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莱太史慈-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认为此时从牟平赶来的刘氏宗族的大军应该救援的并非是长广,而应是曲成,只有曲成不失,才能使长广安全,而且只要曲成一日安全,管亥的军队就不会包围长广。如果刘氏宗族的大军去救援长广放弃曲成的话,那么一切将不可收拾,长广将会因失去曲成的犄角之势而成为孤城。
  张力也是深通兵法之人,闻言马上启程,带着自己的手下赶回长广向刘繇和刘岱陈说利害。
  而太史慈亦趁机向崔护和封梁两人大肆勒索钱粮。两人虽心疼自己的钱财,却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绝不想在此时触怒太史慈,故表现得非常合作。
  到此刻,太史慈才知道三国时代的士族地主尤其是未遭黄巾劫掠的青州地主是多么富有,在粮食武器车马各方面的供应一点问题都没有,任他太史慈要多少,就有多少。
  不过太史慈不会把这些物资留在曲成,否则刘氏宗族大军一到,就便宜别人了。
  太史慈以护送崔、封两族为名义转移财物到黄县,可别人谁又能想得到,这些大这崔封两族旗号的财物早已换了主人,成了太史慈发家的起点。
  当然,必要的战斗物资还是留了下来,这五百人基本上每人都可穿上皮甲,手持长矛,腰佩短剑。那四五十个猎户更是分到了强弓和不在少数的雕翎箭,盾牌也有不少,实力大大增强。
  虽然不能和太史慈理想中的配备相媲美,但也已经不逊色刘繇子弟军中最精锐的部分了。
  这还不算,太史慈又把城中的铁匠工匠搜罗一空,也分期分批送到了黄县。
  同时太史慈下定主意,一旦刘氏宗族大军一到,他就撤出曲成,以相同的方法“劫掠”东莱郡其它的世家大族,反正在历史上他们的财物也是被黄巾军劫走的,与其便宜那些不会借鸡生蛋的黄巾军,还不如给自己拿来用作日后发展青州的资金来得实在。

()免费电子书下载
  想想那成堆的钱财太史慈做梦都想笑出来。


 第一部 第一卷 第十一章 起点
  至此,事情完全按照太史慈的布局和意料开始发展。
  先是张力回到长广,痛陈利害,听得刘岱和刘繇大惊失色,于是再令刘氏宗族救援大军沿着太史慈所说的作战路线,加快了行军速度,改道援救曲成。
  不过有一件事情令太史慈大感意外,原来统领援兵之人是刘岱一方的人,大概是接到改道曲成的命令的同时也奉有刘岱的密令,令太史慈带领本部人马撤出曲成,回到帏县或黄县建立第二道防线。
  太史慈心中大乐,因为这完全是刘岱的私心作怪,因为即便此战获胜,他的因轻敌冒进之失而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掩盖的。
  如果此时若再让太史慈在战场上耀武扬威,那么他在刘氏宗族的优势将完全被刘繇所压倒。所以他才极力想方设法令太史慈离开曲成,却又不许太史慈救援长广,干扰黄巾军。
  岂知正中太史慈下怀,太史慈本来正要找个理由到后方的几个县城“打劫”那些世家大族去,现在正好,连个理由都省了。
  当然临走时还要装出一付愤愤然,苦于报主无门的悲壮模样。肚里却一阵大笑,觉得自己很有表演的天赋,二十一世纪时没有去当演员还真是可惜。
  表面上是自己吃了大亏,实则曲成已经是座连毛都没有空城了。
  物资几天前就已被太史慈运到了黄县,为供自己日后发展的技术人才也被太史慈送到黄县“受保护”去了。最有趣的是那些百姓一见太史慈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黄县,居然开始了大规模的向黄县迁移的搬家运动,令太史慈开心之极。
  待到那刘岱的心腹高兴劲过去后,才发现曲成县内空空如也。不过由于自己此行带来了足够的粮草和器械,又听说县内的百姓是因为战乱自己逃跑的,而城内的物资也是崔封二族“运走”的,也就不放在心上,毕竟刘岱交给自己的任务完成了。不就是几个贱民吗?
  送太史慈出城的时候说不出的洋洋得意。
  太史慈看着他那茫然不知大难将至的样子,心中为他叹息道:朋友,愿你好运,能够活着回家。
  等到刘关张来到青州击溃青州治所临淄城下黄巾军后,这青州的黄巾军就象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开始以流寇的形式肆虐青州。百万黄巾啊!都要吃饭和安身之处,这长广和曲成的刘繇刘岱大军就等着接受这首当其冲的洗礼吧!
  到那时,刘氏宗族的实力进一步衰弱,东莱西北六县的大户逃的干净,就该轮到自己慢慢在东莱扩充实力了!
  念及此,太史慈不由发出会心的微笑。
  ===============================================================
  接下来的十多天,刘氏大军坚守两座城市,黄巾军多次攻城也无所获。双方各有伤亡。
  太史慈就则在后方散布黄巾势大的谣言,弄的大户人心惶惶,纷纷外迁,太史慈则趁机敲诈,指斥他们蛊惑人心,动摇东莱郡后方的根本,狠狠的从这些吃人肉喝人血的豪强地主身上刮了一笔钱财,当然这些大户为了表现自己搬家不是动摇民心,武器和粮食也“奉献”了不少。
  更有不少无地可种原本受世家大族控制现在无人理会的农民加入了太史慈的大军。于是,在短短的时间太史慈就有了三千名装备齐全的士兵,而以王豹为首的墨门弟子更发挥出了惊人的作用,负责起了新兵的训练工作。
  不过太史慈最高兴是有时间去陪伴自己的母亲。
  只是黄县此时却出了一点小麻烦:难民问题。
  ===============================================================
  此时的青州大地一片肃杀,风中染满了血腥的气息,到处诉说着战争的阴影,乡间已经没有了孩子们响彻天空的笑声,只有孤狼在月下嚎叫着人们心底的恐惧,老人们混浊的双眼中也多了在风烛残年中少有的悲凉:天要变了。
  东莱郡西北部世家大族已经尽数被太史慈蓄意制造的谣言和敲诈驱赶到了东莱郡的东南面。
  各个县的县令也不知所踪,只是苦了各县的百姓。
  黄县却成了许多东莱百姓的乐土,至少暂时是这样,因为那里有东莱新崛起的战神——太史慈,还有三千多的精锐士卒。


  于是,在短短的十几天内,蓬莱、帏县、栖霞、招远、观阳等地的百姓开始蜂拥黄县,而黄县的人口已经膨胀一倍有余,而各地的百姓仍然在不断地涌来。一时间,黄县反而出奇的繁荣。
  几家欢喜几家愁,黄县的县令乔肃自黄巾起义爆发以来就没有睡好,出身世家的他本是凭借着自家雄厚的权势来黄县享福的,岂料他这个官居然身逢乱世,前次黄巾军攻城时,他便吓得堆在床上搂着自己的妻妾发抖,要不是刘繇来援,自己早已命丧黄泉了。
  而随后的发展大出他的意料,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刘繇会取的帏县大捷,击溃青州东部的黄巾军。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县中居然出了一个万人敌的少年将军,太史慈。
  原本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了,可谁知道形势急转直下,原本取得优势的刘氏大军居然会连吃败仗,现在更是只有防守的份儿。
  好不容易来了个太史慈,心中本已大定,岂料那可恶太史慈大开城门收容其他县的百姓,弄得他这个清闲县令手足无措。
  虽然自己多次以县令的身份命令过人太史慈关闭城门,可对方却置若罔闻。当自己不存在。
  该死,不就是一些贱民吗?哪用得着那个太史慈这么关心?
  哎——!要不是黄县也比较安全,自己又是这黄县的县官,大概早就随着城里那些大户跑到牟平去了。哪还用受这些罪?
  但现在借他个胆子,他也不敢开罪太史慈,毕竟黄县的安危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在太史慈手中捏着呢。
  左右为难的乔肃此刻已急得满头大汗,坐立不安的看着接到自己命令前来与自己商谈大事、此刻却悠然自得的太史慈。
  出于自己世家子弟的威严,乔肃一直在等待太史慈开口。
  岂料对方根本就没有那个意思。
  又过了半响,实在忍不住道:“太史将军,你还是立刻下令关闭城门!黄县已经没有能力在多容纳其他县的百姓了。更何况现在黄巾军不是还没有能力突破长广曲成防线吗?”
  太史慈鄙夷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个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年轻人,这个乔肃他是知道的,他老子是濮阳太守乔瑁,乔氏在东汉是有名的世家大族,虽然比不上袁绍四世三公那么夸张,可族内子弟无不是一方手握大权的地方官。这个乔肃年纪轻轻就通过自家的权势当上了这黄县的县令,他老子乔瑁是上过许子将月旦评的人物,按照当时“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说法,这当儿子的子也不会差。
  太史慈心中不觉感到一丝悲哀,中国人的惯性思维真是可怕,虽然门阀制度到唐代的时候彻底被废除,可是中国人观念上的“门阀”却从没有消除过,甚至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唯成份论”这种闹剧。
  大汉的统治者早就忘记了他们的祖宗汉刘邦是什么出身,更在回避陈胜吴广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董仲舒就愚弄了天底下所有人,不仅君权神授,而且这大大小小的官权也是神授。
  没有人问你才能,只问你的出身,哪怕你是鸡犬,只要你的主人得道成仙,你照样可以升天!淮南王刘安不就是这样维护着大汉的刘姓江山吗?
  这乔肃还算好的,总比那位看见马尥蹶子就吓得体如筛康说马不是马而是老虎的王献之强吧?
  我华夏不需要这样的子民,太史慈知道,正如鲁迅所说,我们的身体并不比其他人种脆弱,是我们的思想得了病。
  可惜自己自来到这个时代就没有喘过气来的时候,形势也容不得更没有时间按照自己的想法有所作为,待在青州站稳脚跟后,便是自己振兴华夏的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