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快意纵横-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多挣他们的钱,基本上也就是在收购价格的基础上上浮了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属于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于是,大家开是放心的将大棚里产出的东西全都销售给黄建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技推广站蔬菜大棚每天有人守在门口收购他们蔬菜的事情传播得很快,周围的农民开始心动了,不少人开始找上门来,请农技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传授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方法。当初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之所以能那么轻松的承包下试验大棚,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能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杨平县的反季节蔬菜的生产。黄宝顺的承包计划中也已经承诺,农技推广站凡是参与承包大棚的干部职工分片包干,保证每人承包一个自然村两个大棚的推广任务。现在好了,根本不用他们出去推广,几乎每个村都有人来找农技推广站要求学习大棚种养技术,这个情况还真让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大跌眼镜。

其实这不难理解,按照以前的习惯,镇农技推广站一般是按照县里的统一部署,用行政性的手段推广一些新的东西的,农民有抵触情绪,推广工作很难开展,这也是去年搞实验大棚的时候谁都没心思的原因。因为大家都很清楚,一但实验大棚搞起来了,县里面肯定要求在农村进行推广。农技推广站的人都有经验,别说一个大棚动辄要上千块钱,要是没有利益,你想让农民多养两只鸡都难,更不要说搞大棚了。

这要是放在往年,有这么多农民想到推广站来学技术,推广站的人不知道有多高兴。任务性的东西都是有指标的,完成了指标就意味着能拿到奖金,所以谁都想尽快完成指标。可是今年不同了,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人还真不想让农民把这个温室大棚的技术都学了去。不过一两个月的时间,每间大棚至少创造了几百块钱的利润。这哪是大棚啊,简直就是一个会生钱的金窝,要是都让人学了去,可定会导致大棚菜的价格下跌。

黄宝顺当然是知道这些情况的,他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有农技推广站的人把想参观一下大棚的农民赶出去了。平心而论,黄宝顺也不愿意轻易就把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传授出去,但是他的那个承包计划上已经明确表态,在大棚承包期内是需要完每人一个自然村两个大棚的任务的。

如果说普通干部职工没有觉悟也就罢了,但是黄宝顺好坏是南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站长,而且是他代表全站干部职工跟镇上签下的承包协议,如果说完不成任务,领导上肯定会追究他的责任。如果说一直都呆在造纸厂,或许黄宝顺还没有什么想法。造纸厂的级别高、干部多,凡是都讲究按资排辈,别看黄宝顺在造纸厂属于干部编制,但是要想真正成为领导,或许是今生无望了。但是到了南湾镇以后就不一样了,尽管农技推广站不是什么起眼的单位,但是黄宝顺怎么说也算是干部了,再说他到南湾镇前后干的这些事情已经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如果说努力一点,很有可能能动一下位置,往上面调一下。人都是有欲望的,黄宝顺现在有了机会,当然希望自己能进步。现在,大力推广大棚种植技术队黄宝顺来说就是一个机会。黄宝顺知道,要是他真的能带动南湾镇附近的行政村掀起大棚种植的热潮,加上他率先在南湾镇搞起了承包试点,上面就很有可能会动他。可是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黄宝顺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把全站人的推广任务全都拿下。

“看来这段时间我得下到下面的村里去呆一段时间了,不然今年大棚推广的任务肯定完不成了。”黄宝顺为了这个事已经想了两天了。按说黄亚玲现在还小,几个大棚还有那么多的事,自己实在不该在这个时候下乡,但是工作放在那里,他这个当站长的都完成不了,怎么说服站里其他同志完成任务?

“你去吧,家里有我,再说黄杰也能帮点忙了,实在有什么干不了的,我会叫陈起龙他们几个帮忙,问题不大。”李冬梅一边喂黄亚玲吃东西,一边回应着黄宝顺。其实黄亚玲也会自己吃东西了的,但是小孩子就是这样,吃的差不多了就不想吃了,最后一点东西总得大人喂。

“本来以为承包了以后,大家对工作上的事会更上心,谁知道别的都好说,就是这个下乡培训的事,谁也不愿意下去,生怕耽误了照顾大棚似的,真要是不情不愿的下去了,谁知道会不会捅出篓子来。”黄宝顺仿佛解释什么似的说道。结婚这么多年了,在造纸厂的事情不到,八个小时以外归自己。到了地方上是当了干部了,但是事情也多了,现在还要丢下老婆孩子和家里那么多事下乡,黄宝顺感觉自己亏欠了家里什么似的。

“要我说你们这都是自找的,现在大棚能挣钱的事大家都知道的。换了是我,给每个村子发一个通知,想学的报名,不但要限定名额,还得交学费,要不然怎么能显示出这大棚技术的价值?到时候大棚里的活有人帮干不说,你们农技推广站也能有一笔额外的收入。那些人花钱学了技术回去,你还怕他们不干?不就是一个自然村两个大棚么,要是肯听我的,别说两个,就是十个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哪用那么麻烦。”黄杰的这个办法要是放在几年以后还真不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不能白给人,但是现在这个时候大家还习惯用雷锋思想指导行动,总觉得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政府的义务,授人以鱼的事干得不少。

黄宝顺还真没想过推广大棚种植技术还可以这样办,不过仔细想一下,黄杰说得还真有道理。本来搞农技推广的宗旨就是以点带面,自己这样下乡去搞大棚推广,无非是下到下面村里找村长或村党支部书记什么的,让村里面的领导干部带头先干起来。他不了解村里的情况,怎么知道村里有谁真的想学大棚种植技术?要是真的按儿子说的办,肯花钱报名学技术肯定是真正想建大棚的,有了这些人,还用担心任务完不成么?

两天以后,南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给南湾镇下属每个自然村都下发了一个通知,每个自然村限定三个名额,食宿自理,学费一百元,到镇农技推广站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学习反季节蔬菜的大棚种植技术,由于需要大量笔记,所以要求来学习的学员必须具备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按照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的要求,不管是哪个自然村,对不按时报到的,一律取消学习资格。由于反季节蔬菜的季节性比较强,今年只开着一个班。

黄宝顺本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下发的这个通知,谁也没想到,这个通知顿时在南湾镇附近的自然村引起了轰动。老百姓都有这样一个概念,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南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这个反季节蔬菜种植培训班不但学费贵,而且时间还长,条件还那么苛刻,不用说就是好东西。再说了,镇农技推广站蔬菜大棚每天下午都有人守着买菜的事十里八乡早就传遍了,不少人还打听出了推广站反季节蔬菜的价钱。那可不是一般的贵,连杨平县都没有卖,全都给仪阳市的人买走了。像这样的好事,别人肯教给你就不错了,收点钱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到了报名那天,不但南湾镇所有自然村一个不缺都派来了学习的人,连周边乡镇都有不少人想来参加学习。黄宝顺这回是学聪明了,不管多少钱,周边乡镇的学员一个不收,就连南湾镇所属自然村的学员也得经过考试,对那些连笔记都做不了的,二话不说,当时就退了回去。要么换人来,要么放弃这个名额。其实黄宝顺也不愿意这样,但是没办法,实在是镇农技推广站很难找到那么大的地方教学。

看着报名的名册,黄宝顺笑了。看来,今年反季节蔬菜种植的推广任务是不难实现了。这还真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正文第十章丰收年

更新时间:2009…12…1716:17:16本章字数:4629

南湾镇的温室大棚推广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元旦过后没几天,南湾镇下属的自然村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了一栋一栋的采暖式大棚。从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学回来技术的村民们第一次如此重视新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为了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他们不但花了钱,还扎扎实实的帮站农技推广站的人干了一个月的活。

镇农技推广站的干部职工这次算是真的佩服起了黄宝顺了。且不说他带着大家承包试验大棚让大家都挣到了钱,就连原来让大家一直觉得非常难实现的推广任务也完成的如此顺利,不但能挣到钱,还可以利用教学的机会获得一帮免费劳动力。

第一期培训工作完成以后,南湾镇农技推广站算是闯出了名气,不但南湾附近的乡镇、就连杨平、甚至仪阳市附近其它乡镇的农民都纷纷闻讯来到了南湾镇,希望能学习温室大棚种植技术。

杨平县领导这回神气了。以前由于杨平县经济增幅一直靠后,地区组织各县领导开会的时候,十次到有九次点名批评杨平县,说杨平县的领导班子工作工作能力不行。可是元旦后地区第一次组织各县领导干部开会的时候,各县的领导干部开始找到杨平县的领导套近乎,希望能组织人到杨平县学习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地区领导也高度评价了杨平县在农业科技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是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了一件好事,要求杨平县委、县政府领导好好总结经验,争取早日在仪阳地区大范围推广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实现领跑西北省新农业的战略目标。

杨平县委、县政府领导回来以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召集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领导开会,在会上,南湾镇成了领导表扬和奖励的重点单位,要求南湾镇农技推广站再接再厉,开展广泛的学习和交流工作,争取让杨平县早日成为仪阳地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黄宝顺他们也不傻,第一期反季节蔬菜种植培训班让南湾镇农技推广站收入了好几千块钱的现金,随便分一分,镇农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