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默并没有问他,你怎么知道是我?就像他确定陆鼎就是那黑衣人一般,乃是直觉判断,不需要任何理由,完全来自人生阅历的馈赠。

  见沈默没有否认,古会长放下心来,小声道:“大人应该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了吧?”

  “是的,”沈默微微点头道:“所以我来了。”

  “太好了。”古润东小声道:“大人能早发现这情况,那就还有希望。”

  “你说该怎么办?”沈默淡淡问道。

  “开仓放粮!”古润东斩钉截铁道:“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老百姓的信心,只要他们不恐慌,事情就一定会出现转机的!”

  沈默点点头道:“跟你说实话吧,如果没有大地震,本官根本不惧!”他这是大实话,原先苏州的义仓里,至少储蓄着足够全城百姓吃一年的粮食,不仅可以赈济灾荒,还能有效震慑投机倒把。

  但嘉靖三十四年腊月那场波及北方数省的大地震,对大明朝的创伤实在太重了。山川移位,道路改观,城垣庐舍多坏不说,各地还多连震,整个三十五年,都在余震中度过,大片州府几乎绝产,灾民饥民数以千万,涌到京师、山东、南直隶、浙江、湖广等地,各地州府无奈开仓放粮,虽说施的是亮如水的稀粥,可架不住蚁多咬死象,一年下来,已经把这些地方吃的干干净净,连义仓里的老鼠都搬了家。

  后来又为了打发灾民回家,苏松巡抚曹邦辅,勒令各府将本应入库的秋收新粮发作路费,遣返了南直隶各府的百万灾民。所以现在的结果是——沈默统计苏州城里三个衙门的九个仓库,一共找到了八十七担粮食……

  “才一万斤粮食?”古润东无限失望道:“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你不要担心,我已经下令下属各县将余量粮食调集过来,并急报总督衙门,请调军粮前来支援。”沈默沉声道:“这个难关,我们一定可以过去的!”

  就像古润东安抚那些老百姓一样,沈默也得为这位粮油会长减压。

  可悲的是,谁也没法为他减压,只能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第六卷 春风又绿江南岸 第三九六章 霸王枪

  百丰粮店内室,沈默与古润东对视。

  古润东问道:“凡事总要做最坏的打算,请问大人,如果外调的粮食到不了,或者一时到不了,怎么办?”

  “涨价!”沈默双目中一片坚定道:“要稳住,不要乱了阵脚。进价涨我们也涨嘛!谁要想投机倒把,发这个不义财,到时间叫他们吃不完兜着走!”

  “您的意思是,”古润东若有所悟道:“这就好比“牛已过河了,如拉牛尾巴是回不来的;只有牵牛鼻子,牛才会跟着走。””

  “古会长果然非同一般啊。”沈默赞许的点头道:“现在我们将计就计,为调集粮食争取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先蹦跶着,等粮食一到,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了。”

  “大人大将风度,指挥若定!”古润东一脸诚挚的称赞道:“相信在您的带领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出这场危机。”

  “不用急着给我戴高帽。”沈默缓缓摇头道:“还是说说券的问题,准备怎么办吧?”

  “券。”古润东眉头纠结道:“只要粮价维持在高位,老百姓就既不会用钱买粮食,也不会再买新券。”

  “错。”沈默坚决否定道:“追涨杀跌是人的本性,绝大多数人,只会盯着当下的价格是涨还是跌,却对已经积累的风险视而不见,所以只要粮价上涨,就一定有人会花血本买进粮食相关票券的。”

  仔细想想从前,似乎物价疯涨时,总会伴随着抢购风潮,古润东觉着府尊大人这样说,也是不无道理的,便点头道:“如果那样,还卖给他们吗?”

  “卖,怎么不卖!”沈默冷笑道:“卖得越多,我们的主动权就越大!”便对古润东分析道:“当铺和票号已经吃进了海量的票券,肯定会比照粮价坐地起价,然后坐收渔人之利,如果我们这时终止发售粮券,就只能赔本让当铺和票号赚!”说着顿一顿道:“与其如此,何不大家对着赚,让钱循环起来,我们也能撑的时间长一些!”

  沈默的理念是超时代的,纵使古润东这种商场老手,也要寻思一段时间才能明白,轻声问道:“大人的意思是,他们赚我们的钱,我们赚他们的钱,是吗?”

  “不错。”沈默点头道,他愈发发现这个古润东是个很能耐的家伙。

  “但是,我们怎么挣到他们的钱呢?”古润东缓缓摇头道:“他们已经有了消化不完的低价票券,现在是出货的时候,怎会再吃进呢?”

  沈默发现有必要办个金融知识补习班了,或者等过去这一关,编一本扫盲读物可能更好。

  ~~~~~~~~~~~~~~~~~~~~~~~~

  “大人。”古润东轻声唤回走神的府尊大人,沈默抱歉笑笑道:“我想问题出神了,我们说到哪了?”

  “怎么能挣到当铺票号的钱?”古润东如此费脑子的问题,走神是可以理解的,便尽量提醒大人道:“高价票券的购买者,应该还是老百姓居多吧。”

  沈默淡淡一笑道:“我调查了前两年的物价变化,发现上涨飞快,波动剧烈,而从去年腊月至今,苏州城的物价,却基本没什么变化,甚至还有走低的迹象。”说着呵呵一笑道:“来之前吃了碗馄饨,说因为粮价上涨,明天要涨一文钱,还引起食客老大的不快,说好长时间没涨价了,现在怎能乱涨呢?”说完不禁摇头笑道:“换成在几个月前,物价大起大落的时候,肯定不会这样敏感。”

  “这是为什么呢?”让沈默一说,古润东还真觉着不同寻常了。

  “你这么聪明的人,也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沈默淡淡一笑道:“随着你们滥发票券,苏州城市面上的钱……甚至包括那些票号钱庄,也通过直接购买票券,以及放贷给老百姓购买各种票券,大量的银钱流到了你们的腰包里。”停顿一下,接着道:“当然了,那些票号钱庄实力太大,想要收购你们的券,并不需要砸锅卖铁。可以说,现在苏州城中,手握大把真金白银的,除了你们就是他们。”

  说到这里,沈默心中不禁要鄙视一下,这年代投资渠道的匮乏,在苏州城织机饱和的情况下,手握重金的商户们,竟然找不到其它投资渠道……或者说,心甘情愿的将一坛坛金银埋在地里,享受土财主般的快感。

  他这次很快回过神来,接着道:“想买粮券的老百姓,手里其实是没有钱的,只有五颜六色的一把票券;没有购买欲望的当铺和钱庄,却会有大把的进项,”说着微带讽刺意味的笑道:“你说会出现什么结果?”

  古润东终究还是聪明的,恍然道:“印子钱!”民间借贷自古有之,但一直停留在“所借银钱远低于质押品价值”的典当阶段,一直到国初也没有明显变化。

  但由于日渐频繁的商业活动,城市的市民经济逐渐成形;同时农村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大量的农民失地破产,不得不进入城镇谋生,就出现了从事小本生意的人群。

  做小本生意就需要有资本,适应这种需要,就出现了放“印子钱”的印局或印子铺。印局的资本来源于当铺和票号,可以看成其下手机构。其放款对象,主要是城市贫民和小本经营的小商人,放款期限很短——甚至有朝发夕收的,最长也不过以百日为限。

  因为借款者每日或每十日还钱一次,本利合算,还一次盖一次印,故名“印子当铺钱”。其利息普遍很高,通常为月息三分至六分,是地地道道的高利贷,素来为势大财雄、黑白通吃的大家族最爱。

  “所以最后的结果,八成是百姓大借印子钱,买进各种粮券。”沈默双眼精光闪烁:“而用来抵押给当铺、票号的,就是各种其他类的票券。”

  古润东愈发觉着这位年轻的大人,对金钱和财富的理解,已经超脱了寻常人可以想象的范畴,但现实真会向他设想的方向发展吗?古润东还不敢确定。

  但这并不影响他无条件支持府尊大人,因为苏州城的粮油铺子,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且不是他们这些中小商人可以抵御的。

  “就算死马当活马医,也得试上一试!”一番计较后,古润东终于下定决心,对沈默抱拳道:“我们粮油商会,唯大人的马首是瞻!”

  “很好!”沈默赞许的点头道:“我们和衷共济,定能度此难关!”

  ~~~~~~~~~~~~~~~~~~~~~~~~

  在空前的危急之下,生存成了最高追求。双方几乎未经谈判,便达成了统一战线,古润东直截了当的问道:“大人,您需要我们粮油商会做什么?”

  “三件事!”沈默也不跟他客气道:“第一,停止向太仓、常熟买粮,将所有资金集中起来,由官府牵头,跳出苏州府,到别处卖粮去!”

  “好!”古润东重重点头道:“我泱泱天朝、地大物博!那些人势力再大,也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市场!”

  “第二,以粮油商会的名义,拜访所有有票券发行的商会,”沈默沉声道:“一家家的跟他们讲明,这是摆脱身上枷锁,规范票券发行的最后机会,如果见死不救,下一个死的就是他们!”

  “小人也担心,”古润东轻声道:“万一那些商行被票号、当铺胁迫,跟着落井下石怎么办?”

  沈默微微眯眼道:“你不必担心,助纣为虐者只会咎由自取,却于大势无补。”

  古润东压下心头的疑窦,问道:“第三件事呢?”

  “第三……”沈默意味深长的看他一眼道:“给所有愿意和我们一起的商会看看这个。”说着一抬手,对身边侍立的铁柱道:“把“票管委”的说明书拿出来。”

  铁柱愣了一下,从随身携带的牛皮包里,取出本来准备给陆家、潘家看的东西,双手递给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