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功的方法1-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地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的转移。
第三,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第四,在希腊化时期,中等教育日益偏重于知识教学,尤其强调文学教育,体育和美育被忽视。第五,希腊化时期教育中真正得到发展的是高等教育。
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青年时期,苏格拉底接受过初等教育,精通数学和天文学。成年期对政治感兴趣。他在政治上拥护贵族的奴隶主专制,反对奴隶主民主共和制。苏格拉底的思想代表了传统、保守的雅典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但其中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1。教育目的论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
“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
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
2。德育论
“德即知识”(VirtueisKnowledge)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苏格拉底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智育论
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的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于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后世的教育家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说美德就是知识,这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识见(不能没有知识),这句话却有道理。”
4。“苏格拉底方法”
三、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苏格拉底是“回忆说”的创始人,认为一切知识都根植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这种知识不是从外灌进去的,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出来。2、苏格拉底十分注重思考在一个人生活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
1、讽刺。
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苏格拉底创立的“苏格拉底方法”,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提出了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也提出了教育者在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和真诚的“无知”态度。
在苏格拉底的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教育家所推崇。
五、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学习即回忆”
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界得到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回忆说是对苏格拉底追求“一般”的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2。《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五个阶段: (1)学前教育阶段。(2)初等教育阶段(7至16、17岁)。(3)军人教育阶段(17至20岁)。(4)哲学家预备教育阶段(20至30岁)。(5)哲学家教育阶段(30至35岁)。
他重视早期教育,提出了公共学前教育思想。他具体论述了幼儿教育的有关问题,如儿童游戏,选择童话教材的重要性等,也是第一个提出优生主张的人。
他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近代女子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依据。
他提出了广泛的教学科目。他主张开设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成为古代的“四艺”,它和智者“三艺”(辩论术、修辞术、文法)合为“七艺”。后来,“七艺”作为教学内容支配了欧洲中、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另外,他还具体提出了各门学科的作用。
特点:①以英才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国家领袖为最终目的,是一种领袖教育。②实行严格考核,层层淘汰制度,以保证少数德、智、体各方面都极优秀的人成为最高统治者。 
六、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植物学、文学,等等。
1。灵魂论与教育
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相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人的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一是理性灵魂。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灵魂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
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0~7岁为第一个阶段。7~14岁为第二个阶段。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为理性教育阶段。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
2。教育作用论
亚里士多德提到了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和理性。重视天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通过教育发 
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在高度评价教育作用的同时,他并不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教育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又在 
不良环境中形成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对这种人需进行法制。
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在共和前期,罗马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从教育的形式看,这时的罗马教育主要是一种家庭教育。从总的方面看,共和前期的罗马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农民、军人为宗旨的教育。
共和时期罗马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共和后期。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共和后期罗马的学校主要包括:(1)初级学校。初级学校招收7-12岁的男女儿童,学校的主要内容是拉丁语。(2)文法学校。学校招收12-16岁的男童入学,主要学习希腊语、希腊文法和希腊文学。(3)修辞学校。这类学校招收16-20岁的男性,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具有罗马特色的学校先后建立起来。其中主要有:(1)拉丁文法学校。(2)拉丁修辞学校。(3)医学校。
从罗马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共和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正是在这个时期,罗马教育逐步从原有的、相对落后的状况中摆脱出来,开始建立正规的学校教育制度,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公元前30年,共和政体结束,罗马将军乌大维称帝,罗马从此进入帝国时期。在帝国时期,由于政体和社会各方面条件的重大转变,罗马教育出现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罗马教育上的变化主要包括:
(1)在教育管理上,帝国政府加强对初级学校频繁的视察和严格的监督。
(2)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
(3)由于专制政体的建立,通过演说而获得权力、地位、财富和荣誉的社会基础完全丧失了。
(4)学校教育内容的范围逐步缩小。
(5)专业或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法律学校这种新型的专业教育机构。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西赛罗(Cicero,前106—前43)是古罗马的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是雄辩术教育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论共和国》、《论善与恶的定义》和《论雄辩家》等著作中。
西塞罗认为,全部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政治家,而只有优秀的雄辩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治家。因此,教育的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