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被迫下旨杀了袁隗全家,心中一直不安,还望仙翁指点。”

“此事只须问曹孟德即可!”

“此人颇有奸雄之相,问他可靠吗?”

“奸雄与能臣,只在皇上一念之间。糟老头去也,陛下保重!”

话音未落,房间里突然涌起一阵迷雾,左慈身影淹没在迷雾之中。迷雾越来越多,整个眼前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刘协奋力想挣扎起身,却逐渐醒来。屋内空空如也,原来只是南柯一梦。

第三十九章且行且自重

董卓跑了!

整个京城沸腾起来了,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连续几天来醉春楼从早到晚,座无虚席。就连连那些无名的小酒店,还有酒肆、肉摊、茶楼等生意也是火爆的很,甚至连等欢场的生意也比平时火爆。大喜之下,总是想着各种方法庆祝。

“董卓败了,陛下万岁。董卓败了,陛下万岁……”

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衣衫褴褛、披头散发的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乱跑,见人就念叨这两句,满脸的傻笑。

此人叫刘三,原本开着一个小酒肆,有着一个姿色不错的妻子,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酒肆的生意一直很好,小日子一直也过得很滋润,直到遇到了为董卓搜罗美女的铁甲军。

铁甲军打昏了他,妻子的抱着女儿不放,头颅被砍掉了半边,娇弱的女儿在董卓发泄完兽欲之后用头上的金钗刺入了自己的喉咙。于是一个精壮的汉子就这样活生生的疯了。

一队人马从大街东边缓缓驰来,刘三依然在路中间东倒西歪的游荡。

“大胆草民,竟敢挡住司空大人的道,快快让开!”前面的家丁大声喝道。

刘三缓缓的回过头来,对着他们嘿嘿的笑道:“董卓败了,陛下万岁。”

队伍中一个红袍官员勃然大怒,打马上前挥起马鞭对着他“啪啪啪“连续三鞭怒抽,将他抽晕倒在道旁,怒气冲冲的纵马而去,后面的家丁紧紧跟随。

司空张温一边打马直奔朝门而去一边恨恨的想道:“董卓败了,陛下万岁?哼,我等党人竭精惮虑的功劳片字全无,世人只知有陛下,不知有我等党人功劳。若非我的等党人与袁氏兄弟联络众诸侯造反,岂有董卓败退之事?”

其实这倒也不假,曹操虽然是发矫诏讨伐董卓的倡议者,其实袁绍和袁术等人早就在苦练兵马准备起事,朝中党人和士大夫也一直暗中与袁氏兄弟在商议讨伐董卓的事情,十八路诸侯倒有十二路诸侯是他们联络的。只是偏偏他们还在从长计议的时候,曹操却率先发难振臂高呼,于是他们不得不成了从应者。后来小皇帝掌控京城,率众顽强守住都城,他们的风头一下子全被抢走,没人知道他们到底干了什么,岂能不气的吐血。更何况他们计划的目的,不只是要讨伐董卓,还要恢复少帝刘辩的帝位。如今这个计划看起来是困难重重了。

跑到朝堂门口,看到太尉杨彪、司隶校尉黄婉、议郎郑泰等党人也是一脸阴沉的立在朝堂门口,几人对视无言,缓缓的走进了朝堂。

刘协虎步龙行,昂扬而来,比当初登基那一天更激动、更精神、更有气势。那白嫩如玉的脸庞闪耀着笑意,闪耀着洁白的光芒;眉宇间一股英气更浓了,多了几份睥睨天下的豪气;眼睛中不似以前充满杀气和盛气,换之的是君临天下的霸气和淡定从容。

飞龙卫们在王越和李逸飞的带领下紧紧跟随而来。他们都换上了崭新的红衣,腰间的佩剑似乎也是新制的,再加上人人脸上满挂着自信和勃勃的生气,显得格外威武。

刘协全身无比的舒畅,步子走得很大,但是很慢,很稳,似乎很满意很享受自己走入朝堂时那庞大的气场。后面的飞龙卫提着正步,踏踏而响,更显得震慑人心。

不管如何,我终于成功了,可以堂堂正正的踏入朝堂之中,人人对我敬畏,不用再顾忌任何人。完成了历史上的刘协毕生未完成的梦想。

轻轻的落座,俯视全臣,满脸笑意。

“上朝!”

“陛下万岁!”

“诸位爱卿平身!”

今天的山呼声似乎比平时要响亮得多,群臣满脸笑容,精神抖擞,容姿焕发。但是接下来的封赏驱贼有功之臣的圣旨却令现场炸开了锅。

司徒王允,已位列三公,无职可迁,加封为梁侯;

尚书卢植,迁职为太仆,封河阳乡侯;

钱塘侯、河南尹朱隽,迁职为光禄大夫,赏黄金千两;

南宫校尉卢毓,封平阴亭侯;

北宫校尉伍孚,封新郑亭侯;

原董卓帐下都督张辽,迁职为近卫中郎将,封汜水亭侯;

原董卓帐下都督胡车儿,迁职为近卫骑都尉,封阳城亭侯;

辽东燕山剑客王越,除虎贲中郎将,封荥阳亭侯;

神童马钧,除考工令(负责武器铠甲等军用器具的开发和制造),加封平阴亭侯;

铁匠马横,除考工右丞。

投诚之五千西凉骑兵,均为朕之结拜异性兄弟,编为近卫御赐兄弟营,归近卫中郎将和近卫骑都尉管辖。

圣旨宣毕,群臣哗然。

王允、卢植、朱隽、卢毓、伍孚等人原本就是朝廷命官,士人一族,无论怎么分封都不会过分。东汉时期,士族和庶族界限分明,世家和寒门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庶族和寒门几乎难有出头之地,偶尔有几个寒门子弟出头的要么是在地方名气太大被举荐,要么是傍上世家望族的大腿被推举,这种几乎算是凤毛麟角了。而士族子弟,负责察举的都是他们的恩师、亲戚、世叔伯,甚至直接就是他们的老爹,类似于现在的官二代,自然容易当官,所以才会有袁氏四世三公这种神一般的存在的家族。这跟一千八百年后差不多,普通的校车里是不会坐上一个部级甚至国级干部的。

可现在两个投诚的低级将领,一个江湖游侠,一个卑贱的铁匠,一个少年铁匠之子,都出自寒门,竟然被破格提升为高官,这也罢了,更重要的是其中四个还封了亭侯。对于士人来说爵位比官职更看重,官职是不可世袭的,但是爵位是可以世袭的。要知道堂堂蜀汉丞相诸葛亮也只是封了个乡侯(武乡侯),封侯比升官更加荣耀无比,也更加艰难。对那些士族来说这是件十分不可接受的事情,若开此头,长此以往对士族的地位将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大部分士人来说,甚至国可灭,朝可亡,但是士族的地位不能动摇。

更具爆炸性的是,五千个西凉蛮子居然被封为陛下的异姓兄弟,按照他们的理解来说,这五千个蛮子地位比朝中大臣见官高一等。

要知道西汉开国时,也不过封了七个异姓兄弟为王,这小皇帝一搞就是五千个兄弟,虽未封王,只是普通士兵,但是不管如何他们都是陛下的兄弟啊,论年龄那都得是陛下的大哥啊。

此举别说原本偏向刘辩的一帮党人强烈不满,就算是支持刘协的王允、卢植等人也觉得大为不妥。

首先是司隶校尉黄婉极力反对陛下与普通士兵结为异姓兄弟,认为此不符合礼制,有违纲常,急得差点要撞柱子。

接着群臣极力附和,连王允、卢植等人也随声附和,最后王允出了个折中的主意:这五千人的队伍仍叫“近卫御赐兄弟营”,名称不变,意思是本营兄弟齐心协力,友爱互助如兄弟;但是与陛下结拜为兄弟之事须不可再提。

其实这一点当晚张辽和胡车儿就跟部下们沟通了一下意见:陛下要跟我们结拜兄弟那是陛下的恩德,我们自己不可不知轻重蹬鼻子上脸还真跟陛下称兄道弟的。大家都赞同,并把这个意思转达给了小皇帝。

所以刘协斟酌再三,同意了王允的意见。

可是有人看到这小皇帝一让步,立刻蹬鼻子上脸了。

“臣有本要奏,张辽、胡车儿等人,原属西凉叛逆,王越乃江湖游侠,皆出身微末寒门,虽有军功可迁其职,不可封侯;马钧,不过一介铁匠之子,出生卑贱,虽有立功,亦不过奇技淫巧,难登大雅,晋职为考工令已属破格提迁,若再封侯,则大大不符合礼制,有违纲常,令天下士子寒心。”

此人正是司空张温,这话说得面不红气不喘的,理直气壮,振振有词,正义凛然的,刘协当时就差点吐血了。

一千八百年后,不是也有个政协委员,公然提出不能让农村里的孩子上大学,因为农村里的孩子素质太低了,她们这种很有素质的城里人中的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容忍。

可那不过是个政协委员,这张温可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啊,总理级的干部啊,居然在朝堂上大言不惭的鄙视广大劳动人民。

“司空大人,卿祖上溯及十世还是士族么?我大汉高祖起自亭长,光武帝起自布衣,均为微末寒门,你这是要蔑视高祖和光武帝么?士族和寒门难道是天生注定的吗?士族子弟碌碌无为,难道也要拜官封爵?寒门子弟有经天纬地之才,难道也要弃之不用或任意冷落?我朝取官,当唯贤能者是用,岂可论门第高低?张、胡、王、马等人,在此次驱贼之战中,居功至伟,理当封侯,此事休得再提。”

张温被刘协一通连珠炮般的逼问问得哑口无言,想不到这九岁的小皇帝居然这么伶牙俐齿。按照常理不应该是手足无措,去问其他大臣意见么?

张开嘴正待说什么,却被身旁的太尉杨彪悄悄的拉了一把,只好退回原位。

“臣周奂有本要奏!”张温刚回位置,又有一人整了整朝服,躬身向前奏道。

大鸿胪周奂,主管潘邦蛮夷事务,类似于外交部长。

“卿有何事,尽管奏来!”

“昔日董贼作乱,拘禁弘农王于永安宫中,今董贼已驱,臣奏请解除永安宫禁,还复弘农王自由之身,以亲王之礼遇之;何太后为先皇所立之后,当还归太后之位,请陛下赐准。”

这是闹的哪一出?刘协预感不妙,却不知如何回答。

这句话一出,以黄婉、张温等人为首立即一大群大臣附议请奏赐准,形同逼宫。

刘协沉吟不语。

“不可!”一道洪钟般的声音当廷大喝,立即将众人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