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高也只能在小皇帝的手心里蹦跶。

袁绍等人脸色大变,气得咬牙切齿,却无力辩驳。倒是鲍信本人面不改色,兴高采烈的谢主隆恩。

其他如刘岱、韩馥等剩下的诸侯全部在爵位上给与晋升,亭侯升乡侯,乡侯升县侯。

新设军队——御林军,张辽领御林军总统领,加封破虏将军;关羽封为御林军右统领,加封汉寿亭侯,赐大宛良驹一匹;张飞封为御林军左统领,加封都亭侯,赐大宛良驹一匹。近卫营由骑都尉胡车儿统领,加封救主有功的水无尘为左仆射,辅佐胡车儿,另赐大宛良驹一匹。

董卓退到长安,其部下十五万军队主要分为雒阳军系(即原来京师中的南军和北军)、并州军系(丁原部下)和西凉嫡系军队,董卓败退后,部分雒阳军系的士兵便在退兵的路上偷偷的潜逃。而董卓也犯了个错误,将西凉嫡系军队设为先头部队,中间是并州军系,最后是雒阳军系,十五万军队犹如一条蜿蜒十数里的巨龙,首尾难以相顾,等到董卓发现时,雒阳军已逃走了两万多。

这两万多人大部分都选择了向京师投诚。而刘协一直想将近卫营培养成为一只像飞熊军和白马义从这样的精锐骑兵,而不是一只庞大的军队。所以有心新设一只庞大的混合军,也就是御林军。

平原县令刘备,除羽林中郎将,宜城亭侯。

几个草根一族平步青云加入陛下最亲信的军队并担任高阶职位。这个小皇帝跟上次洛阳之战结束后一样,管你什么士族、庶族的,只要他看上眼了就直接委以重任。

百官虽然惊得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了,却没一个反对的。

接着又宣布了两项重大的官职变动:原太尉杨彪因病请辞,朕予以批准,由御史中丞皇甫嵩接任;原司空张温因病请辞,朕予以批准,由太仆卢植接任。

虽然百官事先已经暗中得知,但是仍旧不亚于一场地震:三公换了两公,这可是相当于中央常委的职务。

平阴县草民吴孟,救主有功,封为侍医,秩比四百石。

原河内太守王匡,心怀不轨,起兵造反,已按谋逆犯上之罪诛杀,免去一切官爵。其原有部下军队全部编入御林军。

原南阳太守、祁阳侯、后将军袁术,因作战不力,陷害同僚,贬为征南将军。

袁术一直在做卫将军的梦,等了半天没听到对他的封赏,却听到他一向看不起的刘备兄弟居然一步登天,身居要职,心里大为不爽。突然听到“袁术”两字不禁精神一振,后面的旨意却让他气得差点一口老血喷薄而出。

他向前大声质问刘协:“臣起兵勤王,驱逐董贼,虽有小过,不掩大功,为何不升反降?刘备等人,原属小吏和白身,为何连升数级?圣上如此封赐,臣不服啊。”

刘协冷冷一笑道:“你起兵以来,寸功未立,反断孙太守粮草,害其损兵折将,差点丢掉性命。今未拿你治罪,仅降军衔,已属法外开恩。刘备等人颇有战功,又护驾有功,理当封赏。朕只论功绩不论出身,你有何不服?再敢妄言,必拿你治罪!”

袁术还在愤愤不平,被袁绍一把扯了回去,抬起头又恶狠狠的盯了孙坚一眼,终是无可奈何。

一份封赏的圣旨,整整读了半小时,对于百官来说无异于惊涛骇浪般的刺激。圣旨宣布完毕,除了袁术还在愤愤不平以外,再也无人言语。

第五十九章私藏玉玺

午夜的洛阳,灯火逐渐黯淡,大部分人都进入了梦乡。四处静悄悄的。

只有几家qing楼还是灯火通明,彻夜不息,那些跟随各路诸侯前来的卫士们在离京前进行最后的狂欢,不少诸侯更是率众组团前来放纵。

一个卫士模样的人从万花楼走出来,跌跌撞撞的向城西走去,显然是喝醉了酒。

突然一块石头将他绊倒,摔了个狗吃屎,跌倒在一眼枯井边。

他爬起来正要要骂,却突然发现枯井中隐隐闪出五彩霞光。他以为是醉眼昏花,连忙趴在井边仔细往井下去看。没错,井中闪出了一片五彩霞光,在月光下特别明显,不过不趴在井边是看不到的,在光线耀眼的大白天也是看不到的。

他仔细看了几次猛的一下酒醒了:“此井内必有宝贝,如果禀报孙太守前来打捞,得到宝贝必然多有赏赐。”

想到这里,他立刻三步并两步往孙坚的城西寓所跑去。

很快,孙坚立刻带来几十号人举着火把而来,同时找来了一个大藤篮和吊绳。

井下打捞出一个宫女打扮的女子尸体,身体丝毫没有腐烂迹象,怀中紧紧抱着一个锦盒。

孙坚小心翼翼的将锦盒打开,揭开一层黄缎布,里面赫然露出一方大玉。

此玉方圆四寸,上盘五龙,边上崩缺一角,以金镶之。底部刻着八个篆体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端着这块大玉,全身激动得发抖,沉默了许久。

传国玉玺,由传说中的和氏璧所制,其方圆四寸,上扭交五龙,正面刻有秦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物。嗣后,历代帝王皆得以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之则“受命于天”,失之则“气数已尽”。凡是登大位而无此玉玺者,即便另刻有其他玉玺,也被称为“白版皇帝”。

难道当今圣上也非真命天子,大汉气数已尽,天下合当归我孙家?孙坚捧着这方至尊圣物,莫名的冒出了一个令自己都心惊肉跳的念头。

“传国玉玺!”一个卫士惊呼。

孙坚急忙将玉玺包好装入锦盒,收入怀中,上前对着那个侍卫就是一耳光,怒道:“什么传国玉玺?分明就是一块大石头。”

众人纷纷反应过来,齐声说道:“是一块大石头!”

孙坚携带玉玺回府,一路上思绪万千。众卫士也是心怀鬼胎,想入非非。谁也没注意一个卫士慢慢的落在后面,然后悄悄的消失在夜幕之中。

次日天刚蒙蒙亮,孙坚便率众叫开城门,直奔城外大营,集结军队,准备回长沙。

点将台,孙坚点好卯,对诸位将领简单的几句训话,便要准备开拔。

一骑飞来,滚落于尘。

“报!后将军袁大人求见。”

袁绍身后跟着颜良、文丑两员虎将,带着数百个卫士,直奔点将台而来。

因他军阶较高,孙坚虽然不喜,也只得下台对他一揖:“不知后将军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袁绍笑道:“文台为何走得如此之急,我等同来勤王,也不告知我等一声就悄悄拔寨起营?”

孙坚也笑道:“某家因身染小疾,欲急回长沙养病,忘记与公辞行,实在抱歉!”

袁绍脸上的笑意慢慢收敛,冷冷的说道:“我知道文台害的什么病,恐怕害的是传国玉玺之病吧?”

孙坚脸色骤变道:“本初,我知你对我有意见,可我对陛下忠心耿耿,这话可不能乱说!”

袁绍哈哈大笑:“好一个忠心耿耿的孙文台,你得玉玺不上交陛下,而是私自携带玉玺出逃,这是谋逆大罪,当诛九族,陛下那里还能容你吗?不如卖我袁某一个人情,将玉玺交给我,由我交给陛下,就说是刚刚打捞到的,袁某固然可以受到陛下赏赐,则文台亦可脱罪,此乃一举两得也。如何?”

孙坚哪里会信他的鬼话,怒道:“玉玺不在我处,难道叫我生给你不成?”

袁绍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冷声喝道:“昨晚在井中所打捞之物何在?”

孙坚脸色又是一变:“孙某昨晚睡得实沉,何曾于井中打捞?”

袁绍眼中厉芒一闪,喝道:“赶快取出来,免生祸患,否则就算我能饶过你,陛下也不会饶过你!“

孙坚心头剧震,知道这次麻烦惹大了,但是事已至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于是将心一横,指天起誓:“孙坚若得玉玺,私自藏匿,他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

袁绍不再言语,转身喝道:“出来!”

一个士兵从袁绍身后闪出,正是孙坚部下参与昨晚打捞玉玺的卫士之一。

袁绍冷冷一笑:“昨晚打捞玉玺,可有此人?”

孙坚见到那人,不禁勃然大怒,二话不说,拔剑就砍。

袁绍早就防到这一招,一见孙坚拔剑,立即拔剑拦住,怒道:“你当着我的面杀人灭口,是想欺我吗?”

他背后的颜良、文丑早就虎视眈眈,见到孙坚拔剑,两人也拔剑出鞘挡在袁绍前面,杀气腾腾的指着孙坚。

孙坚部将黄盖、韩当和程普也纷纷拔剑而出,对上颜良和文丑。

孙坚哼的一声回剑入鞘,讥诮的对袁绍说道:“这是在我孙某的大营,本初若是不想死在我军的乱刀之下,就请识趣离开。孙某因病急欲回长沙,没空跟你纠缠。”

说完不再理会袁绍等人,叫士兵牵过花鬃马,翻身上马,喊了一声“起营!”,部下将领簇拥着他,率领大军拔寨启程,南下而去。

袁绍望着孙坚大军远去带起的漫天尘土,冷冷笑道:“孙文台,你不识好歹,这玉玺必将让你四面受敌,死于你的誓言之下。”

身后闪出一个谋士道:“不如修书给刘表,告之孙坚携带玉玺出逃,请其于路拦阻。同时派人将此事暗中散播,陛下若知,则必不会饶过孙坚,必定宣布孙坚为叛逆,则孙坚走投无路,必然会投于将军大人。”

袁绍哈哈大笑:“逢元图好计谋,深得我心!”

城西军营校场。

刘协笑眯眯的坐在点将台上,身后跟着王越、李逸飞和众飞龙卫,旁边站着张辽,众人全部聚精会神的盯着台下。

膀阔腰圆如半截黑塔般的胡车儿,手持一柄六七十斤的独脚铜人槊,骑在一匹良驹上,威风凛凛的对水无尘说道:“小子,咱们近卫兄弟营的兄弟都是以一当十的英雄好汉,你初来便当上了左仆射,兄弟们不服啊。你要是能在某家手下走过三十回合,兄弟们自然服气,否则就从百人长做起!”

这胡车儿是个莽夫,当初不但跟张辽较量过,连刘协都敢挑战,别说是部下的将领了。水无尘虽然是刘协钦点,但是他心里却对这个从草民直升左仆射的猎户看不上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