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桥流水人家-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小桥和小凤随着吴氏去了姥娘的屋子里,“快点上炕来,暖暖手。”小桥姥娘家里砌了炕,可暖和了,小桥家里也准备弄一个的,到时候冬天晚上睡觉就不会那么冷了,如今还是烧炭呢,虽然也暖和,但是到底不比炕头舒服。

吴氏道:“今年二弟咋没有回他岳父家呢?”

小桥姥娘说道:“唉,这大过年的,说这事儿都有些不舒服,年前你弟妹的嫂子过来,说要借钱娶媳妇,你弟妹稍微慢了一点儿,就不高兴了,说是不想借,这不把人给得罪了,今天也不好回去了。”

小桥的小舅母武氏娘家爹娘都不在了,只有一个哥哥嫂子,关系也一般,如今成了这样,还真是不好说。

小桥姥娘说道:“一会儿见了你弟妹可别说这个茬。”

“娘,我知道了,幸亏你提醒我了,不然我还问错了。”

“这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你兄弟和你弟妹如今也想攒钱自己给别人盖房子呢,天天跟着别人干,赚的钱也少,这个当头借钱,人都还没说啥,都不高兴了,这借钱的反倒成了大爷了,不是我偏心自己的儿媳妇,她那嫂子也太不像话,平时没事儿不上门,有事儿也是借钱借东西,我都说了,咱们这个家还没有分呢,要借也是我松口了才成,我年纪大了,也不怕别人说我是老不死的。”

“娘,瞧你说的,弟妹知道你对她好呢。”吴氏笑道。

“别说这个了,说了心烦,你现在日子过的宽敞了,我心里高兴啊,你这给我们送来的洋芋,我吃着觉得好,特别软,烂,嚼着也有劲儿,女婿出息了,不愧是出过院门的,我咋还听说你大姐夫还夸他了呢?”

吴氏道:“那是大姐夫瞧得起他,娘,您现在和大姐那边走动了没有?”吴氏问道。

小桥姥娘叹道:“你哥去过一回,还好,给你大姐的孙子带了一些东西,她倒是也让你哥带回来一些东西,不过都是给他们小一辈的,我看还是心里不原谅我和你爹。”

“娘,可别这么说,大姐既然能给小山他们送东西,那以后肯定就会好起来,这要慢慢来,想一想,比以前不好多了?”吴氏开解道。

小桥和小凤浑身暖和了,就出去找荷花去玩,而大表姐梅花也过了不多久回来了,屋里更热闹了,小峰和小金不知道在哪里捡的鞭炮,拿着个香一个一个的点,调皮的不得了,最后被小舅母武氏给臭骂了一顿才算是好了一些。

立秋早就找到吴山,像他请教学问上的事儿了。小桥和小凤疯玩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去厨房看看能不能帮忙,不过大舅母和小舅母都把她们赶出来了,说是厨房里烟子多,别把新衣服给熏脏了。

中午大家吃了一个团圆饭,吴山今年要参加举人考试,他在县学里呆了也有一年多了,第一年的时候,县学的教谕觉得他火候还不够,就没有让他去考,今年倒是觉得差不多了,就把他的名字报上了。吃完饭,大家都是围绕这个话题说的,要是吴山真的能中举,那可是吴家的大喜事了,秀才虽然好,但是只能免一个人的税赋,要是中了举,那就是可以免好多税赋,并且成了举人,都可以当官了,成为乡绅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社会地位也会大大的提高,不过全家人不希望给吴山太多的压力,要知道,能考上秀才,对吴家已经是很好了。

“二姑父,我看立秋书读的不错,要是能在县学里读就更好了。”吴山对叶柱说道。

叶柱听吴山夸自己的儿子当然是从心底高兴,他当然也希望儿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只是去县学,能成吗?“小山,到县学里不是只有秀才才能去吗?”叶柱问道。

吴山笑道:“也不是,城里也有读书人在县学里,只要交一定的费用,按时通过考试,就可以入学了。”

立秋听了这话,忙说道:“爹,表哥,我现在不想去,还是在我们那边的学堂多读几年再说吧,小山哥也不是在县学里读书的,还不是照样能考上?我自己努力了,谁都不愿。”一听到去县学要交钱,立秋心里就心疼上了,家里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绝对不能因为自己读书而变得不好起来。

吴大舅听了立秋的话,很是欣慰,说道:“立秋这孩子懂事了,小山,既然立秋不乐意,那就算了。等以后有了条件,咱们再去县学吧。”吴大舅说的有条件,是等着吴山考上了举人,那时候和县学的人说几句好话,自然有人给他面子,现在吴山只是县学的一个秀才,说话还没有那么大的分量。

吴山自然听出了自己爹的话的意思,想着也是自己没有考虑清楚,于是说道:“那好,就再等一等,我看能不能和教谕说说。”他是可以资助立秋,但是那样对立秋的自尊心是个打击,就是姑父那边,也不会同意的。

而叶柱听了他们的话,心里却是有想法的,等从岳父家里回家,叶柱就把全家叫到了一起,说的内容就是商量立秋要不要去县学的事儿,按说立秋到了县学读书,那肯定对他的学问大大的有帮助,立夏也是同意的,他这弄鱼塘,还有做别的,都知道一个道理,家里有个读书人确实是方便许多,只要立秋有了出息,那么暗地里想要打自己家里主意的人,也会少很多。

不过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欲速则不达,立秋才读书一年多,不可能这么快就出成绩的,他们不能把立秋逼的太狠了,一切要顺其自然。

吴氏和小凤小桥都是舍得给立秋花钱的,不过最要紧的还是听立秋的意思,立秋道:“我就才读了一年的书,就是到了县学,也还是从最基本的入手,我想这点儿在咱们这边的学堂也能读出来,小山表哥是一片好意,但是我不想这样,这边学堂离咱家近,每天我还能吃家里的饭菜呢,要是到了县学,那我就不容易回来了,爹娘,我不想这样,而且我想凭着自己的本事到县学里去,你们相信我好不好?”

凭自己的本事,那就是要考上秀才了,立秋的志气倒是大,吴氏听了说道:“立秋说的也有道理,那就还是到咱们这边的学堂读吧,咱们不能老是麻烦小山,我知道你们经常找小山要书看,这我不反对,但是不能耽误他的正事儿,你舅舅和舅母这么多年来供着他读出来不容易,立秋,你自己也不要想太多,咱们是啥样就是啥样,只要长见识学问了就成,爹娘也只希望你能好好的,别的都随意。”叶柱也想到了,如果真的要离去去县学里去,那就是给他压力,这也实在不好,于是这个想法就作罢,吴山不知道自己一句好心的语句,还让小桥一家子开了家庭会议,但是通过这次家庭会议,全家更是拧成一股绳了。

等拜来拜去的新年过去后,小桥家的鸭子已经在河边欢快的游玩了,上次孵小鸡的时候,小桥让吴氏找了鸭蛋,也弄了十来只鸭子,如今都已经长大,开始下蛋了,过年前,吴氏就腌了一些咸鸭蛋,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鸭蛋,完全全天然无污染,里面的蛋黄都流出了一层油。

吴氏腌的鸭蛋不像别人那样,特别的咸,咸的都吃不下去,而是口味适中,叶家村也有人腌鸭蛋,但是却跟打死卖盐的一样,弄得特别的咸,有些吃不下去。

刘氏开了春,就有些着急起来,因为立春开了春就十六岁了,这个年纪的小伙子已经可以开始说亲了,看叶根不是也是去年十六就娶了媳妇?就是叶惠儿,和立春同年,人家也定下了人家了,自己这个儿子怎么着也得先定下婚事吧,就是现在不成亲,也得把人找好啊,好姑娘都要提前给定下来,不然都被人抢走了。

刘氏让吴氏和郝氏都注意瞅瞅,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姑娘,不求人家有多少嫁妆,乡下姑娘,也没有多少,只要人塌实肯干,是个过日子的就行。

这叶家村还有附近几个村的,都有媒婆,刘氏等过了年,也和媒婆打了招呼,好在现在分家了,他们的日子还过的下去,要不然像以前那样一大家子乱哄哄的在一起,肯定没有人乐意。

而叶柱已经趁着天气热起来了,开始种洋芋了,因为叶惠儿找了个好人家,给的东西也多,所以人家也不稀罕叶柱的这个洋芋了,毕竟,你再怎么赚钱,也还是那么多,怎么比得上章家的一根手指头?

吴氏说那些人都是想着靠不劳而获,只指望着别人,没有啥出息,咱家还是踏踏实实的,好好的赚钱过日子,叶小桥深以为然。

就是他们现在日子比过去过的还可以了,叶小桥还是在开春了去挖野菜,干活儿养鸡,就是小凤也开始做针线,准备把拿的出手的弄到绣铺去卖呢。对上房也没有眼红啥的。

85终于嫁了啊

“小桥;我以后不能经常在叶家村了。”张孟还是带着小厮丰收;过来找叶小桥。

“你这是要去哪呢?“对张孟;她当成了是童年的玩伴;或者因为心理年纪比较大,一直觉得张孟就是个小娃子;或者是年纪小的弟弟一样。而且张孟虽然是张地主的孙子,但是却没有那种有钱人家的看不起人的脾性。平易近人好像说的就是他。

“我爷要让我去康县读书去了,我姑在那边,以后我就住在那里了,唉,可是我真的不想去,我读书又不咋样,为啥我爷就是想让我去读书呢?小桥;要不你也去康县呗,我一个人在那里没有意思,我姑家里的房子多,你肯定住的下。”

听了张孟的话,叶小桥真的觉得这小子还真是个孩子,说话都是孩子气,小桥道:“我去你姑家干嘛?我家里还有爹娘呢,我不跟她们住在一起,我跟你姑住一起,算个啥?我说,你去康县读书也行,好歹也长长见识,别像以前一样,读书都逃跑,那样会让人看不起的,你爷就你一个孙子,你要给他争气呢。”

张孟听了叶小桥的话,说道:“那好吧,不去就不去,反正我也有时间会回来的,到时候给你带好吃的,你等着我啊。”

小厮丰收在一边催张孟,“少爷,老太爷还有话要和您说呢,咱们赶快回去吧。”要是回去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