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正的旧宅已被李儒的士兵毁成废墟,刘协站在一片残垣断壁边沉默了许久,回头对老鹰道:“给朕派人到关中仔细打探,务必要寻找到林老先生的下落。”

朱峰连声应诺。

林源想起什么似的,说道:“启禀陛下,当年水将军在林家留有骨血,此时应已三岁多了。”

刘协一怔,随即露出开心而激动的笑容。道:“很好,很好!”

想不到只是在林家镇留了一夜。水无尘就留下了自己的骨血,倒也是一件幸事。怪不得当年离开林家镇时,两人如胶似漆,难分难舍。

……

黄土青山,山风阵阵。

一座坟茔之前立着一块石碑:“大汉近卫营骑都尉水公无尘将军之墓”。

坟茔上两边种满了青翠欲滴的竹子,竹叶随着山风吹动,沙沙作响。

那位勇猛而忠义的少年将军静静的躺在此中。

刘协率众跪在墓碑前,恭恭敬敬的拈香拜了三拜,然后将三炷香插在墓碑前,又在坟前洒了三杯水酒。

“静心……”他捧着祭文只喊了一句,便泣不成声。

刘协是真的伤心了,当年他落难北邙山,若非这个少年将军将一只死虎扔在他身下垫住,他已摔死在山崖下。此后水无尘一直追随在自己身边,一路征战,每次战斗冲在最前,勇猛异常。当年他在陈仓道遇伏,水无尘更是拼死挡住阎家父子,让自己撤逃,最后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陛下快走!”

恍惚中,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少年将军,全身浴血,一面挥舞着两刃三尖刀拼命厮杀,一边高声呼喝着叫自己快走……

刘协泪如泉涌,泣声道:“胜负乃兵家常事,不足为虑。即便是失去帝位,朕仍可夺回。然静心一去已不可回,可悲、可恨!这都是朕之过呀!”

哭到伤心处,他又跪了下去。

“陛下,节哀!”

一旁的王越连忙扶住他。

刘协哭了一阵,又对着陈仓道方向以三杯水酒祭奠了阵亡将士,又一回身,李逸飞托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件崭新的战袍。

刘协取过战袍,从侍卫手中接过一支火把,将它引燃,望天长吟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身后众将士见此情景,一齐振声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刘协站了起来,接过林正递来的纸墨,写上一首墓志铭。

“浩浩愁,茫茫苦,短歌终,悲难赋。郁郁孤坟,埋有忠骨。身亦有时消,骨亦有时灭,一缕忠魂永长驻!英名几何?千秋万古!”

大汉骑都尉水无尘,被封为镇西将军,追谥为忠侯。

刘协在水无尘的坟墓前伫立了许久,直到夕阳西下,这才率着众人往山下走去。

下到半山腰,突然他又回头深深的望了一眼,这才转过身来。

他的视线从山上扫过。突然坡上一片低矮的植物映入他的眼帘,他蓦地惊了一下。他以为是幻觉,又仔细望了一眼那片植物。确认与记忆中的那种植物无异。

他急忙快步走向前去,走近那片植物。

“陛下不可接近此草,此草有毒!”

林源急忙高声喊道。

刘协在其中一株植物面前停了下来,仔细端详了一阵,他自小生长在农村,确定不会认错,立即将拔出一株来。

绿色的植物被连根拔起。带出一片圆球状物。

马铃薯!

刘协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那样子像捡了宝一样。

他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才问道:“林老为何认为此草有毒?”

林源惊恐的望着他道:“陛下速速扔下此物。当年灾荒年间,敝镇有人饥恶难熬。便采了此物充饥,结果中毒而死……至此再无人敢接近此物。”

刘协呆了一下,指着手中的马铃薯问道:“是生吃还是熟吃?吃的是茎叶还是根部球状物?”

林源道:“当时那人饥饿难忍,是生吃的。吃的是茎叶。”

刘协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明明有马铃薯,却等一千五百年后才从美洲传入。野生马铃薯的毒性原本就大于栽培的马铃薯,而那人吃的不是根,而是吃的茎叶。马铃薯的茎叶含有茄碱之毒,中毒会导致头痛、腹泻、抽搐,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

刘协眼珠一转,哈哈大笑道:“此乃宝物啊。朕在宫中读过藏书,曾描述此物。此物名马铃薯。茎叶有毒不可食之,但此球状根可煮食,不过球状物若发芽,则芽不可食之。”

刘协令人扯了一大把野生马铃薯带回村里,令人摘下球状根,烧开沸水煮熟煮烂,喂了一勺给狗吃,果然那狗一夜无事,活蹦乱跳。

林源又惊又喜,这马铃薯在四周山里长得到处都是,要是灾荒年间,又多了一种救命食物。他们虽然没吃过野生马铃薯,却知道这种植物抗旱能力极强,而且不占良田。

经过刘协示范烹煮,在里面滴点油,再加点盐巴,味道还很鲜美。

刘协心中更是大喜,在他的记忆里,三国期间多灾荒,旱灾、水灾、蝗灾时有发生。而土豆既抗旱,产量又高,还能种两到三季,又和传统粮食作物不冲突,灾荒时期,那可是百万生灵的救命之物啊。

刘协根据记忆,将马铃薯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细细的写在纸上交给林源,并下诏书给陈仓县县令和左冯翊郡守全力推广种植马铃薯。

总有一天,大汉的疆土上都会种上这种耐旱高产的农作物,大旱之年,可以少饿死许多百姓。

此间事了,他心头一阵畅快,率众往陇西飞奔而去,追上了西征大军。

狄道城。

远远的见到数千兵马迎了上来。

当先两人,一个高大威猛,满脸刚直不阿的凛然之色,一个身材矮小,却一副磊落相貌。

迎出城的兵马在百步之外缓缓的停了下来,前面两人纵骑而来,直奔刘协大军。

两人行到十步之外,翻身落马,恭恭敬敬的弯腰一拜。

“臣陇西郡太守苏则拜见陛下!”

“臣陇西郡长史游楚拜见陛下!”

刘协虽然对此两人并不熟悉,但是一路上听到西凉将士对这两人评价极高,说苏则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学问品行闻名于世,游楚慷慨好施、恩施于众,在西凉名声极佳。更主要的是这两人,居然带着区区三千兵马和城中百姓一起,硬生生的抗住了阎行的数万大军的攻击,不禁令刘协肃然起敬。

刘协急忙也下了马,快步上去将两人扶起。

ps:ps:感谢“心水无尘”、“神技天下”、“天高云淡925”的打赏,在此另感谢创世那边朋友的支持和打赏,虽然我在那边也只能做读者,看不到打赏和支持的朋友。

第一百八十四章惊天动乱

朝廷大军在狄道城云集,安定郡和汉阳郡的汉军按照刘协的旨意如期开往背部边境要塞,三军加起来过十万兵马,拉开了讨伐韩遂的序幕。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急报传到了狄道城。每一道急报都是跑死几匹快马加急送来的。

辽东郡治所襄平,延里镇。

辽东太守公孙度立在一座祀社面前,祀社中有一块奇怪的大石头,长一丈多,下面有三块小石头做它的足。

公孙度脸色凝重的望着这块大石出神。

“这块石头的形状与汉宣帝的皇冠相似,它所在的延里,又与你父亲的名字相同。社是祀土地神的地方,表明您应该拥有天下的土地,而有三公作为辅佐。”

他沉思了一会,又望了一眼手中的一道圣旨,长吁了一口气,转头对身后的两位心腹大将柳毅和阳仪道:“我决定了,如今天下纷乱,诸侯并起,两帝相争,四百年的汉室江山也到了尽头,该是我与诸位筹划王图霸业的时候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立即弯腰拜道:“拜见辽东王,祝王上千岁!”

公孙度哈哈大笑。

自董卓之乱以来,公孙度趁机兴起,自称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后来刘协驱逐董卓,重新掌控朝廷以后,公孙度老实了一阵,恢复自己辽东太守的身份。后来刘协失踪后,公孙度三年多时间。大展拳脚。先是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向南取山东半岛。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然而随着自己的实力越来越大,公孙度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暗生不臣之心。

接到一封神秘来信之后。公孙度心中的野心彻底爆发。

198年7月,公孙度自称辽东王,将属下辽东郡分为辽东、辽西和乐浪三郡。任命儿子公孙康和公孙恭分别为辽东和乐浪郡的太守。

同时为汉朝的两位祖先立庙宇,按照古制在襄平城南设坛。在郊外祭祀天地。亲耕藉田,治理军队,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

198年8月,公孙度攻伐公孙瓒,双方在右北平郡长城附近激战。

就在公孙度蠢蠢欲动时候,冀州的袁绍也动了。

同年7月。袁绍率大军继续进攻未能打下来的兖州南部,孔融抵挡不住。派人飞书进京求援。

张辽和徐庶不敢擅自做主,急忙派人飞报刘协。

兖州的烽烟刚起,荆州的刘表更是祸从天降。

孙策攻下庐江郡之后,并未继续进攻扬州而是转攻江夏的刘表军。

与此同时,豫州的袁术也挥师从南阳南下,旌旗直指襄阳。

近七年来的安逸生活使刘表丧失了当初单骑入荆州的锐气,两头被夹攻,心急如焚,急忙也派人飞报朝廷求援。

北方、中原、江南之地纷纷陷入战乱之中,西南也没闲着。

益州的刘备,派关羽和诸葛亮“奉天子之令”率兵攻打霞萌关,征讨拒不听从“朝廷”征召的汉中太守张鲁。

刘协望着手中的急报,脸色越来越凝重,然而事情却越演越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