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隐蔽的历史-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丁谓(曾获封晋国公)跟从皇帝巡幸,大礼已毕,皇上下诏赐辅臣玉带。当时辅臣有八个人,行宫里库存玉带只有七条,尚衣局有一条玉带,名“比玉”,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皇上想加上这条玉带以凑足八条之数。丁谓想得到这条玉带,但他排名第八,忖度这条“比玉”肯定轮不到他,就谕示有关部门不须用尚衣局的那条“比玉”,说自己有一条私用小玉带,可以带上上朝谢赏,等到回京后再另外赏赐一条即可。有关部门以其意上奏。不久大家当廷各自受赐玉带,而丁谓所服玉带仅有一指宽。皇上回头对近侍说:“丁谓的玉带与同列相比太悬殊了,马上找条玉带给他换上。”有关部门奏称:“只有尚衣局有一条御带。”于是拿来赐给丁谓。此带熙宁年间又重归皇宫内府。
(评):五代方镇残虐,宋太祖开国后就重用读书人,“以文抑武”,终宋不杀士大夫。“书中自有千种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这三句话就是宋真宗实实在在的许诺。文臣俸养极优,也出了不少奸滑狡诈之人,丁谓就是其一。宋仁宗即位初年,太后垂帘听政,丁谓为宰相,权倾天下,大臣王曾乘机向刘太后秉报说丁谓“盗权奸私”,当天丁谓就被罢免,后被贬斥远荒,“比玉”玉带不久又回归内府。不过这位丁谓诗词歌赋样样皆好,还极爱品茶,著《建安茶录》,绘图明细,有“茶图”之称。他和蔡襄首倡的“龙凤团茶”贡茶,为茶中极品,不知被贬海南的丁谓路上还能享用此茶否。丁谓曾有诗“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一副市井流氓文人嘴脸,宋人王禹偁见此诗就说:“入公门犹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与之相比,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蓠人!”更为白衣豪迈气象。

不识字更快活
(原文):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曰:“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卷二十三)
(译):梅询作翰林学士时,有一天为皇帝起草诏书,任务很重,思虑良苦,手里拿着文具依阶而走。忽然看见一个老兵躺在地上晒太阳,伸腰展腿很是舒适,梅询见此忽然叹道:“舒服啊。”又慢慢问他:“你识字吗?”老兵答:“不识”。梅询说:“那就更快活啦。”
(评):我家学士也是可爱之人,成日搜索枯肠,寻章摘句,苦思冥想,当然羡慕所谓散淡的老兵,所谓“能者多劳,智志多虑”,信夫!

梅子与肥鹅
(原文):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煮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瓮,汤煮右军两只,聊备一馔。”(卷二十三)
(译):吴地人多管梅子叫“曹公”,因为曹操“望梅止渴”的典故;又把鹅称为“右军”,因为王羲之(官右军将军)喜欢养鹅。有个读书人送友人醋腌梅子和蒸鹅,附信说:“醋腌曹公一瓮,汤煮王右军两只,以供君吃一顿。”
(评):读书人穷措大、掉书袋,真真令人喷饭。如果送红烧肉,肯定还要写上“又致东坡一碗。”

关中无螃蟹
(原文):关中无螃蟹。元丰中,予在陕西,闻秦州人家收得一干蟹,土人怖其形状,以为怪物,每人家有病疟者,则借去挂门户上,往往遂差。不但人不识,鬼亦不识也。(卷二十五)
(译):关中无螃蟹。元丰年间,我在陕西,听说秦州人收得一只干螃蟹,当地人害怕它的奇形怪状,以为是怪物,每当有人得病,就被借去挂在门户上,往往病就好多了。不但当地人不认识(螃蟹),当地的鬼也不认识。(意即把鬼吓跑了)。(卷二十五)
(评):这是沈括书中典型怪力乱神的胡妄揣测,现在读来只觉可笑。

李顺被俘
(原文):蜀中剧贼李顺陷剑南,两川、关右震动,朝廷以为忧。后王师破贼,枭李顺,收复两川,书功行赏,了无间言。至景祐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顺也,年已七十馀,推验明白,囚赴阙,覆按皆实。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赏已行,不欲暴其事,但斩顺,赏文琏二官,仍 门只候。文琏,泉州人。康定中,老归泉州,予尚识之。文琏家有《李顺案款》,本末甚详。顺本味江王小博之妻弟。始王小博反於蜀中,不能抚其徒众,乃共推顺为主。顺初起,悉召乡里富人大姓,令具其家所有财栗,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贫乏,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及败,人尚怀之,故顺得脱去,三十馀年,乃始就戮。(卷二十五)
(译):蜀中大盗李顺攻隐剑南关,西川、关右震动,朝廷大忧。后来朝廷军队击破贼寇,砍掉李顺脑袋示众,收复西川,论功行赏,没有什么疑惑可说。到景祐年间,有人告发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获他,发现确是李顺本人,已经七十多岁,审训明白,押送京城,复审都是实情。朝廷认为对平定蜀地的将军封赏已公布施行,不想公告这件事,只是秘密处斩李顺,赏赐陈文琏两级官阶,封候。陈文琏是泉州人,康定年间退修回泉州,我本人还认识他。文琏家里有《李顺案款》记载前因后果很详尽。李顺本来是味江王小波的妻弟,起先王小波在蜀地造反,不能安抚群下,众人拥戴李顺为首领。李顺刚当头领时,把乡里的富人大姓召集起来,命令申报他们家里所有的财物粮食,除去生活必需以外,其余一切都调发出现,分给缺衣少粮的人民,并录用有才之人,抚恤良民,军队号令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当时两蜀闹大饥荒,十几天内,归附的人有数万。所攻州县,百姓开门迎接,传檄民到之处,没有不攻克的。待其失败后,人们很怀念他的好处,所以李顺得以逃脱。三十多年后,才被捕得杀掉。
(评):王小波、李顺起义是在宋太宗时期。太监王继恩监军,率禁军分两路入蜀,淳化五年(994)年,号称“破贼十万余,斩首三万余”,“复成都,获贼李顺。”太监和禁军冒功求赏,历代很多,当时就有大臣张舜卿认为李顺逃脱,宋太宗很生气,怒叱一顿,差点把他斩首。沈括本人生活年代距王波、李顺起义时代不远,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李顺没死的话应该活着,又出于捕获他的活人之口,当属可信。南宋陆游在《老学阉笔记》中也记有类似事情。唐人可以在诗中讥讽本朝皇帝,宋人可以在书中里指摘本朝失实之处,元人只可在剧本里发发牢骚,明朝虽然在朝上把屁股打烂,文人仍冒死进谏,到满清时只有歌功积德的奴才了。真正是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

诗语成谶
(原文):狄侍郎棐之子遵度,有清节美才。年二十余,忽梦为诗,其两名曰:“夜卧北斗寒挂枕,木落霜拱雁连天”。虽佳句,有丘墓间意。不数月卒。高邮士人朱适,予舅氏之婿也。纳妇之夕,梦为诗两名曰:“烧残烛客未起,歌断一声尘绕梁”。不逾月而卒。皆不祥之梦,然诗句清丽,皆为人所传。(续笔谈)
(译):狄棐侍郎的儿子狄遵度,节操清厉,才能卓著。二十多岁时,忽然梦中作诗,其中有两句是“夜卧北斗寒挂枕,木落霜拱雁连天”。虽是上好佳句,但其间有坟墓阴间的气息。数月后就病故了。高邮士人朱适,是我舅舅的女婿。娶媳妇当晚,做梦自己写有两句诗:“烧残烛客未起,歌断一声尘绕梁”。不到一个月也死了。都是不祥的梦境,可是诗句清丽,却为人们所传诵。
(评):恰似晋朝美男子潘岳有“扮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最终果然与石崇一起同斩于市朝。唐人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传不久被其舅宋之问所害,时年不到三十岁。李贺诗意中更是鬼语森森:“秋坟鬼唱鲍家诗”,二十七岁就撕手西归。还有南唐后主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最终为毒药毒死。明朝大儒方孝儒有“百念蹉跎总未成,世途深恐误平生。中宵拥被倚墙坐,默数邻鸡报五更。”诗意森然,最后因不拥戴朱棣称帝,株连十族被杀,惨绝天下!现代的则有吴宓:“飞扬顿恨人情薄,寥落终怜吾道孤”,半生凄凉,皆应于诗。汪精卫早年诗中也有“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死后果然被挫骨扬灰。徐志摩“我挥一挥衣袖,不带一走云彩”,真的在空中化为鬼魂,死于飞机失事。 

君王忍将平陈业,换得雷塘数亩田    文 / 梅毅  
 
 
 
君王忍将平陈业  换得雷塘数亩田
——随炀帝杨广的功业与可悲下场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罗隐(唐)

在今天杨州市北郊的雷塘,仍存有一丘坟墓,上有清书法家、时任扬州知府的伊秉绶所书“隋炀帝陵”四字。说是“陵墓”,几千年来只有这么一任帝王的“陵墓”如此寒酸,虽然历史上几次重修,但大部时间皆荒草萋萋,鲜有人于此凭吊。隋炀帝在世之时,滥杀朝臣,穷兵黩武,三征高丽,劳民伤财,多次巡幸江南,国库空虚,致使国内兵民之变蜂起,最终被禁卫军勒死于江都。千载骂名声中,如果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前因后果,可以发现杨广在登位前平定陈朝以及做皇帝早期也干了不少可以称道的事情。诸如他营建东都加强了对关东的控制,开凿运河以及修建长城、驰道对于国防的巩固,在文化上促进了南北的交融和联系,并使有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