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都是孩子的错。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
通过众多案例得出上述结论后,我也曾对此有过质疑: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父母自身很优秀,无论个人品质还是学业和事业,都无可挑剔,但他们的孩子却一身的毛病,懒散、任性、不爱学习……父母一筹莫展,老师也备感困惑。“那么温文尔雅的父亲怎么有这么一个儿子?”“爸爸博士,妈妈硕士的孩子怎么就不爱学习呢?”看来孩子的品行优劣单纯从父母遗传和影响上找原因是不够的。
在一次我和正在人民大学哲学系读书的儿子交流时,儿子提醒我:“妈妈,你不要把影响和教育混为一谈,这是不能够完全替代的两个概念,家长本身很优秀而教育失败的大有人在。今天的家长哪个不望子成龙啊!哈佛女孩刘亦婷其实就是她父母亲遗传——影响——教育的一件成品。”随后他给我介绍了他大学同宿舍的一个“惊人相似”的现象(儿子原话就用了“惊人相似”四个字):他们宿舍共6个人,除他一人是北京的以外,另5位同学分别来自四川、湖南、云南、贵州,且都来自农村和贫困山区,但都是当地的状元或全村惟一的大学生。这并不为奇,人民大学嘛,作为名牌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没有点儿真功夫还进不来呢!儿子认为奇的是,这5位同学每人家里都至少有一位老师,或父亲,或叔叔,或哥哥。他们有的在村里乡里当民办教师,有的在山外面的大学里执教。儿子在和这些同学的朝夕相处中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给他们的影响就是两个字:质朴;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是两个字:读书。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农民们深刻了解知识与命运的关系。可以说就是这四个字成就了这些孩子,了却了他们的心愿,而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比城里那些“为爱伤透了心”的父母们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与儿子的一番探讨,使我意识到,单纯说“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不是不对,但不完整,不全面,还应该补充一点:在孩子身上能找到家长教育的痕迹。于是一个观点在我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的痕迹。大量活生生的个案验证了我的观点。
个案一 单亲家庭照样出好孩子
 
张思宇,我所任教的北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上初中三年来先后担任班长、少先队大队长、学生会主席;获学校一等奖学金,区级优秀团干部,北京市三好学生。他的行为表现让老师们由衷地赞叹,让同学们发自内心地折服。张思宇本身并没有多聪明,但对知识的渴望使得他学习自觉性强于同龄人。与那些被动学习的孩子相比,他学得虽然辛苦却津津有味,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喜绘画,练书法,爱读书,学摄影;是学校运动会二百米、四百米中长跑冠军;每日放学必踢半小时足球;利用周六参加人民大学小记者培训班并取得小记者证;除了他个人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以外,班级工作井井有条,学校各项活动都少不了他的组织和参与;不管学习成绩多差的同学找他问不懂的问题,他都有求必应,耐心细致地解答。他的一身正气,他的多才多艺,他那永远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使我这个带了他三年的班主任在他的毕业鉴定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的好苗子。
这样一个好孩子,他的家庭背景却不尽如人意。父母在他上小学一年级前一个月离婚,张思宇从此离开了爸爸妈妈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人们都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或缺少关爱或更多的是溺爱,教育不容易成功,可是承担起家长责任的爷爷奶奶却用“高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着张思宇在“做人”和“成才”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奶奶逢人便说“我们张思宇太幸运,上初中碰上了关老师”,而我却始终认为,张思宇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归功于他爷爷奶奶的教育有方。
张思宇来自一个单亲家庭,自打上学开始,他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思宇的爷爷奶奶担心他缺少父母的关爱而走上歧途,于是,在思宇入学后不久,老俩口便召开家庭会议,“约法三章”:不管大人有什么过错,都不说给孩子听;不管有多么困难,也要给小思宇一个正常的“爱的环境”;品德教育要从“爱的教育”开始。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爷爷奶奶着实下了一番“苦功”:
首先让思宇能和他的母亲、姥姥一家保持正常的交往。
其次不让孩子恨自己的母亲,教育他爱自己的母亲。让他跟母亲那边正常交往,培养孩子宽容的品性。
主动与思宇姥姥家沟通,为了孩子的前途统一思想:溺爱不是正确的爱。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思宇在法律上失去了母亲,但他并没有失去母爱。每到母亲节的时候,思宇都会记得问候母亲,平时母亲也会经常来看望他。周六、周日小思宇更是整天呆在姥姥家。爷爷更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导、教育他:成年人选择离婚是他们的自由,孩子不应该为此指责自己的父母。宽容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性。并且告诉他要尊重别人选择的权利。
童年的张思宇在爷爷奶奶的悉心教导下,并没有失去爱人、容人的能力和胸怀。这是“爱的教育”给予他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隔代人之间往往会毫无目的地溺爱。思宇的姥姥以前很溺爱他,思宇想吃什么,想要什么,他姥姥都毫不犹豫地满足他。自打爷爷、奶奶、姥姥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后,他们对思宇的爱变得“严厉”起来,处处要求他自立。他们认为孩子早晚总得自立,孩子的自立能力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大了再培养就晚了,否则就害了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恨家长。因爱成恨的事并不在少数。
爷爷奶奶从小就教思宇:“一个人只有自立才会受人尊敬。”在生活中他们也这样要求他。他很小就自己洗衣服。从小学开始,每天家里吃完饭都由他洗碗。开始他做不好,爷爷奶奶就有意识地鼓励他,培养他的动手能力、自立精神,让他从小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愿意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在学习上,张思宇小学时候的成绩并不好,天资也很一般,开始还老要人手把手地教。但爷爷奶奶意识到,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惰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只要有了兴趣,孩子自己就会主动钻研,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于是,奶奶就采取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目标的方法激励他。
比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的数学成绩不好,奶奶就和他一起学习,一起做题,看谁做得快。小孩子就是这样,有人比着就有了劲头,想不通的问题就使劲想,逐渐地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说白了就是开窍了。奶奶一直采用这个方法,给予思宇精神上的动力,使他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大大提高。
这一方法十分奏效,渐渐地思宇学会了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比如下一次考试要考第几名、哪门功课在三个月之内要超过哪位同学,等等,名堂挺多,都是他自己制定的。在小学六年级时,思宇就以北大西语系德语专业的叔叔为目标,并和奶奶订了“君子协定”:在学习上要超过叔叔,至少也要赶上叔叔。
思宇的爷爷说:“给孩子树立目标这个办法特别好。现在思宇学习很有上进心。小学三年级以前他没有明确的目标,学习起来可没有现在这么自觉。人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自然也就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和生活一样,都应该让孩子自立完成。学习毕竟是自己的事,别人代替不了。比如,上小学的时候,有一些文章、诗词要求背诵,通常老师都要求家长辅导孩子背课文,由孩子背,家长对照课文检查。而思宇的爷爷认为这个方法不好,就要求他自己背课文,背完之后默写在纸上。既然能默写出来,自然也就能背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自学的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是鼓励孩子多看课外书。开始,思宇的爷爷奶奶为了引导他,经常给他推荐课外读物,像《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但他看没看进去、看没看懂,没法掌握,思宇的叔叔想了一个好办法:每次思宇看完一个章节或一本书,就让他给叔叔复述主要内容。如果讲得不对,就建议他再看一遍,看完了再讲,直到讲得大致符合书的内容为止。
随着课外知识的不断积累,思宇的精神世界日益充实、丰富。这使得张思宇对一些类似“追星”这样的社会现象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他提起学校里“追星”的同学十分不屑:“他们层次太低。”这使爷爷奶奶感到安慰,但为了防止他由此轻视能力比自己差的人,就及时教导他:“追星是别人的自由选择,不要忘记宽容。别人有不足,要热心帮助,而不是嘲笑、轻视。”
现在很多孩子由于父母平常不注意教育,小小年纪就很自私,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现在是市场经济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既竞争又合作。随着时代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都是复杂系统中的一分子,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合作是干不成事的。要合作成功就不能自私、自大。
思宇爷爷总结出了一个观点:人要有博大的胸怀,才能承载高远的理想,才能经受命运的磨砺,从而才能成就不凡的事业、获得生活的幸福。顺着这一观点,爷爷奶奶顺理成章地总结出一条品德教育思路:
千万别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大的性格;而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的品性,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教起。
抓小节、细节是思宇爷爷奶奶的一大法宝。每到学校搞什么活动,比如要从家里带劳动工具什么的,爷爷奶奶总是很支持,还让思宇挑好的带。爷爷奶奶还经常叮嘱他,放学离开教室的时候一定要看看门窗、电灯是否关好了,帮助打扫卫生、帮助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