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大帝无双-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位老将,他有着太多的尊敬和不舍。当初他发动雒阳兵变时,就是这位老将跟着他一起杀董越,降服近卫营;后来在袁绍等诸侯和党人作乱时,他也是坚定的站在自己身边;出师西征时,他虽然在朝中德高望重,军功赫赫,职位也在张辽之上,却甘愿为副帅,屈居小辈之下,一路走来,无论是在前方冲锋陷阵,还是在后方押运粮草,一直尽责尽力,未有丝毫懈怠。

而今这位老将却在汉军生死关头,奋勇战死在沙场,怎令他不伤心和痛惜。

他突然站了起来,回头走向身后密密麻麻的绣旗,扯下其中一面绣着“汉”字的绣旗,脚步凝重的走向棺木。

朱隽已被换上崭新的战袍,身上的血迹也被擦得干干净净,但是双目却依然怒瞪着。因为他阵亡的时候,汉军尚在生死关头,呈溃败之象,所以这位老将至死不瞑目。

刘协轻轻的说道:“老将军,我们胜了,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了。”

说完泪眼婆娑的伸出一只手缓缓的将朱隽的双眼抹合。然后将手中的“汉”字绣旗轻轻的覆盖在朱隽身上,盖到朱隽的脸上时,刘协十分小心翼翼,似乎怕把他惊醒。

许久,他才低声道:“合上棺木。”

棺盖被盖上,然后被长钉钉得严严实实的,一代大汉名将永久长眠其中。

一辆马车缓缓迟来,十几名士兵将棺木抬到马车上。一百名士兵整整齐齐的站立在马车两旁,随时听令。

负责护送灵柩回雒阳的将领正是华阴受降的傻大个萧南天。虽然他想要继续在战场上拼杀,但是出于对老将军的尊重,还是很爽快的接下了这个光荣的重任。

刘协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一路上小心点,不要颠着了老将军。”

这个傻大个早已知道面前的“侏儒将军”就是当今圣上,满脸受宠若惊,神色激动的连连应诺。

“披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

跨潼关兮,逐逆贼。与子征战兮,歌无畏。”

随着五万多人的激昂而悲壮的高歌声中,载着一代名将灵柩的马车在一百多名士兵的护送之下,缓缓远处。

钱塘侯、光禄大夫、大汉西征军副帅朱隽,被追谥忠侯。

第九十八章暗流涌动(二更求收藏)

公元192年3月,六万大汉西征军在长安城郊与李儒、吕布所率领的十三万凉军血战,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凉军。

吕布率并州军及部分西凉兵撤退到鄠县,吕布部将高顺等人率另一部人马撤兵到池阳城。两军暂在城中休养,未再参与长安之战。

汉军在长安城外围城了两个多月,大小战无数,却仍呈胶着状态,毫无进展。

这期间,李儒先后屡施奇计,但均未凑效。

三月中,李儒让押着大批城中百姓为先锋,率大军跟在后面,向汉军缓缓冲杀而来。可惜汉军避而不战,让出一条大道,让百姓四处逃散。

李儒大喜,急令凉军进攻阵型散乱的汉军,谁知已经被汉军杀得胆寒的凉军士气全无,一战即溃,最后反失散了几千士兵,数千百姓也趁机逃出长安这座围城。

后来又在一次攻城战中,长安东门守军诈降,刘协率大军攻入东门,却中了瓮城之计。李儒在外城之内建了一道内墙即瓮城,上面埋伏了重兵,刘协带军杀进城门之后,瓮城之上伏兵进出,弩箭、滚石齐下,汉军死伤无数,刘协肩膀也中了一箭,只得奋力杀出城门,幸免于难。

汉军主帅张辽,也先后出了不少奇谋,可惜也一一被有“蓝狐狸”之称的李儒破解。这时的张辽,谋略上比起李儒,还是略有不及。

如此僵持了近两个月,城中粮食将尽。

而汉军以六万破十三万的神话传遍天下,各路地方诸侯心存敬畏,不少地方官员派人给陛下送来军粮,以表忠心,包括一向站在袁绍和党人一边的冀州刺史韩馥,也送来二十万斛军粮。所以汉军的军粮倒是无虞。

城内的李儒如坐针毡,又想起了一出奇计。

深夜,一个黑色的身影翻过汉军营地栅栏,双脚刚刚落地,立即被巡夜的士兵抓获。

“你是何人?”巡逻队伍的什长喝问道。

黑衣人战战兢兢的说道:“我刚从城中逃了出来,又紧急要事须当面向主帅张文远将军禀报。”

那什长在他全身搜索了一阵,没有摸到兵器,却摸到一封信笺,黑衣人紧紧的捂住信笺急道:“此乃密信,须当面交给张将军,你等不可妄动。”

那什长对着黑衣人屁股踢了一脚道:“带到张将军大帐去。”

黑衣人被带到张辽面前,递上一封开口的信。

张辽一愣,拆开信一看,脸色立即大变。

刘协正在大帐中闭目养神,突然有飞龙卫来报说巡夜士兵抓到探子一名,已送往张辽大帐,那探子言有密信交给张辽。

刘协嗯了一声,说道:“这种小事不用来禀报,张将军自然会处理好。”

王越忍不住说道:“不如让臣去看看。”

刘协摇了摇头,说道:“不必了。”

张辽是什么人,你们或许不敢确定,难道我还不能确定?

这时外面突然一阵喧闹。

张辽袒露着背部,背负着一根荆条,一进大帐就跪倒在地,后面押着一人也被按压跪在后面。

刘协一愣,连忙扶起张辽问道:“爱卿所为何事,竟然弄到如此境地,岂不是折煞朕了。”

张辽不肯起来,递上一封书信道:“末将今晚突然收到此人所送来信,信中极为蹊跷,故不敢怠慢,立即呈与陛下,还望陛下明察。”

刘协疑惑的将信取出,只见信中语焉不详,每到紧要之处都被用笔涂抹掉,最后署名是“大凉丞相李儒”。

刘协气极大笑,心中只觉有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李儒啊李儒,你特么的不知道我看过三国演义吧,竟敢出此下三滥的招数。

刘协笑了一阵,斜睨着那个黑衣人道:“你是何人?为何送得此信?”

那黑衣人一副吓得战战兢兢的样子,说道:“回禀陛下,小人乃李儒手下之人,特奉李儒之命前来给张将军送信。”

刘协笑问道:“你送来此信时可曾拆过,信中可有涂抹?”

那人诚惶诚恐的说道:“回禀陛下,小人送此信时,信是密封好的,丞相……不,李儒写信之时,小人就在旁边,并无涂抹。”

张辽急声怒吼:“你放屁!我收到此信的时候就是拆开的,信中也已被涂抹。”

刘协摆手止住张辽,缓缓的走到那黑衣人面前,笑眯眯的说道:“你不错,我完全相信你。”

那黑衣人大喜拜道:“陛下圣明。”

刘协突然神色一冷,喝道:“来人,将此人两只耳朵割下,在他脸上给我刻上四个字‘李儒脑残’,乱棍打出!”

那人脸色大变,刚要站起,早已被人一脚揣倒。两道剑光闪过,黑衣人只觉耳边一凉,两只耳朵已被割下。随即几道剑光急闪,那人脸上已被刻上“李儒脑残”四个字,一边两个。

此乃出自王越的手笔。

刘协扶起张辽,取下荆条,这才厉声对黑衣人喝道:“你回去告诉李儒,朕视朕的将士们如兄弟,少来这种愚蠢的离间计。”

那人如蒙大赦,吓得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

王越收起长剑,将信拿在手上反复查看,恍然道:“陛下果然明察秋毫,这信口拆封处陈旧,显然是早已被拆,涂抹之处墨迹已干,显然非刚刚涂抹上去的。李儒失算了。”

刘协哈哈笑道:“师父多虑了,朕根本就没去仔细查看这些细节,朕就是相信朕的将士不会背叛朕,不需要任何理由。”

大帐中的所有将士只觉心头发热,齐齐的跪倒在地拜谢。

长安城中相府,李儒望着那黑衣人脸上的四个大字,自嘲的笑道:“脑残?这倒是个不错的新词。”

**************************************************************************

函谷关外,十辆马车奔驰而来。

马车上装满了麦子,守关的士兵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在麦袋里仔细收查,只差没将每袋麦子都倒出来查看一番。结果什么都没查到,只好放行。

领头的马车上一名灰衣人脸上露出一丝狡诈的笑容,一挥马鞭,驱动马车缓缓离开了函谷关。

十辆马车穿过函谷关,经过重重的关卡,一路直奔潼关而去。

在潼关的时候,他的样子又有了变化,脸色被涂成蜡黄色,头发也涂白了几根,脸上多了一把络腮胡子。显然,潼关中有认识他的人。

可惜潼关的守兵,依然和函谷关的士兵一样,将那满车的麦子折腾来折腾去,却什么都没检查到。

出了潼关,灰衣人终于吁了一口气,露出如释重负般的笑容,嘿嘿笑道:“汉军的士兵果然都是吃干饭的。”

突然迎面十数骑急剧冲来,将马车拦住,高声喝道:“夜大人何在?”

那灰衣人正是夜荣,摘下脸上的络腮胡子,高声答道:“夜某在此,可是李宏大人?”

那个领头的将领立即策马奔了过来,仔细辨认了一下才笑道:“夜大人的化妆术果然厉害,连李某都认不出来了,哈哈。”

夜荣笑了笑,问道:“不知李大人前来有何指教?”

李宏脸色严肃起来,低声问道:“东西是否已经到手?”

夜荣哈哈笑道:“不多不少,正好一百把,全部藏在车厢底部的夹层中。”

李宏道:“夜大人果然厉害。丞相派在下传话,长安之事已不可为,请大人将东西运到郿坞去。”

夜荣眼中寒光一闪,厉声喝道:“我凭什么相信你?”

李宏掏出一枚令牌扔给夜荣,笑道:“夜大人过于谨慎了,丞相令牌在此,总该相信了吧。”

夜荣接过令牌反复查看,疑惑的问道:“长安之事已不可为是什么意思?莫非传闻汉军以六万破我凉军十三万之事属实?”

李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原来夜大人并不相信此事,李某也不相信此事,但此事的确是事实。话不多说,就此别过,夜大人一路珍重。”

夜荣喃喃的自语道:“十三万对六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