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译林 创刊30周年外国小说巡展(下)-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苦口婆心地和他讲诚实的重要性,也确信彼得会听从劝告。他喜欢他。事实上,他所做的一切只是让彼得感到了焦虑和压力。
  三十一岁时,起初是因为“好玩”,彼得开始吸毒。他声称这没有什么真正的坏处,人人都在这么做,它只会使事情更有意思、更加刺激。珍妮特为此担心得要命。三十二岁时,彼得?摩根遇到了大麻烦,他不论怎么抵制,都已经无法控制毒瘾了,他开始挥霍妻子的钱,直到岳父出面干预。一年后,他被要求离开公司,妻子回到了娘家,和彼得共同生活的经历使她心力交瘁。他从不对她恶言谩骂,但他由于可卡因而鬼迷心窍,他的生活完全失去了控制。就在那时她父亲发现了他欠下的债务——他“不动声色”地从公司挪用的钱。考虑到他们和他的关系,以及可能让他们陷入的尴尬处境,还有珍妮特,他们替他偿还了债务。他同意把女儿们的监护权完全交给珍妮特,那时她俩一个两岁,一个三岁。后来在东汉普顿一艘游艇上发生了一件事,使他最终失去了探视权,这事牵涉到他、三个女人和藏匿着的一大堆可卡因。保姆从船上用手机联系了珍妮特。珍妮特威胁说要打电话给海岸警卫队。他让保姆和孩子下了船,珍妮特不愿再让他见她们。可那时他又有了另外的问题。他借了巨款来维持毒瘾,而在期货市场的高风险投资又让他血本无归。这之后,不管他的文凭有多高,也不管他有多聪明,他都没法找到工作了,而且和他母亲死前一样,他陷入了绝境。他不仅缺钱花,还成了瘾君子。
赎金(3)
珍妮特离开他两年后,他试图到旧金山一家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应聘,没有成功。可他人已到了旧金山,于是就转而参与了贩毒。那时他三十五岁,半个世界的人都追在他屁股后面讨债,这时他被抓获了,原因是拥有大量可卡因并有意出售。他已经赚了一大笔,可是被捕时欠的钱却是赚的五倍多,而且还对一些危险人物欠下了数目惊人的债务。了解他的人听到此事时都说他曾拥有一切得天独厚的条件,却全被他折腾光了。他被抓时欠了一屁股债,处境危险,提供毒品的毒贩要杀他,幕后给他们投资的人也想要他的命。两方面的债他都没还。他掏不出钱。大多数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当你坐牢时,对方如果没有忘记债务,就会将其取消。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会在监狱里干掉你。或者如果运气好,他们会放了你。彼得希望如此。
  彼得?摩根进监狱时已有两年没看到孩子了,以后也不可能再见到。他在审讯期间自始至终面色凝重,在证人席上讲的话聪明而且充满悔恨。他的律师试图替他争取缓刑,可法官在这方面更加理智。他以前见过类似彼得的人,但是为数不多,而且没有哪个像他一样浪费了那么多到手的机会。他仔细地研究过彼得,发现他身上有某种东西令人不安。他的外表和行为似乎不合拍。法官没有相信彼得那些预先准备好的机械重复的自责之语。他看上去很平和,但是不真诚。他的确讨人喜欢,可做出的抉择却让人瞠目结舌。陪审团认定他有罪,法官判了他七年刑,将他送往新月城的鹈鹕湾最高安全监狱,距旧金山北部三百七十英里,离俄勒冈边界十一英里,里面住了三千三百名加利福尼亚监狱系统中臭名昭著的重罪犯。这样的判决对彼得似乎太过严厉,他好像不该属于这种地方。
  到出狱那天为止,彼得已经在那儿整整服了四年零三个月刑。他戒了毒,专心于自己的事情,在典狱长的办公室里做点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给他们摆弄电脑,而且在四年里没有任何纪律问题或负面记录。得到他效力的典狱长完全信任他,认为他是真心悔过。认识彼得的人都觉得他显然不打算再惹麻烦了。他已经吸取了教训,还告诉假释裁决委员会自己惟一的心愿就是再次看到女儿,并且有一天让她们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彼得让人们隐约觉得,而且他似乎也相信,过去六七年的生活是一块本该干净的屏幕上的一个不幸的污点,他决心从今往后让它保持干净,不再惹麻烦。所有的人都相信了他。

()免费电子书下载
  他在第一次有了合法机会时就获释了。他得在北加利福尼亚呆一年,他们将他指派给了旧金山一位假释执法官。他计划在找到工作前住进过渡教习所,他还告诉假释执法官自己不是那种妄自尊大之辈。在站稳脚跟前他什么样的工作都能接受,必要的话连体力活都愿意干,只要它是正当的。但是没有哪个人特别担心彼得?摩根会找不到工作。他是犯过大错,但是即使在鹈鹕湾呆了四年后,他看上去依旧是个聪明的好人,事实也的确如此。那些对他表示良好祝愿的人,包括典狱长在内,都希望他能碰上一点好运,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务,过上好日子。他具备一切必需的条件,缺少的只是机会。他们都希望他出去后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大家总是很喜欢彼得并希望他过得好。典狱长亲自出来跟他握手道别。彼得给他单独干了整整四年的活。
  “保持联络。”典狱长热情地望着他说道。他在过去两年里曾把彼得请到过家里,和他妻儿共度圣诞,彼得的表现棒极了。他聪明、热心、有趣,对典狱长四个十几岁的男孩真是体贴入微。他善于和人相处,不管对方年长还是年幼。他甚至激励其中一个孩子申请哈佛奖学金。那孩子今年春天刚被录取。典狱长觉得欠彼得一个人情,彼得真的非常喜欢他和他家,他们对他的好意让他感激万分。
  “我明年会在旧金山,”彼得愉快地说,“我只是希望他们很快放我去东部,看看我的孩子们。”他甚至有四年没看到她们的照片,有六年没有亲眼见到她们了。伊莎贝尔和希瑟现在分别已八岁和九岁,尽管在他脑海里她们依旧要小得多。珍妮特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禁止他和她们联系,她父母也赞同她的态度。彼得的继父,那个多年以前为他支付学费的人,早已过世。他弟弟几年前也断了音信。彼得?摩根没有任何亲人,并且一无所有。他钱包里有四百美元,在旧金山有个假释执法官,在米欣区的过渡教习所有张床位,这里西班牙人占绝大多数,本来是个美丽的老居住区,有些地方已经在走下坡路。彼得住的地区破败不堪。他身上的钱维持不了多久。他四年里没有好好理过一次发,在这世上他只剩下了硅谷高科技和风险资本领域的几个熟人,以及曾和他做过生意的毒品贩子的名字,对于后者他惟恐避之不及。他实际上前途渺茫。他打算去镇上时给一些人打电话,但也明白自己洗盘子或给轮胎充气的可能性很大,虽然他认为这让人感到不愉快。他毕竟是哈佛的MBA,之前还上过杜克大学。如果没有别的路子,他可以找一些老校友,那些有可能没听说他坐过牢的人。可他并不指望这事会很容易。他三十九岁了,不管怎么解释,过去四年在履历上是一片空白。他有很长一段上坡路要爬。他健康、强壮、摆脱了毒品、聪明,而且仍然英俊得让人难以置信。最终会有好事落到他头上的。这一点他很确信,典狱长也这么认为。
赎金(4)
“给我们打电话。”典狱长又说道。他还是第一次如此喜欢一个替他工作的囚犯。其余和他在鹈鹕湾打交道的那些人和彼得?摩根可不能同日而语。
  鹈鹕湾是按最高安全监狱的规格建造的,收容了起先送往圣?昆丁的那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大多数人都单独监禁。监狱本身高度机械化和电脑化,属于最新水平,这使他们得以监禁本国最危险的人物。典狱长很快就发现彼得不属于这个地方。仅仅因为他贩卖的大量毒品以及其中牵涉到的钱的数目才使他在此身陷囹圄。要是罪名没那么严重,他很可能就被关到某家小监狱了。他没有逃跑的风险,没有暴力史,囚禁期间从不闹事,是个典型的有教养的人。这几年里和他交谈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都尊重他,他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敬而远之,和典狱长的亲密关系使别人不敢冒犯他,这保证了他在监狱的安全。他和那些以暴力闻名的帮派和###者没有任何联系。他不管闲事。在经过四年之后,相比较而言,他离开鹈鹕湾时似乎毫发未损。他在那里坐牢服刑时一直避免抛头露面。他阅读了许多法律和财经方面的书籍,花在图书馆的时间让人惊讶,并且不知疲倦地替典狱长干活。
  典狱长本人为他给假释裁决委员会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介绍信。他是年轻人误入歧途的一个例子,他现在需要的只是走上正路的机会。典狱长相信他会做到。他希望将来能从彼得本人或者从别人那里听到关于他的好消息。在三十九岁时,彼得的面前依旧是整个世界,身后则是出众的教育背景。但愿他犯下的错误能成为某种有益的教训。没有人怀疑彼得是否会奉公守法。
  彼得和典狱长还在握手,当他正要离去时,当地报纸的一位记者兼摄影师从面包车里下来,径直走到彼得刚刚取钱包的桌子旁边。还有一个犯人正在签署假释文件,他和彼得交换了一眼,互相点了点头。彼得知道他是谁——人人都知道。他们经常在健身房和公共食堂碰面,在过去两年里,他经常去典狱长的办公室。他多年来一直在寻求赦免,是位名气很响、知识渊博的非官方监狱律师。他名叫卡尔顿?沃特斯,四十一岁,因谋杀罪判了二十四年刑。事实上,他是在监狱里长大的。
  卡尔顿?沃特斯曾被指控谋杀邻居夫妇,并企图谋杀他们的两个孩子。那时他十七岁,其同伙是个二十六岁有前科的家伙,和他称兄道弟。他们闯进受害者家中偷了二百美元。沃特斯的同伙几年前已被处以死刑,沃特斯一直声称自己从没干过杀人的事。他只是在现场,而且他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说法。他总是说自己是无辜的,在去受害者家之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