和沈瑶汇合,准备出发去尚书府作客了。沈瑶也带了知云知雾两个丫鬟,一行六人也不冷清。

去作客这件事情,沈宁是向沈俞氏报备过了的,沈俞氏心想沈宁也需要几个闺阁好友,又加上陈婉柔即将为二皇子妃了,对于她出行一事,倒是很赞成的,也不过多嘱咐,就让她好好玩儿。

其实兵部尚书府也位于景泰大街,不过是沈府在南,陈府在北,隔着不远的路程。其实仔细说来,六部官员,大多都是住在景泰大街附近的,这也是和京兆布局有关。京兆三十六街东西两坊市,其实也各有侧重,等级也是森严,各官员似乎也都根据官职择街而居,皇城根下的始伏大街,住的是分府出宫的诸皇子,三省主官也都住在离始伏大街不远,景泰大街恰恰和始伏大街形成个丁字,位置也是很不错的,所以渐渐的,也成了六部官员的聚集地。

沈宁和沈瑶被迎进了兵部尚书府,还见到了陈赵氏,她笑语盈盈的样子,倒看不出背后和陈婉柔有什么不和来,让沈宁也暗自感叹。本来,这种小女儿间的聚会,是不必陈赵氏出面招待的,可是陈婉柔已经有了赐婚的旨意,是将来的二皇子妃,为了给她体面,陈赵氏也来这些女孩儿面临露了脸,虽然内心生暗痛,脸上倒一直带笑。

一同来作客的,还有户部尚书嫡幼女郑少宜、御史大夫的嫡孙女龚心慈,还有兵部属下的几家姑娘,听得介绍有侍郎章弩家和郎中许慎行家的姑娘,倒也济济一堂,看来冲着二皇子妃这个身份,有不少姑娘家前来是示好了,又或是陈婉柔也都请了她们,沈宁和沈瑶也上前见过诸位小姑娘,确实是小姑娘了,沈宁想起自己都已经活了四十多年了,都那么老了,这些不是小姑娘是什么?

十来个小姑娘聚在一起,说的无非是绣花作画好吃好食,这次因有陈婉柔,自然也把她的婚事拿出说了一下,表示羡慕之意。这种小姑娘之间的聚会,沈宁不太感兴趣,却也努力作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沈瑶倒是乐在其中的,很快就和许家姑娘吱吱喳喳说起话来了。

其实沈宁不想来的,但想起陈婉柔专门给她下了帖子,想必她是有事情要问她的,这一趟,是非来不可了。

陈婉柔在招呼众位姑娘,也没有忘了沈宁,她之所以举办这一次聚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沈宁,一是为了向她致谢,二来也是好奇,她怎么知道红袖有问题的?想到红袖,她不禁一阵黯然。红袖跟在她身边也有六七年了,想当初红袖还偷偷给她藏过包子,她一直因为两个人是情同姐妹的,却没有想到……自花朝宴会后,祖母为了顾念家族,也没有细究,倒是很快地把红袖处置了,原本祖母是要将红袖杖杀了的,可是她还是舍不得,终究留了她一条命,逐了她去北疆,不过主仆情谊是再也没有了,不用想,陈婉柔都知道红袖背后的人是谁,只不过,沈宁是怎么知道的?

她看向沈宁,对方似乎在认真听着别的姑娘说话,可能是年纪不大的原因,也没戴什么珠钗,看着倒是清清爽爽的,除了一双眼神特别黑亮,容色倒是一般,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地方来。

沈宁似乎发觉了陈婉柔的打量,也趁着其他小姑娘打趣见,不着混迹地回了她一个笑容。被她一笑,陈婉柔就回过神来,在瞎想什么,她是怎么知道红袖有问题的,等会找机会直接问她就是了。

此时虽然没那么炎热了,西瓜等水果还是呈了上来,厨娘还贴心地把瓜肉挖了出来,巧手地装在一个透明小碗里,那艳红的瓜汁被剔透映衬着,一下子就获得了小姑娘们的喜爱。沈宁似乎也对那西瓜还是很喜欢的,示意身边的丫鬟给她端了一碗过来,于是众位小姑娘就看见这个小丫鬟不知怎么的,一下站不稳,那一碗瓜肉连同瓜汁就直接倒在沈宁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