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第一混乱(精校版)-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稳定的支持。
  这段时间里,宋军的总兵力迅速增加到了40万,明军也差不多,可是朱元璋的秘密武器还迟迟未见。金兀术做何感想我们不得而知,但从死气沉沉的气氛上看金兵肯定是士气不高了。他们开始还能粗略估计出我们的人数,到后来只能看到茫茫无边的敌人,到这时候300万和800万果然是没有区别了。
  一夜之后,王太尉忽然带着人回转。问他出什么事了,王太尉道:“你猜我在半道上碰上谁了?”
  我问他:“谁呀?”
  王太尉道:“宋徽宗,原来他早就从开封出发准备来跟金兀术谈判了。”
  我说:“那粮草的事你跟他怎么说的?”
  “他听说太原府外忽然冒出800万军队,非要亲自跟你谈谈不可。”
  我笑道:“哟,这不是挺有种的吗?”
  吴用道:“如果不是我们横插一杠,现在金兵已经攻陷了太原,宋徽宗是被迫来跟金兵谈判的,按时间算差不多,只不过谈判对象不一样了。”
  我说:“也就是说年内北宋就该灭亡了?”
  吴用点点头。
  我问王太尉:“赵画家走哪了?”
  王太尉道:“他已经绕道进了太原府,现在打不定主意是该请你去呢还是他来我们营里。”
  我干脆道:“我去!”
  吴用道:“那你打算带多少人呢?”
  王太尉抢先道:“带几个意思意思就行了,带的人多了显得咱们联军心虚……”
  我瞪了他一眼,刚想点个几十万人陪我去,刘东洋忽然道:“带我一个人去就行了。”
  我瞄他一眼,质疑道:“你万夫不挡?”
  刘东洋把嘴伸在我耳边悄声道:“我主陛下临来之前交给我一封密函,声称凡是赵氏子孙,见此函如见祖宗,绝无纰漏。我想那徽宗总不敢连祖宗都不认。”
  我不信道:“写的什么我先看看再说。”电影里咱可学过,密函里写的要是“替我杀了此人”怎么办?
  刘东洋坚决道:“陛下说了,此信若流于外姓人之手,不论是谁,一律灭口!”


  我一哆嗦。
  刘东洋宽慰我道:“安国公请放心,陛下早想到有这么一天,才精心准备的。末将说句斗胆的话,陛下就算有加害国公之心,他总不能弃我们60万宋军于不顾吧?”
  这话倒对,赵匡胤视兵如命,他可舍不得拿60万精兵给我陪葬。
  我考虑再三,道:“那好吧,就咱俩去——那个军师,等王寅他们再运回一批东西来就开始给大家发吧。”
  我和刘东洋两人两马穿过联军阵地来到太原府城门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对峙,我们几乎都忘了身后还有个北宋的太原府存在。我抬头往城上一看,见守军个个畏畏缩缩面白如纸,显然是被吓得不轻。我报了姓名,守军急忙放下吊桥。同是宋军,赵匡胤带出来的人和太原府的守兵简直是天壤之别。刘东洋看看纪律松散的北宋军,心痛道:“想不到陛下一手创立的基业竟然沦落到这种地步。”
  当下有一个军官赔着小心引着我们去见宋徽宗,一路上百姓也躲在门口旮旯对我们指指点点,惊惧之情油然而现。我喃喃地跟刘东洋说:“看来还得印一批安民传单来抚慰百姓。”
  宋徽宗到来之后,就暂住在太原太守的官邸里。我们一路赶来,只见府门口已经有身穿大红礼服的太监列成两排恭迎。又有一个太监站在台阶上,见我们到了,尖声道:“吾皇陛下有请萧将军入府面圣。”
  我满意地点点头。皇帝一般是不太爱用这个“请”字的,我已经算特例了。我刚要往进走,刘东洋忽然拉了我一下。他面沉似水,忽然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纸卷,珍而重之地平举齐眉,威严道:“皇上口谕,见此函如见朕面,速叫赵佶扫阶迎驾!”
  一群太监禁军均自愕然,我擦着汗小声说:“是不有点过了?”理论上讲,人家宋徽宗毕竟是皇帝。势力归势力,级别是级别,我要光从安国公上论还得给他磕头呢,很简单,不管你三朝老臣还是十几朝老臣,你终究是臣——当然了,我是不会这么跟他论的。
  刘东洋见无人回应,又大声喊了一遍。那个太监急忙跑进去了,幸亏太原府外还停着我们号称的800万大军,要是平时我们早就被乱刀分尸了。
  我瞪了刘东洋一眼,悄声道:“人家要就不出来接你你怎么办?”
  刘东洋正在目龇欲裂地扮豪迈呢,听我这么问,表情不变,却从牙缝儿里回答说:“我也不知道。”……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多国部队
  历史上有这么几类皇帝,第一类是明君,在政治上纵横捭阖,个人也励精图治,你可以说他们奸猾狡诈,但从皇帝的本职工作上讲他们就是很出色,李世民和康熙算这一类;第二类是荒淫无道型,好容易逮着这么个差事,我就可劲祸害,怎么高兴怎么来,这一类的典型比较多,从纣王周幽王到隋炀帝都是这一类;第三类是无才苦熬型,在职期间兢兢业业可无奈就是没有当皇帝的命,最后落个身死家败,典型是崇祯;第四类就很值得玩味了,他们介于昏庸和苦熬之间,他们一般都在某一方面有很高的天分,可就是不大会治国也懒得好好治国,这些皇帝里有的会做木匠活有的会吟诗作对有的会画画,因为自身原因,国家被他们败了,这就是所谓的命运悲剧,他们如果不当皇帝可能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陈后主和宋徽宗就是这一类的。
  而陈后主和宋徽宗这种艺术天分极高的皇帝,在败国伊始还是很感伤的,当他们回天乏力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烈的愧疚和感慨,这一方面能为他们的艺术的升华带来灵感,也可以逼迫他们为自己最后做一点事情……
  比如宋徽宗这个时期就开始积极求和,而且脾气也变得好多了。
  太监跑进去不大一会儿又满脸尴尬地走了出来,支支吾吾道:“皇上礼贤下士,亲自来请二位了。”
  在他身后,一个惆怅的中年人唉声叹气地跟出来,看了我们一眼,侧身站着往大厅一摆胳膊道:“两位请。”
  这在他的皇帝生涯里应该是史无前例的,我生怕刘东洋得寸进尺,赶紧拉着他随着宋徽宗进了太守府处理公务的正厅。
  进了厅子宋徽宗挥手让侍从都退下,一些做给别人看的繁文缛节也就此都免了。刘东洋大剌剌地往椅子里一坐,一言不发。我趁这个机会好好打量了一下宋徽宗,发现这老小子还是挺帅的,面皮白净唇边微须,戴了一顶皇帝日常起居戴的软帽,气质优雅中又带了三分忧郁。他见刘东洋不太友好,便冲我微笑了一下,摆手让我坐下,问道:“这位便是萧将军吗?”
  我挠头道:“嘿嘿,好说,好说。”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可怜虫我有点横不起来,我们之间本来没有任何矛盾,我还是来讹人家的,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他好,可这件事上宋徽宗已经得不到任何好处了,李师师救出来基本也没他什么事了,按人界轴他还必须得退位……
  宋徽宗道:“萧将军,朕闻你携虎狼之师号称800万,把金国四王子完颜兀术围困在太原府外已达数日,却不知将军意欲何为?是要帮我大宋复兴河山,还是有虎视中原,一举扫平我宋金好自立为王?”
  这是问我是想帮他还是想黑吃黑,不等我回答,宋徽宗忽然表情古怪道:“据朕所知,将军乃是水泊梁山上排名第一百零九位的义士。梁山之名朕早有耳闻,可是朕费尽猜疑总也想不通,你们是怎么啸聚起百万之众的——将军号称800万虽然未免夸张,但据探马回报,300万恐怕还是有的。”看来他手底下也不全是吃干饭的。
  宋徽宗眉头紧皱,缓缓道:“最让朕好奇的是,我大宋各地的子民虽有迁徙移居,可总人数并没有少啊。那么将军的人马从何而来?坦言说吧,这件事之匪夷所思,比先前的金兵80万北下中原更让朕寝食难安。”嘿,又多了一个被数学困扰的,不过他比我还差点,我是碰上两位数以上的乘法才头疼呢,他这可就是简单的加减法!看来艺术家数学都不行……
  我轻轻地拍着腿道:“怎么跟你说呢,反正这事最后也不能瞒你就全实说了吧,这300万人只有25万是你们本地的——”
  宋徽宗摇头道:“那也不对,南边大理、西边的西夏和吐蕃就算发倾国之兵也难凑齐此数,何况将军所带人马大部分都乃中原之兵啊。”
  我说:“你急什么呢,听我把话说完。在你们赵家人当皇帝以前,你总该知道这江山还有别的皇帝吧?”
  宋徽宗向上拱手道:“我太祖皇帝为解民之倒悬,陈桥驿勉为其难黄袍加身,乃是得于后周柴氏的天下——可这两者有关系吗?”
  我撇嘴道:“再往前呢?”
  “再往前……”

()
  “说大国!”
  宋徽宗道:“那便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建立的唐了。”
  我点头道:“嗯,跟这个就有关系了。再往前我怕你说得累,直接告诉你吧,我们联军除大唐60万精兵以外,还有秦始皇麾下25万秦兵和项羽的30万楚军,至于蒙古人和明军跟你一时也说不清,你只要知道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各朝代聚起来的就对了。”
  宋徽宗算了算道:“这么说你们是八国联军?”他把方腊和梁山算成两股势力了。
  我跳脚道:“能不能给起个好点的名字,叫多国部队不好吗?”
  宋徽宗呆呆无语,良久才喃喃道:“这怎么可能……”
  刘东洋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道:“怎么不可能!你到底是干什么吃的?还得你老祖宗替你分忧解难,你这个不肖的昏君!”
  宋徽宗讷讷道:“这位是……”
  我说:“这位就是你祖宗赵匡胤手下的将军,我们联军里有60万人就是他老人家派来的。”
  宋徽宗愣怔半晌,忽然变色道:“尔等竟敢胡言乱语辱我祖上!”这种事毕竟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所以我们一提赵匡胤宋徽宗是蔫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