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五项修炼-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了吧,船能转向是因为其尾部被“翻转*”着呢。船舵转动时,迎面而来的水流因受到压力而在舵板上产生压力差,压力差使得船尾向转舵方向相反的一侧运动。飞机飞行的原理也完全一样:机翼形成空气流的压力差,使飞机被“*”着向上托起。
小舵板—这个对大船产生巨大效应的、非常小的部件,相对船舵来说也是一样。当它转向某一侧时,就在船舵两侧的水流中产生了很小的压力差,压力差“*着船舵”向需要的方向转动。假如你想让船舵向左转,小舵板应该向哪个方向转呢—自然是向右了。
整个系统—船、船舵、小舵板,通过杠杆作用原理形成绝妙的工程设计组合。然而,如果你不了解流体动力学原理的话,它的功能就不会是显而易见的。
同样,在我们了解人类系统的动力学原理之前,其高杠杆效益的变革作用也不会是显而易见的。
寻找高杠杆效益的变革没有简单的规则可循,但有一些思考方*使这项工作更有可能完成。起点之一,是学会观察事件背后的结构模式,而不仅是事件本身。在后面描述的系统基本模式中,会揭示高杠杆效益和低杠杆效益的不同的变革情形。
用变革过程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定点拍快照的方法,是另一个起点。
法则9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但不是马上
从系统观点来看,有些最棘手的悖论难题实际上完全不是什么难题。它们只不过是由于放弃了“过程”思考方法,而用“拍快照”方法所形成的人为难题。一旦你有意识地考虑事情随着时间的变化过程,它们就会显现出全新的景象。
比如,多年来美国制造业一直认为,必须在低成本和高质量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他们心想:“高质量产品,生产成本更高,组装要花更长的时间,需要更昂贵的材料和部件,质量监控成本也更高。”他们没有想到,实际上有许多方法可以让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这两个目标并行不悖。他们没有考虑到,工作流程的基础性改进可以排除重复劳动,降低担保成本,增加顾客忠诚度,并减少广告和促销费用。他们更没有想到,如果愿意耐心等待,先集中完成一个目标,最终两个目标都能实现。投入时间和经费开发新技能和新组装方法,包括与提高质量相关的所有责任人员的新参与方式,是一项必要的先期“成本”。投入之后,质量和成本可能在数月之内同时提高。尽管某些成本的节约(如重复劳动的减少)可能很快显现出来,但全部成本节约的效益,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收获。
许多显见的悖论,如集中控制与局部控制、员工满意度与劳动力成本控制、奖励个人成果和体现集体价值等等,这些都是静态思考的产物。它们看上去是“非此即彼”的刚性选择,但那是因为我们处在固定的时空点考虑问题。在下个月我们可能真要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但真正的杠杆效益就在于,看清如何逐步使两者都得到改进。6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6)
法则10 把大象切成两半得不到两头小象
生命系统具有完整性,其特性依赖于整体。组织机构也一样。要理解大多数最富有挑战性的管理问题,我们必须看清产生问题的整个系统。
另有一个苏菲故事可以说明这个法则。三个盲人碰到一头大象,开始大声争执起来。第一位揪着一只象耳朵说:“这个东西又大又粗糙,像地毯一样宽阔。”第二位抱着象肚子说:“我找到了真正的现实,它是一个直的空管道。”第三位抱着大象的一条前腿说:“它就像根柱子一样坚实有力。”这几位盲人与许多公司负责生产、营销和研发部门的领导者们,有什么不同吗?他们每个人都把公司的问题看得很清楚,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部门政策如何与其他部门相互影响。有趣的是,这个苏菲故事结尾说道:“既然这三位的思考方法是如此这般,那么他们绝不可能了解大象。”
看清“整个大象”,不是说每个组织问题都只有通过观察整个组织才能理解。有些问题只能从观察生产、营销和研发等主要功能部门的互动中理解。但也有一些问题,是在某个功能部门之内就可以找到涉及整个系统的关键影响力。还有一些问题,是必须把整个产业的情况都考虑在内才能澄清。有一个重要原则,叫做“系统边界原则”(principle of the system boundary),它告诉我们必须考虑到的互动因素,是对眼下某个具体问题最重要的因素,而不用考虑范围有限的组织边界。
这个原则之所以难以实践,是因为组织的设计方式阻碍着人们去观察重要的互动关系。一种很普遍的设计方式,是严格划分和强化部门界限,如营销、生产和研发的部门界限,这阻碍了跨部门边界的探寻。另一个方法是把问题留给后来人去清理。欧洲许多城市已经消除了很多美国老城区经历的犯罪问题、持续贫困问题以及无助状况,原因是他们强迫自己正视健康的城区所必须保持的平衡问题。他们的方法之一是在城市周围建设大面积的“绿色带”,以防止城市郊区的扩张和城外居住城里工作的通勤人口的增加。相反,美国城市一直在鼓励郊区的持续扩张,使富裕居民的居住地点远离城区中心及其问题环境。(今天的贫困城区,如纽约市哈勒姆区和波士顿的罗克斯伯里区,最初都曾是上等人聚居区。)公司也在做同样的事,即不断并购新公司,并不断把他们认为成熟的公司“收割”进来,但从不对其进行投入。
有时人们真会把大象分成两半。但你不会得到两头小象,你得到的是一团混乱。在这里“混乱”是指一个没有杠杆点可用的复杂的问题局面,杠杆效应存在于互动之中,如果你只看到你拥有的一部分,是不可能观察到互动关联的。
法则11 不去责怪
我们遇到问题时,总是忍不住要责怪别人:竞争对手、媒体、市场的波动和政府部门等等。但系统思考告诉我们,分立的“他人”并不存在,你和那个被责怪者都是同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疾病的疗法,就在于你和你的“敌人”的关系之中。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5章 心灵的转变(1)
重新看世界
我们都有一种天性,喜欢完成拼图游戏,喜欢看到整个图像显露出来。一幅人物图像,或一朵花,或一首诗,它的美丽在于其整体的显现。有趣的是,英语里“整体”(whole)一词和“健康”(health)一词,来自同一个词根'古英语hal,如在“精神矍铄”(hale and hearty)短语里'。由此看来,今天世界的不健康程度,与我们不能把它看成一个整体的程度直接成正比,也就并不奇怪了。
系统思考是观察整体的修炼。它是一个思考框架,用它来观察的是相互作用的关联,而不是各个分立的东西;用它来观察的还有变化的模式,而不是静态的“快照图片”。它是一组普遍原则—是从20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物理学、社会科学、工程设计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中逐步提炼出来的。系统思考同时还是一组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主要来自两个领域:控制论中的“反馈”概念,和起源于19世纪的“伺服机制”(Serromechani*)工程理论。过去30年里,这些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系统、城市系统、地区性系统、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生态系统,甚至生理系统的研究中。1另外,系统思考还特指一种敏感度(sensibility),用来体悟和辨别赋予生命系统以独特个性的微妙的相互关联。
今天,系统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复杂局面对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也许是有史以来头一次,人类能制造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吸收的;人类培育的相互依赖关系,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掌握的;而且,人类能够实现的变化速度,也远远超过任何个人所能跟得上的。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复杂性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周围到处是“系统性故障”(systemic breakdowns)的例子: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国际贩毒、美国的贸易和预算赤字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简单的局部成因。类似的情况是,尽管有出类拔萃的个人和创新产品,组织机构还是在发生故障,因为它们无法把各种功能部门和各类杰出人才,集合成一个富有成效的功能整体。
复杂性局面很容易损害自信心和责任心。我们常听到此类托词:“这对我来说太复杂了”,或“这是体制问题,我没办法”。这类无助的感觉,是很多人在进入“相互依存的时代”所经历的,而系统思考就是其对症良药。系统思考是观察复杂局面背后的“结构”的修炼,也是区分高杠杆效益和低杠杆效益变革措施的修炼。也就是说,通过看清整体,我们学会如何培育健康。为此,系统思考提供一种语言,它一开始就帮助我们重构思考方式。
我把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因为它是本书所描述的全部五项修炼理念的基石。全部五项修炼都是关于一种心灵的转变,即从观察局部到观察整体;从把人看成是无助的反应性动物,到把人看成是塑造自己的现实的积极参与者;从对当前的反应,到创造未来。没有系统思考,就没有在实践中整合这些学习修炼的动力和方法。作为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如何看待世界的基石。
在《第五项修炼》英文第一版中,我对当时需要系统思考的最“令人伤心的例子”进行了分析。这就是美苏军备竞赛—“一场看谁能最快到达没人想去的地方的竞赛”。我曾说过,那场悲剧式的“竞赛”已经“削弱了美国经济,并且压垮了苏联经济”。最后我写道,这种局面只有当对手中的一个决定不再“愿意玩”下去时,才能改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段话写完不到一年,苏联就解体了,悲剧式的美苏军备竞赛也戛然而止了。然而,今天美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又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