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纵横-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我这就去安排。”



虽然年岁已大,但方仲行也是典型的实干家,他看了陆平一眼,转身便要走,这时,却听见庭院中,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接着,太尉府大总管赵升那精瘦似猴的身影便冒了出来。



“老爷!老爷!天大的事情啊!”



平时形象稳重的赵升,此刻就像风一般的冲了进来。



书房没有点灯的黑暗,让他在片刻之后,眼睛才慢慢的适应过来,看看陆平和方仲行,赵升呼呼喘着粗气,眼睛才慢慢的适应过来。 看着陆平和方仲行,赵升呼呼喘着粗气,脸上渐渐露处似笑非笑的怪异表情:“与我们太尉关系密切的华太医,再戌时,被大内侍从紧急召入宫中,刚才,他派他的弟子来报了个信,说皇上在雨花阁王美人处,忽然中风了,是,是,是马上风!”



马上风?



靠!马上风!



陆平和方仲行两人在这一瞬间,眼珠子瞪得,险些没有掉落到地上,他们不敢相信的对视了一眼,然后同时掏耳朵,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而赵升站在书房的正中,像小鸡啄米一般的不停点头:“没错!老爷,没错!小的已反复问过了,就是马上风,而且还是最终的那种,口不能言,肢不能动。”



陆平和方仲行再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惊诧表情中,得到了一份确定“看来,是没有听错!”



片刻之后,黑暗中,想起了陆平的幽幽叹息:“看来,年纪大了,再想爽一回,可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啊!”



“马上风?皇上昨天早朝时,不是还好好的么,没听说她老人家出宫骑马驰骋啊?怎么会得马上风呢?”



“从你这话里,一听便知道,你是一个雏!”



“这,倒要请教年兄了 ?”



“来,来,来,附耳过来,我告诉你,此马非彼马,此马乃是……”



当天的早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各位大臣,都在交头接耳,口沫横飞的讨论着一个医学话题,而在皇宫内院中,在景宗皇帝的病榻之侧,四大重臣也正倾听着,太医院的华太医,为景宗皇帝的病情作总结性报告。



所谓的四大重臣,便是四大上卿,分别是太尉、太宰、太保和太傅。



但所谓的四大上卿,其实只是一个极尊贵的称号,有的职位是虚衔。所以往往还应挂有其他实职,比如太宰,主宗庙礼仪,由汝阳王李越任职。



比如太傅,名义有帝师之说,同时还挂着录尚书事的称号,主理寻常政事,是一个实权极大,油水丰厚的职位,但同时,因为窥视者众,人员更替也最是迅速,现在的太傅叫宋焘,清流人士,为人保守,属于骑墙派。



而太保,便是那抚南太师张崎。



太尉陆平,虽名义上是大齐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但没有授予实衔,完全被架空了,但太尉陆平那种人,存在,便代表力量。



“陛下的四肢不能动弹,口不能言语,但,甚至却是清醒的,能听得见别人的言语,能思考,能饮流食,顿顿需要用参汤提气……”



“少废话,我问你,皇上的病究竟能不能治好!”汝阳王李越不耐烦地问道:“如果能治好,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不能治好,皇上还能挺多长时间?”



“这个,并不是说不能治好,只是,太难太难,但在我们医学界,偶尔也会有奇迹发生的,再说了,皇上有天神呵护,百邪不侵,六丁相守,妖魔远避……”



华太医可是万万不敢说“景宗皇帝的病无法治好”这样的话语,因为根据宫中规矩,不能治好皇上的病,便证明太医无能,是要陪葬的。



奇迹?我呸!……四大重臣一起在心中狂撇嘴。



“不过,本太医倒是可以保证一点,那就是,皇上一时半会的,绝对驾崩不了!”



四人的眉头,都紧锁在了一起,他们心中都知道,此刻的大齐帝国,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情况。



景宗皇帝没死,而且,身体还有恢复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比天上掉下块金砖,而且正好就砸在自己面前的概率还要少,但,这种可能毕竟是存在的,也就是说,景宗皇帝没死,也就不存在新皇继位的问题。



按照前朝规矩,皇上龙体欠安,不能理事,便应由皇储理政,或宫中太后,皇后垂帘听政。



但现在的情况是,大齐帝国没有皇储。



门阀豪族支持楚王李昊,皇族中人支持洛王李安,彼此势力相差不大,皇储之位,无法定夺。



太后早死,还是因为秋华之乱,被景宗皇帝活活气死的,那是提都不用提了。



而皇后呢?自从庞皇后死后,长春宫的何昭仪,和雨花阁的王美人,分别代表着两大势力,成为了最热门人选,但又因为相互制衡,相互比拼,相互拆台,使皇后之位始终没有确定下来,现在,景宗皇帝这样,也无法再立后啊?



四位重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是一脑门子的官司,国,不可一日无主,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而现在这种情况,这个主,这个君,到哪里去找寻呢?



“要不,大家商量一下,让何昭仪和王美人,共同垂帘听政,如何?”



骑墙派的太傅宋焘,忽然说出来了一个,两边都不得罪,猛地听来很糟糕,但仔细一想,双方又觉得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纵横之鞭



昭泰元年,初夏,六月十五。



征北大将军李寿、梁王李伦,共同具名上表的奏章,送到了京都,这份奏章,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奏章中,李寿详细讲述了这次对匈奴作战的全部过程。



李寿认为,这次大齐帝国对匈奴的惩罚性出兵,完全达到了事先设定的战略目标,是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而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战术制订的完美、和出兵时间的出人意料,而是因为他……征北大将军李寿的存在,化不可能为可能,才使整个战役获得了奇迹般的胜利。



是他,征北大将军李寿,在危难之时,千里奔袭,力挽狂澜,以奇兵之势,出现在饮马潭的背后,一举扭转了久攻难下的不利局面,奠定胜局。



是他,征北大将军李寿,在胜利之后,并没有得意忘形,而紧急回军,使匈奴左贤王稽邪珊率领的匈奴铁骑扑了一个空,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是他,征北大将军李寿……再用尽滥美之词,把自己神化、夸大的同时,李寿也在奏章中,气愤填膺指出,有那么几个人,根本就是匈奴人的奸细!是胆小鬼!是懦夫!是坏了一锅汤的那颗老鼠屎!



在那些人中,最典型的就是陆氏族兵的领军者,暂领右路军监军、鹰扬将军一职的陆恒。



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害群之马啊!不但在无终城大营中违乱军纪,不听指挥,还撺掇手下族兵,挑起事端,杀伤袍泽,在战斗开始后,更神秘消失,至今不见踪影,十之八九已叛国投敌了。在此强烈呼吁,诛灭陆恒九族。



还有左路军的游击将军庞毅,临阵脱逃,实乃大齐帝国军人的耻辱,应处以极刑,警示后人。



奏章中,还有在战斗中阵亡者的名单,和为有功将士请求的封赏。



在奏章的最后,李寿告诉朝廷,因为匈奴左贤王稽邪珊的疯狂反扑,大齐帝国的西北州郡,现在处于紧急情况下的军管状态,请求朝廷送钱、送粮、送军械,官员么?要是有不怕死的,来也行。他李寿不保证安全。



同时,呼吁朝廷早立洛王李安为太子,以安大臣之心。写奏章的李寿,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景宗皇帝会忽然中风。



景宗皇帝的忽然中风……后宫妃子何昭仪和王美人,一起移驾到太和大殿上的垂帘听政……暗中涌动的楚王李昊、洛王李安,在储君之位上的争夺……门阀豪族和皇族势力剑拔弩张的对峙……清流骑墙派摇摆不定的观望……这份由征北将军李寿、梁王李伦共同具名上表的奏章,就好像是往沸腾的油锅中,猛然倾倒下的一瓢凉水,引发了灾难性的崩溅、炸裂、燃烧。



大齐帝国的军队,主要是由朝廷掌握,从某种意义而言,军队,是皇族势力的终极力量。



而地方上的政府官员,则大部分都是出身门阀豪族,每个门阀豪族又有各自的传统势力范围,相互之间,因为利益关系,和横连纵,盘根错节,形成扑天盖地的大网,和皇族势力相抗衡。



但此刻,李寿这种军政一把抓,强行割据西北的行为,等于是吹响了,向门阀豪族挥动屠刀的号角。



一时间,门阀豪族中人,各各自危,他们惊恐无比的意识到,势力的平衡已经被破坏了,他们也要割据,他们也要掌握军权和政权,否则,他们将来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还有,京都的水太混,太危险了,赶快撤离为上。



而景宗皇帝的意外中风,使皇族势力缺少了一个,在短时间内,能够调动所有军队的关键人物,那个皇族大佬们,那些李寿、李伦共同具名上表奏章的幕后策划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门阀豪族的人,逃离京都,只能心怀不甘的大呼可惜。



所有人都明白,天下要大乱了。



弹劾李寿的奏章,一时间多如牛毛。



虽说胜利者,可以不接受任何指责,但李寿在他的奏章中,把族兵们写得一无是处,根本就是胆小如鼠、畏敌如虎的代名词,在请求封赏、抚恤的名单中、也没有一个族兵的名字出现,这,引发了门阀豪族们的极大愤怒。



这种愤怒,不但指向了李寿,同时也指向了,当初全力主张出兵的太尉陆平,甚至可以这样说,因为李寿远在西北,骂他,他也听不见,所以,对太尉陆平的职责,变得更为集中、猛烈起来。



八万族兵,只有九千多人抢夺到了匈奴人的财物、牲畜,安全地回到了大齐帝国,而七万多人,却葬身在茫茫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