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10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今儿是尚书大人上任,所以阖部上下来得齐刷刷,一个不落。殷士瞻便为沈默介绍起属下来,虽然当过本部侍郎,对这些都了解,但沈默还是保持耐心,听得很认真。

  礼部作为六部之一,其长官自然是他这个尚书;又有左、右侍郎为佐贰,但现在只有殷士瞻任左侍郎,右侍郎空缺中。其隶下有司务厅负责日常起草、文移等。又有四大清吏司,其中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以及管理全国的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也就是祭祀天地神祗,以及国家的吊唁开丧……国之大事,不过戎与祀,这也是礼部最原始、最本源的职能。

  又有主客清吏司,掌宾礼以及接待外宾事务,下设四夷馆、同文馆等数个针对性很强的部门,负责和藩属、外国打交道;还有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筵飨是国宴;廪饩是各级学校中,发给生员的粮食补贴;牲牢是祭祀的牺牲,一看就是个油水部门。事实上,虽然礼部给人的印象向来清苦,但这四司也有尊卑穷富之分,不消说,精膳司自然是那个富司;而仪制司因为管着读书人进身的途径……科举,当然地位尊崇,被称为尊司;祠祭司虽然有个好大的名头,但跟鬼神打交道,能有油水才叫见了鬼,所以当之无愧是穷司。至于主客司就更惨了,大明唯我独尊,一切外国皆是下民,结果连累这大明外交部,也成了卑司。

  无论如何,各司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到两人,主事若干人,这些正式编制外,又有书吏若干,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

  每司之下,又有若干馆局负责具体的差事,如会同馆、铸印局之类,由各司主事所领,其大使、副大使之流,若不是今天这日子特殊,还没资格面见部堂大人。

  另外,虽然礼部尚书本身兼任翰林学士,但并不等于翰林院隶属于礼部,所以翰林院的一干人等,没有出现在这里。

  ~~~~~~~~~~~~~~~~~~~~~~~~~~~~~~~~~~~~~~~~~~~~~~

  简单介绍之后,殷士瞻便请部堂大人讲话。沈默站起来,面对满满一屋子的下属,他先是满含感情的回忆自己在部里时的日子,还点了几个书吏的名字,问这个还打老婆吗?那个的儿子考上秀才了吗?总之是以关心下属的生活为主,问寒问暖之外,也指明了跟着他干的前景……人家都说礼部穷,但只要我当这个尚书一天,你们的薪俸就不会拖欠,福利一定落实,升职转正的机会,肯定比别得部多搞得属下官吏热血沸腾,就差喊出‘部堂万岁’了

  感性完了,沈默便让属下各归其位,只把殷士瞻和四位郎中,并事务厅的主事留下,转到尚书值房中继续开会。但与在前厅的热情慷慨不同,这时的沈默,面上已经没有一丝笑了,这让本来还挺轻松的几位礼部首脑,一下又紧张起来。

  没有寒暄,沈默直截了当的指出,礼部散漫的风气必须改变,最重要的便是‘务实’二字。这二字又有三层含义,一是‘省议论’,他说:“几年来我看见,朝廷之间议论太多,或一事而甲可乙否,或一人自为矛盾,这就是所谓的‘政多纷更’,而且又以废话空谈居多。而是‘讲务实’,一切口头汇报与书面报告,必须简单扼要、条理清晰;是非可否,你给我明明白白说清楚……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犯罪,如果不知道该说什么,就什么都不要说,也比信口开河强。”

  这番话虽然谁都没指责,但让众人羞得满脸通红,他们大都是翰林出身,最擅长的就是夸夸清谈,还有花团锦簇的官样文章,显然正是沈默抨击的对象。

  沈默不理会他们的尴尬,接着道:“还有一层,就是‘不拖延’。几年来我看到,上面凡有文件下来,官员都会签一个‘照办’,然后就往下传,下面再签个‘照办’接着传达,到没法再往下传了,就丢在一边,成了空文。什么‘照办’?哪个还来理会一年里文件不知道有几麻袋,办没办,天知道各级官吏倒是安逸了,可国家的政事也彻底耽误了。”说着目光坚定的下令道:“凡我属下,大小事务,接到上峰命令后,都必须尽快回复。部里将设立登记簿,每一件事情,都要办的时候登记,办完后注销。超过期限的,要按违反制度论罪。这将作为评价官员优劣的重要依据。”

  一番夹枪带棒的训示,让几位要员心惊胆颤,暗道以前的印象不对啊……以他们过去和沈默接触,以及所见所闻,都认为这沈部堂是个好说话的官油子。他起先在前厅的讲话,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谁知那竟都是假象,真到了他当家做主,竟关起门来唱黑脸了。几人不禁暗暗叫苦不迭,愈发不敢在他面前造次。

  这正是沈默要的效果。对待下属,过宽了则会不逊,过严了又会怨恨,关键要掌握好度,做到宽严相济。对于间接下级,或者官位较低的属下来说,相差悬殊的地位,本身就让他们不敢造次。加之平时接触的少,容易确立的是权威,不容易确立的是感情,所以他尽量展示自己的仁厚。

  而在座的都是他的直接下属,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常工作和私人接触都很多,容易确立的是感情,不容易确立的是权威;所以必须给他们个下马威,日后再慢慢展示自己的仁厚不迟。

  ~~~~~~~~~~~

  看到几人的坐姿明显发生改变,沈默嘴角闪过一丝微笑,他知道目的基本达到,便换个缓和的声音道:“说一下近期的主要事务吧。”

  “哦……是。”殷士瞻回过神来,从袖中掏出个条陈道:“这是本部到昨天为止,一切未交割的事体,请大人审阅。”

  “殷大人有心了。”沈默给他一个微笑,竟让殷士瞻感到浑身一松,才不那么紧张了。心说这沈大人真是官威十足,了不得啊了不得……

第七七四章 新官上任 (中)

    @@@@@@@@@@@@@@@@@@@@@@@@@@@@@@@@@@@@@@@@@@@

    礼部接下来,有两件大事要办好,一是重开经筳,一是皇太子的册封大礼。

  这两件差事,说起来并不难办,礼部这边,有全套的规制,依葫芦画瓢,保准错不了。可在当下这个节骨眼,却又真得很难办。原因无它,朝廷没钱,内阁早就晓谕各部,必须厉行节俭,缩减开支……偏生这两个差事,全都得花大钱。

  先说经筵之创设,本意是命饱学大臣,给皇帝讲经书学问、治国之道,但发展到后来,竟成了一种隆重的仪式,繁文缛节不必细说,且极尽奢华铺排之能事。根据文献记载,嘉靖皇帝登基后,第一次开经筳时,统共花费了近四十万两白银……除了购置价值连城的行头摆设外,给侍讲百官的赏赐也占了大头。之后一年春秋两次,因不用再行购置,减到了二十万两左右,赏赐依旧。嘉靖皇帝后来停止经筳,虽主要是专心修道,无暇他顾,却也是为了省下这笔开支。现在要重开中断三十年的经筳讲学,肯定要产生一大笔初始费用,内阁肯定是不愿意的。

  至于皇太子的册封礼,隆庆帝干脆下了手诏,要求比照嘉靖时册封皇太子的嘉礼,礼部一查三十年前的记录,好家伙,花费一百万两让人平白倒吸一口冷气。

  “考虑到三十年来,银价下跌、物价上涨的因素。这两项,如果全按照规制拟出来,”殷士瞻皱着眉道:“至少花费一百五十万两,内阁肯定不会批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他又道:“部堂可知,廷推那天的朝会后,皇上当众叫住高部堂,是为了什么事儿吗?”

  “什么事儿?”沈默虽然知道,但还是不动声色道:“当时皇上和高部堂都没明说,我也没再打听。”

  “原来是皇上给户部写条子,要从太仓中拨款,为后宫购买一些珠宝首饰,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撑破天不过几万两银子。”殷士瞻为尚书大人讲述道:“可高部堂的回答,您也听到了,他竟说:‘皇上买可以,但户部不能出钱。’让皇上好没面子。”

  沈默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了……高耀之所以敢不买皇帝的账,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而是因为国朝的财政制度使然——户部的钱是朝廷的,皇帝无权任意使用,即便要用,也得经过户部尚书和内阁首辅的层层审批,还要详细说明,这钱的用向,以及归还的日期。

  所以高耀不给皇帝批款,绝对合法。至于为何这么敢这么干,显然他不是一个人……

  因此历代皇帝的花销,大都是动用内帑,也就是皇家的收入,除非实在揭不开锅,一般是不会去户部找不痛快。

  隆庆虽然平庸了点,但脑子绝对没问题,他找户部要钱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内库里实在是分文不剩了——皇家的收入主要来自矿山、盐铁等专营专利,但随着大明私营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宫产深受挤压、日渐萎靡,加之层层剥皮之后,能进入内帑的银两,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原先内库还有些积蓄的,但他爹嘉靖是个能花钱的主,求长生、养道士、建宫观……这些费钱的营生,早就把库里的钱花得一干二净,还得时常向户部伸手。当然以嘉靖皇帝的权威,大多数时候,朝廷是要乖乖给钱的,可也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大明财政,愈发的难以为继,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安排。

  现在新君一登极,就跟户部要钱,高耀和徐阶一合计,不能开此先河,得坚决的顶回去,以免皇帝养成向朝廷的习惯。

  隆庆这边也很郁闷,他在潜邸时,日子就过得很紧巴,且为了塑造艰苦朴素好皇子的形象,他的老婆们也都几乎没什么像样的首饰。现在终于当上皇帝了,他觉着自己有必要好好补偿一下妃子们,谁知跟太监一问,内库竟然没钱,只好跟外廷要,结果又碰了钉子。

  现在后宫里都知道,皇帝要有赏赐了,皇帝要是拿不出来,岂不太没尊严?所以隆庆又下一道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