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腾黄翱世-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捷,但自恃内力深厚,竟以拙代巧,双拳迎上。那边鹰隼看准机会,闪身而出,将应龙抱入怀中。



那女子见鹰隼出现,大非始料所及,可是手法却是丝毫不缓,熊睨双拳刚触及其手掌,不道那女子双掌竟似会转弯一般,竟向其面上击去。熊睨一征,当下临危不乱,双脚凌空向那女子小腹踢去。这一下用得巧妙之极,正是攻敌必救之处,不道那女子适才那招却是虚招,未等熊睨双足踢出,那女子竟已是一个转身“金蝉脱壳”,窜出洞去。鹰隼似想到什么,叫声“不好”,说得迟,那时快,忽然“轰”的一声,一块大石落下,只听那女子在洞外朗声道:“哈哈,我虽不得手刃你们,但此刻将你们与摩铃合葬,也算是慰其在天之灵。”说着声音越来越小,似乎已是远去。



熊睨大怒,运起开天拳法,一声大喝,出招重着“狂熊裂石”,径往门前大石击去,不道只听一声闷响,熊睨重招如石沉大海,毫无反应。鹰隼往四周搜索,发现此洞构造甚是奇特,四周包括地上均是坚硬无比的石质,他在地上捡起一块小石,暗运内力,竟然捏之不碎,心下已知要想破石出洞,绝非易事。



但那边熊睨击石似是越来越发急燥,大喝声只震得山洞里回声大作。鹰隼明知想破此大石无异于蚍蜉撼树,但又怎忍让大哥独自行这难为之事,于是上前运足鹰玄功,和熊睨一起击石。只击得将近半个时辰,那巨石依然岿然不动,再过得一会,洞中那女子所燃腐木已尽,四周漆黑一片,熊鹰二人饶是多智,此刻也不禁黔驴技穷,萎软在地。



熊睨不由长叹道:兄弟,想不到我们竟要命丧于此。“鹰隼道:“生有何欢,死又何哀?你我兄弟相聚的时日,本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熊睨道:“你以为我是为自己担忧么?我是想龙儿尚还年幼,想不到却是陪我们一起送死!”鹰隼见大哥事事为应龙着想,只觉先前所怀疑,不过是自己小人之心而已,但事已至此,纵使他们是一心为应龙着想,那又如何?二人同时一声长叹,正值灰心绝望之际,忽然间一阵地动山摇,二人也不知发生什么事,横卧地下,晕倒在地,不明生死。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三人悠悠醒转,却发现已在洞外。鹰隼喜道:“传说地下多蛟龙出没,每蛟一动,必地动山摇,却不道给我们遇上,还救了我们一命。”熊睨一旁见得应龙虽颜面青肿,却是没有大碍,也甚是高兴,不住道:“天佑我龙儿,天佑我龙儿呀。”鹰隼忽然想得一事,对应龙道:“龙儿,如今轩辕黄帝待你如何?”应龙道:“大王待我如同己出,应龙虽万死不能报大王之恩。”鹰隼又道:“如果你母亲与弟弟与轩辕作对,那该当如何?”应龙一生之中初次遇到这等问题,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熊鹰二人相望一眼,不愿再难为应龙,只岔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



忽然熊睨忆起一事,对应龙道:“龙儿,还记得道中老叟否?”应龙连声称“记得”,心下着急,正欲告别师父,独自前行。鹰隼笑道:“龙儿,你气力一恢复,倒扔下我们不理了。”应龙自知鹰隼不放心其单独前行,故作此言,但心中又如何忍心拂师父好意?于是三人一同疾足前行,   这般大跑了两个时辰,忽见得前方轩辕黄帝的大旗高举在前,数百骑人马排成了一列,正向北而行。应龙奔到轩辕黄帝马旁,大声叫道:“大王,我有话说!”



轩辕黄帝愕然勒马,道:“怎么?”应龙把当日在所见所闻之事说了,然后双足跪下,叩首道:“大王,请你停止铸剑,以慰天下苍生。”轩辕黄帝心想:“我铸剑以试天下,不道满朝文武皆不敢言,应龙此子当日与我似遥有感应,莫非真是心脉相通之人?”他脑子一转,忽然瞪目怒视应龙,喝道:“大胆竖子,竟敢胡说百道?你可知轩辕剑关系两国交兵,岂可轻言放弃?”应龙见道:“大王,你说一战功成重要,还是天下人心重要?若天下人心尽失,大王你取得再多城池,又待如何?”



这时轩辕四将也纷纷趁势冒死进言,力陈铸剑之危。轩辕黄帝心道:“原来众将非不知厉害,只不过是惧怕我罢了,嗯,如今已试得帝威,是时候施恩了。于是缓缓道:“众卿所言,待我好好斟酌一番。”众人见自身不得已触犯王威,轩辕仍以礼相待,一时受宠若惊,对轩辕黄帝更是不敢稍有异心。



第一卷 第二二章 炎黄之盟



第二天,轩辕黄帝立即张出告示,公布天下停止铸剑,世人都认为轩辕黄帝从善如流,是个不世出的名君。从此轩辕黄帝仁德之名,天下皆知。而此时炎帝内部,对轩辕黄帝的逐渐壮大越发感到不安,以腾野盘光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对轩辕进行突击势在必行。炎帝踌躇道:“轩辕毕竟是我兄弟,他现挥军北上,若我从背后袭击,实是不仁之举。”腾野道:“现轩辕智计百出,恩威并重,若我部仍不采取行动,坐以待毙,指日可待。”炎帝沉呤半响,终是摇头叹道:“我堂堂中华仁义之邦,你叫我作不仁之举,却是万万不能。”



忽然前方探子回报,北边尘头大起,似有数十骑急赶而来。腾野目光锐利,已望见来军的旗号,叫道:“竟然是轩辕军马,想不到大王你不去攻他,他却是要先下手为强了。”炎帝站在土山上观望,只见轩辕黄帝部下不过十余人,黄旗下一人乘着一匹高头大马,正是轩辕黄帝。炎帝对腾野道:“轩辕仅以十数人前来,又怎会是攻击我部呢?看来我们不过是小人之心而已。”腾野站在一边,闭口不言,神色间却明显流露出不相信的意思。



黄帝驰近土山,远远的便翻身下马,并向炎帝躬了一躬,道:“炎王大哥,我这是来结和的。”炎帝道:“结和小事,又何须兄弟亲自前来?”轩辕黄帝道:“大哥在上,我若不亲来,又怎显出我部诚意?曾记得父亲常说,愿我神农族下世代安稳和平,此言我常铭记于心。”炎帝颔首道:“父亲之言,为人子者怎可轻以忘怀。”



轩辕黄帝道:“如今天下崩纷,群雄并起,诸侯侵伐,暴虐百姓。我等虽连番征战,灭山戎、击猃狁,但南方蚩尤,造强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父君却征之不得。天下百姓给蚩尤逼得家破人亡。咱们中华一族只要不是相互残杀,小小蚩尤又有何惧?”炎帝部下的士卒听了,人人动心,都觉他说得有理。轩辕黄帝又道:“中华子孙个个能征善战,为什么不团结一致,让我们天下一统,重现伏羲时的光彩?”中华当时是神农时代后期,近年来征战频 繁,战士连年打仗,早已身心疲乏,只望天下一统。因此轩辕黄帝这番话,言语虽不多,却是直中众将士心坎。



腾野见轩辕黄帝煽惑军心,于是悄对炎帝道:“轩辕王能言会道,我王不发一言,恐怕人心不蛊!”炎帝见得众将士神色,已知黄帝之言深得军心,实不知如何是好。应龙正在轩辕军中,他丝毫不明白轩辕黄帝与炎帝貌虽温和,其实正在针锋相对,斗智斗勇。只心想轩辕黄帝和炎帝素来一家,此番言归于好,实在是天大的喜事。



这时只见斜里窜出一个少年,银衣银甲,银布遮面,威风凛凛,驰骋而来,直取轩辕。众兵将一怔之间,那骏马来得好快,已从人丛中直冲到轩辕黄帝身边。黄帝挥剑急击,那少年矮身伏鞍,利刃从头顶掠过,右手伸出,轩辕黄帝猝不及防,眼看就要被这少年一把抓住。这时忽然一物飞来,那少年一看,那物精光闪闪,竟是锋锐无比的佩剑,于是右手不敢再向前伸,一击不中,立即撤走,双目向掷物之人看去,掷物的不是别人,正是应龙。



应龙见轩辕黄帝被袭,心下不假思索便掷出随身佩剑,刚要策马上前,此时被这少年双目一瞪,只觉其双目如电,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心下暗暗称奇,却是驻足不前。那边腾野见得其中争斗,暗道一声可惜,原来此少年乃其密授而行,如此一击不中以至功败垂成,实在是可惜可叹。就在此时,轩辕黄帝已回过神来,他还未开声说话,只听见身旁炎帝已是大怒道:“不知是何方小子,竟敢暗算吾弟!来人,就算是踏平此山,也给我寻他出来。”轩辕却是对炎帝摆一摆手,道声:“大哥,不必了。”炎帝愕道:“兄弟这是为何?”轩辕黄帝道:“如此将才,我只惜其不为我所用,又怎会在乎其它,更何况我毫发无伤,有何足道?”众军士见他对袭击自己的敌人尚且如此,对其宽宏大量更生油然起敬之心。



炎帝见轩辕执意不追,只觉其心胸之宽厚己所不及,当下叹了一口气,说道:“轩辕兄弟,你的心胸就像母亲河的河水一般,大哥是有所不及也。”轩辕黄帝道:“大哥仁义天下皆知,又何必过谦呢?”炎帝道:“兄弟今次是想怎么结和?”轩辕黄帝道:“大哥和我本兄弟一场,不过是政见不同分为二支,大哥继承父德,仁义治国,心胸天地可鉴!不过世间仁恶本有所分,对仁义者仁,自然功德无量,但对恶者仁,却无异自绝于仁者也。”炎帝叹道:“就因你此政见,有背于父皇的天下仁心,因而将你们姬水一脉,放逐他乡,多年来,兄弟受苦了。“轩辕黄帝笑道:“所见不同,必被排之在外,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只是从此我们姬渭二水族人从此分裂,坐等蚩尤等蛮夷之辈乘势而起,如果父君趁其羽翼未丰举而击之也还罢了,偏偏父君以仁为重,道‘天下万物皆有所生,无故举而击之则天下失仁’,致蚩尤作乱却‘弗不能征’,实是可惜可叹。”



炎帝道:“兄弟所言极是,但我神农一脉自太皇皇帝随城一役已是大伤元气,如今蚩尤帐下兵强马壮,要消灭它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轩辕黄帝道:“单凭一人一部之力或有不如,但我在想我们干么不把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