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卷珠帘-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前景。



所以他马上回到先前地问题:“既然有人蓄意破坏,你再做个招牌。还不是一样管不长。”



“不会了。今晚我找人轮流守夜,看他还怎么下手。”说到这里马老板恭维道:“也只怪你们芙蓉班太有名了,那天招牌一挂出去,街上的人一下子都围了过来。卖票的窗口排起长长的队,第一天的戏票当天就卖了一大半。那边急红了眼,才想出这等下流招数地。我请别的班子,也没见他家这么大反应啊。所以,你也要小心,说不定他会亲自找上你们的。他阴招多得很。”



说完这些,回头见戏班的人,尤其是女孩子们面露惊诧惧怕之色。马老板忙说,:“别怕别怕。我开玩笑的啦。你们放心。他只敢偷偷摸摸耍耍这些不入流的小把戏,还不敢动你们的。不仅不会动。说不定还会来巴结你们,要是你们能临阵倒戈,舍我而去就他,他不就火了?”



秀儿站在一边想:这马老板说的话也太经不起推敲了吧,如果那家戏院真有意笼络,昨晚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没寻来,说明他并不像马老板想地那样。就是马老板本人,也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热切,这一点只要看看戏班的住宿条件就知道了。



不过,在招徕观众上,马老板确实有一手。新招牌做来后,他让人把售票地桌子从里面搬出来,直接放在招牌下面,同时派两个人站在前面大声吆喝。这一招还真是效,比这边挂个招牌,那边窗口卖票更有号召力,很快正席卖完了,开始卖加座。当时戏班的人正坐在对面地酒楼上吃全鱼宴,有人上去禀报说:“老板,走廊也卖完了。”



马老板一边喝着鱼汤一边慢条斯理地说:“那卖站票吧,最后一排地。”



小伙计挠着头问:“这个卖多少张呢马老板想了想:“五十张应该差不多了吧。”



小伙计走了,秦玉楼笑着说:“最后一排站五十个人,亏你也敢说出口,那人家不挤成人干了。”



马老板说:“你放心,说是最后一排,到时候他们肯定会见缝插针挤到前面去,走廊里再加凳,边边角角总还是有的,他们自己会想办法地。”



秦玉楼和戏班弟子们彻底无语了。



当晚的演出,可以说很成功,非常成功。为了配合观众的欣赏水平,他们上了一台普及度最高,很时行很讨巧的戏:《裴少俊墙头马上》。观众果然反响热烈,尤其秀儿又擅于调动现场情绪,在演出中会适时添加一些东西与观众交流。



秀儿发现,下面的观众比大都的更喜欢这些。大都有许多很专业的老戏迷,他们甚至自己就会哼唱绝大部分戏文,所以他看戏的时候挑剔的是你的唱腔是否字正腔圆,你的动作是否到位,是否从容洒落如行云流水。他们完全投入到戏本身的情景里面去了,倒不是那么在乎额外的花絮。下面的观众没那么“专业”,听戏的耳朵没那么“毒”,你哪怕唱错了一句两句他们也听不出来。耳朵的要求没那么高,眼睛的要求就会高些,你如果一直咿咿呀呀地唱,他们可能会觉得闷,这种时候,插科打诨的小动作就派上用场了。



戏演完后,有人在下面喊着问:“什么时候演《拜月亭》啊?”



“这个……”,秀儿尴尬地望了望后台的方向。秦玉楼在这里预备演三天,安排的三场戏中却并没有十一的《拜月亭》。秦玉楼大概觉得这戏太新了,虽然在大都演火了,但下面的人未必知道,还不如演那些成名已久的戏文保险一些。



没想到,这里的人最感兴趣的,居然也是这部戏。



这时秦玉楼从后台走出来说:“谢谢各位老少爷们儿捧场,秦某感激不尽。明天演《玉清庵错送鸳鸯被》,后天演《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大后天就演《闺怨佳人拜月亭》。老少爷们儿还想看什么尽管说,秦某一定满足。”



“真的呀,我想看《冻苏秦衣锦还乡》。”



“我想看《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秦玉楼一一答应着:“好好好,那就一部一部接着演,直到老少爷们儿看腻了,把我们一顿板子扫帚赶出通州为止。”



“怎么会赶走呢,你们要留多久就留多久,最好是留下来不走了。”



“是啊是啊,昨天还听谁说,你们把名角都留在大都了,这回来的都是不入流的。可我今日看戏,明明演得很好嘛,可见谣言是信不得的。”



秀儿和出演丫环的解语花互相看了一眼,谣言流传的速度太惊人了!一夜之间,她们的几句玩笑话已经传得满城皆知了。看来以后哪怕躺在床上卧谈也要小心点,真真正正的隔墙有耳。



这时有人打趣:“贤弟,你连不人流的都喜欢,可见你也是不入流的。”



那人回道:“兄长刚才不是也看得津津有味吗?如果愚弟是,那兄长您也是了,嘿嘿。”



这人居然笑眯眯地承认:“还别说,我就爱看这不入流的戏。早两年我去大都,专门跑去看遏云班春都秀的戏,她那时候名气响着呢,可我看了,也就那样,比珠帘秀差远了。”



“那正说明你不入流啊,入流的你看不懂,哈哈哈哈。”



据说从那天以后,“不入流的”成了通州最新流行词汇。



当然这是后话了。



目送观众散场后,秦玉楼带着弟子回到后台,马老板早已领着一个神气活现的男人等在那儿了。



………………………………尴尬的分割线……………………………………………



看来我还是不适合半夜更新,头脑不清醒,连章节名也忘了写,这一章应该是:第四折(第二十场)初场。



第四折(第二十一场) 偶遇



马老板介绍那家伙姓胡。看马老板点头哈腰的样子,手乖乖地垂在身体两侧,连山羊胡都不敢捋了,想也知道这位“胡二先生”在通州是个人物。地头蛇呀,谁敢不尊,秦玉楼赶紧上去见礼,一番寒暄后,三个人坐在一起谈了一会儿。



其实也没别的事,就是来请堂会的。因为请的是白天,跟这边也不冲突,秦玉楼满口答应了下来,日子定在后天。



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可当胡二先生提出要听秀儿唱《拜月亭》时,马老板的脸色就有点僵了。



《拜月亭》大后天才在百汇戏院上演,后天就去胡府唱,那最起码,当天看过戏的人是不会再来戏院了。而且但凡有机会去胡府看戏的,本来打算订票的都不会订了。把马老板心疼的,他的潜在观众啊,也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一下子去了这么多。可马老板也没敢多放一个屁,依然打躬作揖地把胡二先生送出去了。



当然这事对芙蓉班来说绝对是好事,一来就有人请堂会,多有面子啊。而且对方一看就是大有来头的,封赏肯定不会少。



只是,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晚上戏班众人围在一起吃饭的时候,秀儿忍不住问:“师傅,要是这样下去,我们不得在通州待很久?”



秦玉楼笑着说:“在一个地方待很久不好啊,难道你喜欢到处奔波?”



“那倒不是”,到处奔波是不喜欢,但稍微多走两个地方还是喜欢的,不然。出了一趟大都,结果就在通州窝两月,等于连京城都没走出。下面的人。可是把通州也当“京畿之地”的。



秦玉楼放下筷子道:“别傻了,我巴不得在一个地方演它两个月。然后直接打道回府,这样多省事啊。而且通州离大都近,我来来往往也方便。”



是方便,可那也意味着要在这个破教室里再住上两个月,秀儿回头看了看身后灰灰的土墙。生了青苔地瓦楞,风雨剥蚀的门窗,还不知道下雨的时候漏不漏呢。其他地姐妹也在看,大家心里估计都有同样的想法吧,只是不敢明说而已。



在通州地第二场戏《鸳鸯被》是俏枝儿主演的,俏枝儿一向怎么看秀儿怎么不顺眼,这场戏中便没有安排秀儿。秦玉楼大概也有意让主演们轮流休息,秀儿的戏中也没有俏枝儿的戏份。



也就是说,接下来。秀儿总算有了半天自由活动时间。其他时间是早就排满了的,下午雷打不动要彩排,中午和晚上要烧火做饭打杂。



主演还要烧火做饭?没搞错吧?对不起。没搞错。在外人眼里秀儿是主演,是名角。在秦玉楼眼里。她就只是他地小徒弟一个。能少请人手多使唤现成的免费劳力,他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所以不上戏的时候。秀儿不仅要和其他姐妹一起烧火做饭,还要侍候秦玉楼的个人需要…………看官别想多了,我指的是,给他洗衣、泡茶之类的杂事。



怪只怪秀儿跟了一个超级抠门的班主,偌大的芙蓉班,平时真正地专职打杂只有两个,就是车夫兼门房兼花匠兼其他的老周,和厨子兼洒扫兼洗衣兼其他的张婶。戏班四十多口人,一座大院子,时不时还人来客往地,两个人要包圆全部的活,肯定是不够地。这个时候免费劳力就派上用场了,所有采买跑腿之类地事基本上都是黄花他们在做。



现在戏班分出一半人手下乡,老周倒是跟来了,但梁婶不可能来,那边还有一摊子人要吃饭呢。所以烧火做饭什么的,就只能让戏班地女弟子们轮番上阵了,会的带不会的,管它好不好吃,有得吃就不错了。



虽然可以玩半天,但因为中午要早早赶回来做饭,秀儿很早就起了床。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出门时,秀儿戴上了一顶有垂纱的帽子,和翠荷秀,解语花约着一起去看风景。



在通州,最有名的当然就是燃灯塔了。有句名言叫“一支塔影认通州”,到了通州,不去瞻仰燃灯塔,等于白来了。秀儿可不想到哪里都只是唱戏,再忙再累,也要抽空看看当地景致,最好能买些易藏经放的东西,或吃的,或用的,回去带给家人,也不枉出门一趟。



打着买菜的名义,秀儿她们理所当然地叫上老周,准备先到菜场买好菜,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