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谨慎,而且更重要地是,唯一的总账册,被他妥善的藏在某处,怎么可能被赵贞吉得到呢?

  压下心头的惊慌,他嘶声道:“部堂大人,卑职可否一观这本账册?”

  赵贞吉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却也只好点头道:“看吧。”

  缓缓伸手,翻开那本账册一看,胡宗宪顿时如释重负,原来这不是一本实记账目,而是赵贞吉估计出来的数字。他不由轻笑道:“不知大人地这些数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赵贞吉板着脸道:“江浙一带物价类似,用南直隶地价格,与浙江的实际消耗量相乘,不难算出来。”

  “原来是推算地出的。”胡宗宪笑道:“就凭着这样一份捏造出来地账册,想要指控一名封疆大吏,大人您是不是有些托大了?”

  “你!”赵贞吉的脸被憋得青一阵,红一阵,怒道:“不妨告诉你,本官已经将你的巡抚衙门借用了,就是挖地三尺,我也要找出铁证来!”

  胡宗宪也彻底愤怒了,拍案道:“赵孟静,你休要欺人太甚,陛下让你查的是倭寇的背后指使,你不去提审人犯,而是在什么狗屁军费上做文章,到底居心何在?!”

  “因为这两有必然的联系。”赵贞吉不为所动道:“苛政猛于虎,是你们的苛捐杂税,逼得浙江百姓离心离德,所以才让区区数倭如入无人之境……至于那些倭寇的来源,本官自然会查个水落石出,但你们这些罪魁祸,也休想逍遥法外!”

  “既然如此,”胡宗宪掸掸衣袖道:“那在下接招就是了。”便起身拱手道:“告辞了!”

  “谁让你走了?”赵贞吉冷声道:“本官尚未允许你离开吧?”

  “话不投机,何必在此受辱?”胡宗宪也不回头,径直往门口走去。

  “站住!”赵贞吉喝一声,门口的卫士便将胡宗宪拦住道:“大人请回。”

  胡宗宪放声大笑道:“你赵贞吉是钦差,本官是佥都御史钦命巡抚浙江,也是钦差,除非陛下下令,否则谁敢限制我的自由?!”说着虎目如电的望向拦路的卫士道:“碰我一指头,就是侵犯皇差的死罪,你大可以试一试是不是这样。”

  便迈开大步往前走,卫士们举着长枪想把他逼回去,胡宗宪却面不改色的迎刃而上,没有一丝迟疑。

  卫士们终究不敢对一省之长动手,就在兵刃快要擦到他身上时,纷纷撤去长枪,让开一条通道,眼睁睁看着他扬长离去。

  卫士们再回头看部堂大人,已经面色铁青了,赶紧稀里哗啦跪了一地。

  ~~~~~~~~~~~~~~~~

  赵贞吉两眼直的望着胡宗宪离去的方向,现自己太小瞧这个严党分子了。今天自己可谓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连环雷击之下,相信他绝对会露出破绽的!谁知道胡宗宪竟然在措手不及之下,堪堪抵住了自己的狂轰滥炸,最后还在气势上压倒了自己。

  他仿佛听到胡宗宪哈哈大笑道:“这里是浙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

  狠狠一捶桌面,赵贞吉怒冲冠道:“不是猛龙不过江!我这条过江龙就要吃掉你这条地头蛇!”

  第四卷 不为青史为苍生 第二七七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发完穷恨之后,还要回到现实,赵贞吉吩咐沈默和王用汲道:“明日开始,提审巡抚衙门的账房,你们俩先预审一遍,将供词给我过目,再做定夺。”

  王用汲轻声问道:“部堂大人,圣谕可只是让我们查清“倭寇扰南京”一案,现在咱们却查封了巡抚衙门,提审衙门里的官员,这样会不会有些失之偏颇呢?”

  赵贞吉不悦道:“王巡按,本官是主办,你只是协办,该怎么做我决定,你只需照着去做就行。”

  王用汲无奈的住了嘴,起身与沈默一起行礼道:“属下遵命就是。”

  “下去吧。”赵贞吉疲惫的闭上眼睛,下令道。

  “下官告退。”两人一起出了大堂,见此时天色已晚,就径直离开小客栈。

  沈默刚要弯腰上轿,却被王用汲叫住道:“拙言,我们走走吧。”

  沈默点点头,便让轿子跟在后面,与他并肩行在小巷上。两人沉默走一阵。王用汲轻声道:“拙言,今天你应该帮着胡中丞说话才对。”

  沈默笑笑道:“我只想实事求是。”

  “可你这样会让人觉着有机可趁,”王用汲微微皱眉道:“平生出许多事端来的。”

  “我哪能想那么多?”沈默摇头道:“当时那么想的,就脱口说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你呀,还是太年轻了。”王用汲叹口气道:“我们抗倭的形势刚刚有所好转,现在倭寇基本上无法深入内地了,这都是胡中丞和曹中丞的功劳,就算他真的在节操上微有瑕疵,咱们也该尽量回护……这不是为了回护某个人,而是为了回护江浙的百姓啊。”

  沈默点点头道:“我晓得了,以后不跟他为难就是。”一直到进了驿馆,走到沈默的住所前,王用汲还一直在苦口婆心的劝他。见沈默只是唯唯诺诺,也不听进去多少,他才无奈的摇摇头,与他分开了。

  ~~~~~~~~~~~~~

  回到房间中洗把脸,饭菜便端上来了,沈默却一点食欲都没有,勉强吃了一碗稀粥,便搁下碗筷,进了里屋。卫士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大人怎么了。

  进了里屋想看会儿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那就干脆睡觉吧,谁知躺下后依然睡不着,睁着眼睛盯房梁,最近发生的事情,便在眼前清晰闪过:

  经过最初的鸡飞狗跳之后,浙江目前的局势已经明朗……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现在是赵贞吉在向严党开火,誓要将赵文华和胡宗宪绳之于法,至少是赶出浙江去,但他一直以来有两个疑问,一个是为什么赵贞吉如此偏执?即使在所有人都反对,看上去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仍毅然决然的撕破面皮,向胡宗宪动手。

  他不相信一个饱宦海浮沉的老官员,会如此不计后果的蛮干。

  另一个是,他的两本账册,到底从何而来?

  赵贞吉虽然说是从户部取出来的,但户部是严嵩的禁脔,从上到下都是清一色严党,当初赵贞吉就是因为掉进那个黑窝点里,才生出许多事端,最后才被罢官的。所以沈默不大相信他有本事从户部库房里取出浙江的账册。退一万步讲,就算他能够弄得到,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可能从北京送到他手里,毕竟八百里加急不是小儿过家家,除了皇帝和严嵩能敞开用之外,其余人等除了军国大事,是捞不着使用的。

  所以沈默推断,有一股势力隐藏在赵贞吉的背后,或者是他的同伙,或者只是利用他,总之可以强大到短时间弄来浙江的账册,或者早就预备好了,只等赵老子出现……

  想到这,沈默打个激灵,忽的坐起来,脑海变的一片清明起来,自言自语道:“是不是一直以来,真正的幕后黑手都被我们给忽略了?!”如果真的存在一股力量,策划了那股强倭的出现,并为赵贞吉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引这个老夫子的怒火,那么一切都好解释了!

  沈默回想那股倭寇出现以前,那时候的浙江,虽然抗倭形势仍然严峻,但就像王用汲所言,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老百姓和浙江的大户们虽然苦了点,但都明白如果倭寇打不跑,命都保不住,所以虽然怨声载道,该交的钱却一分没有少。

  对于王学门人,和他们身后的家族来说,倭寇才是最大的敌人,许多人为了支持抗倭,甚至献出全部家财,就是想要早点过上太平日子,那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身为浙江的一份子,沈默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不相信饱受倭乱的大户们,会在一切向好的情况下,因为银钱上的些许损失,而贸然搅局。

  ~~~~~~~~~~~

  但赵贞吉却从一露面就认定,是因为提编之法触动了大户们的利益,现在又得到了那莫名其妙的两本账册,更是让赵老夫子找到了“严党贪污”与“倭寇犯京”之间的联系,看来是铁了心的要用这个结论上报了……只要找到足够的证据。

  “但“贪污”与“犯京”之间,有必然的关系吗?”沈默自言自语道:“贪污虽然会招致记恨,但在抗倭大局下,浓度肯定会被冲淡不少,不大可能引起真正的行动。”

  坐起身子,一边敲着桌面,一边捻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严党”、“李党”、“徐党”、“大户”四个名称,浙江现在这个局面,看起来是各方角力的结果,但沈默现在敢大胆假设,除了这些台面上的势力之外,还有股极高明的力量,藏在幕后操纵挑拨,让这些台上的家伙斗得不亦乐乎。

  这股力量是如此强大,且对浙江今年的状况极其不满,所以策划了整个事件,希望从中得到好处。

  沈默发现只要引入这个假设,之前的一切匪夷所思,都变的十分好理解,而一旦去掉这个假设,重重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便又艰涩牵强起来。

  “这股势力一定是在的。”他重重一锤桌面,斩钉截铁道。

  那么现在要做的,是将其找出来!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沈默在纸上写下一行字道:“谁对现状最不满?谁是最终受益者?”现实的光怪陆离,不过全是这只黑手营造出来的假象。而这两个问题,便可以帮助沈默,透过重重迷雾,将隐藏在背后的那只黑手捉将出来!隐藏的再好也没用!

  谁对现状不满?要先知道浙江最大的现状是什么,是抗倭形势日渐好转!所以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肯定是倭寇最不满。

  但沈默知道仅凭着倭寇是没这个本事的,因为他们虽然有可能集中起二百浪人,却不可能营造出这个局,也无从获得浙江的账本。

  或者应该将不满的圈子扩大一下,沈默这样想道,另外一个不满的集团便浮现出来——闽浙海商,这些沿海的大家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